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寄语》是一本令人心动的书信集,作者以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展示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冰心作为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和女兵作家,用清醒的文字揭示了生活的美好与痛苦。读后感受到了友情、青春和成长的力量,也被书信中的真诚与温暖所打动。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到了青春期成了父母最最头疼的阶段。 每一个沟通不畅的背后,总是伴随着眼泪、失望、生气,甚至悲剧。 那些在青葱岁月里挣扎的孩子,常常有说不出的苦恼,有压抑不住的怦然心动,有豪情万丈的励志,也有怀疑人生的放弃…… 其实,在他们种种问题的背后,是大人们看不见、听不懂的需求—— 他们好渴望有个睿智的长辈,有着虚怀若谷的心胸,洞察人生的眼神,能静心聆听他们的心声,引领着他们走出迷茫…… 读《绿窗寄语》时,这种感慨特别强烈。为那些迷茫困惑的年轻人庆幸,为那些遭遇挫折的奋斗者庆幸,为那些努力创作不得其法的写作者庆幸。 《绿窗寄语》是谢冰莹最受欢迎的散文集之一。 谢冰莹是当过女兵的作家,她有军人的豁达,又有女性的细腻。 她的文字真实,感情真挚,深深打动人心。《绿窗寄语》就是收录了她与读者、朋友之间交流的书信。 不一样的回信 阅读这一些书信,总感觉仿佛正和她面对面在聊天,在谈心情,谈人生。 她告诉青少年要放开眼界: 你看社会上多少不如我们处境的人,在艰难困苦中奋斗,你就会知道自己实在太幸福了。 她劝诫早恋的中学生: 你说20世纪的青年应该过20世纪的生活,不错。但是有一点,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青年就应该负有什么样的使命? 中学生的感情还没有成熟,对社会认识不清,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异性甜言蜜语的诱惑而葬送宝贵的前途。 她态度鲜明—— 我是不赞成中学生恋爱的! 她的话朴实,句句在理,很容易让人听进去。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能多听听,这是莫大的幸事啊! 现代社会,孩子的问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出现了一些症状,还能想着去寻找心理医生帮忙。可是在过去,人们更多的只能是寻找值得信赖的老师或长辈帮忙开导。 在当时,写信是很委婉、温和的方式,流行一时。文字的力量穿过纸张,传递着关怀,传递着爱。 那时还有很多“知音信箱”、“知心姐姐”、“情感双曲线”等节目,帮助人们解决情感困扰。 谢冰莹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值得尊重信赖的长辈,对于读者的问题,她总是真诚地解答。 女性的私房话题、情感的困扰、学业的负担、家庭的矛盾……她如同一个知心朋友耐心地听人倾诉,又如一个智者给人敦敦教导。 1、全新的观点 她认为: 一个人不论他是怎样的悲观,如果常常和大自然接触,一定会变得积极达观。 这样的观点在当时来说极棒,就是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积极向上的!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无声地教育着人们,它触动的是人们内心最深处的灵魂。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宇宙间一切的生物,都是向上生长的。越是寒冷、峻峭,生物的抵抗力越强,适应环境的力量越大,长得越也越好。人是万物之灵,更应该克服一切困难险阻,向着美好的明天奋斗。 投身大自然,在天地间汲取大自然的能量,会由内向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现在好多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好吃懒做;不敢挑战;整天喊着过得无聊;觉得日子太苦闷;无所事事;空虚寂寞;一点点挫折就要生要死……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大自然。精神世界荒芜了,再多的物质也补偿不起来。 钢筋水泥里,没有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电子世界里,没有那种“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2、无私地分享 她劝人读书,也教人写作,并且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 比如,写书评。 她概括了一篇完美的书评应该注意的几点: 1)全书的大意 2)结构、修辞 3)描写的技巧 4)作者的思想 5)作者写这本书的时代及社会背景 6)本书的出版社及价格,何年何月发行 她强调: 要客观事实地根据书的内容去评价一部作品,不可凭着个人的主观感情,对作者故意攻击或盲目恭维。 这是一个作家的本心、良心和用心,有大爱的人,心中装的是国家和人民,追求的是人类的进步与幸福,她的人生是伟大的。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文字,哪里不打动人心? 3、真诚地指导 对青年人的苦闷烦恼,她以一个长者的身份,用生活的经验去分析、去指导。 受经济压迫、恋爱失败或者想恋爱找不到对象,事业受打击,或者受着病痛折磨,家庭出了什么问题……这种种的苦闷如何解除呢? 双手万能—— 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来全新的一切,全新的生活。 相信“缘”字—— 该放手时放手,努力地向前走,会遇见值得的人。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遇到适当的人,才能长久走下去。 从头再来—— 事业受打击,工作无着落,考不入学校,这都并不是可以颓废的理由,“失败是成功之母”,大不了重头再来。 达观的态度—— 受病痛折磨是很苦的,没有人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还活着呀,还可以医治啊!忍耐达观的态度,可以减轻一半的痛苦,增添一半的力量。 心态更重要——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所看到的风光都是人家经历了千疮百孔之后的痊愈。 写在最后 这个早年与陈天华、成仿吾一同被称为新化“三才子”的女兵作家,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壮美、坎坷的,因此她创作的作品真实、丰富。 据说,她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流行世界。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教科书语文第八课,成为孩子们熟悉的文章。 这样的40封滚烫又温暖的书信,即使在今天读起来,依然可以感受到力量和关爱。 这是一本很容易看完的小小书,在等车的空隙、休息的片刻、睡前的时光……都可以阅读。不必从头开始,只看目录选择想看的那一封信就可以。 书中文字没有一处是矫揉造作,更没有艳丽的词藻堆砌,她的感情是那么真诚、朴素、自然。 这应该就是她的散文距离当下已有几十年还再版的理由吧。 推荐给你! 我是影半夏,陪你读书!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到了青春期成了父母最最头疼的阶段。 每一个沟通不畅的背后,总是伴随着眼泪、失望、生气,甚至悲剧。 那些在青葱岁月里挣扎的孩子,常常有说不出的苦恼,有压抑不住的怦然心动,有豪情万丈的励志,也有怀疑人生的放弃…… 其实,在他们种种问题的背后,是大人们看不见、听不懂的需求—— 他们好渴望有个睿智的长辈,有着虚怀若谷的心胸,洞察人生的眼神,能静心聆听他们的心声,引领着他们走出迷茫…… 读《绿窗寄语》时,这种感慨特别强烈。为那些迷茫困惑的年轻人庆幸,为那些遭遇挫折的奋斗者庆幸,为那些努力创作不得其法的写作者庆幸。 《绿窗寄语》是谢冰莹最受欢迎的散文集之一。 谢冰莹是当过女兵的作家,她有军人的豁达,又有女性的细腻。 她的文字真实,感情真挚,深深打动人心。《绿窗寄语》就是收录了她与读者、朋友之间交流的书信。 不一样的回信 阅读这一些书信,总感觉仿佛正和她面对面在聊天,在谈心情,谈人生。 她告诉青少年要放开眼界: 你看社会上多少不如我们处境的人,在艰难困苦中奋斗,你就会知道自己实在太幸福了。 