《好奇心的秘密》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它探讨了好奇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文章以生动的例子说明了好奇心的力量,如探索未知,激发创造力和促进学习。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意识到好奇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可以推动我们不断进步,拓宽我们的视野。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一)
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精妙的观点,分享给大家: ● 好奇心是所有基本的科学探索和哲学追问的主要驱动力,也可能是推动所有早期精神追求的动力。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好奇心就是一种推动着人们发现未知的机制。 ● 好奇心不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但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 人类的好奇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生存而进化的。 ● 强烈的好奇心的必要条件是一种处理信息的能力。 ● 他们说好奇心会传染。如果真是这样,我的建议就是:让我们把它变成一种流行。 ● 我们看起来就是一种有着永远不会停歇的好奇心的物种,我们当中的某些人甚至对好奇心欲罢不能。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二)
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家的宝宝才上幼儿园小班,总感觉没有其他小朋友的活力,妈妈问宝宝,“你喜欢什么,妈妈带你去玩呀!”
宝宝一脸淡漠的回了一句,“什么都无所谓。”
听到宝宝这么说,朋友崩溃大哭,“她才那么小,怎么就一点好奇心都没呢?”
确实,拥有好奇心的孩子,总能找到乐趣,几块石头,一桶水也能玩得很开心。
不仅如此,拥有好奇心的孩子会有更大的内驱力主动学习,不需要父母过多的引导和催促,他们就会自我激发求知的欲望。
如果我们向学霸的父母取经,可能人家会一脸茫然的说,“我都没管,全靠TA自己。”并不是只有投胎是技术活,宝宝是天使还是讨债鬼,也是一样的随机事件。
所幸,好奇心是可以激发的。就算先天孩子没有好奇心,通过适当的引导,利用好人性密码,也是可以帮助他们拥有好奇心的。如何激发好奇心呢?
《好奇心的秘密》告诉我们,通过增强兴奋感和注意力可以激发好奇心。脑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中对惊讶和恐惧做出同样的反应。
我们知道面对恐惧的时候,会专注于当下紧迫的事情。意外事件也是一样。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有些标题会取的吸人眼球,因为只有有那么一点意外,才能让人关注,引发好奇才能点进去。
但这不绕回去了么?朋友的孩子就是缺少兴奋感,所以才没有好奇心呀。不要着急,只要这个宝宝是身心正常,总有一些东西他们是感兴趣的,就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突破。
培养技能、发展兴趣,不能使用木桶理论,一直盯着短板。因为补短板的隐含条件是有长处,需要技能的突破口,要用“床单效应”,拎起床单的一角,整个床单就跟着起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好奇心的“床单角”在哪里呢?
好奇心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信息窗口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对完全不了解的事情没有好奇心,对于都知道的事情也没有好奇心,了解一部分,但又有信息缺失的事情,才有心痒难耐的好奇心。
我建议朋友:宝宝喜欢亲子阅读,那下一次阅读的时候,到中间的部分可以问宝宝,猜猜后面有什么场景,故事会怎么发展。
一旦开始思考了,宝宝就在组织信息,处理信息,思考的多了,知道的多,好奇心会慢慢培养好的。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三)
“这个巨大的世界独立于人类而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庞大的、永恒的谜;而我们的观察与思考至少可以使我们对它略知一二。”——爱因斯坦 本书的作者为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主要通过十多个心理学及神经科学实验和深度挖掘讲解九位跨领域传奇天才的人生传记故事,带我们破解好奇心背后的科学密码,让天才的好奇法则为我们所用。同时还介绍了现代好奇心在心理学个在发展中形成的相关观点与实验,以及神经科学领域中的一些迷人的原创性成果,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对好奇心的理解。 加拿大心理学家丹尼尔·伯莱因按照两个主要的维度对好奇心做了分类:一个维度包含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型好奇心,另一个维度包含特定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 17世纪的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将感知型好奇心称为“心灵的欲望”和“始终以对知识的连续、不倦的追求为乐趣”,霍布斯从中发现了使人和其他所有生物区别开来的特征。 爱因斯坦属于认知型好奇心,“我并没有特别的天赋,有的只不过是强烈的好奇心。”比如认知型好奇心有时候会驱使人们从事科学研究。 特定型好奇心反映了想得到某种特定信息的愿望,比如试图解决猜谜,通常会驱使调查人员去研究特定独特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确定未来的解决方案。 