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摘抄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21 08:15:30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21 08:15:30   小编:

《古体小说论要》是一部介绍古代小说发展历程和特点的著作。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小说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分析,揭示了古代小说的独特魅力和文学价值。读后感受到,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篇一)

程毅中先生在古代小说史领域耕耘了半个多世纪,对古代小说史的认识非常精到。在《古体小说论要》(北京出版社,2017年)中,程毅中先生指出“中国小说史历史地发展的,体制不断变化,题材不断更新,范围不断扩展,门类不断增加”。这样描述性的观点比直接定义中国小说要严谨得多。

唐前对小说的认识是非常驳杂的,而唐代作为中国小说成熟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作家也有了文艺创作的自觉意识。正如沈既济在《任氏传》中说的“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唐人传奇则有了文采和情采的结合。文采则有“用对语说时景”,情采则有传记要写出“情性”的新要求。

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评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提到“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耳。’《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作为宋代重纪实轻文采的正统古文家,尹洙敏锐地观察到范仲淹《岳阳楼记》的传奇特点,而陈师道则敏锐地将其与裴铏《传奇》“用对语说时景”的艺术风格结合起来。其实,裴铏的这种风格反映出的 是唐代小说注重辞章的特征。程毅中先生指出,在唐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注重诗笔的现象是逐步加强的。晚唐时期骈文复兴,小说也加强了偏重诗笔和“用对语说时景”的风气。

程毅中先生指出,唐代小说对于诗笔的重视,诗人文士参与小说创作,这都影响了后来元明“诗文小说”的发达昌盛。当然,“诗文小说”的盛行还有时代的革新意义。宋以后,文人突破儒学礼教的牢笼,闯入到男女恋爱自由及婚姻自主的禁区,无疑是一种解放。这种解放影响到近体小说,形成了后来的章回体的才子佳人小说。

至于“情性”,这是与礼教相对立的,荀子在《礼论》中就说过“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情性”作为一种要求被沈既济在批评郑生“徒悦其色而不征其情性”时提出来,便成就了唐传奇不同于唐前小说的独特之处。

此外,唐代小说在传奇性上也推动着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从“传奇体”到“传奇性”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传奇性不仅是传奇小说的虚构,还有叙事方法的新突破。程毅中先生指出,晚晴的小说作者学习了域外小说的倒叙法,就有人觉得非常新鲜,实际上在牛僧孺《玄怪录》的叙述法里早已有之,甚至是倒叙之中又有倒叙。这样的传奇性的创新到了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时,则更有了复合型的情节结构等更深层次的进步。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篇二)

文/赵客

中华书局曾经出版过一套丛书《古體小說叢刊》,其中收录了《拾遗记校注》、《玄怪录》、《搜神记》等古籍。何为古体小说?古体小说和近体小说的分界线在哪里?是以时间为线还是以体裁形式区分?

抱着诸多疑问翻开了程毅中先生的《古体小说论要》,第一感觉就是程先生读书之多。文中所列出的书籍不仅仅是没有读过,甚至很多都未曾听说过。程先生自幼习古书、学旧文,打下了坚实的古典文学基础,我们这些中学后才学习一点古文的人实在难望其项背。程先生在北京大学师从博学多才的浦江清先生,研究生毕业后即进入中华书局工作,长期致力于古籍整理及古小说研究工作。

今人提及小说,对其的理解都是西方式小说或传统的章回体。但”小说“这一概念是在不停发展和变化的。小说成为一种文类,一种学派,大概是从汉代刘歆《七略》的《诸子略》里设置了“小说家”才开始的。而小说的起源,也是“出于稗官”。中国的传统是文史哲不分,不要说野史,就是被视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之中也有很多含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学创作,史书中往往用一个个故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等。

两汉魏晋时期的辞赋,可算得是一种说唱文学,是中国近体小说的起源。因而程毅中先生认为,近体小说和古体小说的分化大致就在魏晋时期。可见古体小说和近体小说并不以时代划分先后顺序,先有古体后有近体,而是在魏晋时期分开了两条岔路,一条为古体,一条为近体。

先唐只是有了小说的雏形,在有唐一代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唐传奇的众多故事流传至今,唐人热爱诗笔,因而人物的”性情“更加鲜明,虚构的成分也越来越多,留给了后人创作的空间。例如后人根据《莺莺传》创作的戏剧《西厢记》,而明代的诗文小说《娇红记》也有模仿的痕迹。唐的及以后爱情小说题材的盛行,可谓现代言情小说的鼻祖了。