她劝诫早恋的中学生: 你说20世纪的青年应该过20世纪的生活,不错。但是有一点,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青年就应该负有什么样的使命? 中学生的感情还没有成熟,对社会认识不清,意志薄弱,很容易受异性甜言蜜语的诱惑而葬送宝贵的前途。 她态度鲜明—— 我是不赞成中学生恋爱的! 她的话朴实,句句在理,很容易让人听进去。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能多听听,这是莫大的幸事啊! 现代社会,孩子的问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出现了一些症状,还能想着去寻找心理医生帮忙。可是在过去,人们更多的只能是寻找值得信赖的老师或长辈帮忙开导。 在当时,写信是很委婉、温和的方式,流行一时。文字的力量穿过纸张,传递着关怀,传递着爱。 那时还有很多“知音信箱”、“知心姐姐”、“情感双曲线”等节目,帮助人们解决情感困扰。 谢冰莹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值得尊重信赖的长辈,对于读者的问题,她总是真诚地解答。 女性的私房话题、情感的困扰、学业的负担、家庭的矛盾……她如同一个知心朋友耐心地听人倾诉,又如一个智者给人敦敦教导。 1、全新的观点 她认为: 一个人不论他是怎样的悲观,如果常常和大自然接触,一定会变得积极达观。 这样的观点在当时来说极棒,就是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积极向上的!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无声地教育着人们,它触动的是人们内心最深处的灵魂。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宇宙间一切的生物,都是向上生长的。越是寒冷、峻峭,生物的抵抗力越强,适应环境的力量越大,长得越也越好。人是万物之灵,更应该克服一切困难险阻,向着美好的明天奋斗。 投身大自然,在天地间汲取大自然的能量,会由内向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现在好多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好吃懒做;不敢挑战;整天喊着过得无聊;觉得日子太苦闷;无所事事;空虚寂寞;一点点挫折就要生要死……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远离了大自然。精神世界荒芜了,再多的物质也补偿不起来。 钢筋水泥里,没有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情;电子世界里,没有那种“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2、无私地分享 她劝人读书,也教人写作,并且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 比如,写书评。 她概括了一篇完美的书评应该注意的几点: 1)全书的大意 2)结构、修辞 3)描写的技巧 4)作者的思想 5)作者写这本书的时代及社会背景 6)本书的出版社及价格,何年何月发行 她强调: 要客观事实地根据书的内容去评价一部作品,不可凭着个人的主观感情,对作者故意攻击或盲目恭维。 这是一个作家的本心、良心和用心,有大爱的人,心中装的是国家和人民,追求的是人类的进步与幸福,她的人生是伟大的。这样的作家写出来的文字,哪里不打动人心? 3、真诚地指导 对青年人的苦闷烦恼,她以一个长者的身份,用生活的经验去分析、去指导。 受经济压迫、恋爱失败或者想恋爱找不到对象,事业受打击,或者受着病痛折磨,家庭出了什么问题……这种种的苦闷如何解除呢? 双手万能—— 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出来全新的一切,全新的生活。 相信“缘”字—— 该放手时放手,努力地向前走,会遇见值得的人。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遇到适当的人,才能长久走下去。 从头再来—— 事业受打击,工作无着落,考不入学校,这都并不是可以颓废的理由,“失败是成功之母”,大不了重头再来。 达观的态度—— 受病痛折磨是很苦的,没有人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但是还活着呀,还可以医治啊!忍耐达观的态度,可以减轻一半的痛苦,增添一半的力量。 心态更重要——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所看到的风光都是人家经历了千疮百孔之后的痊愈。 写在最后 这个早年与陈天华、成仿吾一同被称为新化“三才子”的女兵作家,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壮美、坎坷的,因此她创作的作品真实、丰富。 据说,她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流行世界。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教科书语文第八课,成为孩子们熟悉的文章。 这样的40封滚烫又温暖的书信,即使在今天读起来,依然可以感受到力量和关爱。 这是一本很容易看完的小小书,在等车的空隙、休息的片刻、睡前的时光……都可以阅读。不必从头开始,只看目录选择想看的那一封信就可以。 书中文字没有一处是矫揉造作,更没有艳丽的词藻堆砌,她的感情是那么真诚、朴素、自然。 这应该就是她的散文距离当下已有几十年还再版的理由吧。 推荐给你! 我是影半夏,陪你读书!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三)
几十年前,有两个来自富裕家庭的十多岁的情侣,因双方家庭阻拦他们在一起,故服毒自杀。他们去世时的姿势非常艺术,像演话剧一般。男的跪下向女的拥抱,女的倒在沙发上,好像接受他拥抱的样子,当年的报纸说,这是一幕戏剧性的悲剧。
更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的父母请了许多亲友来, 为他们举行冥婚典例。
他们之间,是真爱吗,如若不是,为何彼此如此决绝,不惜走上绝路?
这对小情人,真的互相是对方最为合适的终身伴侣吗?
当我一个朋友满不在意地说不介意她读初中的女儿恋爱时,我笑了笑,我知道,她是因为见到她那从小就被严格管束的小姑子,老大不小了还从未恋爱而不敢踏入婚姻的殿堂,多年相亲依旧挑挑拣拣,其间经历无数坎坷和不平,最后才赶在时光年轮的尾巴上觅得如意郎君,因此才走向偏激的另一端。
她旁观小姑子的遭遇,觉得如果公公婆婆不把小姑子管得那么紧,或是小姑子从小性格能放开一些,能多接触人,早早有些经验和阅历,就不至于在该结婚生子的年龄迈不开那一步。
但如果她真的对女儿在恋爱方面管得太松,甚至于呈现出一种“放养”状态的话,那么,将来后悔的可能也是她。
毕竟,恋爱的后面就是结婚,婚恋问题和就业问题一样,都是人生大事。处理得好,人生能收获很多幸福,但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出许多其他问题。
我手里拿到一本《绿窗寄语》,作者是谢冰莹。本书出版说明中介绍,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擅长小说和散文,因写作风格细腻真挚,因此能打动读者。
《绿窗寄语》是谢冰莹最受欢迎的散文集之一,收录的是作者和读者朋友之间交流的书信,这些书信探讨的主题内容比较多:有指引青年出路的、有给女性朋友的私房话、有论述写作技巧的、有简单书评等。
从过来人角度来看,这些文字对于青年人而言很有借鉴意义,即使是一些需要自学和成长进步或遇到困惑举棋不定的成年人,也能从某些对应主题的书信中找到答案或中肯的建议,就好像这位朋友,一个有点儿太放宽心的妈妈,也许当她在读过这本书后,对自己原有的看法会有些斟酌。
年轻人如果需要积累较丰富的人生阅历,除了从生活中学习,从他人身上学习之外,也不妨打开谢冰莹的《绿窗寄语》,在读书的过程中直接学习前人经验。
这本书很薄,也很容易阅读,虽然内容浅显但意蕴深厚,以一般的阅读速度来看,不需半天时间就可浏览完。
下面从朋友对孩子恋爱方面疑虑出发,介绍一下这本书。
这本小书谈论的关于婚恋的主题有这几个:《中学生可以恋爱吗》、《失恋》、《离婚》、《恋爱与结婚》、《失恋了,怎么办》、《把感情武装起来》等。
在第一篇书信《中学生可以恋爱吗》,作者就态度非常明确地表示:她是不赞成中学生恋爱的!
在摆明态度之前,作者陈述了如下几个理由:
首先,父母一般都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有个好前程,而过早恋爱,会浪费很多本应用在学习方面的时间与精力,甚至会挥霍了青春!
