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落》是一篇描写生活琐事的散文,作者通过描绘松子的坠落,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文章情感细腻,语言简洁清新,引人深思。读后让人感叹生活的不易,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整篇文章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暖的感觉。
《松子落》读后感(篇一)
《松子落:漫长的客居》是苏枕书的散文集,是2024年全新修订版,内容分为“行旅”“人情”“岁时”“缓归”四部分。她游学京都,从旅行到客居,从离散到安定。她住在遍植松柏的山中,以细致的城市素描,真诚记下客居最久之地的变化与永恒。 作者在序言中说出这本书的旨趣,“此书想要与读者分享的,是过去九年非常个人的体验,充满犹豫、困惑。”取名“松子落”是作者喜欢那种意象,诗里也多有歌咏,如韦应物的“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李晔的“桐华吹处客载酒,松子落是予读书。” 京都的第一个初夏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午后偶有一阵急雨,浓郁的草木清气弥漫入窗内,深深地呼吸下去,会感觉有丰盈的绿色扑面而来。松柏的气味纯粹是中国的,京都别处似乎没有种这样多的松柏——当然也许是我的臆测。”对中国的想念无处不在。 在国内也能泛起作者的乡愁,一处景致,或一首歌曲,“有一天晚上,偶然听到白水一曲《花拾叁楼主人》,幽渺寂静,以川音曼声吟诵,心里一惊,才意识到对于西南,或许也有称得上是乡愁的感情。”我也把这首歌搜来听了听,一句“不知春去冬又来,饭后浓煎谷雨茶。”也让我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听着这首歌,看着这本书,听着听着,心静了。 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处处都是乡愁呀!重庆和家乡相邻,在《重庆往事》一文中的描写,就像是在描写我们家乡的街头,“街边小摊卖削好的荸荠,码得整整齐齐。4月初,黄桷树叶忽然之间一夜落尽,又一夜遍生新叶。栀子开满山谷,街市上一大捆只要一块钱。” 书中关于买书的内容也很喜欢,逛书店和买书、看书一样乐趣无穷。很羡慕作者能与书店为邻,“最近一次搬家,索性与朋友书店为邻,晨昏听见店里进进出出搬书的响动,很觉安宁。”逛旧书店原来也是一门学问,还有很么的讲究,“传统旧书店做生意,往往先从交朋友开始,双方觉得合适,才有长久的往来,否则会出现有钱也买不到书的窘况。” 苏枕书游学京都已历十五载,通过这本书一同和作者感受对寻常生活的探访。十五年的旅程很长,足以让异乡变得熟悉,让日常变得妥帖。十五年太短,不足以走遍城市的每个角落,不足以放下隔海的家乡与故人。
《松子落》读后感(篇二)
没想到《松子落》获得了重版的机会,还是在雪萍这里,这真值得感激。此番重版,勘误之外,少不了对篇目略加调整,使读者略有新鲜感。全书仍沿用初版结构,分为行旅、人情、岁时、缓归四部分。“人情”部分抽去《小酒馆》《和服与性别》两篇,补入《净土寺的咖啡豆》这篇稍近的随笔。“岁时”部分删去篇幅过短的《秋天的藕》,为《仿枕草子》添入四段。“缓归”部分补入今年年初刚写的《漫长的客居》,篇名亦用作副题。
2018年6月中旬,《松子落》初版上市,我回了一趟北京。在中信书店与止庵老师一起做活动,见到许多新旧友人,度过了愉快的时光。6月11日晚上,与霞、南、雯三位挚友相见,一起拜访了同老、辛德勇先生等几位熟悉亲切的老师。我们说了许多话,喝光一大罐自酿的梅酒。那之后,大家分赴各地,齐聚一室的欢聚至今未再重现,而同老也于2023年初春永远离开了我们。每每念及此处,或看到手机推荐的往昔照片,都觉恍然如梦。
始终不知如何回顾2020年以来模糊又漫长的几年,仿佛身在激流中的小船,刚要描述窗外风景,群山已过了千万重。一切变化与流逝都无从说起,那就说不久前的一场久别重逢。
2024年3月,时隔五年回到北京。短暂停留后,搭新修的高铁南下。那日华北地区有雾霾,山色依稀,树梢一点淡黄。车过徐州,柳色逐渐转青,河流与水塘亦渐多。车过淮安,风景已近故乡。父母来车站接我,我像客人一样,听他们介绍城市的变化与亲朋故旧的近况。很久都没有回过熟悉的方言区,许多词汇已极生疏。但仍然感到轻松愉快,干枯的母语灵魂稍稍浸了水。
