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家》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对不同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哲学家们对世界和人生的不同看法。文章深刻剖析了哲学家们的思想背后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引发了读者对哲学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论哲学家》读后感(篇一)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哲学力量超常,可阻隔命运的捶打。她防护周密,坚不可摧,强如掷石也难伤分毫。她轻挥衣袖,威胁便被轻松化解,不值一顾。她跃向一旁,强而有力地将飞石掷回来时的方向。”
在《论哲学家》这本书中,作者带我们了解了诸多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哲学观点,其中提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闻名遐迩的哲学家们。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我们会看到哲学家们各自独到的见解。他们关注的哲学内容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但在哲学领域,总有很多是人们所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本书中,或者当然没有对这些哲学家的所有观点都进行点评,而是挑选出每位哲学家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或者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论述。
比如,蒙田曾说,“最不为人知的事,其实是人们最深信不疑的事”,这句话值得我们细细的思索才会发现确实如此,因为人们无法对他所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做出否定看法,他们更多的回应应该是,“我不清楚,但有可能是真的”。
作者进一步思考,认为人并不怎么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事,因为看见意味着注视,而注视即怀疑。
不同的哲学观点之间或许有针锋相对的分歧,然而哲学的一个魅力在于,我们总能够从他人的思想上获得启发,总能看见更多的可能,哪怕说出原话的人早已离我们远去。
正如柏拉图所说,“尸体会腐化,想法却能越过千古世纪。”在这本书中,我们也能够看见一场智者与哲人的盛会。
《论哲学家》读后感(篇二)
文|唐一言
继阿兰的《论教育》《论幸福》,我又读到了他的《论哲学家》,依旧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是口袋书,分成了相对细碎的部分,随便什么时候拿起来读都不会因为前言不搭后语而显得割裂。
《论哲学家》一共3部分内容,有96个小结,内容所涉及的幅度很广,是哲学家阿兰的“言谈”,更是他自由不受拘束的对哲学家哲思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遨游于哲学家所构筑的世界,从阿兰的视角去解读不同的哲学思想对于生活的真正影响。
在“智性”的第一部分内容中,阿兰写了察觉、分寸、怀疑与工作,在第二部分“行动”中,他写了决心、良知、公正与神,第三部分“人”的内容里,他从天性、激情、社群、文化与和平来分析哲学思想。
我发现,哲学家们是善于观察这个世界的,他们说的看见,是要注视,而注视的过程就伴随着怀疑的投入。对于哲学家们来说,“能看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过程,你只有看见了问题、看见了现象、看见了人,看见了众生,你才有可能会思考,会提问,会想到底该如何解决,如何去提醒。而阿兰先生说,人并不相信自己看见的东西,这句话我有点蒙,很多时候人是眼见为实的,虽然事实上在打了视觉差的时候,眼见也未必为实。但是在哲学家们的看见与探讨中,我们也会慢慢地去思考,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这也算是一种新的成长。
我理解,哲学家们他们能从自身为线圈,去洞察这个世界,去衡量这个世界所需要的经纬度。“宇宙如此之大,也不过根据我所占的一处小地方对我施压”,是的我们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如果我们关注了太大的世界,还没有弄明白自身所处的地方时,是容易被世界的宏大所震慑,不敢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行动。不过话又说回来,世界哪怕再大,与我无关时,又怎么能波及到我呢?所以说,从自身出发,去思考,才是我们面对群山、面对世界的基本面,毕竟所有与我无关的事情,未必真的能影响世界,而相关这个概念实在太广泛,以致于我们普通人是很难去琢磨清晰。
我想,大概哲学家都有疯狂的一面,他们对自己所思考的问题会从一个极端进入另一个极端,以便能得到自己的言论出口。如果是普通人,或许不适合“狂热”二字,毕竟任何一种狂热对于普通人来说成本与代价都太高了,所以我们必然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哲学家的极度恐惧、极限表达中,我们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思考,才会发现更大的世界,于是,我们也不会再觉得一切太过理所应当。
或许,我需要学习阿兰先生的这种思考方式,从自我出发,结合自身的观点与价值,去探讨别人思想中的边界;在《论哲学家》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看见,就像我们中国的先贤希望我们做到的“见自我,见众生,见天地”。
原创不易,盗文必究。
论哲学家
评价人数不足
[法] 阿兰 / 2024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是唐一言,又名继芳,笔名翎馨,湖南省网络作协成员,十点读书签约作家。
《论哲学家》读后感(篇三)
相信每个人都想要过愉悦的生活,都想要幸福的人生,可是我们要从哪里去获得这些人生呢?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都思考过,也一定都会有了独属于自己的答案。
其实这些问题哲学家们也都已经思考过了。比如很多人会因为糖果能够带来小小的快乐,就会感觉我们的人生其实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想办法享受那小小的快乐就好,但这真的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愉悦和幸福吗?
当然结论是否定的,所以阿兰告诉我们“做而非受,才是愉悦的基础”。什么意思呢?作者就是告诉我们,我们所要的幸福在我们的行为之中,只有不断的行动,不断的学习,才能够真正拥有我们更想要的东西,才能够真正寻找到独属于我们的快乐。
“真正的音乐家是喜欢音乐的人,真正的政治家是喜欢政治的人”。这样的表现才是我们寻求愉悦和幸福的根本所在。而这样的结论就是来自于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对于愉悦和幸福的探索。当然这样的结论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也极具指导意义,也能够让我们更容易看到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阿兰,他善于以随笔的形式为我们创作了大量来自于人生的感思。这些感思能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着思想的启迪,提供着人生道路的探索。而现在阿兰的这些作品也与我们中国读者见面,而且书籍制作的精美而小巧,非常适合我们带在手边,在任何时间阅读,享受点点思想的火花,享受来自于作者给我们以启迪。
我们正在阅读的这样一本《论哲学家》就是作者通过对于大量哲学家思想的深入探索给我们带来各种启迪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通对于知性、对于行动,已经对于我们人类自身的思考,去探索我们自身以及我们与周边世界的关系。上面提到的愉悦和幸福就是书中作者对于人探索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中,每一篇随笔都能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迪,而书中共有96篇文章,必然会有一些让我们感触至深,能够与我们的灵魂契合。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感受阿兰对于哲学家思想的总结以及反思,也让读到这本书的我们也能够从阿兰的文字之中同样完成反思,寻找机缘,也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启迪,让我们拥有更加清晰而明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