其次,即使恋爱顺利,没有出现分手等不好的局面,难道处于青春期,不具备经济基础和谋生能力的两个孩子,能远走高飞或生儿育女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后,在这封信里,作者讲了个年轻孩子恋爱的故事,一个是女孩的父母分别被气病气晕,而且这个十八岁女孩的爱恋对象是有妇之夫。
在《失恋》这一篇里,作者也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和一个军人恋爱,好在这个女孩虽然天天看电影、逛公园,但天资聪颖,功课能及格。有一天,这个女孩上街时突然发现那个军人又挽着一个更美丽的女郎,这女孩在伤心之际,买了安眠药吞下。
还有一个女孩和他的小情人生于有钱人的家庭,但因双方家庭阻止他们恋爱,所以服毒自杀,且用了非常艺术性的方式,也就是本文开头讲的那段故事。
这种种故事,大多以悲剧告终,若是中学生恋爱还能不影响学业或被传为一段佳话的话,那也许这个社会或老师和家长应该从中总结若干规律或经验。但据我有限的了解,极少数天资聪明成熟懂事的高中生或大学情侣才能做到在恋爱甜蜜的同时,学业进步,生活愉快。
但重要的是,真正这么优秀的学生,注定只是极少数人。他们有足够准确的判断能力,有很强的思考能力,有坚定的毅力,还有令成年人自叹不如的自制能力。一般而言,具备这些能力,他们不仅能处理好学业和恋爱之间的关系,而且压根就不会轻易陷入冲动的爱情中。
可见,从概率来说,《绿窗寄语》的作者谢冰莹得出结论表示不赞成中学生恋爱,不仅是金玉良言,更是许多家长都需要认真思考并最好遵从的教育理念。
当然,除去中学生恋爱问题外,《绿窗寄语》这本信札里还讨论了其他人生问题,值得一读,再此,也希望大家的人生之路,能越走越顺畅。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四)
有时,我们得承认,现实就是有些残酷。在想象中很美好,可遇到现实却发现落差巨大。悬殊的落差,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苦恼甚至失望,或许,还会伴有一些手足无措。
当我们发现现实与想象并非总是一致,当我们面对现实沉重的击打,我们要如何自救,让自己从这种苦闷中走出来?
今天要推荐的一本书,这些人生困惑,都在书中一一进行了解答。这本书就是谢冰莹的散文集《绿窗寄语》。
谢冰莹曾在抗战前线发表了100多篇数十万字的抗战文章,开创了中国现代军旅文学的先河。她擅长小说与散文,写作风格细腻而真挚,她的作品总能深深地感动他人。
她犹如一个邻家大姐姐,在你发完牢骚后,贴心地安慰你、劝解你,告诉你这些烦恼她也曾遇到过;她也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在你面对困惑和难题愁眉不展的时候,耐心地告诉你“别着急,都会好的”,然后,她那娓娓道来的温暖话语让你醍醐灌顶。
谈到青年人的苦闷,她说,青年人产生苦恼大概有几种原因:经济,恋爱,事业,病痛,家庭。这几个方面会给青年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烦恼甚至痛苦。
有了烦恼不必害怕,关键是如何消除它。谢冰莹针对这几种常见的原因,给出了具体的办法。
比如,面对恋爱方面的苦恼,她说,“我以为恋爱、结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的全部。人,活在世上,并不是只为了爱,还有比爱更重要的事业,要为社会、为人类谋求幸福。许多人没有结过婚,可是他们仍然活得很舒服,很有意义。”
仔细想一想,她说的话是不是很对?像不像你在为爱伤心时,你的一个朋友对你的安慰和劝解?
我们承认,恋爱、结婚、生子这些都是人生进程的一部分,你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人生的体验大礼包,你可以选择去体验其中的滋味,也有权利不去体验。反正,人生只有一次。
曾经看到过一个冷笑话:“人生只有一次。”“是吗?那太好了。”
让人哑然失笑的同时,竟然觉得还有一丝讽刺和激励。幸亏人生只有一次,不然这难熬的人生经历可怎么反复继续?幸亏人生只有一次,才让这唯一的一次弥足珍贵。
有的人觉得,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我们有很多日子可以去享受,所以,难免会对要做的事情一拖再拖,甚至漫无目的地得过且过。却不知,正是因为日复一日地拖延和苟且让我们半途而废。
谢冰莹说,“明天,这是一个看来很近的日子,只要过一夜,就是明天;可是问题发生了,明天,是一个永远没有完的日子,明天过了,还有无数个明天,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我也曾经被明天骗过。”
她在《不要等待明天》一文中说,人在愈老的时候,愈想用功,多读,多写,多做点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事,因为他在人世间不知道还有多久,假如将大好光明牺牲在无聊消遣上面,未免太可惜了!
可是我想说,无论年长还是年少,我们都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我们这一生走走停停,有的时候低头赶路,有的时候停下来看一看,偶尔会有停得太久甚至不想继续的时候。
“每个人对于人生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消极悲观,有的人积极乐观,还有的人开朗达观。我以为不论一个人怎样悲观,如果常常和大自然接触,他一定会变得积极、达观。
宇宙间一切的生物,都是向上生长的,你看热带有热带的植物,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各有它们不同的生物。”
《绿窗寄语》这本书,你可以把它当作枕边读物,也可以看作是人生指导手册,或是朋友间的闲聊,因为,这里面不仅有给女性朋友的私房话,也有简单的书评,还有文学创作的经验,更有解决感情问题的独特见解……
种类五花八门,都是以书信的形式呈现出来,你看着纸上的文字,能感觉到一位贴心的朋友在你身边情真意切地和你聊天。
读过了她的文字,犹如和她促膝交谈过,你会发现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
现在正值新年伊始,又到了我们回想时间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忍不住会想,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什么?
一年的光阴不见得有多少变化,个子没有长高,也许胖了一点;账户没有积蓄,也许花了不少;成绩没有进步,也许换了工作岗位。
我们体验了、选择了、经历了,2021年和青春也都不在了。时光究竟是什么?年复一年的柴米油盐,磨灭了心中不老的火焰。
接下来,也许还要走一些路,见一些人,做一些选择,经历一些事情。可谁能替我们决定?谁来告诉我们哪一个决定是对的,哪一条路是比较好走的?
每一条路上都会有鲜花与荆棘,快乐是一种能力,体验是一种权利,我们能做的最正确的选择,也许就是永远认为自己的选择很正确。
也许,无论我们唱多少风花雪月的歌谣,生活总是以最平淡和粗糙的面貌,给我们每个人相同的礼物。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和那些难忘的经历,都是生命赠予我们的回忆。
日本小说家石川啄木说:“像一块石头,顺着坡滚下来似的,我到达了今天的日子。”
像每一滴酒都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们也回不去年少。生命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它不可以单纯地用结果论来推导。倘若,用心体会春天的鸟鸣、夏天的蝉声、秋天的虫声和冬天的雪声,此一生,终不虚度。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五)
作家“冰心”谢婉莹的好姐妹谢冰莹被称为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
她的作品《绿窗寄语》一书中收录了40多封滚烫而又温暖的文字,她像一个多年的老朋友一般,用丰富的人生阅历,用认真而又关爱的态度,来认真回答每一个热情的读者,文字浅显易懂,读来倍感亲切和温馨。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盛赞谢冰莹:年轻而勇敢的中国朋友,你是一个努力奋斗的新女性。
谢冰莹以热情,清澈,坦荡的文字,感动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谢冰莹的散文可以说是读来让人惊叹,她的文字温暖中带着一丝魔力,让你情不自禁地深陷其中。
尤其是她对于爱情的见解,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她说:“恋爱,在人生的旅途上,是不可避免的遭遇,她是一件和吃饭、穿衣一样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在当事人看来,简直是世间稀罕、神秘的一件事。他们偷偷地幽会,偷偷地写情书;假使某一方的家长是顽固的,他们在越不能自由恋爱的环境里,爱情便越甜蜜,而且越能不顾一切地去争取!
他们可以为爱情自杀,或远走高飞,什么名誉、什么学问、什么事业,他们全不顾及,只觉得两人的爱是伟大的、神圣的,谁也没有权利来干涉,谁也没有力量来阻止;他们仿佛一对疯子,什么人也不需要,哪怕世上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同情他们,他们也觉得没有关系,甚至两人都穷地没有饭吃也不管,反正只要有“爱”便行。“
这段文字,完美地展现出恋爱的魔力,让人对恋爱充满了向往。
青年男女一旦产生了爱慕之心,那么,即便是飞蛾扑火,也是在所不惜的。
正如这句话:“爱,我们痛快地爱吧,即使饿死了,也是甜蜜的。”
也许因为这句话,让很多青年男女前仆后继,为爱痴狂。
谢冰莹形容恋爱可谓是一针见血。
她说:恋爱像洪水,能够冲破旧礼教的樊篱;
恋爱像烈火,能够烧毁一切封建势力;
恋爱像一颗炸弹,它可以把整个的生命炸毁!