多样型好奇心指的是无尽的探索与寻求刺激,而寻找刺激的行为有可能促进某种特殊的兴趣。 “历史上有着最强烈的好奇心的人”+文艺复兴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达·芬奇是个左撇子,他兴趣广泛,横跨艺术、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天赋和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上取得的成就,都明显的印证了他所说的“这和好奇心有关”。他可以利用只有他才能发现的线索去提示最令人困惑的或大或小的宇宙秘密,他也是科学与人文艺术兴趣并重。 “科学知识只会增加我们在面对一朵花时所感动的兴奋、神奇和敬畏。” 还有16世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德·蒙田鼓励读者去发现寻常事物的神秘之处等,结合世界历史上这些天才人物的背景和心理特征及人格特征,就足以洞察好奇心的本质。 大自然曾经是达·芬奇艺术的仆人,他使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能力去观察自然现象解释原因。在他的晚年,艺术则成了他从事科学调查的得力助手。 达·芬奇曾说:“学习艺术的科学,学习科学的艺术,学会观察。”对他来说,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科学实验,无论是正确地表现绘画的主题方面,还是在实际的绘画过程方面。同时,这也是一种好奇心的练习 。 达·芬奇的笔记本形象地说明了在他的心中,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着难以割裂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绘画驱使着画家的思想转变为大自然的思想,成为自然和艺术之间的诠释者。绘画能够解释在自然法则的驱使下,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达·芬奇虽然数学很差,但在几何学、机械力学等都有所建树,他捕捉到好奇心具有的特征之一就是一种兴奋与忧虑的矛盾结合。想到我年幼的外甥女曾经将达·芬奇奉为偶像,后来读到达·芬奇研究心脏,就不太感兴趣了,我想这本书也可以做为她的延伸阅读,再次热爱达·芬奇。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四)
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到当今的成就自然而然离不开人们的发明创造,但实际上驱动这些发明的根源在于人们的好奇心,对一切好奇,对任何触动的想法都想要一探究竟,由此快速的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这一点毋庸置疑。
国际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马里奥·利维奥著作的《好奇心的秘密:天才是如何炼成的》一书非常直接的阐述了好奇心的强大驱动力,并且列举了达·芬奇、理查德·费曼等实例进行论证,真的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啊!
通常都说,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那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支撑着他们的大脑和稚嫩的身体,看到什么都会去摸一下,然后问一句“为什么?”搞的家长朋友们身心俱疲。其实好奇并不只是孩子们的属性,对于人类的全体年龄段来说,这是共同具有的特性,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达芬奇的才能并不仅仅局限于画画,其实他对于算术、音乐、医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程度的涉猎。达芬奇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包括解剖学、光学、天文学、植物学、地质学、自然地理学、鸟的飞行、水的特性等各种主题,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对于科学和技术的认可程度相当高,他似乎对什么都好奇,他就是这么一个人。
那么,好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好奇心是由什么驱动的呢?
好奇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型好奇心,特定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我并没有特别的天赋,有的只不过是强烈的好奇心。”
研究表明,如果人们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事情,那么大脑会假定人们必须得采取某些行动,这就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被快速激活,并伴随着我们很熟悉的相应的现象:心跳加速、出汗、呼吸变粗等等。与此同时,人们的注意力暂时脱离了其他无关紧要的事物,专注于当下主要的紧迫事物。当然,这是一种好奇心产生的理想状态。
人类的发展不能没有好奇心,放到当今社会中,人们更愿意用“创新”这个词来代替。其实说白了,很多创新型的事物能够风靡起来,本质上还是好奇心在发挥主要作用。例如直播带货近两年突然崛起,普通民众乐于看到视频中的人物和商品展示功能,并愿意为此买单,那么开发和推动视频直播带货的行为就可以称之为一种创新项目,就是专门针对好奇心的驱动性带来的一种定点狙击。
现实生活中,草根逆袭的案例比比皆是,充分发动你的好奇心吧,也许下一个成功的就是你。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五)
好奇心(curious)也能写一本书?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用一本《好奇心的秘密》(WHY: What Makes Us Curious)回答了这个问题。
