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摘抄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1 17:35:17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01 17:35:17   小编:

《疼痛吧指头》是一篇引人思考的散文,作者借助儿子的指头疼痛,探究了当代社会中的种种问题。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作者指出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呼吁人们应该重视健康,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这篇文章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值得一读。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一)

在《收获》上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一口气读完,泪流不止。孩子的疼痛,父亲的坚韧。一个有着漂亮大眼睛的儿子,却不会说话,不能上学,不能结婚生子,这对做父母的,是怎样的心疼和悲伤。可在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孤独症孩子,一个父亲。而是祖孙三代,三个残疾,三代家族和命运的抗争。现实太残酷。在突发的灾难面前,我们该如何面对?是看完这本书,就能找到答案。强烈推荐!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二)

“不要放弃我们”也孩子们对自闭症家长和老师们想说的话,在这里替孩子们谢谢你们还有普玄老师,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这个群体。前不久我的孩子在培训机构3月8号那天,老师帮助孩子给我老婆做个一个节日礼物,那个时候我是多么能感受到这份礼物的份量,以及家长对亲子互动的渴望。我的孩子马上2岁了,在1岁半的时候去检查疑似自闭症。在这半年时间感觉人生有了很大的转变,也许这只是开始。一开始从不了解自闭症,到后来慢慢的去看书看纪录片,越是了解越是感觉到失望与无奈,如同一场不可逆的灾难降临,但生活还是要继续,在推文中看到普玄老师写的关于自闭症的儿童的书,连夜把书看完,感同身受,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与帮助,谢谢普玄老师回答我的一些问题,让我重新衡量做出选择。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三)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们,人们称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们,他们用一种常人并不会理解的方式与外界交流着。他们的内心有那样强烈的沟通欲望,却始终难以诉说。《疼痛吧,指头》一书就像我们展现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无疑,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孤独的。可我却真切地看到了,他们内心的充盈与饱满,他们生命的跃动与精彩,也许,他们并不孤独,他们爱着这个热气腾腾的世界,只是爱的方式与众不同。

他们是《疼痛吧,指头》中的祝雨辰,他就用一支画笔,用那黑白的线条,一笔一笔,勾勒出他内心五彩斑斓的世界,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画作是出自与一个患有孤独症孩子之手,真的让我为他强大的创造力而感到惊叹。当然,我也看到了这背后孩子的艰辛努力与父母的深切关爱。他们也是书中的陈正轩,那个绝望无助是就会啃咬自己指头的孩子,我想,那种深深的痛感,不仅是内心情绪的一种发泄,更是他想向世人证明自己还活着的一种表现。

《疼痛吧,指头>>一书让我有机会了解一群特殊的孩子们-----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们,让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那些默默支持这他们的父母,这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四)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之一 好多年没看文学书藉了!至从我养了一个孤獨症的儿子。 感謝“疼痛吧,指头”这本书引领我走进我們的人生,再次体味命运,苦难,纠结,冲突;爱与痛!并在此中激发出奋进与向上之能,生命因此而蜕变,重生。 文字,无声的语言,隽永的表白。平铺直叙,起落交替,扣人心弦,牵引我读完全篇。 走进奶奶的生命主题章节中,我许多年以来沉聚与心的情结自然而然被洗冲开来,止不住的泪水涌流,像个受委屈的孩子似的畦啦哇啦哭了许久,很畅快!旁边的儿子盯着我,关注多久,难得! 奶奶,是我们的妈呀!是您,让我感知到,“怎樣在绝望里面,寻找生机” 。 作为一名13岁孤獨症患儿的母亲,一路走来接触过很多各龄段的家长和孩子,感受到爱的重,痛的沉,与成长的艰难。总有太多压抑的情感无法倾诉,无法向外界传递,呼吁,交流,但!普老师做到了!并从苦难中激发了内在的力量,将生命中的苦难得到升华!激发出人性的光辉与精神力量。 最可贵的是,本篇文字开启一扇窗,让更多不一样的生命在此中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碰撞与沟通,引发同感,共鸣,共情。心灵可通…… 苦难是什么?是个人的,家庭的家族的,民族的,世界的,,,苦难也是生命不可逃避的,是常态的,痛苦与绝望,需要直面,在生命的揉与碾中,成长为生命不可或缺之部分,自我得完善,内心因此而强大。在这样的自我成长过程中,首先需要有直面苦难的勇气吧,一路走下去,心有善爱,走出不一样的自己和人生…… 看完“疼痛吧,指头”我陪着我们的书好好哭了一场,感覺到难得的轻松;路,很长,路,再长,我知道,我会好好的,在生命带来的痛与爱的力量中,轻装上阵,阔步向前!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五)

1、生死都是瞬间,瞬间很重要,瞬间的小事就是生的大事,也是死的大事。

2、他告诉我,绝望要盯着看,像盯着一块石头和凝固的坚冰。但是到消失的时候,再坚硬的东西也会一下子消失。

3、我们在这个巨变的时代面前,我们大多数人平行滑动,在横冲直撞,我们在互相消耗中每况愈下,在这种迷惘面前,谁和我们说话呢?