及至发展到清代,则迎来了古体小说的新高峰——《聊斋志异》,蒲松龄是一个高超的小说家,而不仅仅是故事的记录者。他善于架构埋线,人物的举动言辞符合人物本身的设定,”恰当处理了史才、诗笔、议论的关系,又多少借鉴了民间说唱文学的技巧“。

古体小说的种类繁多,不易界定,各家区分方法不一,但总的来说传奇、志怪、笔记等都归为小说类。而《四库全书总目》中则将小说分为三派:叙述杂事、记录异闻、缀辑琐语,深深影响着现代目录学。

程先生的《古体小说论要》可算得一部”古体小说发展简史“,他还有一本著作曰《近体小说论要》,恰好可以和这本对照着看,更能明白”古体“和”近体“的异同。书中所列出的书籍,只有读过才能有共鸣,否则难以理解先生之意。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篇三)

古体小说是什么?是文言小说吗?还是古代的小说统称古体小说?如果不是看到程毅中先生的《古体小说论要》,很多喜爱小说的朋友恐怕还是对“古体小说”这一概念懵懵懂懂一头雾水。

中国文学艺术的长河源远流长,作为文学爱好者,多少要对中国的小说源流有个了解才算说得过去,又或者作为文学研究者,也应该对小说这一文体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简单说来,中国的古代小说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体系,古代的白话小说通常被称为“通俗小说”,是为了与“五四”之后的白话小说相区别。但是古代的通俗小说与文言小说并不是对应的两种分类,所以程毅中先生采用了“古体小说”和“近体小说”这两个名称来对举古代的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而《古体小说论要》,就是针对中国小说历史中不太被重视的古体小说的发展所作的一些简要概述。

虽然程先生言辞之间十分谦逊,但是从书中引用的众多文献,考察的细致入微,结论的严谨慎重等多方面都可以看出其治学态度的认真卓越。书中就中国古体小说的起源、界定、成熟、高峰演变历程做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论述,书中所有观点的形成与论述都是程先生立足于“史”的考述结果。所以,我们既可以将之当做是一部有关古体小说历史源流的考镜论著,也可以当做一本值得参考的学习资料。

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论述中国小说的“名称和起源”、“界定与门类”、“中国小说的变迁”、“中国小说的成熟与唐宋传奇”,以及“诗文小说”与古体小说的流变,“古体小说的新高峰”。另外还有关于小说关发展和古籍目录学调整的一篇论述文章。其实在普通读者看了,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章,每一章就是一个历史阶段,也是一个总括的知识点。而七个部分连贯起来,就化为整体,形成了一部有关中国古体小说考述的完整论文。

每次读到此类大家学者的论著,总是一面感慨他们厚实的文献功底与宽阔的学术视野,一面学习他们论述的方法,最后还要赞叹他们对待学术研究的认真态度。就像程先生的论述中,全部都是以相关文献为依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及中国小说,也不忘参考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例如他在对“小说起源”问题的论述中,就引用了美国学者倪豪士的观点,更不必说对本国历朝历代学者言论的收集引用。如此旁征博引,让读者看到了更多有关中国古体小说源头的可能性,也在一步步详尽的分析中勾画出了其源流所在。

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在《小说观的发展和古籍目录学的调整》和《<宋史·艺文志>小说书目考辨》中,程先生分别采用了图表和罗列所有书目的方式去呈现自己的研究所得。尤其是后者,共有358条,全部逐条列出,严谨、细致、耐心程度令人十分敬佩。

正如程先生所言,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大半部属于古体小说的系统,但是我们对这部分的认识却远远不够,期间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如果阅读此书的人恰巧是对古体小说发展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一定会大有收获。如此一本小小的书,带我们走近了之前未曾关注过的“古体小说”领域,也是一次十分美好的相遇。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篇四)

提起古体小说,最先想到的是唐传奇。其实,古体小说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在不同的时代不断吸收文化营养,形成了鲜明的特点。长期从事古小说研究的程毅中先生,在《古体小说论要》这本书里梳理了古体小说的起源、分类和发展过程,对古体小说的成熟和高峰时期也做了专门的论述。纵观古体小说的发展历史,史才、诗笔和议论是不同时期古体小说的三个重要特点。