故乡城郊有一片人工湖,从前也去过。当年湖边花树刚种下不久,湖水微浑,无甚可观。然而这次路过,却是红白梅、玉兰盛开,堆叠无数胭脂玉雪,与嫩翠垂柳倒映水中。令人感叹今昔风景之别,在湖边徘徊久之。那天父亲还带我去了深草萋萋的墓园,看到了镌着祖父母名字的石碑。他们去世时,我都未能回来。又记起一年盛夏,陪祖母来湖边看灯光音乐节。魔音电光令人昏眩,祖母不想多留。那时她正逐渐丧失记忆,时常记不起我的名字。然而我们似乎意识到,一起出游的机会将越来越少,便在喧嚣的湖岸默默忍耐了一阵。
数日后仍搭高铁北上,自北京返回京都。柳色由浓转淡,从深春一点点退回早春。济南、泰安附近忽而出现许多山,山中有金黄色琉璃瓦的寺院建筑,很庄严。路过沧州,茫茫的枯树丛里忽而有几树美丽的梅花。有些树梢起了蒙蒙的绿烟。淡蓝色的天,大鱼一样的软软轻轻的云。中间瘦两头粗的大烟囱,缓缓冒着云一样的烟。路两边忽而又出现花树,可能是李花?也许是的,红红白白,开得很谨慎,非常好看。听到车上有人说吴语区的方言,音节落在心上,像雨珠滴入水面。偶尔听到北京话,简直震动,仿佛棋子落地那样清晰。
离开北京那天,在小区遇到一只黄狗。它温驯地趴在水泥地上,耳朵耷拉着,双手放在身前。我大包小包走过,又忍不住回到它跟前,和它一起晒了会儿北京早春的太阳。它有一张土狗常见的脸,眉头微皱,好像很多心思,眼神有点疲惫。它看我也是如此么?我希望它一切平安,希望世间万物都平安。
最后,感谢雪萍和慢懒在纸书生存艰难的时代愿意给《松子落》新的机会,谢谢你们为它付出的一切。感谢从周拨冗作序,初版后记里感谢过他的摄影作品,而本书的照片都是我自食其力所得。因疫情无法见面的那几年里,我买了相机,学会了自己拍照片。也感谢亲爱的读者,谢谢你们给我的鼓舞与安慰。
2024年4月22日于月待山前
《松子落》读后感(篇三)
没意思,没意思极了。 这段日子会如此感叹,更倾向于逃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切社交都使我觉得厌倦。 不在异国他乡,却陡然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于是更加沉浸于书中,更加追寻自己的精神世界。 《松子落》是当代作家苏枕书创作的散文集,主要写了作者在京都九年的游学与生活经历,以及她对京都的深刻观察与感悟。 作者真诚地记下了在京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书中包含了作者对古书店的追踪探访、对日本国民性的观察,以及当地普通家庭的寻常风景。 通过细腻的笔触,作者展现了京都这座城市的变化与永恒。无论是京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还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都在书里得到了呈现。 这些日子我很少看个人的散文随笔,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过于忙乱,空洞,实在无暇顾及别人的生活感受与经历。 然后发现我错了,看书依然是我喜欢做的事情,书里的人物与感受虽然不能解决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我依然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活的内心的一丝宁静,或是一方净土。 书与猫,草木,天气,电影,音乐等等,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近年来我更倾向于看女作者、女作家的作品,或许是同为女性,在理解一些共通的困境方面更为简单。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文字中读京都,苏枕书的文字总让我产生十分亲切的感觉,好像就是一位久未联系的女性友人。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就这样建立起来,实在是妙不可言。我也很喜欢这个本书的名字——《松子落》,“山中拾松子,种作庭中树”,“山中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诗句中得到的灵感果然随手拾起都是美得令人惊叹。 “在异乡”是一种状态,亦是一种心境。从旅行到客居,从离散到安定,漫长的客居宛如一道透亮波纹,映亮茂密的内心。 买书、散书、种莲、赏樱、品酒、听雨。苏枕书的文字有对日本社会的观察,有对寻常生活的探访,亦有对内心犹疑与哀痛的探问,更有对勇气与自在的寻觅。相信你也会在这样的文字中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