4、和一个无法回答的人说话,你会得到另一种回答,因为实际上你在问自己,你是在问你的那颗心,你一次又一次的问,其实答案已经在你心中。你是你自己的神,你的心就是你的世界。你一遍一遍把自己问安静下来,你会得到正确答案。

5、我拥有了他,我拥有了巨大的绝望。除了他,没有更大的绝望。处处都是生机。

6、条缕分析的时候,就是爱消失的时候。四处没有落点的时候,命运便飘在空中。落点在哪里,命运就在哪里,爱最终会在哪里。

7、会开口说话的人是幸福的。如果你在这种孤独症培训中心待上一天,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处处是奇人。那些能开口说话的人都本领异常,幸福无比。

8、孩子失败了,戳的最痛的,是父母的心。

9、他知道自己在抵赖,在欺骗自己。承认儿子治不好,自己去快乐生活,这有问题吗?不承认儿子治不好,自己跟着悲伤一生,奔波劳累一生,认为这才对得起儿子,这才是应该拥有的人生吗?

10、上天让哪些人搞哪些事,都是有安排的。

11、一个孤独症孩子对环境是非常敏感的,美好的环境是一个善意的世界,凶恶的环境也会变成一个恶意的世界。他们对世界的感知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或物来接收和传达的。

12、这个时候人们忽然明白了孤独症孩子,孤独症孩子也是这么教的。世界正在被她遗忘,世界也正在一点一点找回来。一个孩子,你不记得他的名字了,你的世界就没有他了。孤独症孩子的世界里有奶奶,他认得奶奶,他会喊奶奶。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六)

某种程度上,我也算是一个医学文盲。我并不是太懂孤独症是什么病,但是前不久的我因为李连杰的关系,又重新看了一遍《海洋天堂》,泪流满面。我想孤独症与自闭症应该是一种差不多的病吧。

这本书有3个元素:孤独症、插画和武汉。除了文字内容,这本书的插画家也是武汉人。我去过武汉若干次,没有迷恋上武汉的热干面,也还没有看成武汉漫天的樱花,我在开始觉得武汉跟很多城市一样没什么区别的时候,在这本书里发现了武汉的美丽和底蕴。董永和七仙女恋爱过的孝感市,祖先神农氏的故里是随州市,诸葛亮隐居过的古战场襄阳(郭靖是不是也守过这个地方)这些地方都在武汉。

起初,我以为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海洋天堂》,一个父亲与孤独症儿子的故事,但后来不是,这里边不止有闪光的父爱,还有母爱,还有人类面对艰难苦困的不屈精神。作者的真实经历,我们的叹为观止。这书慢慢的读,会慢慢的心疼也会慢慢的心生敬意。

我查了资料,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指广泛性的发育障碍。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作者的儿子,是不会说话。

我们的语言,说话是心的通道,是五行中的火。火在胸膛的中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说话是一种火的释放,作者的儿子不会说话,所以这股火,就一直在心头无法排解,他最长做的就是咬自己的指头,真正的咬在儿身,疼在父心。我之前看过有的夫妻生下病患儿后,不离不弃用一生去照顾孩子无怨无悔的故事和报道,我心生感动和敬佩,也对他们充满美好和祝愿,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他们跟作者一样特别珍惜与孩子的这段缘,特别爱他的孩子,懂得爱与责任。但他们的心中永远有一股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苦痛和绝望。这种绝望我想用作者在腰封上的那句话做描述:你拥有一个孤独症儿子,你拥有了最大的绝望,它让你没有了幻想,他让你明白,除了它之外,处处都是生机。这又让我想起了那些孩子被拐卖或者走失或者意外身故的父母。

这本书得到了很多大家的推荐,这本书不仅是孤独症的儿子,事实上这个家族的故事里还有过世的爷爷和身患残疾的大儿子。最新一期的《向往的生活》中黄磊说:我告诉你越是没吃过苦的越悲观,越是没吃过苦的月沮丧,越是没吃过苦的越没信仰,反而是这些吃过苦的人乐观向上有信仰。我相信这个家族不会被打败。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七)

