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想象之光》,我深受启发。影片展现了科技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和平衡,以及在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应该如何保持对自身的掌控。同时,影片还向我们展示了爱和勇气的力量,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想象之光》观后感(一)
昨晚刚看,早起就看到获评委会大奖的新闻,今年看的惟一一部与戛纳同步的主竞赛电影。三位女护士三联画像。用习习凉风吹过孟买的华丽繁乱,用诗的眼睛扫视这座地表人口最多的城市,但风弱眼淡,疲惫倦怠,心无波澜,只管用将有将无的旁白、文不对题的配乐、细碎平白的故事一镜一句地把诗图解、撕裂、散落进孟买:数以百万计的通勤人潮,在立交桥上会车的午夜地铁,永不停歇的雨和赶来收衣服的护士……直到被赶出孟买,远离城市的桎梏,在印度洋的岸边,护士们的爱情才得以平行展开,一对在古迹洞口原始爆发,另一对在病榻前超现实地熄灭。片名是长期在工厂熬夜加班的工人的错觉,他几乎记不起来白天是什么样子,但“我们想象的一切都是光”。藉着这颗温柔的决心,《想象之光》用从日常生活的琐屑中嚼碎、化渣、汲取出的感官体验催眠了戛纳的观众,以感性赢得了金棕榈(129)。
《想象之光》观后感(二)
作为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导演,能带有一种人性光怀的视角,在人性幽深处未被探讨的情境下,与还未接受复杂性的社会环境中。呈现一个立体的,能看到生命挣扎痕迹的人。人物永远能够打动人,但如何拍摄一个人而不是符号,这很难。
潮湿与锈迹,当一个印度的女性被“看见”,她光是站在这里这件事情已经足够有故事性。可能这是现实对于电影的裹挟,亦或是电影对于现实的在叙述。这个形象留下了太多空白《无知之夜》中当我看到印度与黑白的影像与上身赤裸的女性交织在一起时,它是一种另类的体验
女性题材与印度,在现实如此糟糕的环境下,如何拍的不沉重,这十分非常难得。 因为这片土地就是拥有了太多女性所被迫承载 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苦难,大量血与泪,以至于我们想要把它用轻盈的方式呈现的时候,也会让我们思考,这样是否“正确”
贫富差距,种姓的遗毒,女性的处境。
性的保守主义,那两个年轻人只是想拥有一次性体验,但是难度就如同制造一场谋杀。在青春正盛的年龄,禁止性这个事情本身,它已经足够糟糕,对于这个年龄性的吸引力就如同苹果之于夏娃。面对这样的文化与传承,在脱离主体的视角下,会想问我们人类所传承与坚信的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的东西,为什么它会使我们百般痛苦,如此束缚
最后的海边,音乐如海浪,生命感受似潮水涌来,在一个感悟的与发光的瞬间里,我们用想象勾勒现实,虚幻填满真实, 绽放过的烟花,某一刻烟火曾涂满在黑夜孟买的上空,这不再是一个社会身份身份与另一个社会身份对话,是人与人的凝视。
《想象之光》观后感(三)
#SIFF最难抢也最万众期待的戛纳直通车影片,以在孟买工作的两位合租的女护士作为切入点,细腻流动的讨论了关于“破除我们想象中的世界”的一个又宏大又生根于我们每个人心里的议题。想象中的大都市的美好生活,想象中属于自己的家,想象中的婚姻和爱情……然后我们发现,想象中的很多可能是幻觉,而退一步,放下一点,可能也并没有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整个影片的音乐特别好,好到让我觉得出彩的程度。大量的情绪用音乐串联了起来,缓慢轻快却非常符合镜头给予的内容和情绪。尤其是前半段阿努的小心思配合的轻快节奏,到后面大家离开大城市回到海边小镇子的怅然若失,每一个部分都非常精准,很容易让我共情到故事里的流动的情感。摄影也可圈可点,几位女性的美丽展示在光影和风中。阿努和帕罗蒂喝酒的舞蹈非常触动,我感受到了某种踏实的幸福和帕洛蒂的放下。在这个故事里普拉多被婚姻和现实困住,代表着某种离开家乡却在思想和生活上被禁锢的成年人;而阿努则是更年轻的一代,想要更多的自由,也试图冲破宗教带来额隔阂,即使她的自由要遭受非议,她也依然足够的勇敢;而帕洛蒂被迫离开则更揭示了大城市的虚妄,还有那个学不会印地语的医生。正是她们的讲述和不同的状态,才让我在影片的旁白和诸多高楼大厦的镜头里感受到了格外的触动。
开头的人潮和中段节日里的旁白与场景,让此刻身处上海的我突然被什么打到。“这里不可以生气,这是孟买精神”的语句和女主终于意识到“在都市的生活是在追逐幻觉并深陷幻觉”的讨论,让我一下共情到曾经的自己和很多梦想到北上广逐梦的年轻人。家乡是破败的却是安全的,它不够华丽也没有那么多机会,但它是那通暴雨里的电话,是总可以回去的家; 大都市是精彩的但也是虚幻的,没有落到实处的感情也没有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每个人都疲惫也都迷失,找不到一个落点却也享受着浮华的梦。这是没有答案的选择题,是选择不是对错。一切关乎取舍,也要忠于自己,这是我被结尾触动的理由。
回到家乡的她,借着一个被自己救助的病人跟他乡的丈夫对话的她,在一个洞窟里和难有未来的爱人表达爱意的她……每个人都在故事的最后放下了点什么,于是我们露出微笑,我们热泪盈眶。对想象祛魅,戳破想象的光,是退一步也是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