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件幸福的事》讲述了在一次意外中,一对夫妇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但却在与另一对夫妇的交流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通过情感的碰撞和对生活的重新审视,他们最终找到了共同的幸福。这部影片深刻地探讨了生命、家庭和爱的意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触动。
一件幸福的事影评篇一
女性是伟大的,有孩子以后一切会变复杂,不是一个人而是要考虑更多想得更多。养娃不易,养娃后双方关系的变化也因为养娃而变,这在以前美好或完美剧情中很难预见到。坠入爱河很容易但这以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尤其照顾孩子产生的矛盾等等都让工作中的双方疲于应对。这对于女性有家庭的女性是不公平的。没有家庭的男性省去了照顾家庭的时间,论文写的好学习好有更自由的时间并不代表能有好的责任感
1/6页一件幸福的事影评篇二
这个片子说了,一个女人,变成一个母亲,这个变化,跨度很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克服,夫妻关系,会因为孩子变得更复杂。
养孩子确实很难。
还是对待婚姻,要慎重。不可以随便结婚,不能随便找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
两个人要因为爱,婚姻的殿堂,它的支柱是那一点点爱。如果没有了,那就什么也不会存在了
人是复杂的动物,很复杂。
要想活的开心,舒服,要学会释放,放下,活的纯粹一些。
2/6页一件幸福的事影评篇三
不得不说,取名确实是门艺术啊,看完惊叹这哪里是一件幸福的事,这绝对是恐婚恐育宣传片啊
女主和现代社会大部分女性一样,受高等教育,有大好前程,写完论文就可以任教助理,因为爱,因为男主说想有个孩子就义无反顾的怀孕生子,结果,自己的职位被一个大不如自己的男性接手,毕业论文因为怀孕带娃而险要延毕,而这之中,最让人窝火的就是影片中写实的男主的状态,永远不在线:女主怀孕不适需要他时,永远不在;生完带娃也只是女主一个人在付出,问男主就是工作在身,永远在忙;在对外时,永远站在女主对立面;甚至在生产室里,男主写实的不在状态,尽会添乱也看的人血压直升……也不能说女主是恋爱脑,就是这段描绘出了,男主一句 想要孩子,剩下的辛苦全是女主在承担。
记忆最深的一点是,在男主偶尔换尿布,发现没有时,女主让他去药房买,顺带要买回防脱洗发水、防妊娠纹霜、防痔疮霜…等等,而男主呢,怀孕时帮不上,带娃时指望不上,和娃一起睡时,居然还觉得耽误周末休息。哇,这种种真的越看血压越高。
女性真的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付出了太多太多
然而,片名居然叫「一件幸福的事」反讽能力拉满。整部影片的幸福,除了恋爱时的甜蜜互动、就剩片尾女主在终忍不了短暂离开后,再次见到孩子和男主时,感觉到自己依然存在的对男主的爱(有一说一,男主一个人也能把娃带好,这说明他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之前觉得这就是女主的职业,不愿意啊,血压又上来了)
所以,在整段关系中,女性究竟是什么呢?看完后陷入沉思。
只能说祝每个人都能在这段两人关系中收获幸福吧
3/6页一件幸福的事影评篇四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喜欢孩子的,顺其自然地和所爱的人结合有一个爱的结晶组建一个家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看了这个片子我恐惧感剧增,觉得有孩子的婚姻简直是噩梦,我完全能理解片中女主角的每一次崩溃和眼泪代表什么,让一个精神独立的女人就这样陷入家庭生活,真是绝望的主妇,她的生活只剩下家庭(以上是2014年8月的感受)(以下是2024年12月25日的感受)哇哦,首先我没有想到距离早期看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十年,这10年间,我真的看过很多次这部电影,也在给身旁的男朋友一起看过这部电影,当然,身旁的人也有轮换。最大的变化是我的感受和心态。我从一个如此恐惧生孩子,变得能接受。今天晚上用最原始的方式,从我那个古老的硬盘里连接到投影仪看了这部片子,电影这个东西真的不会凉的,好的东西就会常看常新,比如这次我发现,其实这个男的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也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他也尽量的去磨合了一些矛盾,他也解决了他与母亲的问题。他也努力工作,并且没有把工作带回家,只是他还很幼稚,他还很贪玩。他还没有那么强烈的一个为人父亲的责任心。可能单纯的就是因为孩子不是他生出来的,所以父亲这个角色真的是需要时间去适应。假如不对任何他人有过或者有比肩于自己的要求。可能会更好。此刻我的男朋友在旁边说,某种程度来说,他已经算一个很好的父亲了。我说哇哦,这说明你们男性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太低了。