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角落的科学夜话》读后感(一)
1、大部分人不善于判断概率
人类思维的一个弱点是: 当必须要组合两个概率才能去判断另一个正确的概率时,人们往往会因为中间过程的复杂性而停止判断,并将接近已有概率的某个数值作为正确答案。
2、精英引领大众
任何群体里只要有一个坚定的少数派,游移不定的大多数最终会被他们说服,使得少数派的意见成为群体的共识。这个群体一般是17%。
3、语言对思维的塑造
芬兰国内瑞典语的使用者比芬兰语的使用者的工伤发生率要低40%。因为芬兰语属于乌拉尔语系,不同事件间的关系通过名词“格”的变化来表现,由此事件间的时间关系较为模糊;而瑞典语属于印欧语系,通过使用前置词与后置词很容易明确事件间的时间关系。这样在工人按顺序完成复杂操作时,瑞典语使用者更清楚动作的时间顺序。
《银河角落的科学夜话》读后感(二)
科学家见到的美是常人所不及,他们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桌面摆满凌乱不堪的实验报告,不善言谈,孤独地在实验室里刷数据,亦或者不修边幅,做着疯狂的风火雷电实验。其实,他们的世界如万花筒般美丽多姿,他们为人类推开了瑰丽浪漫科学世界的大门!
第九本书读后:
1、瑰丽浪漫的画面
《银河角落的科学夜话》书如其名,以21篇散文诗一样瑰丽精妙的语言写就的科学夜话!现实、幻想、科学、人文融为一体,有生生不息飞跃银河沧海的蝴蝶,有反抗奴役寻求自由的蚂蚁,有借助梦境破解大脑与身体关联的实验,有银河系中心黑暗的探究,有驾驶滑翔机带领鹤群迁徙的少年……科幻小说的要素基本上都全了!
2、科学与伦理的反思
书中内容涵盖了宇宙、粒子、伦理学、生物学等等,特别是数学与社会学的内容比较新奇实用,以“石头剪刀布”猜拳的秘籍、选一或多的“电车难题”等为例,实证了现实中很多大数据计算分析和应用算法都是数学与社会学的延伸和衍生!
科学与伦理息息相关,书中还有很多关于科学与伦理矛盾又必须做出的选择,比如核武的诞生到底是在保护人类、构建和平,还是在毁灭世界、为一己之私?又比如,各个国家对于地月轨道,乃至月球本身的划分,到底是先到先得的公平,还是恃强凌弱的霸凌?
3、典型日式体验
由于书的作者为日本大学教授,典型的日式场景和语言充斥了整个阅读过程,徐徐而温和的海风拂过的五月初夏的午后,学校教室里的风扇无声的旋转,黑板上映出放大了的窗棂的影子,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安静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时间仿佛凝固了,远远望去只有一个晴雨娃娃在门楣上晃来晃去……让人不得不安静下来,思考宇宙、自然的循环往复和生命的生死相依(哈哈哈,大多数日本作者总能给人营造出这种氛围,非常适合思考宇宙和人生的环境。)
薄薄小小得一本,很快就能读完,也很令人觉得科学之所以能令成千上万的人前仆后继,死而后已,其魅力绝非世间万物可比!
阅读时间:6月8-17日
《银河角落的科学夜话》读后感(三)
拥有智慧的生命体并不会畏惧时间和虚无带来的障碍。——全卓树 《银河角落的科学夜话》
夏季伊始,我们又迎来了在晴朗夜晚欣赏银河的最佳季节。
每年五月,宝瓶座η(厄塔)流星雨都会造访地球轨道,它们是哈雷彗星的碎片,当你看到流星划过天际,那就是遥远宇宙派来的使者在向我们,在向这颗身处银河一隅的星球打招呼。
与浩瀚的宇宙相比,我们的星球微不足道,但也正是在这里,我们逐渐发现了自己,理解了身边万物,也迈出了向外太空进发的每一步。
《银河角落的科学夜话》就为我们带来人类最了不起的一些科学发现。在饱含诗意的21夜故事中,日本物理学家全卓树以充满哲思的笔触,展现了在这颗小小星球上我们智慧的奇迹。
科学的秘密花园中花树繁盛,但它们被公式和专业术语的墙壁围住,而本书就在这座花园的墙壁上开了一扇小窗,让我们这些路人也能窥见科学的葱郁和瑰丽。
全卓树教授以细腻的、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巧妙地引入科学话题,涵盖宇宙、原子、数学与社会学、伦理学、生物学五个大类,涉及宇宙资源开发、核物理、量子力学、AI算法、语言学、脑科学等热点。从无边的宇宙到微小的粒子,从数字的计算到社会的运作,从人类的选择到动物的行为,在现代科学诸多领域中,到处都有引人入胜的故事。
21篇短小精致的科学散文,将你带入一场理科大佬的促膝长谈——
星河灿烂的银河系,它的中心是无底的黑暗——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我们都绕着这片黑暗运行,而黑洞周围的吸积盘却是星体和光的摇篮。吞噬一切的黑暗,同时也是让世界充满光和力量的源泉。
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图片 图片版权© EHT Collaboration
1896年2月乌云笼罩的巴黎让用日光做实验的贝克勒尔研究中断,可他却发现与一种黑纸包裹着的制作波希米亚玻璃的美丽绿色颜料放在一起的底片竟然感光了,这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线存在的瞬间。
我们总是说“劣币”会驱逐“良币”,当我们依赖众人的评价做出选择时,只要专业的“良币”超过17%,那么我们就能做出正确的集体判断。因此在这个人云亦云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贤者的存在。
为后来的同伴友好带路,为死去的同胞哀悼,也会凭勇气反抗压迫……昆虫学家在蚂蚁身上发现了这些人类的美好品质,所以它们到底有没有情感和心灵?
用触角交流的蚂蚁
除此之外,关于“月球究竟属于谁”的宇宙资源开发讨论、关于双刃剑的核能开发、关于自动驾驶中AI的选择等热门话题,作者都道出了自己思考。
从身边的日常出发,让人轻松感受科学之美。
人类的一些成员善于观察和记录非同一般的景象和事件,他们用自己的感官或者作为感官延伸的工具探寻更深更广的领域。从这些活动中,人类的艺术产生了,对自然的研究也产生了,虽然科学和艺术延伸出不同的领域,但我们不必惊异于它们可能相同的起源。
在这本书中,全卓树教授以敏锐的审美视角,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与艺术的浪漫关联——
博尔赫斯在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中,描述了一个错综复杂、生生不息、包括过去和将来的迷宫,读完你会发现迷宫的答案是时间,而这似乎与量子力学中的平行世界理论有共通之处。小说家的幻想为何与科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也许正有一个平行世界中物理学家博尔赫斯在寻求答案。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梦中偶得奇迹的长诗巨作,醒来却只记得部分,但这保留下来的片段也成了经典的《忽必烈汗》。每个人可能都有醒来时忘记了做过好梦的经历,因此艺术家们才会故意制造幻觉,以期找回失落在潜意识中的灵感。然而,在脑科学家研究中,仪器的扫描可以还原出睡眠时大脑中的影像,“不存在的梦”就这样被捕获。
通过深度学习,脑神经科学家甚至能挖掘到人类意识深处的秘密和渴望,这究竟是诗人的幸运,还是道德的悖论?
科学和艺术的交错比我们想象得更加紧密,希望精妙的科学镜面反射出的美好世界能够让大家领略科学的乐趣。
如果你也是冷知识爱好者+博学达人,那么这本书将能在你睡前、通勤、午休的空隙里,帮你从匆忙、劳碌的生活中得到智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