含泪读完了普玄老师的《疼痛吧指头》一书,只因为他如实地记录了孤独症孩子的“疼痛”,孤独症家长的“疼痛”,我作为孤独症孩子的父亲深有同感。

孤独症孩子传说是“仙女偷换留下来的孩子”,故人们习惯地把他们称为“星儿们”。他们寡言语,甚至终身缄默不语;兴趣单一,较为刻板;喜尖叫,对声音异常敏感;许多孩子在无事可为时经常出现自残,打头、伤指等行为,自残时两眼直瞪,泪眼汪汪,嘴里发出“哎呦”的痛苦声。他们似乎“心里有一股火发不出来,这股火发不出来,在他胸膛里燃烧。”他们只有用自残的方式缓解他们的“疼痛”,普老师用素描的语言记录了他们的痛苦,若非亲历者,一般人是难以描述的。

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们,更是“疼痛”的叠加者。当孩子确诊时,心里“一直暗自祈祷,不要碰上这种病”,一旦确诊为孤独症,“我像被电击了一样”疼痛,面对现实只能把“疼痛”揣在心里;为了孩子治病培训家长四处求医求教坚持着,“大部分家长就这样一直消耗到最后弹尽粮绝”,贫困的“疼痛”家长也只能捂在心里;“似乎所有的方法都用遍了。”“似乎所有的办法都想完了。”但家长还“必须要舍着性命才行,因为那是孩子,孤独症孩子,残疾孩子。”仍然不离不弃将“疼痛”忍在心中。但更为可怕的“疼痛”是“因为我死了,这个孤独症孩子怎么办?谁来管他?”现在还是未知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目前医疗部门将其定为“终身疾患”,说白了就是没用办法医治。然而现在身患这种可怕的疾病人士有多少呢?据1964年在英国米德尔塞克斯郡研究的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约有0.4-0.5‰,而“根据2015年的最新监测,目前全世界共有孤独症患者六千七百万,占总人口的9.4‰,2016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三至十七岁儿童孤独症发生率估计达到了1/45。我国以1﹪保守估计,十三亿人口中,至少有超过一千万的孤独症人群、二百万的孤独症儿童,并以每年近二十万的速度增长。”真是增长惊人,说不定哪一天还有许多人“我像被电击了一样”的遭遇,而成为人类之“疼痛”。面对可怕的疾患,许多家长都已身心疲惫而放弃,而作家普玄“是你们放弃了,我不会放弃”,其精神伟大!我也是普玄老师“不会放弃”的同路人,我们盼望医疗技术的突破,培训机构的进步,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以及孤独症家长的共同努力,在同孤独症作斗争的过程中,早日见到曙光,而克服孤独症给人类造成的“疼痛”,这就是普玄老师的初衷吧。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八)

刷新闻的时候忽然看到一条说现在在国外无痛分娩已经是一项普遍而且较为成熟的技术.可在国内的推行却遭遇到了困难.询问母亲时.母亲却给了我一个不同于这项技术有悖于常识对身体不好的这种答案的另一种回答.她说:“我当时疼得有多厉害.现在我就多知道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

并没有批评我这项技术或者别的意思.只是母亲这句话让我突然心里很难受但是又感到一丝丝温暖.

在一场如暴雨倾盆的疼痛中降生的每一个孩子.在生命的一开始.都是一样的.父亲会隔着一层玻璃看孩子还尚未显露出的眉眼到底长得像谁.母亲则会在孩子的身边慢慢的睡下歇息.暴雨后的世界安宁地像一幅空山雨后.可在这短暂的平静之后.还会有风起.有的家庭会在风起后平静下去.可有的家庭却会困在这风中.

在这本书之前.我对孤独症的了解并不多.和书中的父亲一样.身边确实少有这样的孩子出现.只能从字面上想想这三个字的意思.却又不尽其然.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却忽然意识到.一个孩子的事.在中国有时并不仅仅是他自己的事.更多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一整个大家族上百号人的事.

我敬佩书中的奶奶.无论孩子是怎样.总要去帮助他去照顾好他.无论是残疾的大哥还是正常的孩子他爸亦或是孤独症的孙子.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产生于广袤大地上的一种胸怀.面对苦难的一种坚强和不屈.

而书中的父亲也是这样的一种样子.面对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往往付出的只会是更多更多更多.可他却一直坚持着.迈过孩子生命中一个一个据说是可以康复的坎.终在一次面对生命关卡时收获了心中最最珍贵的东西--------孩子能开口说话了.读到此处.作为读者也是狠狠地松了一口气.太好了.这不是小说中的虚构.而是真真正正存在这个这样一个孩子.这样一个父亲.希望他们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快乐.

作为一个对心理学以及其他有关的没有什么了解的普通人.我相信马克李维在《第一日》中提到的一个传说.每个孩子都知道创世的所有秘密.从出生起源直到世界尽头.孩子出生时.会有一名信使来到他的摇篮前.用手指堵住他的双唇.从此.他就不会再吐露别人托付给他的秘密.那是生命的秘密.可有的孩子在出生后.信使可能会忘记来看他.所以他就记得一切.所以他们就是天上的星星.