男女平等确实很难做到,在女性不断地想要进步,想要追求更好。在男性的思维,这已经很好了。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有这么多男女对立的情绪的原因吧。回归正题。10年来就这部电影的观看,我最深的感受是生养一个孩子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恐怖的是自己的精神状态都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洽,没有跟自己完全和解,没有良好的多到溢出来的爱的关系,没有相对成熟的经济或赚钱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去生孩子。也许我们会被最佳生育年龄良好的身体机能裹挟。但是请遵循人性,最深处的自私,你一定要自己好,才会有能力爱和照顾好别人(孩子)。
4/6页一件幸福的事影评篇五
我们对自己都负不了责任,又怎么能对别人负的起责任呢? 不成熟的是你,我得提醒你,你连看《兰塔岛》都会哭。 我想提醒你的是,得益于你工作的严肃性,你才能用《回到未来》中的对白与别人聊上一个小时。 天啊你说的太对了。 不,尼可,认真点,你有什么想法? 我觉得这太好了。 我害怕,他像一个异形,一个陌生人在改变和支配我的身体,他有自己的喜好和欲望,他从体内控制我,他每天早上唤醒我,让我忘了自己的素食主张,他让我想笑,莫名其妙想哭,他扰乱我的生物钟,让我白天打瞌睡,晚上睡不着。而我的男人,他们这个群体似乎都有一种能力,对身边的事情都不怎么放在心上。 虽然女主的妈妈或许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孩子怀孕的,有这样那样的顶嘴,但妈妈终究还是送来自己妈妈曾经送给自己的胎教绘本。而女主恰好还在读书,一边做论文,一边还针对妹妹和妈妈送来的绘本出版年代不同做了个比较研究哈哈。 我要拒绝变成一只母狗,拒绝返回羊群,去尽各项义务(生育孩子之前,报名一些有利于顺产的类似普拉提之类的运动课程,喘气提臀的感觉就像动物,女主跟同龄人聊天时的话题都无法相融,怀孕就好像与之前的交际圈隔绝了,而自己还敏感了,似乎怀孕就只能放弃之前的生活习惯,只能按照孕妇的陈规来做),似乎自己成了孤岛,千米水下的窒息者,翘课,打弹珠,看电影,逛展,原地打转,身边除了那个还不会说话的胎儿,别的都隔了一层膜。 丈夫,你只有一件T恤 妻子,你只有一个神经元 孩子出生了,无时无刻都好像很困,因为无时无刻孩子都会醒来,而且哺乳或许自己妈妈或者丈夫的妈妈跟自己的方式都不一样而产生分歧,甚至还会引起夫妻二人的隔阂,是偏向彼此还是彼此的父母?听老一辈的陈皮子还是执拗于自己的理解?就连请保姆,或者婴儿车,或者幼儿园报名没报上这些之前看来无关紧要的事都成为头等烦心事。 有的人在家里非常不快乐,想尽办法避免跟家人见面;有的人通过再生一个小孩来挽救婚姻,但结果还是离婚了;有的人不相爱还住在一起,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分开。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有了孩子后还依然相爱的夫妻,我没见过,一对也没有。但这些事情,最后都因为我们的一个眼神,就明白,我们依然深爱着对方。 女主(读博),哲学,没有让我看得更透彻,反而使我被观念束缚。 我对她的一切都提出了质疑。她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她将我逼到了极限,她让我超越所有的限制。她在各个方面挑战我,爱情,牺牲,柔情,舍弃,她让我支离破碎,她让我脱胎换骨。
5/6页一件幸福的事影评篇六
从女主抱着妹妹说,我想出去和朋友聚聚开始看。我一个人坐在电视机面前,封闭培训七天,出门的时候妹妹在花园玩,看见她,不敢过去说再见。——抱抱。妹妹会这么说。
从女主回家见妈妈,哭到剧终。
老太太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去,我带她。晚上跟我睡。出门前,哥哥跑过去再见回去玩玩具,老太太一直站在门口等我们走掉。
去台湾的时候,哥哥也只一岁多,吃晚饭的时候视频,假装我很想他。
《江湖》里说,女人越生娃荷尔蒙改变越多,越适应当一个妈妈,越溺爱最小那个孩子。
荷尔蒙的部分我不懂,但是哥哥一直在老太太的搭把手中交过去重心。妹妹是我一手带大。13个月。只要我想,时刻可以闻到她毛毛大头的味道。包括现在。
周先生想要逃离家庭,我当然知道。他说,送你不辛苦啊,只是开车。开三小时车,放空三小时。
我也想。
晚上,一个电话都没有打回去。
我在这里,没有认识的人。
也觉得孤独。
可怕的,没有未来的感觉。
女主和男主和好了,但是教职呢,还是丢掉了。
在来的路上聊天,我的结论是,现在的单位,所有单位,都只想要小男人。
生妹妹,我丢掉两个机会。
那个时候不觉得,现在反而更在意。
两个小孩子,更需要时间,也发现,或者说,更发现,也需要钱。
周先生说,我不想只做一个节点。
我也不想。
一件幸福的事——一个关于节点与个人的资源争夺故事。
幸福吗?
故事的最后,讲,生命。
真没有说服力。
周先生说,我不想只做一个节点。
讲生命,是一场溃败。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
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