《好奇心的秘密》试图解答两个问题:
马里奥列举了不少名人的故事以及某些领域的成就,这些共同点都是好奇心。好奇心引起关注,有了关注才会产生意识与探索的决心,是持续的热情与打破旧事物旧规律的勇气。
这本书指出,好奇心在儿童发展时期至关重要。不过达芬奇显然不是一个好榜样。他有超乎常人的好奇心,但也十分容易放弃。但他这一个案也提醒家长们,疑似多动症儿童,可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巨大的创造力。
到底什么因素能引发人们的好奇心?马里奥认为是惊讶和“混乱的证据”,当然还有生理上(神经)的因素。简单地说,惊讶和“混乱的证据”刺激了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注意。所以,当人们对某些事物引发好奇心,但当他们对这些事物越来越了解以后,好奇心也随之消失(“祛魅”实际也有此意)。
好奇心一直都被纳入心理学范畴,但FMRI技术却能让人在大脑中定位好奇心。实际上就是,好奇心在被唤起和满足的过程中,大脑的皮质和纹状体被激活。前者是神经组织外层,主要负责记忆、思考和意识活动;后者是前脑的皮质之下对奖励机制起关键作用的部分。而它们正是让人类成为这地球上唯一会问“为什么”的原因。
马里奥在书中提醒我们,好奇心也与人的温饱程度有关。如果人正在面对生存威胁,好奇心就会被抑止。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会优先于解决生存问题,即出于本能,而非仅仅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行动。另一种抑止是外部人为因素,可能涉及政治,也可能来自于强权风格的家长或学校教育。
如果抛开那些让人不悦的因素,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好奇心?马里奥在书中提到一个词让人心喜:阅读。在阅读中吸收丰富的知识,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好奇心就能得以强化。
总体上说,《好奇心的秘密》是一本科普性书,它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两方面对好奇心进行探索和论述,为好奇心的产生与活动过程提供科学理据。语言通俗易懂,但毕竟还是科学类型书,尽管马里奥试图用风趣幽默的例子来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但还是难免有些乏味。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六)
你家里有没有个好奇宝宝?他是不是会问为什么人们会说梦话,为什么天上的星星会亮,还有好多你答不出来的问题,就像一个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其实,这是因为生活中的新鲜事物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而提问也是帮助他们了解未知世界的有效途径。 那么,我们怎样有效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提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国际知名天体物理学家、数学科普作家马里奥.利维奥在《好奇心的秘密》一书中,通过科学的视角,告诉我们好奇心来自哪里。 并教会我们如何运用天才的好奇法则,从激发好奇心开始,开发大脑思维潜能,挖掘天赋。 正确认识好奇心 所谓好奇心,就是当我们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大脑潜意识产生的一种探索欲和求知欲。好奇心有不同的驱动力,可以帮助我们挖掘自身的天赋。 加拿大心理学家丹尼尔.伯莱因,按照两个维度对好奇心做了分类,分别是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型好奇心。 感知型好奇心,就是一个人的感知欲,一般来源于对外界事物的刺激。人们总是对一些自己没有体验过的事情感兴趣,并通过感知来了解事物。 比如,3到12岁的孩子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见到一种食物,就会想尝尝它的味道;看到一个新玩具,就会下意识地想要拆解。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事物的慢慢熟悉以后,这种感知型好奇心会逐渐消失,慢慢地转变为认知型好奇心。 他们有了探索新知识的渴望,对新鲜事物有了一定的求知欲,想通过学习技能来发现其中的奥秘。 认知型好奇心往往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探索新的知识,来获得新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会充分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也能发现孩子们的天赋。 比如,当家长被孩子们追问各种“为什么”时,如果家长拒绝回答孩子,那么,恰恰是打消了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求知欲。 因为他们正处于对知识的探索阶段,对新鲜事物都有有强烈的好奇。如果家长面对孩子们天马行空的问题,不知如何应对,就不做回答,那么孩子们以后也不会继续想要探索学习了。 正确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但会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也能通过探寻的过程,让孩子保持对这件事情的兴趣。 保持好奇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 一个人的天赋,往往来源于对周遭事物最初的好奇。达·芬奇之所以有很高的绘画天赋,也是因为他对事物充满了好奇。 达·芬奇小时候就是个博学者,在很多学科学习中,都能迅速地掌握知识。他对知识有探索的渴望和强烈的求知欲,也因此激发了他的学习能力。 