疼痛过后的人们总是更加知道珍惜.

而天上的星星有时会划破夜空来到世界上.有时也会选择在温暖迷人的星空中遥望远方.世界很神奇.

希望一切都安好.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九)

读《疼痛吧指头》有感

——此种孤独,与何人言说

我曾以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生与死。可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有种距离是我就站在你面前,可你却永远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做什么。我走不进你的内心,就像你走不进这个世界。

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是在普玄老师的新书发布会。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对自闭症知之甚少。但当我听了一系列阐述,看了现场自闭症患者的举止神态,我觉得用“自闭”二字来描述这种病症显得太过温柔,“孤独”就更温柔了。

作者不止一次提到儿子的手指,就像十指连心,儿子就是父亲最敏感的一根手指,时时刻刻牵动着父亲的心。

没人能理解为什么,他会和自己的手指过不去。他看上去健康,活泼,与同龄的孩子无异,可他就是不会说话。对于其他孩子如此简单的事情却成了天大的难事。作者想不明白,同样的,作为读者我也想不明白。

在我第一次听到星孩这个说法时,我觉得也只能这样解释,能够安慰我残忍的疑问。这些孩子来自另一个世界,一个没有烦恼忧愁,悲欢离合的纯净之地。在这个世界,我们看到的是不幸,或许在他们的世界,只有纯粹的幸福,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纯净之地。

全文中,我几乎看不到“父爱”这种老生常谈的词汇,可我却深刻地感受到了那包容苦难,不昧因果,涤荡丑恶的人间大爱。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亲情,疾病,疼痛的纪实小说,我觉得这本书更像三代人酸甜苦辣的缩影,一副人情冷暖的风俗画,一个悲欢离合的浮世绘。变得是人物,故事,而不变的是人心,人性。

疼痛的从来不仅仅是指头而已,还有每一个故事里,故事外人们的心。当西医,中医,汤药,针灸等等方法没有奏效,或许我们该意识得到了,只有爱才是帮助星孩们的良药,也许不能治愈,但至少可以缓解。正如作者所说,“当你拥有一个孤独症儿子,你拥有了最大的绝望,它让你没有幻想,它让你明白,除了它以外,处处都是生机。”总有些事情人力不可及,我们没办法阻止苦难的发生,只能选择去接受它。

有人问,一本记述特殊人群苦难的书,对健康的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我认为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答案。没人能够保证这一生不遭遇苦难。问题不在于苦难本身,而在于对待苦难的态度。

把这句话应用在自闭症上也是如此,问题也许并不在自闭症本身,而是人们对自闭症的态度。无奈,痛苦,执着,坚忍,还有太多无法言状的种种情绪倾注在字里行间,两条线,一颗心,三代人,一种情。

合上书页,我说不出是震撼,感动,亦或是其他什么情绪。内心只回荡着一个声音:此种孤独,该与何人言说?

����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十)

这世界最痛苦的,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的放弃和坚持。在六一这一天,我读了这本描写了一个自闭症儿童和他的父亲生活的书。我被深深的感动到,泪盈于眶。我读到了父亲的绝望和坚强,无奈和仿徨,也不禁为孩子祈祷,愿所有的孩子,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都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在日复一日的绝望里,最无用的就是心灵鸡汤。然而,必须自我安慰和设想,才能有走下去的勇气。需要多少勇气才能用一生去做一件看似无望的事,奶奶用一生给出答案。她用一生去陪伴大儿子,却要求爸爸放弃自己的孩子离开。她不是不爱,而是在残酷的现实中做出选择取舍,作为母亲,她想给儿子一个平复内心的理由,然后自己承担所有的痛苦,这种爱护,叫人心如滴血。

最初,当我读到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孩子无家可归的时候,一种愤怒直冲心间,想质问他们,你们怎能如此自私,既然选择养育,为何不能负责到底!这种寄养式的治疗,在我看来,也是一种抛弃!可是,在作者并无辩解的平静的叙述里,我明白了,人,毕竟不是铁打的,人生,只要活着就要继续向前,灵魂,总需要休憩的港湾。已到知天命年纪的父亲和懵懂若稚儿的孩子,拉手走过,留下单薄蹒跚的背影。

设身处地的想,假如面对这样的生活,很多人不会比爸爸做的更好,有太多的人会放弃。在我听到的很多评价有生活不能自理孩子的家庭的感叹里,都有种期盼孩子归去天堂,然后释然的言语。何其残忍!父母对孩子,爱是本能,即使被现实压垮,爱还在存续。旁观者看到的痛苦他们亲身经历,身心皆苦的生活让他们更坚韧,也更勇敢。毕竟,如作者所说,已经经历了最大的绝望,还有什么更难的呢?