既然恋爱有着如此魔力,如此热烈,需要有着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而且,还有一种不顾一切的潜在的生命力。
当然,恋爱有时候也是盲目的,因为你一旦爱了,就会失去理智,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恋爱可以让她丧失理智,蒙蔽了双眼,失去了判断,除了爱,她可以不管不顾,宁愿以付出一切。
但,付出的爱得不到回报,就会让她对爱失去了信赖,如果得到热烈的回应,那么,这份爱也是热烈的。
谢冰莹擅长小说与散文,她的写作风格真挚细腻,能走进你的内心,所以能深深的感动他人,她的代表作《女兵自传》,广为传颂。
而她的新作《绿窗寄语》更是受欢迎的散文集之一,其中40封滚烫又温馨的书信,传递50年岁月沉淀的人生智慧和抚触心灵的谆谆细语。让你读完心灵也跟着净化,带给你无尽的回味。
这种书信体的呈现方式,使得作者就像一位朋友,用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回答每个疑问,既实用又体贴地细心开导,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她的散文清新自然,没有一处是矫揉造作和咬文嚼字的地方,读起来非常顺畅,就好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如果说冰心的散文以柔见长,那么冰莹的则以柔中带刚取胜,它清新流利、活泼动人,没有一点儿女气。
谢冰莹的作品非常耐读,尤其是在男女爱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爱情与婚姻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那个年代的爱情也是让人向往和憧憬的。
从女性细腻的手笔写出来的爱情故事,让人惊叹不已。
爱情是一朵常开不败之花,不管是那个时代,如果没有爱情作为基调,那么,这样的生活是单调的,是违反社会伦理的。
爱情之所以长盛不衰,这是顺应潮流的,是人心所向。
当我们翻开这本《绿窗寄语》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教你写作的文字,更有着唯美的爱情散文。
一个充满柔情的文字,更是让人喜爱,作者是冰心的姐妹,两人都是文学巨匠,她的作品继承了冰心的一贯手法,甚至比其更有专业性。
致我们那些逝去的青春,每一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青春时光,找到那份纯真的爱情。
她用独有的手法,通过一篇篇散文,将你的回忆带到那段青春记忆。
让你的回忆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对爱的执着和惊喜。
如果说冰心的文字以柔见长,让人读完感到细腻温暖,而她的文字就是柔中带刚,活泼动人,没有一点女儿气。
她的这种书信体的写作手法,会让你感到很熟悉,很温馨,就好像作者和你在谈话一样,有着春风化雨的感觉。
当你在爱情中陷入迷惘的时候,可以通过和这本书交流,让你的爱情充满力量。
当你不懂得如何表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阅读《绿窗寄语》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这里的书信也可以看做是情书,每一篇都给你带来极大的震撼。
爱情是每一个人心中所向往的天堂,只有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你的爱情才会更上一层楼,才会更有意义。
爱情得到了升华和洗礼,你才能更加珍惜你所拥有的爱。
人生短暂,我们不要为了自己而度过平庸的一生,让爱存在,让爱炙热,我们才会拥有爱的人生,拥有爱的记忆,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绿窗寄语》来得正是时候,读懂爱情,读懂文字,读懂如何书信交流,让你对爱情充满向往,人生才更有意义。
所以,我引用作者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爱,我们热烈地爱吧,这世间只有你和我!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六)
几天前,看到一篇热搜的文章《最具争议的北大附中校长下课:是功臣,还是罪人?》。
王珍原先是深圳中学的校长。担任八年后,他来到了北大附中任职校长。12年年后。他却被革职了。
去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官网的“校内公告”栏发布了一则免职通知:“学校研究决定,免去王铮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职务。”
王珍任北大附中校长时期,延续了他在深中的改革:实行走班制、导师制,设置四大学院、八大书院,学生自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允许学生恋爱,允许学生带电子产品进校园,可以在学校打游戏……
北大附中这一系列听起来十分具有“实验性”的举措,让其显得颇为特立独行,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对王铮推崇备至,学生们亲切地喊他“铮哥”,把北大附中称为“大泥湾魔法学校”,认为它是现实中的“霍格沃茨”,许多学生即使高考不理想,也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也有人视之为异端,认为“华而不实”的改革使得北大附中的升学成绩连年滑坡,几乎要跌出海淀六小强,耽误了许多优秀的孩子,甚至有不少家长强烈要求罢免他的校长职务。
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难得的尝试。
事情的结果,只能就留给别人,留给时间,留给历史去评说了。
在这则新闻当中,除了学生能在学校拿手机和电子产品玩游戏,最让我出奇意外的就是,竟然可以自由恋爱。
其实我并不反对自由恋爱,我也不反对早恋。但是如果我的孩子因为早恋而误入歧途。那我就会心痛不已,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在关于中学生要不要恋爱这件事情上,早在几十年前,当读者疑惑,写信咨询谢冰莹的时候,她就给出明确答案。
谈恋爱也要看对象。
这位读者是谢冰莹认识的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她不建议她早恋。因为早恋的变化性实在是太大了,要承担的风险也非常的大。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在这样关键的读书时代,我们没有时间去浪费,也付不起这样惨痛的代价。
在谢冰莹的回信里,她讲了一个千真万确的事情。
当时一位在女中没有毕业的18岁的女孩子,因为爱上了有妇之夫,而成了人人唾弃的小三。最后连累了自己的家庭,连累了父母。
看了这样的回信。看了《绿窗寄语》,我难以想象在几十年前的台湾发生的事情也能映照现在的社会。
谢冰莹的智慧也能穿越历史来到我们的面前教导我们,如何应对生活?
谢冰莹,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位豪爽热情的湖南妹子。
虽然谢冰莹这位伟大的女作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文字依然陪伴着我们。
谢冰莹(1906年9月5日-2000年1月5日),原名谢鸣岗,字凤宝,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
在“五四”时期作家当中,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国的命运连得最紧密的一位。
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总数达到了。2000多万字。
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流传于世。
这本《绿窗寄语》可以说是谢冰莹最受欢迎的散文集之一。
因为这本散文集没有悲秋伤冬没有无病呻吟,有的是真真切切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与读者朋友之间交流的书信收录了几十篇。
这些书信的主题有指引青年出路的有关于恋爱,离婚,感情的,有回答如何写作,怎样阅读,有谈人生理想,谈如何过好每一天,有对于世界经典名著的独到见解等等。
谢冰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虽然她的一生情感之路比较坎坷,但一生共经历了三段感情。
但她依然是一个独立有理想的女性,不依附于任何人,不依附于时代,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早在他们那个年代流行父母包办婚姻。
但谢冰莹不甘于如此,却无法逃离母亲的磨爪,只能和相亲对象结婚。
但是她进行了权力的反抗。
和名义上的丈夫进行了几天几夜的交谈被,最后对方被说服了,她也恢复了自由身。
后来经历了战争年代,她和真爱最终因为时代的原因被分隔两地。无奈之下,对方另娶她人,她也被迫远走他乡。
但不管经历什么,不管时代再怎样的摧残,她都依然坚持自己的初心。
在一封回复离婚的信中,她最好的小妹妹。
中年遭遇了丈夫的背叛,想要结束生命或者遁入空门。
谢冰莹在同情怜爱的同时,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哪怕再苦再困难,也要挣扎着活下去。你问我这是为什么?理由很简单,我们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
这是谢冰莹的真心话,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即使经历再苦再难的生活,她都挺过来了,她不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幸福。
正因为有谢冰莹这样的女兵,正因为有谢冰莹这样胃整个全人类而奋斗的女兵,才有我们现在社会的幸福和安康。
在《绿窗寄语》中,谢冰莹事无巨细地回复了读者的困惑和苦闷。
但是她也诚实地指出了现在的青年的苦闷,有许多是无病呻吟。
要时刻谨记心中的使命。
青年朋友更应该时时刻刻想着这样敦品、励学,做一个顶天立地,力缆狂澜的民族战士。
虽然每个时代的背景不一样,但是每个时代的青年遇到的问题却又大同小异。
谢冰莹的话,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青年的尊尊教诲。是要时刻谨记的。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七)
谢冰莹在《绿窗寄语》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情感丰富热烈的人,才能对文学产生莫大的兴趣。
文学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女人在读别人的故事,得到自己的成长。
在读书的过程中,既是对心灵的滋养,也是情感的共鸣。
可以说,读书是一个人成长最快,也是最好的方式,尤其是读一本好书。
谢冰莹作为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一生著作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能有这些成就得益于她持续读书。
在《绿窗寄语》中,她这样回复一个读者的来信:
的确,读书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成本最低,成长最快的捷径。
有句话这样说:人有三种,一种是先知先觉,一种是后知后觉,不知不觉。
我们大部分人都属于后知后觉的人,所以更需要通过读书来多多接受先知的学问,这也是促进个人成长最好的途径。
那么怎么样读书,才能让人更快地成长呢?