他对自然事物充满好奇,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观察自然现象,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 达·芬奇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记录下自己各种奇怪的想法。他会在纸上素描,记下复杂的笔记,来延续自己的兴趣和思考,手稿达到15000页。 他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每一种涂鸦都涉及到几何曲线的现象;他也会去思考池塘中波浪的扩散,怎样能呈现出类似的几何结构。 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渴望,才让他对好奇的事情永远充满热情。 培养好奇心,帮助挖掘内在的潜力 想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就必须要多提出和思考问题,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提升洞察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也能培养我们创造力。 我们可以记录下能够吸引注意力的事情。比如,科学小实验有着怎样的原理?这样可以激发我们的认知型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鼓励自己进行更透彻的研究。 培养好奇心就是探索求知的过程,那些在脑海里每一个奇妙的想法,都能促使我们想要一探究竟的心。 拥有好奇心,可以挖掘我们的创造力天赋。好奇心让我们乐于体验未知的一切,也让我们不断发现新的知识。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七)
你是一个具有好奇心的人吗? 一看到《好奇心的秘密》,就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今天给你们分享的书籍正是《好奇心的秘密》。 这本书的作者马里奥·利维奥是美国的天体物理学家,同时还是交响乐团的科学顾问,还在报纸上开设专栏。 书中分享了好奇心的分类、具有好奇心的牛人及如何培养好奇心等内容,让你知道好奇心的好处。
01好奇心的分类 心理学家家丹尼尔·伯莱因按照两个重要的维度对好奇心做了分类: 一个维度包含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型好奇心,另一个维度包括特定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 1、感知型好奇心 感知型好奇心是由极端的异常值,由新奇的、模糊的和令人困惑的刺激性引起的,它激起的是肉眼的观察。 比如你出门偶遇一个外国人,你肯定会多看几眼。 如果你多碰见几次,你就不会多看了。随着对环境熟悉,感知型好奇心会消失。 2、认知型好奇心 认知型好奇心是对知识的真正渴望。 3、特定型好奇心 特定型好奇心反映了想得到某种特定信息的愿望。比如回忆你上周吃了什么菜。 4、多样型好奇心 多样型好奇心指的是永不满足地想要探索,为了避免无聊而去寻求新的刺激。 比如手机上一接收到新消息,就迫不及待地查看。
02具备好奇心的人 1、达·芬奇 达·芬奇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最后却成为了画家、自然科学家、工程师。 他最终可以获得所有学识,都跟他自学或者从生命后期不懈的实验与观察中获得。 他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一年的藏书目录都覆盖了解剖学、医学、自然史等一百多本书籍。 他的笔记多达6500多页,平均每天写满一页半的纸。笔记内容涉及天文学、植物学、地质学等。 2、理查德·费曼 理查德·费曼是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物理学领域,费曼做出的最持久的贡献是发明了“费曼图”,为物理学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 即使在死前,还惦记着给生者提供更多的关于生命、自然和垂死状态的信息。 达·芬奇和费曼都代表了好奇心高的人群,他们都有能力把人的弱点变成宇宙谜团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地球上每出生一个孩子,都多了一个好奇心的重要来源。
03如何培养好奇心 1、保持感受惊讶的能力 就像体育锻炼会增强体质一样,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等同于针对感知型好奇心的锻炼。 具体做法是每周针对遇到的事件、人物、事实和现象中的至少一个产生真正的兴趣,比如尝试手机中的新APP等。 2、多读书 书里有大千世界,通过读书也提供了锻炼积极、多样好奇心的好机会。 写在最后 这本书的作者充满好奇心,分享了10多个心理学实验,还介绍了9位跨领域人才,带你从了解好奇心开始,到充分利用好奇心。 建议大家都阅读一下~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八)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意在提醒我们不必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因为“知道的越多越危险”,但这句短语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好奇似乎是一种所有人共有的本能倾向。 最近我读了《好奇心的秘密》这本书,这本书帮助我们去破解好奇心背后的科学密码。关于好奇心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也有很多的问题,仍然需要一个答案,但我们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好奇心了。