我知道两个自闭症的孩子。一个是老家隔壁院子里的小朋友,爷爷奶奶是近亲结婚。孩子会说话,但是自闭随年龄越来越严重,比爸爸的自闭症儿子还大几岁,也是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可爱的小朋友,那会不懂相关知识,也是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爸爸妈妈后来又生了小妹妹,重心转移,总算是家里有了欢笑,但孤独的大儿子现在基本不出门,情况也越来越差了。还有一个是同事家的小孩,同事整日嘻嘻哈哈的一点也看不出有这么一个小孩子。后来知道是他的小女儿因为父母总是教育她将来要照顾姐姐,感到压力太大而不愿去学校。这可能就是现实吧,一个不能自主生活的孩子,就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焦虑,父母最怕的就是,当我老了,看不动你了,我可怜的孩子,该怎么办才好!

我不知道对这种情况应该怎样才能给予微薄之力的帮助。说什么都感觉很苍白,安慰都是扎心。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就像这件事不存在一样,就像这个家庭也正常一样。处于漠视和边缘化的自闭症的孩子,怎么能更好呢?所以,我希望,我们能有更科学的手段和机构,让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打开心灵,至少能够生活,能让关爱他们的父母放心变老。

最后,苍白的祝福,愿世界所有孤独的天使,都能找到自己的光。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十一)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退休大叔,他不会用豆瓣,委托我将书评发布在这里。借此机会也说明一下:这本书的很多读者平时不用豆瓣,但是第一次注册了豆瓣并发表评论。他们有的是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有的是文学爱好者,但无疑都是被唤醒疼痛的人们,他们认真读过作品,文字是朴实而真挚的。

作者:武钢退休职工 尹新民

为父是作家靠语言吃饭,为子却孤独自闭失语。这是一个先后三代均有残疾人的家族故事,故事中的失语儿子、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亲友兄弟、医生保姆等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相关事件,层层递进地展示了人性最本能的一面,自私的一面和伟大的一面。人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普玄在厚实的农村与飘忽的城市中,坚韧寻梦的执着过程令人敬佩,发人深思。

“你拥有一个孤独症儿子,你拥有了最大的绝望,它让你没有幻想,它让你明白,除了它之外,处处都是生机。”生活中处处都有阳光,只是有时我们刚好从背阴处启程。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在抗争绝望、拥抱绝望、超越绝望中升华,阳光永驻。

在这个故事中,普玄表达对生命的敬畏情绪催人泪下。在寻找孩子自闭症成因无果后,他写道:“孩子的出生是一件庄严神圣的事。孩子出生的时候,惊天骇地,万神唱恭。孩子出生的时候,天真拱卫,九天司马布命章。在这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下,一个新的生命才得以诞生。……那么,我的儿子,他没有禀天地之气,他没有冠万物之首,他没有居最灵之地,他没有总五行之秀。”这是一段发自心灵深处的为人父之声。生命来来往往,爱是人生唯一的羁绊。

孤独症儿子失语,在这种日积月累的常人不可理解的深深的痛苦中,普玄认识到,正因为你来到了我的世界,我才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与绝望抗争中,普玄煎熬出了一种定力,这是犹如一股清泉绵长涌动不息的伟力。中医西医,高人偏方,风水命理,南北东西,似乎所有的办法都想完了,似乎所有的方法都用尽了,十指连心决不言弃。请看这段文字:“感谢我的儿子,他在一个一个夕阳下,头顶着一头银针,脑壳被扎成刺猬,还要承受这最长的穿越脑壳的一根银针。”儿子激发了普玄修定修戒修慧的强大心智。他要用毕生精力去寻求打开失语症这把魔锁的钥匙,他喜欢吃肉,但他自觉吃斋,他三十岁前脾气刚烈,但他自觉变得平静柔顺。普玄对绝望、死亡的认知有独到的理解。这个世界创造了儿子,儿子是爸爸心目中的英雄,这个世界要超级英雄,于是世界创造了爸爸。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是对大自然的文字的表述有一种灵慧之气,值得玩味。比如写雾:“浓雾一朵一朵落。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漂亮的雾,浓雾像不是从空中飘过来的,而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在江汉平原,在大洪山的冬季,地里面除了长粮食长蔬菜长花朵,怎么还长出一朵一朵浓浓的雾。这不是雾,这是美丽的云朵,飘动的漫画,环绕的纱幔,轻柔的微风。这是另一个世界的迷人的香水。”

我读后感受是,这是一本好书。世界上真的有奇迹吗?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答案,其实奇迹就是大爱的坚韧之力。在这个正在变得焦虑、浮躁、不安、疲惫的世界中,这本书值得静心一读。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十二)