首先,读书之前要选好书。有很多人读了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书,依然没有过人生,反而会越过越坏。
其原因就是因为选书不对,如果只读一些爽文,或者囫囵吞枣地阅读,不仅会更加怀疑人生,还会产生“读书无用论”。
其次,读书要多读经典。比如文笔流利,内容充实的书,少读一些畅销文学类,多读一些名家的经典书;
最后,要仔细咀嚼每部作品的情节,汲取精华。要多了解作品的题材来源,以及作者的思想,人生观和作品的结构修辞。
这样就做到了深度阅读,并通过阅读来促进个人的成长,只有这样刻意练习下的读书,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长。
读书,可以让人明智,知道哪些东西好,哪些东西坏。
同时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如何将坏变成好?
这就是读书带给人们的高级感。也就是说看待一个问题,不仅仅能看到问题的表象,还能通过表象透视本质。
拿读书来说,我们判断一本书好不好,可以按几个方面进行甄别:
首先,文字流利不流利。如果文笔很好,语句流利,那么这本书就是值得去读的;
其次,故事够不够动人。也就是说读起来很费解的东西,很难让人产生共情,只有越接地气的故事,才能越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的问题;
最后,清晰作者的目的,人物的背景与主题。只有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去读懂和读透一本书。
那么读书的方法,如何让我们获得生活中的高级感呢?
其实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按读书的方法去培养高级感,如果只是司空见惯,跟别人想的、做得都大差不差,就很难产生差异。
但如果用这种方式生活是不是舒心的?这种生活有没有打动我?生活的意义和核心是什么?
你看,这是不是就把读书的方法,直接用到养成高级感生活上去了?
所以才说,读书是把所有事物的道理,都融合到一起,一旦我们掌握读书的底层逻辑,那么我们想要应用到任何一件事,都是行得通的。
一直很喜欢一个观点: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是开卷有益。
有些书,读书多不仅没有正向作用,反而有很大坏处。
谢冰莹在《绿窗寄语》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学生去找她借书,一开口就借十本。
这让谢冰莹十分纳闷,觉得按学生的速度,不应该读这么快。
学生很得意地说:十本书还不够我看三天的,有时我一天要看四五本呢?
原来,这位学生是翻翻前边,翻翻中间,再翻翻后边跳读就完了。更要命的是,她只看恋爱故事,并不耐烦一个字一句读下去。
老话说:慢工出细活。
像这样的“快速”阅读,一点用都没用,只能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装出一副很勤奋的样子。
想一想,我们有没有犯过这样的毛病?很多人都爱读书,但嚼的却是故事和感情,但并没有真正地沉浸作品原本的意境中去。
这样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可能获得成长的,真正想要获得成长,就要像谢冰莹在《绿窗寄语》中写道那样:
首先,读一本对自己有益的书。选书不对,努力白费,只有选择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增长阅历和智慧的书,才算是具备了终身成长的能力;
其次,多读和多写。读书是为了增加知识,而写书是为了将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
最后,持续坚持。在努力的过程中,既不中途停止,也不好高骛远,更不要眼高手低。
谢冰莹说:越到寒冷的地方,植物越长得又快又好,花开得特别灿烂。
花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只有一个人经历了痛苦和努力的过程,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才能通过读书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美妙。
这是读书带来的终身成长,也是一个人通向美好的必经之路。
而人为万物之灵,更应该具有与环境奋斗的能力,要去克服一切物质的、精神的困难,方能迎来自己光明和理想的前程。
这本《绿窗寄语》是谢冰莹写的40封滚烫又温暖的书信,有读书方法、写作方法,素材搜集,也有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很适合大人和孩子提升文学素养,滋养心灵。
所以想要解决生活中、工作中、感情中的难题,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奋斗为本,以努力为基石,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只有当我们离开舒适区,克服种种拖延和困难,持续努力精进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高级感的人,才能拥有不断成长的技能。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八)
1月份的时候,我又拿出《简爱》这本书,准备好好读一读。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一个寒假,趁着有空闲的时间,读过一遍,但那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上面,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小姑娘爱上了一个年龄大她许多的有钱人,两个人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因为罗切斯特欺骗了简爱,他曾经结过婚,有一个老婆,虽对她有爱,却对她也有欺骗。
好在最后两个人在一起了,因为阻碍他们在一起的因素已经没有了。
第一次读的时候感动于简爱对爱情的纯粹,完全是被情节所吸引。第二次读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没有读出对名著的见解,也不知道这本书何以成为了被大家追捧的对象。
读完这本书后,我又看了关于谢冰莹先生写给读者的40封信。谢冰莹非常擅长写小说与散文,她生长于烽火岁月里,是一位一手握笔,一手拿枪的作家,写了很多抗战文章,代表作《女兵自传》更是译成英、日等10种语言。
在《绿窗寄语》这本书里,她写给读者的书信里,像一个长者,耐心地解答关于读者们的来信,她的文字读起来温暖又平静,慢慢地叙述,将许多的方法都一一告知给了读者。
在这些文字中,有很多关于她对于读书和写作的实际建议,看了这些,才知道原来名著需要这样读。
记得刚开始读课本以外的书时,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读,在网上看了很多人的读书方法,有人建议读名著,有人说应该读致用类书籍,还有人告诉自己生活太苦要多读点鸡汤。
我也不知道该读什么,读了很多每年的畅销书,但是很少读名著或者一些大部头,因为我知道自己读不懂。
在自己迷迷糊糊读了两年之后,收获仍然很少,我知道自己在读书这方面,着实没有太多的见解和天赋,只能是人云亦云,读了许多书,但是仍然没有增长见识或者格局。
我想肯定是自己的天赋不够,在读书方面还需要多多努力,今天看了谢冰莹先生的书信,才知道,读书真的需要一个另一人,才不会走太多的弯路。
她在开始看小说的时候,也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只要是带着文艺性的,就逮着什么看什么,比如《芸兰泪史》《血鸿泪史》《包公案》《施公案》等等,也不知道有什么收获,统统都找来看。
看了许多书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疑惑,不知道作者的文笔为何如此细腻,描写的情景和场景 很深刻仔细,还不懂为什么才子佳人的故事都是千篇一律的。
这时候,她的二哥帮了她的大忙,告诉她如何选择小说。首先需要对小说有个大致的分类,抒情小说、社会小说、革命小说还是侦探小说,然后指导怎么去发现问题,如果对一个作者的一个作品感兴趣,应该把他所有的作品找出来,再研究和他相关的作品。
有了人指导该如何阅读,会少走很多弯路,很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去年我加了一个群,这个群里的人把我都惊呆了,我只能在里面默默潜水,都不敢开口。
以前认识的书友都是读干货、读新的畅销书,他们为了能够获得成长的快速通道,但是我却有点不喜欢,自己一直想读的还是名著和经典,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前面提到的《简爱》《飘》等等,但是自己却又看不太懂,所以最后放弃了。
但是自从我加入那个群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真是浅薄,他们开口讨论的便是《史记》、季羡林、胡适、等等自己只听说过,但是没有读过的作品,而且每个人都能说个一二三四,只有自己在那里傻傻佩服他们的知识量和广泛地阅读。
读了两年的致用类书籍后,更想多读点经典,毕竟能流传下来的东西肯定是有价值的,即使不能完全看明白,也能知道个大概,也不至于看起来像个无知者。
谢冰莹先生说,有个同学来找她借书,一开口就是10本以上,问她怎么能把这些书看完,她回答道,能看完,自己只是看下目录、再看下简介,最后看一下大致内容了解一下整本书讲了什么就行。
谢先生回答她,这样读书她不会借书的,她借书有个原则,每借一本书都要交一篇书评。
书评是对书的看法,也是检验是否看懂了一本书,而她这样做的理由也很简单,看一本书要有一本书的收获,切忌不能囫囵吞枣。
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如何写好一篇书评,谢冰莹也是写书评的高手,在这方面她回答了如何写好一篇书评。
一篇完美的书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全书的大意
二、结构、修辞怎样?