首先,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很多“好奇”的时刻,比如在我小的时候我经常喜欢去看“蚂蚁搬家”和“蜘蛛织网”的过程,这些记忆至今仍让我觉得印象深刻。我一直特别好奇的是蚂蚁搬家是如何完成配合合作的,他们是如何寻找路径,又如何传递信息?这种好奇大概属于这本书中说的“认知型好奇心”,也就是一般说的求知欲。 还有一种“感知型好奇心”,是由极端的异常值,由新奇的、模糊的和令人困惑的刺激引起的,它激起的是肉眼的观察。举个例子,当我们突然出现了一个扮很怪异的人的时候,我们会很好奇这个人是谁,他来自哪里,想做什么。 我对这本书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是因为我对好奇心本身充满了好奇。这至少证明在某些情况下,好奇心能够使我们更加专注的投入到一些事情上,从而暂时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本比较专业的科学科普书,这本书也分享了很多对于好奇心的起因和心理过程的相关研究知识。
有一个理论不得不提,叫“信息缺口理论”,当我们遇到某些事实,它们和我们以前具有的事实性或想象性的知识、我们的预测或偏见不一致时,就会产生一个“缺口”。对我们来说,这个缺口是一种令人厌恶的状态,一种令人不悦的感觉。于是,我们就会被驱使着去进行调查,去寻求新的洞见,以减少不确定和无知的感觉。 简单点讲,这个理论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好奇,是因为我们想要去寻求一些确切的信息来减少自身感到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还是用上面那个例子来分析的话,当我们看到一个穿着非常怪异的人突然出现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恐惧,好奇则驱使着我们去了解这个人。而在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就能够建立安全感和掌控感。
不过这种理论并非完美,所以在这些理论研究同时,也有一些科学实验在同步进行,或者不断的完善或修正之前的科学论断。 比如,后来人们发现感知型好奇心激活的大脑区域对冲突非常敏感,而认知型好奇心激活的大脑区域则与奖励预期有关。 拥有好奇心或许并不能让我们获得必然的成功,但想要做出更多的成绩,了解更多的事实真相,没有好奇心是万万不能的。拥有好奇心意味着更加积极,更加专注,更加有创造力!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九)
好奇心虽非万能,但没有好奇心万万不能。况且创造力是好奇心之子,人要学会发问,保持好奇心。作者马里奥·利维奥通过十几个心理学以及神经科学的实验,并集中九位跨领域人才的人生经验和感悟,帮助读者们了解好奇心的开始,不再让好奇心单纯成为问题的发问,而是如何高效率高质量的自在运用好奇心,成就自己,改变社会。 达芬奇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他一年的藏书就涵盖了众多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医学、解剖学、自然科学、算术几何、地理天文,哲学语言学以及文学,甚至还有宗教分方面的书籍。达芬奇在分析大自然奥秘的时候充满了同情的审美感受,以及冷静超人类的敏锐目光,虽然这两者看起来是冲突的,但是他在作画的时候,每画一幅画都是一次科学实验,要正确地表现绘画的主题方面,还要在实绩的绘画过程方面突出重点,这也是一种好奇心的练习。达芬奇对他周围复杂,世界里差不多每件东西都能感到好奇,欲罢不能的记笔记,画素描,试图把它们全部搞懂。通过好奇心,人们获得了许许多多确切的知识,但是这又引发出了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思考与界定,好奇心可以说是对知识的渴望。 理查德费曼不仅仅对科学有非常大的兴趣,而且在艺术和绘画方面也有很大的敬畏心。费曼和达芬奇有同样的观点,懂得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和背景,丝毫不会减损它们的情感,如果说有什么影响,这也只会加深他们对科学与自然的情感。在物理学领域费曼做出最持久的贡献,便是他发明的一种卡通般的图,用图像的方式展示了亚原子粒子和光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为物理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十分便捷有用的工具。强烈的好奇心必要条件之一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大脑机制若想积极重视学习和获得知识,必然需要我们高效的处理信息。 尽管好奇心的一些谜团还没有被解开,但神经科学家已经逐渐揭示了好奇心奖励以及学习等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了大脑的不同区域,在这些机制错综复杂的联系下,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人类的好奇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生存而进化的。对知识本身的渴求和对抽象概念的好奇,使得人类创立了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基因对好奇心也有强烈的影响。 在某些情境下,有些情况可能会强烈的抑制好奇心,而且好奇心是对恐惧的最佳疗法。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十)
达芬奇临终前,在笔记上记录还是“一定要搞清楚啄木鸟舌头形状”;科学家理查德·费曼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惦记着给生者提供更多关于生命自然和垂死状态的信息,他在即将离开世界的时候还在观察自然,并把感觉说出来才去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达尔文因为想获得一只特别的步甲虫,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嘴里。知道这些著名的科学家为什么能够如此成功了吧?因为他们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无时无刻好奇着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状态?