第一次接触自闭症儿童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去儿童福利院献爱心。当时我主动伸出手去,和一个长相“模式化”的男孩握了手。老师对那个孩子说:“你不感到荣幸啊?”那句话,还有当时孩子的表情,深深刻在我脑海里。 第二次近距离接触自闭症儿童,是沙盘游戏课上,自闭症康复中心的老师给我们讲如何用沙盘游戏疗愈那些自闭症孩子。这些年也不断有一些“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我们关注、了解,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了解得挺多了。然而,在读了《疼痛吧指头》这本书之后,我的心再次疼起来,眼泪也止不住地滑落。那些相关的却不易被探知的隐痛,随着书页,在我面前露出牙齿,噬咬着我的神经,一遍遍告诉我:还不够! 自闭症患病的孩子也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不被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的孤独。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在静美的夜空下闪烁着自己孤独的光芒。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大概110个孩子中就有1个自闭症,这个比例大大超出了我们的了解。 加上患儿表现出来的情况不一,虽然普遍性的问题已经被了解,比如语言障碍,交往困难,行为障碍,还有一些自残,等等,但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情况,而且初期比较难以确诊以至于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世界上也并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去治疗。一个家庭有一位患儿,可以说,整个家庭就被笼罩上冰霜,难以化开。 普玄就是这样一位父亲。他有一位自闭症儿子,已经18岁了。他生得漂亮,没有自闭的典型外貌,因此小时候都以为是贵人语迟,错过了治疗。他不会讲话,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典型习惯,是喜欢咬自己的指头。他的拇指和食指之间,皮肉都被咬烂了。令我们触目惊心的伤口,也许是孩子的心火的出口。当父亲的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无能为力。然而,当孩子走失被勒索时,父亲问坏人孩子手指什么样,手指的特征居然也救了自己。 在《疼痛吧指头》这本书里,普玄写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十几年间带孩子问病求医,也写了家族的福祸相依。奶奶用她的一生与残疾抗争,嫁了残疾的丈夫,生了残疾的大儿子,却以不屈的姿态撑起整个家,养育出4位有出息的孩子。普玄是三儿子,又给奶奶带来了自闭的孙子。离婚后两人各自成立了家庭,也有了健康的孩子,但是牵挂和爱不但没有消失,更附加了自责的痛苦和更深的责任。 自闭的孩子两次走失,带着孩子多少次找寻一个能容他的“家”,又看着孩子无数次将手指咬的鲜血淋淋却无计可施。。。。 《黄帝内经》说,胎育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只有带着父母诚挚的爱和期待的孩子才会胎禀盈足。这是生命给我们的警示,一旦要获得可为人父母这份天赐恩情,就要把爱和责任浇灌进血液,等待那朵花开。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也是生命对我们的考验,是要我们用一生去偿还另一个新生命得以到来的恩情。普玄说,孩子来的时候,他们夫妻感情已经不好了,开始也没有打算要这个孩子。可能孩子有感知吧,所以要拿父母一辈子的痛苦做救赎。 疼痛的爱,伴着无以言语描述的不堪,如史诗般华美又沧桑的行板,拖过了一天天,又一年年。时间的流逝,累积附加的是看不到岸的绝望----18年啊! “你拥有一个孤独症儿子,你拥有了最大的绝望,它让你没有幻想,它让你明白,除了它之外,处处都是生机。” 普玄这样说。苦难面前,永不放弃,接受命运,这是父爱的力量。 雾团的后面,车轮下延展的公路,看不到尽头的前方。希望是绝尘上开出的花吧,再渺茫,还是只能向前。父爱如山,没有爱到达不了的远方。生机就在前方。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十三)

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题记

在走进《疼痛吧指头》这本书之前,我也曾耳闻过有关孤独症孩子的故事,但那些都是不痛不痒的只言片语,如同隔着一道纱帘,模糊而虚幻。而当我翻开这本书,那帘子随之揭开,目睹的,则是荒凉之上的血泪人生。

孤独,这个从人类诞生起就如影随形的话题,经历过无数演绎,书写,被谱成曲,刻成像,著成书,埋进心里,淌入血液。我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孤独。不假!我们都感受过孤独。所以在万千词汇之中,我们选择用“孤独症”来为这种病命名,因为它太苦,太痛,太令人难以忍受,它不能够用单薄的理论术语支撑,它需要敬畏。我们所承受不起的,都值得敬畏。