很多人认为古体小说起源于古代稗官搜集记录的“街谈巷语”,也就是民间口头传诵的故事。这类故事很多都是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文学加工,补充、改编而来的史传类,偏重“史才”,也常有精到的“议论”。

张衡在《西京赋》中说“小说九百,本自虞初”,就把写出《虞初周说》这种杂史小说的虞初作为小说家的始祖。

在分类上,最初的古体小说经常跟史书归类在一起。比如《左传》就把《春秋》中的“郑伯克段于鄢”一句简要记录,扩充为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这是在史实的基础上“遥体人情,悬想事势”,在结合作者的“拟言”“代言”,还不能算是小说。曹植的《洛神赋》,晋代张敏的《神女赋》这类虚构的叙事赋,可以算作是口诵的辞赋体小说。

到了唐代,小说的题材和体裁变得多样化了,有很多“传闻异辞”类作品,发展出了唐传奇。唐代传奇讲究文采与情采相结合,写出人物的“性情”,就像沈既济在《任氏传》中所说的:要能够“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

“诗笔”是唐代小说的新特点,是唐人“一代之所胜”。公认运用诗笔最早最多的小说,是唐人小说《游仙窟》。唐代的小说辞章华丽,有“用对语说时景”的特点,也就是说,经常用骈偶句描写场景。另外,小说情节新奇,具有“传奇性”。唐代小说在叙事手法上也有创新,比如用第一人生叙事,或者倒叙手法,甚至有倒叙中包含倒叙的嵌套叙事手法。

唐代是古体小说的成熟阶段,“传奇”类的传记体小说特点突出。同时,唐代小说也有很多偏重史才的“杂传记”类作品,尤其是很多最著名的作品,比如《李娃传》《霍小玉传》等。

明代曾经兴起过一类“诗文小说”,在小说中加入很多诗歌作品,可以算作是传奇小说的一次新的变化。这种“诗文小说”在后期走向极端,过于突出诗歌本身,不贴合人物和剧情,甚至忽略了故事本身的叙述,喧宾夺主。

程毅中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古体小说的巅峰,因为他继承了唐宋传奇的良好传统,又借鉴了民间说唱文学的技巧,“恰当处理了史才、诗笔、议论的关系”。《聊斋志异》里的诗词,数量不多,但都运用精当,有助于描写人物的性格和心情,贴合剧情发展。《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常常有复合型的情节结构,比如两个以上的故事、两个以上的人物的故事并行,加强了故事的传奇性。

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把“议论”当成小说的主要内容,故事往往成为他进行说教的引子,也是很独特的作品。

在《古体小说论要》中,程毅中“博观约取,考镜源流”。他所总结的古体小说的“史才”、“诗笔”和“议论”的特点,对我们理解古体小说以及个人的写作方面,都有益处。

2018.11.07雾凇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篇五)

赵伯陶先生评论程毅中先生所著的《古体小说论要》时运用八个字“博观约取,考镜源流”,这八个字是对程毅中先生《古体小说论要》最中肯的评价。程毅中先生钻研说部数十年,著述宏富,驰誉学林。

“文章不写一句空”,因而成果累累。读罢《古体小说论要》,感到全书确然无一句空话、套话,程毅中先生将古体小说的起源、界定成熟到高峰的演变历程,点点缀述成文,简明扼要地进行论述。

程毅中先生用发展的观点开篇明义将古代小说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体系,敢于对抗当时文人所认定的文学体裁四分法的纯文学概念, 这份勇气与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更值得读者在阅读之余深思体味。诗歌、散文、小说、戏曲这四种文学体裁并未将程毅中先生对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束缚。读者通过程毅中先生的七篇章阐述,或许会有拨云见日之感。

浩繁文学著作,在程毅中先生的统筹之下,如朗朗明月照夜空,松竹梅点各显纷呈。虽是薄薄一本文学论著,但文字的魅力便在于作者的匠心运用,读者读之欲罢不能,获益良多。程毅中先生用小说的名称和起源、小说的界定与门类、中国小说的变迁中国小说的成熟与唐宋传奇,“‘诗文小说’与古体小说的流变,古体小说的新高峰——清代的《聊斋志异》系列及其他,小说观的发展和古籍目录学的调整等七部分内容详述自己对古体小说的深刻领悟,引文论述,自成独特论见。