三、描写的技巧怎么样?
四、作者的思想
五、作者写这本书的时代及社会背景
六、本书的出版处及价格,何年何月发行?
谢先生这样写,在回答如何阅读名著时也是这样说的,她分析的如何阅读《少年维特的烦恼》《娜拉》《包法利夫人》《茶花女》时也是采用这样的方法,这样做检验是否读懂了一本书,如果写不出,那就得再读一遍或者两遍。
又是新的一年,相信很多人已经立好了今年的读书计划,不知道你们的计划如何?是读完20本书,还是读完50本书,亦或是读完100本书。不管多少本书,列计划仍然是重要的一环。
在看《洋葱阅读法》这本书时,提到了这样一个方法,如果你不能保证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那么可以先读五分钟,每次读五分钟或者每次读两页书,这样慢慢积累也能读完一本书。
而读书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计划地读书。去年我告诉自己要读完《红楼梦》及和它有关的著述,但是读完《蒋勋说红楼梦》后就忘记自己的计划,改为读其他书去了。
不过一年下来还是读了50本书,第一次读完了这许多书,还是有点喜悦的,一年下来,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天都要有读书的时间。
而谢先生也提到,有计划地读书真的很重要。
比如有计划地读书,比如在每个新年之时,对一年做一通盘的计划,除了每天的工作和家务之外,有哪些时间可以读书和写作。想要一个星期读完几本书,是一本还是两本。
列好自己的计划,也不会看书的时候东抓一本西抓一本,不知道读什么了。
在看着谢冰莹先生回答读书的信时,她总是感叹时光匆匆,但是她仍然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读书、写作,在她养成的习惯里,这两个部分已经根深蒂固了。
有不少人写信告诉她读书的困惑或者让她写写自己读某部名著的感想,她都一一耐心地作答,态度诚恳认真。
以前我也看过很多人介绍名著的读法,谢先生在几十年前写的内容依然适用于现在看书及写作,里面有着她自己的经验积累,也有着她的耐心指导。
读名著,除了看懂里面描写的情节外,还需要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思考,考虑当时的背景。
正如我在看完《毛姆传》后才对毛姆写的一些书籍有了更多的了解,想要看懂一部作品,首先得搞懂作者本人及写作的背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九)
文:顾子鱼
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烦恼,关于生活、工作、还有情感方面的迷茫和困惑,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能指点迷津,那么思想就会豁然开朗,这样的人真的可以称之为心灵的导师。
《绿窗寄语》就是这样一本帮助年轻人答疑解惑的书籍,作者谢冰莹是当代女作家,擅长小说和散文,一生出版的作品近400部,2000多万字。
《绿窗寄语》收录了作者与读者、朋友之间交流的书信,有为青年朋友解决成长困惑的人生指引,有给女性朋友的私房话,有读书写作的经验之谈,还有解决情感问题的独到见 解,每一封信都带着滚烫炙热的温度。
01.关于成长
谢冰莹在给读者朋友们的回信中,关于成长方面的话题比较多,有的人对彼时的社会现状感到迷茫,也有的人面对失败的打击一蹶不振,有的人在蹉跎时间,她都能深入浅出地给与回答。
她告诫大家要给自己的人生立个目标,这样才能没有目的地乱走,学生就要好好学习,做事就要认真做事,每个人都要向着光明的前途勇敢迈进。
如果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别人无法帮到自己,只能自己学会忍耐,而且要一千个一万个忍耐,要站得稳才有勇气抵抗外来的袭击,用智慧应付外来的变化。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谢冰莹告诫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她说:时光比生命还要宝贵,你浪费一分钟,就是自毁你的希望和前程,你要紧紧攥住它,使它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你的工作上、学问上。
这些发自内心的劝诫,有的是循循善诱,有的是斩钉截铁,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叮嘱大家在人生的成长之路上,要学会勇敢和坚强。
02.关于读书写作
谢冰莹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个学生一次跟她借十本书,这个学生对此还有点洋洋得意,她说自己看书就是简单翻一翻,跳着看书,只看书中的恋爱故事,知道故事 大概而已。
谢冰莹告诉她,如果借了她的书就要读一本,写一篇书评,否则的话就不要借了,然后又花了一小时的时间教会这个学生怎样看书和写书评。
她说读一些有益身心的书,不光对一个人的写作有帮助,还会指引一个人走上光明、幸福的坦途。
这本书里有几封回信的内容是谢冰莹和朋友探讨读书的心得体会,也算是简单的书评吧,有《娜拉》和《娜娜》两本书的不同之处,还有《强盗》、《波华荔夫人》、《最后一课》、《茶花女》《曼侬》等作品。
她对这些作品内容做了剖析,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及这些书籍带给自己怎样的影响,甚至对作者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她在《茶花女》这个篇章里,就谈到为什么大仲马被称为浪漫主义作家,而小仲马被称为写实主义作家。
我们读书,不仅仅只是读书,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这才是读书的目的,谢冰莹的读书方法,放在今天也很适用。
03.关于恋爱
这是谢婉莹在回复一位朋友的信中写的,她说当一对情人恋爱的时候,是绝对自私的,他们不要父母和兄弟,也不要亲戚和朋友。
他们会觉得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别人都是傻子,自己才是人间的幸运者,甚至有时候还会漠视他人的存在。
她说真正的恋爱之道,最宝贵的是理智,很多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只有感情,没有理智,把对方看成十全十美,没有一丝缺点的人,等到结婚以后才发现对方毛病百出,一刻也不能忍。
她规劝年轻人谈恋爱要用理智来支配情感,要慎重考虑这个人是不是能够和自己过一生,能不能同甘共苦,共患难,如果发现有问题,就不要勉强。
她说谈恋爱时,双方应该尽量表现自己的个性,寻找对方的缺点,了解对方的身世,只有慎重选择后的婚姻,才会有幸福的可能。
作者用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对每一个处在恋爱时期的年轻人表达最真切的关心与提醒,也希望他们都能拥有美好的婚姻和幸福的人生。
04.作者其人
谢冰莹是一名高产作家,且文风一如其人,热情而奔放。她在《平凡的半生》里也说:“‘文如其人’这句话,我想大概是对的。我为人处世只有三个‘直’、‘真’、‘诚’,写文章也是如此。
她的作品《从军日记》被林语堂译成英文,后来陆续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引起很大反响,其中《小桥流水人家》被选入2013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八课。
谢冰莹和鲁迅、许广平、柳亚子都是同时代的文坛大佬,他们也是知己、忘年交,冰心曾说过:“我和谢冰莹不是亲姐妹,而胜似亲姐妹”。
虽然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但是他们的作品和精神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是经典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写在最后:
读完《绿窗寄语》,会感觉作者就像是身边的某一个人,亦师亦友,抑或是邻家的大姐姐一般,带你拨开迷雾,给你方向,让你对人生充满力量和信心。
虽然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距离今天已经过去几十年,有些社会现实问题或许和当下的我们有了一些偏差,但是抛开时代的背景,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一直都会存在,现在、以后都会存在。
对人生的追求,对时间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极致渴望,哪怕时间改变、时代更替,这些人生的方向永远都不会改变。
THE END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作者简介:顾子鱼,自由撰稿人,和你一起分享好书好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十)
文|橙果妈妈
我自己很少看散文,以前读过一本散文集,作者写得真是超级文绉绉,看不下去。
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散文,脑海中直接会浮现出来琼瑶的电视剧画面,真是太煽情了,煽情得有点过了头,导致很长时间不愿意碰散文题材。
最近,看了谢冰莹的新作《绿窗寄语》,里面是40封滚烫又温馨的书信,传递50年岁月沉淀的人生智慧和抚触心灵的谆谆细语。本来以为是一本鸡汤书,没寻思散文特别的耐读,是一本与人交流的心灵之书。
这本书就是以书信体的呈现方式,就像一位朋友,用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回答每个疑问,既实用又体贴地细心开导,读来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
谢冰莹的写作风格真挚细腻,让你读完心灵也跟着净化,带给你无尽的回味。
她的散文清新自然,没有一处是矫揉造作和咬文嚼字的地方,读起来非常顺畅,就好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如果说冰心的散文以柔见长,那么冰莹的则以柔中带刚取胜,它清新流利、活泼动人,没有一点儿女气。
这里要先介绍一下谢冰莹,她冰心的好姐妹,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擅长小说与散文,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
重要的是,她写的散文没有一处是矫揉造作、咬文嚼字的,也没有一处是刻意经营的;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都好像树叶长在树枝上一样;
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言语都是大白话,通俗易懂。
回信的文字就如同老朋友般,文字朴实无华但是情真意切,如同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人感觉到了真诚和温馨,足以打动人心!