他们是一群患了孤独症的孩子,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孤独与生俱来,世界在他们面前,也不在他们面前,世界倒映在他们眼里,他们却什么都看不见。我提起笔,不敢落下,因为我不知道,没有白天黑夜和四季交替的世界是否会有色彩?我不知道,分不清柴米油盐,自己与他人是否愚不可及?我不知道,十八年没有能倾诉和倾听的心灵,没有亲人的陪伴是否空虚绝望?这一切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有这样一个孩子,三岁被确诊为孤独症,父母便离婚,没有生日,没有春节,没有家,如同漂零的蒲公英一般,从语言培训班到中医院,从鄂西长阳到汉阳的杂货铺,从山区小镇紫金的这一家到另一家,孤独在与生俱来之后,如影随形。我只能想,可能,也许,如果我能坐在他身旁,陪他走上一段路,我会相信,自己是在和上帝同行,我要从他深沉的眼眸中读出一些什么,走进他的孤独,完成保姆刘婷婷所未能完成的。

“雨下得太久,你一觉醒来可能会看见天使掉在你家院子的烂泥里。”马尔克斯这样写道。不幸坠入凡尘的天使,因为与人类有异而不被容纳,无疑面临一种孤独的处境。

那么孤独症的孩子们呢?他们有着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逻辑方式,不一样的内心世界,他们阴差阳错地来到这个世界,无法融入这个陌生的秩序和规则,受到正常人的不理解和歧视,受到至亲至爱之人的冷落和抛弃,独自于人世间彷徨,辛与辣咽下去,酸与苦从眼睛里流出来。

这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他木然地走在汹涌的马路上,狂奔在乡间的土道上,不经意间上了一辆公交车,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房子朝身后退去,街上的人来人往,表情各异,在他的眼中呢?他是否感到新奇,有趣,抑或是恐惧,不安?他始终与外界隔着一堵墙,一团雾,他们走不出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他)坐在冬天下午灰白的阳光下面,坐在乌黄的木椅子上,玩他的指头。”

“他爸爸曾经和这个早餐摊发生过联系,……他站在这里朝山外望。他在这里眺望爸爸。”

他们在寂寞的深渊之中,和孤独共舞。

我无法从做父亲的作家对儿子的描述中发现什么天机,但我始终相信,他那双毫无波澜的深潭之下,不是虚无,是孤独的天堂,终有一天,会有阳光穿透阴冷,温暖冰冻的心灵。

曾听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本质后,依旧热爱生命。在绝境之中,与孤独搏斗的人类,一代又一代,生存在这苍凉的大地之上,用自己的生命践行英雄主义。世界如何,我们从未知晓,但我相信,事在人为。我们抱着近乎颠狂的乐观,无数次跌倒,又无数次站起,哪怕前方只有莹星微光,孤独又何惧!不如让管弦奏起,我们把酒奉陪到底。

“那将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当孤独来敲门,切莫报以惊恐,即使你已经被生活折磨得千疮百孔,也请以最昂扬的神情,与它共舞。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十四)

一.疼痛

《疼痛吧指头》定义为纪实小说,实则更像日本的私小说,讲述的多是个人经历与情感。"私"字,日语是"我"之意,不过,未必一定要用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不可。日本有评论家说过,私小说描写本人最直接的经验。咸出于己而无取乎人,写本人及其周围那些事,坦白从宽似的从实招来。它故意不拉开小说人物与作家的距离,典型地表现了一个艺术特征,那就是生活与文学或艺术处于未分化状态。

关于孤独症,很久以前耳闻过,只是从没有像看《疼痛吧指头》这本书这般深刻体味到它对个人与家庭造成的影响与负荷,以及由它折射出的人性的百转千回。一般性的家庭里,孩子呱呱坠地,父亲满心期待他茁壮成长,引导他学会走路、说话、识字、念书。孩子再大一点,父亲稍微退后,静守一隅,做孩子生命的旁观者,观望他走入职场、婚恋、育儿等各个人生阶段。孤独症却把父亲的这一期望生生剥夺。他意识到的那一刻,是不能够接受的。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承受他失踪的打击,处理他无知无畏时捅下的娄子。吃尽无数的苦楚。

一次求医无果,父亲失去支撑。“他把汽车停下来,停在高速路边上。他趴在方向盘上,突然放声大哭……他慢慢哭累了,声音由小到大,后来他居然在高速公路上睡着了……过了很久之后,警察来了……你不要命了吗?警察说。”

历经种种,父亲无可能对孤独症孩子心存期待,他还要终年负担孩子的吃穿住行。他是内敛又沉静的男子,不甘愿指责命运的不公。他理性分析孩子患病的来由,觉得自己当初难辞其咎。他接受不幸,陪孩子继续往前走。

不被铜墙铁壁般的命运束手就擒,这股强大精神力自始至终贯穿字里行间。换言之,家族的业力,人是逃不掉的。与它和平相处,齐驱并进,才能够带来超越的力量。

孤独症孩子学会倒开水,父亲感动得流出眼泪。父亲与孩子的相处中,是一颗坦诚的赤子之心。孩子的一点进步,使他高兴不已。那也许是儿子对他表达爱的方式,他切切感受到了,心满意足。