中国小说的体制题材不断更新发展,于是门类也不断增加。鲁迅先生曾作《中国小说史略》一书,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开山著作,后有学者称之为分体文学通史,对其中俗文学着墨甚多。而程毅中先生的《古体小说论要》则重点对古体小说做出综合性的论述,这些研究对帮助读者梳理古代小说芜杂繁复和含混不清的各种观念非常有裨益。

有龙于飞,同遍天下。程毅中先生这份对文学的挚爱,凝结了这部《古代小说论要》的硕果,也彰显了先生拳拳治学之心。全书不可忽略的还有附录选取的数篇文学论文:中国小说的第一次变迁,唐人小说中的“诗笔”与“诗文小说”的兴衰《宋史·艺文志》小说书目考辨,这些文字是对全书的有力佐证。比如宋元时代是小说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阶段,话本、笔记小说、志怪小说等创作非常丰富。程毅中先生对宋代文言小说文献的整理作了大量工作,也帮助我们尽可能全面了解宋元时期文言小说的情况。在《历代笔记小说大观》一书中,重新定义笔记小说的概念,使之有内容驳杂,包罗万象;小说色彩浓郁,具有故事性。

文以载道,明德永续。文学作品从来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映射,程毅中先生选取的众多古体小说恰好指明文学真正的生命活力之源。

《古体小说论要》读后感(篇六)

想必我是一个很重作者的读者,最喜欢驰誉学林、著作宏富的人,所以看完了这本书《古体小说论要》。

文学体裁一直是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曲。

本书《古体小说论要》认为,中国小说是历史地发展的,体制变化着,范围扩展着,门类也在增加着,所以小说可以分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体系,五四以后的小说称为白话小说,而为了区分白话小说,把白话小说称为通俗小说,但其实不是一个分类概念。正确的应该是古体小说与近体小说,中国的小说历史,大半部指的是古体小说。

这本《古体小说论要》目录清晰,从小说名称与起源,写到小说的界定与门类,进而把中国小说的变迁进行阐述,到古体小说的新高峰,脉络清晰,有着历史的味道。

一直认为,唐代只是诗歌的顶峰,不曾想,唐代也是中国小说成熟的时期,作品优秀辈出,作者也开始有了文艺创作的自觉意识,如文中所说:“著文章之妙,传要妙之情。”,说的是唐代的小说作者,已经知道了真正的小说需要文采要与情采互相结合。

近来也正在讲传记,传记需要写出人物的情性,这在唐代人的思维里实属难得,而在此之前,很多小说写的只是徒悦其色而不征其情性,可见小说成功与否,情性很重要。

这本《古体小说论要》启示性强。让我知道了叙事赋也是小说化的文学作品,辞赋体的小说更要有虚拟手段,虚虚实实成就了唐传奇。可以主客问答式,可以用对话说时景,可以是对话和对歌来叙述故事是唐传奇的特点之一。而唐代作家注重辞章,所以经常用诗笔,也正是唐传奇的特点之二。就这样唐传奇就以情节传奇和辞章华丽而著称于中华大地。

明代的小说,依然沿袭着诗文小说的传统,一直到清代的古体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是把古体小说推向了巅峰,清代以前,小说重诗词与骈文,清代以来,注文备众体,把史才、诗笔与议论三合一,同时借鉴民间说唱文学的技巧,因此成为古体小说的高峰。

正如作者程毅中所说:“唐人以浪漫人生为基础,用传奇表现自己更瑰丽的浪漫情怀;蒲松龄则以寂寞人生为依托,用《聊斋志异》幻想个人的诗意人生。也许纯属虚构的篇章更容易熔铸文人的审美理想,这就令后者有了超越前者的力量。”书中观点是这样:

一、 形式继承唐传奇的传统;

二、 语言兼容诗笔的传统;

三、 情节体现复合传奇双线结构;

这样使得蒲松龄的小说既有小说的文采,又有人物形象的形象,他的作品因为语言有了诗意,主旨有了诗情,而让人手不释卷,他的作品因为情节有了两个以上的故事 ,两个以上的人物,成为双线式的结构。

蒲松龄的小说,看过一些,很惭愧没有看完,但是从看完这本《古体小说论要》,我有一种重新看《聊斋志异》的冲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