怎么来形容这个女性呢?
就是有才!柔中带刚,没有一点扭扭捏捏的儿女气!洒脱又真实!
好了,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才女谢冰莹的新作《绿窗寄语》,这本书的书信里,就是回复读者的来信,里面涉及的内容都是关于读书与写作、恋爱和结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当下很多年轻人、很多成年人苦闷和迷茫的地方。
这样,我们就结合书中的书信,来聊聊看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第一点,我们来聊聊写作。
很多人都想写作,但是感觉自己没有文学的天赋,文章总是写不好,不知道该如何写作?对不对呀,特别是现在进入自媒体的时代,不管是打算全职写作还是副业写作,还是工作中的写作,都是需要学会写作。
但是对于写作没有信心、不知道怎么写怎么办?这也是读者在来信中提出的疑惑。
谢冰莹在回信的时候,就提出了10个问题来答复读者,10个关于写作的问题都是相当的具体、相当的扎心,需要读者反复的读和思考,这样的回复没有一点虚头虚脑,就是直接切入问题的内核,不是停留在表面。
比如说,想学习写作,你曾经写过多少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知道自己的文章毛病是在什么地方吗?你会修改自己的文章吗?
比如,你在写作之前,你都是怎么样的写作风格?是费了很多时间思索还是先把题材在脑海里打好了底稿才动手写的吗?
比如,你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比如,你每次提笔写作的时候,最感困难的是什么?是缺少材料、是词不达意、还是没有勇气呢?
等等的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想从事写作、想通过写作来变现,想成为自由职业的人思考。
特别是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伙伴,最需要做的就是先练习起来,让自己的文字更加熟练,随时都可以写。
如果有人问,我知道写作要练习,那么该如何搜集材料呢?
说到搜集材料,常见的情况,就是通过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类共同的生活经验、社会变动时的特殊生活经验、人与自然的关系、听到的故事等。
在《绿窗寄语》中,前面的部分都是关于写作方面的解答,
这部分的内容涉及到写作的各个环节:
其中,包含如何开始写作、如何搜集写作的材料、如何处理写作的题材、阅读与写作如何结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如何写书评、如何写游记、如何高效的来写作、如何写读后感、世界名著带来的一些感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如何在写作的过程中,家庭与写作相互平衡等,这些部分就是把写作方面的问题想穿线一样,挨个都串起来,这样的好处呢,就是写作的线不散、就是写作的闭环,有素材、有结构、有亮点、有内容,这样子了解了整个写作的方法,写法就很容易掌握了。
聊完写作,下面就是大家都很感兴趣的情感话题了。
情感这个话题,就涉及到爱情、亲情、友情、婚姻与个人情绪等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工作等都息息相关,好的情感可以促使人成长,同时,不好的情感也可能让人走偏,进入死胡同,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比如:中学生可以恋爱吗?如果离婚了该如何继续生活?如果失恋了,该怎么办?年轻人苦闷、迷茫到底该怎么办?如何进入到一段好的感情中?
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就能看到问题背后的提问者是多么的焦虑和迷茫,从书中可以看到谢冰莹的回复间接明了,没有一点废话,或许有点扎心,但都是过来人实打实的经验之谈。
这样真实、扎心的回复,相信会给他们很多的信心,会给他们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力量。
这本《绿窗寄语》里面的回信内容,有给女性朋友的私房话、有文学创作的经验、有解决情感问题的独到见解、有给青年指引出路的,有写作技巧与方法等等,这些都是沉淀着人生的智慧,都是可以触达心灵的言语。
这本书如同一位老朋友,用她过往丰富的人生履历,用真实、爱的态度给每一位迷茫、困惑、找不到方向的人解惑,方法实在好用,让人读了茅塞顿开,会有新的改变和成长。
新的一年开始,不妨从读一读这本书开始!
《绿窗寄语( 冰心好姐妹、青春摆渡人、“女兵作家”的清醒之作,40封滚烫温馨的书信)》读后感(篇十一)
几天前,看到一篇热搜的文章《最具争议的北大附中校长下课:是功臣,还是罪人?》。
王珍原先是深圳中学的校长。担任八年后,他来到了北大附中任职校长。12年年后。他却被革职了。
去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官网的“校内公告”栏发布了一则免职通知:“学校研究决定,免去王铮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职务。”
王珍任北大附中校长时期,延续了他在深中的改革:实行走班制、导师制,设置四大学院、八大书院,学生自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允许学生恋爱,允许学生带电子产品进校园,可以在学校打游戏……
北大附中这一系列听起来十分具有“实验性”的举措,让其显得颇为特立独行,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对王铮推崇备至,学生们亲切地喊他“铮哥”,把北大附中称为“大泥湾魔法学校”,认为它是现实中的“霍格沃茨”,许多学生即使高考不理想,也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也有人视之为异端,认为“华而不实”的改革使得北大附中的升学成绩连年滑坡,几乎要跌出海淀六小强,耽误了许多优秀的孩子,甚至有不少家长强烈要求罢免他的校长职务。
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难得的尝试。
事情的结果,只能就留给别人,留给时间,留给历史去评说了。
在这则新闻当中,除了学生能在学校拿手机和电子产品玩游戏,最让我出奇意外的就是,竟然可以自由恋爱。
其实我并不反对自由恋爱,我也不反对早恋。但是如果我的孩子因为早恋而误入歧途。那我就会心痛不已,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在关于中学生要不要恋爱这件事情上,早在几十年前,当读者疑惑,写信咨询谢冰莹的时候,她就给出明确答案。
谈恋爱也要看对象。
这位读者是谢冰莹认识的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她不建议她早恋。因为早恋的变化性实在是太大了,要承担的风险也非常的大。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在这样关键的读书时代,我们没有时间去浪费,也付不起这样惨痛的代价。
在谢冰莹的回信里,她讲了一个千真万确的事情。
当时一位在女中没有毕业的18岁的女孩子,因为爱上了有妇之夫,而成了人人唾弃的小三。最后连累了自己的家庭,连累了父母。
看了这样的回信。看了《绿窗寄语》,我难以想象在几十年前的台湾发生的事情也能映照现在的社会。
谢冰莹的智慧也能穿越历史来到我们的面前教导我们,如何应对生活?