马里奥·利维奥,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作为一位科学家,他对于科学家们的好奇心一定有着非常熟悉的认知,这些好奇心是怎样形成的呢?好奇心能给我们的身体、心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普通人否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好奇心,成为更优秀的人了?这就是他的这一本《好奇心的秘密:天才是如何炼成的》所回答的问题。
这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著作,用理论来满足读者的认知。在这本书中充满了大量的科学家们的现身说法,让我们阅读起来兴趣盎然,走进了一个奇幻好奇心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也引领着我们逐渐对于好奇心感到好奇,开始分析好奇心的形成机制,例如威廉·冯特提出的好奇心倒U曲线,就是好奇心与了解程度形成的一种数学上的关系,也就明白怎样才能帮助我们保持足够的好奇心了。
人类的行为是由大脑控制,因此好奇必然有着独特的大脑形成机制。任何类型的好奇心的满足都和神经反馈回路密切相关,过去的奖励可以激发强度较高的好奇心。 好奇心保证了人类在不断的向着更先进的技术发展,保证着人类在不断的创新中前进。而且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现代世界就是人类好奇心的最终结果。如果我们处在一个没有好奇心的世界,那些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出现的,牛顿好奇苹果为什么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人类好奇为什么鸟类可以飞上天空,而发明了飞机,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产品的发明,都离不开好奇心的驱使,都是好奇心在起的作用。
那么对于现在的我们呢?好奇心依然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是个人不断成长的因素,那么保持充足的好奇心吧。来读一下这本《好奇心的秘密》,找到好奇心背后的科学密码,让形成好奇心的基因法则为自己所用,让自己成为那个有着创造性思维的人。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十一)
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从远古时代的人类尝试使用火焰,到神农尝百草,到各种物理化学的科技发展,这些里面无一不包含了好奇心的推动力。好奇心不仅帮助远古人类更好地活下来,也帮助他们开创了新局面。可是好奇心究竟来自哪里,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另一个好奇心。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研究好奇心是开始好奇的最初步骤。
加拿大心理学家丹尼尔·伯莱因将好奇心分为两个人维度,其一是包含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型好奇心,另一则包括了特定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左右基本科学和知识的基础以及重要推动力,我们与其他生物得以区分的特征就是好奇心,正是因为我们拥有独特的闻“为什么”的能力,才让我们最终成为现如今的社会。
我们是一群拥有永无止境的好奇心的一种生物,即便是一些有疾病的人也是如此。比如自闭症患者,即便他们将自己封闭在了自己的小小世界,但是它们独特的天赋让他们将好奇心专注于自己唯一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而那些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孩子们,更是另一个极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好奇心,不停转移的好奇心让他们无法将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所以看起来就会非常难以专注。
心理学家在信息缺口理论中提出一种看法,即好奇心往往会给予人类正面的反馈,所以它们能够带来更多的兴奋是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即便有些时候好奇心带来的结果不一定是积极的,人们也会因为好奇心产生持续的愉悦。在情况越是令人困惑不安的时候,好奇心就会愈加旺盛,但是随着好奇心的不断增加,好奇心会在某一个时刻达到饱和,此时的我们就不会再对事情地变化产生更多的情感波动。
这些好奇心的变化都与我们的脑神经回路有所关联,而这些变化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书中进行了解。我更感兴趣的是书中提到人们之间的联系也是基于好奇心,我们因为好奇心去跟不同的人接近,去感受不同的关系模式。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好奇心,也永远都不要放弃提问,即便好奇心有时候可能会害死猫,但我们毕竟不是小猫咪啊。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十二)
儿子七个月多了,前几天我拿出来一款新的玩具,他瞬间两眼放光,手也激动地想要伸过去……能看得出来,他对新鲜事物存在很强烈的好奇心。
小孩子拥有好奇心,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究竟是什么激发了好奇心?好奇和探索的内在机制又是什么?