二.关切

大江健三郎的《定义集》中,有一段他与智障儿子大江光的共处场景。大江带光外出进行步行训练。大江被散漫思绪占据头脑时,光突然被石头绊住脚,摔倒在地。他自咎的同时,抱住远比自己身体沉重的光的上半身,靠在人行道旁的栅栏上,检查是否伤及头部。有个少女骑车经过,离他们一段距离的地方停下车,从口袋里露出手机,好似在说,我在这里守护你们,如果需要联系急救车或是亲属,就用这手机帮助你们。见无事后,她颔首致意,轻灵离开。

少女关切且适度的行为,使大江倍感温暖。他说,在对不幸之人抱有好奇心的社会里,少女关切的眼神,净化着这种好奇心。他无法忘却少女那微笑着的颔首致意。

后来,自己去日本旅行。回大阪的电车里,我漫不经心地观察周围。两个男子吸引我的注意。一人目光涣散,动一下这个,摸一下那个,嘴巴咧开笑。也许是长年患有精神疾病,行为举止异常。另一人像是他的监护人,守在一旁,自始至终保持一米左右的距离。车厢内其他日本人,有的看书,有的沉思,有的看手机。即使注意到眼前这个略显智障的男子,不过是把他当作与自己无异的同类。空气里,充溢一股克制、沉默、平和的力量。我被深深臣服,震撼不已。这也许就是合理的方式。

不持偏见,平等看待残疾的人。不论他患有何种类型的疾患:天生的,后天的,精神性的,身体性的……保持不变的平等心,给予基本尊重与理解。必要的时候,深切关怀,伸手帮助。疾患带来的耗损与痛苦,因此会弱小许多。

终究,我们将感同身受,心领神会:假若灾难与不幸降临自己头上,不是十分可怕的事,不是难以承受的事。社会的平等性,他人的关切心,会给自己一针强心剂,带来安慰与温暖。不可小觑它的力量。

《疼痛吧指头》读后感(十五)

去年,腾讯专门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开过一个画展,看着美丽的画作,很多人开始了解孤独症。

孤独症又叫做自闭症谱系障碍,叫它谱系障碍是因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差异性非常大,像一个光谱似的从轻到重分布着。但大体上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

根据2015年的最新监测目前全世界共有孤独症患者6700万人占总人口的9.4‰。2016年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3至17岁儿童孤独症发生率估计达到了1/45。保守估计13亿人口中至少有超过1000万的孤独症人群,200万的孤独症儿童,并以每年借20万的速度增长.

孤独症儿童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来自星星的孩子,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些孩子的内心,他们也不太懂得这个世界的规则。也许他们就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天使吧!

《疼痛吧指头》是一个父亲写给自己孤独症儿子的书,这位父亲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描述着自己儿子成长的这些年自己是如何寻医问药又是如何一步一步结识孤独症所带给人的绝望的,而最终他依然没有放弃,在绝望中继续寻找着希望。

普玄生于湖北谷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作家班,现居武汉。在知名媒体发表过小说200多万字,作品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多次选载。曾获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湖北文学奖、作品荣登201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和第二届收获排行榜。有作品正改变成影视。

我们再来说一说这本书的插画师祝羽辰,2000年生于武汉,孤独症画者,性格开朗,内心纯净,画作被专业画院收藏。

一位孤独症患者的父亲,一个孤独症画者,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这本书有两个线索,第一个线索是一位父亲离婚后带着孤独症儿子寻医求药的艰难历程,另外一个线索则是一个女人和两个残疾改变4个孩子命运的故事。

普玄的父亲和大哥都是残疾,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健全的农村妇女,作为一个不太有见识的女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只能嫁人。所以她选择了当时吃国家饭的但是身有残疾的丈夫。很不幸她的大儿子小时候打预防针被打聋了耳朵,在当年那个吃大锅饭挣公分的年代,她还有其他四个孩子要养。

为了其他的孩子,她牺牲了大儿子。这成了她苦难选择中最大的痛苦!但是她成功了,她的四个孩子都大学毕业而且出了一个哈佛教师和大学教授。

但是最终陪她留在小山村的只有她的残疾丈夫和大儿子。

她试着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服自己的儿子,接受现实,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可是她最骄傲的儿子,那个孤独症孩子的父亲,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

面对无望的结局,这种选择是痛苦的,而最终孤独症孩子的父亲,选择了继续艰难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他更加理解自己的前妻,也更懂得自己的孤独症儿子。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孤独症患者家庭的现实生活和问题,让我们在绝望的时候生出希望。

愿以此书,献给天下的父母,当我们感觉自己的孩子闹腾,闯祸的时候,想想另外一些孩子吧!

做父母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是孩子的选择,既然做了,那就努力做好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