谢冰莹,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位豪爽热情的湖南妹子。
虽然谢冰莹这位伟大的女作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文字依然陪伴着我们。
谢冰莹(1906年9月5日-2000年1月5日),原名谢鸣岗,字凤宝,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
在“五四”时期作家当中,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国的命运连得最紧密的一位。
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总数达到了。2000多万字。
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流传于世。
这本《绿窗寄语》可以说是谢冰莹最受欢迎的散文集之一。
因为这本散文集没有悲秋伤冬没有无病呻吟,有的是真真切切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与读者朋友之间交流的书信收录了几十篇。
这些书信的主题有指引青年出路的有关于恋爱,离婚,感情的,有回答如何写作,怎样阅读,有谈人生理想,谈如何过好每一天,有对于世界经典名著的独到见解等等。
谢冰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虽然她的一生情感之路比较坎坷,但一生共经历了三段感情。
但她依然是一个独立有理想的女性,不依附于任何人,不依附于时代,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早在他们那个年代流行父母包办婚姻。
但谢冰莹不甘于如此,却无法逃离母亲的磨爪,只能和相亲对象结婚。
但是她进行了权力的反抗。
和名义上的丈夫进行了几天几夜的交谈被,最后对方被说服了,她也恢复了自由身。
后来经历了战争年代,她和真爱最终因为时代的原因被分隔两地。无奈之下,对方另娶她人,她也被迫远走他乡。
但不管经历什么,不管时代再怎样的摧残,她都依然坚持自己的初心。
在一封回复离婚的信中,她最好的小妹妹。
中年遭遇了丈夫的背叛,想要结束生命或者遁入空门。
谢冰莹在同情怜爱的同时,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哪怕再苦再困难,也要挣扎着活下去。你问我这是为什么?理由很简单,我们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
这是谢冰莹的真心话,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即使经历再苦再难的生活,她都挺过来了,她不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幸福。
正因为有谢冰莹这样的女兵,正因为有谢冰莹这样胃整个全人类而奋斗的女兵,才有我们现在社会的幸福和安康。
在《绿窗寄语》中,谢冰莹事无巨细地回复了读者的困惑和苦闷。
但是她也诚实地指出了现在的青年的苦闷,有许多是无病呻吟。
要时刻谨记心中的使命。
青年朋友更应该时时刻刻想着这样敦品、励学,做一个顶天立地,力缆狂澜的民族战士。
虽然每个时代的背景不一样,但是每个时代的青年遇到的问题却又大同小异。
谢冰莹的话,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青年的尊尊教诲。是要时刻谨记的。
几天前,看到一篇热搜的文章《最具争议的北大附中校长下课:是功臣,还是罪人?》。
王珍原先是深圳中学的校长。担任八年后,他来到了北大附中任职校长。12年年后。他却被革职了。
去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官网的“校内公告”栏发布了一则免职通知:“学校研究决定,免去王铮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职务。”
王珍任北大附中校长时期,延续了他在深中的改革:实行走班制、导师制,设置四大学院、八大书院,学生自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允许学生恋爱,允许学生带电子产品进校园,可以在学校打游戏……
北大附中这一系列听起来十分具有“实验性”的举措,让其显得颇为特立独行,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有人对王铮推崇备至,学生们亲切地喊他“铮哥”,把北大附中称为“大泥湾魔法学校”,认为它是现实中的“霍格沃茨”,许多学生即使高考不理想,也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也有人视之为异端,认为“华而不实”的改革使得北大附中的升学成绩连年滑坡,几乎要跌出海淀六小强,耽误了许多优秀的孩子,甚至有不少家长强烈要求罢免他的校长职务。
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难得的尝试。
事情的结果,只能就留给别人,留给时间,留给历史去评说了。
在这则新闻当中,除了学生能在学校拿手机和电子产品玩游戏,最让我出奇意外的就是,竟然可以自由恋爱。
其实我并不反对自由恋爱,我也不反对早恋。但是如果我的孩子因为早恋而误入歧途。那我就会心痛不已,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在关于中学生要不要恋爱这件事情上,早在几十年前,当读者疑惑,写信咨询谢冰莹的时候,她就给出明确答案。
谈恋爱也要看对象。
这位读者是谢冰莹认识的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她不建议她早恋。因为早恋的变化性实在是太大了,要承担的风险也非常的大。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在这样关键的读书时代,我们没有时间去浪费,也付不起这样惨痛的代价。
在谢冰莹的回信里,她讲了一个千真万确的事情。
当时一位在女中没有毕业的18岁的女孩子,因为爱上了有妇之夫,而成了人人唾弃的小三。最后连累了自己的家庭,连累了父母。
看了这样的回信。看了《绿窗寄语》,我难以想象在几十年前的台湾发生的事情也能映照现在的社会。
谢冰莹的智慧也能穿越历史来到我们的面前教导我们,如何应对生活?
谢冰莹,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位豪爽热情的湖南妹子。
虽然谢冰莹这位伟大的女作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她的文字依然陪伴着我们。
谢冰莹(1906年9月5日-2000年1月5日),原名谢鸣岗,字凤宝,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铎山镇(今属冷水江市),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
在“五四”时期作家当中,她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是最壮美、最坎坷的一位,也是和中国的命运连得最紧密的一位。
她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兵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谢冰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总数达到了。2000多万字。
代表作有《女兵自传》等,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语言,流传于世。
这本《绿窗寄语》可以说是谢冰莹最受欢迎的散文集之一。
因为这本散文集没有悲秋伤冬没有无病呻吟,有的是真真切切的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与读者朋友之间交流的书信收录了几十篇。
这些书信的主题有指引青年出路的有关于恋爱,离婚,感情的,有回答如何写作,怎样阅读,有谈人生理想,谈如何过好每一天,有对于世界经典名著的独到见解等等。
谢冰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虽然她的一生情感之路比较坎坷,但一生共经历了三段感情。
但她依然是一个独立有理想的女性,不依附于任何人,不依附于时代,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早在他们那个年代流行父母包办婚姻。
但谢冰莹不甘于如此,却无法逃离母亲的磨爪,只能和相亲对象结婚。
但是她进行了权力的反抗。
和名义上的丈夫进行了几天几夜的交谈被,最后对方被说服了,她也恢复了自由身。
后来经历了战争年代,她和真爱最终因为时代的原因被分隔两地。无奈之下,对方另娶她人,她也被迫远走他乡。
但不管经历什么,不管时代再怎样的摧残,她都依然坚持自己的初心。
在一封回复离婚的信中,她最好的小妹妹。
中年遭遇了丈夫的背叛,想要结束生命或者遁入空门。
谢冰莹在同情怜爱的同时,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哪怕再苦再困难,也要挣扎着活下去。你问我这是为什么?理由很简单,我们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社会。
这是谢冰莹的真心话,也是她一生的写照。
即使经历再苦再难的生活,她都挺过来了,她不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幸福。
正因为有谢冰莹这样的女兵,正因为有谢冰莹这样胃整个全人类而奋斗的女兵,才有我们现在社会的幸福和安康。
在《绿窗寄语》中,谢冰莹事无巨细地回复了读者的困惑和苦闷。
但是她也诚实地指出了现在的青年的苦闷,有许多是无病呻吟。
要时刻谨记心中的使命。
青年朋友更应该时时刻刻想着这样敦品、励学,做一个顶天立地,力缆狂澜的民族战士。
虽然每个时代的背景不一样,但是每个时代的青年遇到的问题却又大同小异。
谢冰莹的话,也是对我们这个时代青年的尊尊教诲。是要时刻谨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