美国知名天体物理学家马里奥·利维奥也有这样的疑问,他还针对这些问题查阅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与相当多的人进行访谈,最终撰写《好奇心的秘密:天才是如何炼成的》一书。
小孩子出生后就有好奇心,因此好奇心的确是与生俱来的,不过好奇心分为不同的类型。
心理学家丹尼尔·伯莱因按照两个主要维度对好奇心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包含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性好奇心,另一个维度包含特定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
认知型好奇心是所有基本的科学家探索和哲学追问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推动所有早期精神追求的动力。爱因斯坦就拥有认知型好奇心,他曾说过:“我并没有特别的天赋,有的只不过是强烈的好奇心。”
现代研究也提出,好奇心对于儿童早期观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对生活中智识性和创造性的表述来说,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推动因素。
《好奇心的秘密》一书中,作者主要以达·芬奇、理查德·费曼为例,讲述他们的传奇人生,最终作者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竟然是好奇心。
在这仅仅谈一谈达·芬奇的好奇心。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著名的雕塑家、绘画家,可是因为具有强大的好心,他在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学习的情况下,自学语言,思考探索,在解剖学、天文学、光学、地质学运动和重量等等各方面有所成就。达·芬奇具有永不停歇的好奇心的最佳证明就是他对人的心脏的运作进行了不倦的探索。
好奇心的触发因素有很多,不同人感兴趣的点不一样,触发因素就不同,但“信息缺口理论”为好奇提供了一种出色的解释机制。当我们遇到某些事实,它们和我们以前具有的事实性或想象性的知识、我们的预测或偏见不一致时,就会产生“缺口”。这个“缺口”促使我们去调查,去寻求新的洞见。随着我们对事物的了解程度增加,我们对它的好奇心程度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好奇心曲线。
当然,这一机制并不完美,最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好奇心可能是有奖励的,好奇心既有可能减弱令人厌恶的感觉,又有可能产生内在的使人愉悦的感觉。当然,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进行,或许我们还会发现更多关于好奇心的秘密。
无论怎样,好奇心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起到很大作用。探究《好奇心的秘密》,也许天才的好奇法则也会变成你的制胜法宝。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十三)
《好奇心的秘密:天才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马里奥·利维奥写作此书之前是国际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并不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可是他依然接受了挑战,把自己充满了好奇的问题作为研究领域,然后一往无前地冲了进去,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好奇心的秘密:天才是如何炼成的》,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在告诉你天才是如何炼成的。 看这本书,一定要好好看看前言前言,部分正是作者自己在现身说法,把自己作为一个zui好的zui大的zui成功的例子。 天才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
从对“好奇心”这个问题产生好奇心,到利用自己的好奇心,对相关的人士进行调查,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利用双方好奇心的互撞,从单一的好奇,到综合的专业的好奇,从点点滴滴片片段段的好奇,到有系统的好奇理论,作者如同在写绕口令一样地反复强调着好奇心,然后也让我们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传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没有门槛,传奇却有。
能把自己之“好”变成大众之“传”,作者经过了一番努力。 他没有把这本书变成一个非常专业系统的纯科学书籍,在这本书中他举了大量的例子,以求深入浅出。 他的目标是让每一个进来的好奇宝宝,都不会空手而还。 于是在这本书里面,你见到了好奇心的主动出击和好奇心的主动承受。前者如作家如何巧妙调遣自己的作品中的句子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后者如天文学家们如何围着一台电脑共同观测戏剧性的天文现象…… 作者对好奇心做了科学定义和热情洋溢的赞美,另外也详细地剖析了好奇心的生物学基础——大脑和好奇心的运作模式,并且提出了好奇心是如何的宝贵,大家一定要爱护自己和孩童的好奇心。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2章和第3章。
第2章第3章是从不同的领域举例,分析的对象是著名画家达芬奇和著名科学家理查德.费曼,那是两颗澎湃的好奇心,对他们来说,宇宙是一个整体,好奇心消灭了科学门类之间的界限,让他们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而看到了这世界之间的普遍联系。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好奇心是在浪费时间,也并不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的好奇心是成就另一方面成就的基础。以达芬奇为例,达芬奇并不是为了画画画得更好才去关心解剖学和跳动的火光里的规律,他是真的对那其中的奥妙充满好奇,我们今天把达芬奇定义为画家,但是达·芬奇并不认为自己一生只为绘画而活,这两章的叙述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些通才型的高人,当我们误解他们在跨界的时候,对他们来说,其实好奇心并无界限。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十四)
文:书侠麦克元
人类对好奇心的宠爱,就像八卦一样,永远不会断绝。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一件事,就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可以说是突破。无论从思想还行为上,无不都是好奇心在驱使着我们前进。只是有的好奇心促进了人类各方面的进步,有的好奇心,则让一些人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我不禁好奇,脑袋里闪现出来几个问题。
好奇心究竟是什么?
它为什么能够让人类在进步与后退中前进?
是谁在控制着好奇心?
如果人类没有了好奇心会怎么样?
不仅我脑子里出现了很多疑问,就连作者本人也提出了好几个关于好奇心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这本《好奇心的秘密》的作者了。
《好奇心的秘密》的作者叫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是国际知名的天体物理学家,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哈勃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
然而这本薄薄的小书,讲得好奇心到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四个问题。
· 好奇心为什么能够帮助我们缩小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 什么样的大脑机制控制着好奇心的触发与释放?
· 好奇心与人类的进化有什么样的联系?
· 好奇心如何成就“跨领域人才”?
《好奇心的秘密》总共分为九章,从什么是好奇心、好奇心与人类的关系,一直讲到如何培养好奇心。
其实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个本能就像人一出生就能本能地吃奶一样。好奇心不仅丰富着人们生活,也在推动人类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知道好奇心害死猫,同样我们也知道好奇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但是我们却很少去探究好奇心的秘密。
书中提到了几个非常开脑洞的研究:“多动症”和好奇心都与多巴胺的水平有关;好奇心赋予了人类最初的进化优势;爱是3/4的好奇心……这本书横跨多个学科,揭示了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的精妙机制。
好奇心在普通人眼里多半是“好八卦”。但是在专业人士眼里,却是不一样的内容。我们所熟知的达·芬奇、理查德·费曼、弗里曼·戴森、诺姆·乔姆斯基都能知道,这些早期斜杠天才共同的成功秘诀竟然是好奇心。想不到吧?好奇心引导着这些天才式的人物,创造出人类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好奇心所展现的力量,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尤其是孩子的好奇心。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的好奇心引导走向创造力。通过这本书深度剖析了多位人才的好奇人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己,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用一句话结束里奥·利维奥的《好奇心的秘密》,带你进入一场好奇心之旅。
或许你也曾对好奇心感到好奇,它会让你知道,充满好奇的人类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
《好奇心的秘密》读后感(十五)
很奇怪,我们小的时候最喜欢问的三个字就是“为什么”!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小鸟会飞?为什么狗狗不会说话……”似乎我们的脑袋里有太多的谜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但父母会从开始的耐心解答逐渐变得不耐烦起来,于是我们不再问为什么……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认为当我们想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被抹杀,我们便会打开新的好奇心大门——比如,明星的八卦……但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只是有的人好奇心用对了地方便成了科学家、艺术家,比如达芬奇,比如费曼……而大多数人的好奇心似乎都用错了地方,所以便成了普通的吃瓜群众……当然,不管怎样说明我们还饱有好奇心,如果哪一天我们突然对这个世界没了兴趣,那可能才是最可怕的事!(说明不是抑郁了就是老了……)
在看了这本书后,我才了解到关于好奇心的秘密。
1 . 好奇心的种类
感知型好奇心、认知型好奇心、特定型好奇心、多样型好奇心、其他类型好奇心
*一个维度包含感知型好奇心和认知型好奇心,另一个维度包含特定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
所以,我们大多数吃瓜群众的好奇心可能都是感知型好奇心和多样型好奇心……而那些偏科研的同学,可能更多的是认知型好奇心!突然就明白了自己数学不好的原因,主要我对数学真的没那么好奇,什么应用题!什么鸡兔同笼,鸡兔同笼你分开好数就好了,干嘛非要放一起?还有什么边开闸边放水的游泳池……你们老板知道怕不是要开除你,还要求你赔偿?!(就有点子无法理解!)
2 . 为什么每个人的好奇心程度不一样?
所以,不管怎么说,我们之所以无法成为下一个达芬奇,是因为我们的基因只想让我们做一个普通的吃瓜群众……而不是万众瞩目的闪耀之星!
3 . 如何培养好奇心?
对大人:
比如关注某个豆瓣账号,就比如关注我!
对儿童:
总之,这本书举了很多例子来探讨好奇心的秘密,破解好奇心背后的科学密码,你可以透过这本书了解好奇心的分类,也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做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且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