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人在面对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的情况下,却选择逃避的心态和行为。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探讨了逃避的原因和后果。文章提醒人们要正视问题,勇敢面对困难,而不是选择逃避。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一
作者写的序章名字是《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想逃避》,我真是欣赏这种坦坦荡荡理直气壮地逃避,就是觉得生活很垃圾,我不想面对了又怎样吗?
这本书应该是作者的一些读后感吧,说实在的没有什么太大价值,我觉得还有国人专门去翻译这本书还挺神奇的。我看这本书的原因纯粹是因为名字而产生的猎奇心理。
一共有十三章,讲了十三个话题。上进,社交,家庭,工作,世间,日常,良知,孤独,贞操,实现梦想,命运,不想逃避人生,向人生说YES。有点可惜,没有一丧到底,最后还是鼓励我们面对人生。
作者主要传达的观念大概是,逃避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短暂的休憩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面对人生,所以人生需要适当的“逃避”。
我的想法是我确实很想逃避,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逃避的资格。即便已经筋疲力尽还是要打起精神撑过明天才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的常态。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二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XX,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把书交给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她突然调皮地和我开玩笑。
屏幕上显示着借书卡上的信息,她应该是从那里看见了我的名字。突然被一个陌生人叫名字,我怔了怔,勉强笑笑便离开了。匆匆忙忙地走出阅览室后,那种亲切感才传到我的心头。
如果生活一直都像刚才的时刻那样调皮可爱的话,我大概就没有困难了。我现在的困难就是无法感知生活的快乐。虽说身体还是像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运作,但精神却一直在打盹。每天在同一个时间起床,乘同一班公车上班,看见相同的店铺,在公司看见相同的人,做换汤不换药的工作,下班后,又沿原路返回。有一次,晚上乘公交回家,我故意没有在目的站下车,继续往前坐,发现原来每日下车的地方后面还有那么多新的东西,心里一下子涌入了一丝活力。
哪怕只要有一丁点的改变,我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我就是抱着这一点微弱的信念,坚持在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里。
在图书馆里发现这本书是一件非常惊喜的事。
选书,选歌和选电影都是困难的事。一本适合冬天读的书,就不适合在夏天读。一直以来,我都是带着答案去寻找,要在宇宙里找到某种色彩的星球,在大海里找到某种形状的小鱼,这很困难,一不小心就令人疲惫和沮丧。
你看见你想看见的,你找到你想找到的。有时候多想一想便会发现,所谓因缘的背后,是不是有某种隐形的执念。
所以,发现这本书是偶然,也是必然。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三
偶尔,会有颓废的时刻,不问缘由,突如其来的,情绪就那样的陷入冷寂的谷底。
自我救赎,是生命的本能。山口路子,一个我并不熟悉的日本作家,《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还是要逃避》,在写的这本书时,想必她一直在遵循这样的本能吧。
作者说“逃避,是本能,也是生命力”,只是每个人逃避的方式不一样,她是逃避在书里,“痛苦到无法排解的时候,经常站在书橱前,抽出几本书,将那些打动过自己的文字如抄经般的抄到笔记本上”,然后思考,汲取能量。
我是喜欢作者的,因为她用了正面的思考模式,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力量。“虽然败局一定,但只要继续战斗,就没有输”,我想这段文字一定是作者给自己打气的。那时的她也许遇到了很挫败的事,但她没有直接说,我好失败哦,而是即由读书产生思考,给自己积极面对的决心和勇气。
或者她说,“如果孤独悲伤,就必须有所行动”,这时的她又是敏感的。她读得是萨冈的《热恋》,她说“萨冈已经被孤独逼到了悬崖边上”,被逼的到底是谁呢?是她还说萨冈?这都不重要,重要的认识到孤独后,作者给自己心理上的暗示,去有所行动吧,去给生命增加色彩吧。同为日本作家的新井一二三说过一句话、读书不能给我带来什么,但它告诉我在这世界上,有人与我有相似的心情。痛苦就会减半,快乐也会加分。
作者是深切的明白的这一点的,读书的快乐,文字的力量。人在某一刻与文字所产生的奇妙的关联与化学反应,如同一场爱恋,你永远无法确知它会带来怎样的惊喜,玄妙的灵感火花!
所以,这是有预谋的一场心里疗愈的过程,在别人的文字里让心去浪迹天涯,不管多么无聊的生活,也会过去下吧,这也是作者所说的逃避的生命力!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四
一开始吸引我去阅读这本书的是它的名字——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名字有些长,其实我一贯是不太喜欢这种方式的,但是也没有达到十分介意的地步,从这个名字里我们似乎也获取了很多的信息和能量,回头看看仿佛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名字,虽然翻译可能存在一定差别,不过作为一个心平气和的读者我是乐意尊重作者的取名的。
从封面看这是一本粉嫩嫩的书,32开小小的,似乎满满都是少女心。从女孩子的角度来看,我是乐意接受这一套的。初初翻过,排版也很宽松,看起来是很舒适的。左页是一页书籍、电影或者名人的语录,右页则是作者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当做一本读后感,心灵札记来看的确是很合适的。
其实从几年前开始我就已经很少看书了,作为一个“文艺少女”来说,学生时代我是很爱看书的,但是随后的生活可以理解为忙碌,或者放纵,我已经失去那种钟爱阅读的心情了。当你忙着应试教育的考试时,你会想要逃避,却又无可奈何地深陷。起码在我身上,那时候我是没有心情去看课外书的。而在我的大学生涯里,似乎得到了某种解放,那个时候,我仍旧是不想去阅读的——我宁愿去吃喝玩乐,放纵自己。
这本书尤其适应现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可以每天哪怕只是看一句话的感悟,内容并不长,尤其适合没有耐心的人或者某个时刻,却又可以在你无聊或者压抑的时候得到某种安慰。
回忆我的“少女时代”,让我看到自己曾经也是逃避着的。但是并没有选择一种逃避到书中去的方式,这大概是我的失败。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里,很多人是得到了某种解放的,这种解放也是一种逃避,逃避了过往的上课学习方式,逃避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放纵。
而工作之后,似乎又有了新的逃避理由。讲真,绝望的时刻有很多,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一件件都是逼疯人的事情。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抗下了这种压力,展开了自己的新生活。我认为作者讲的不错,有时候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了,为什么还要要求更多呢?
人这一生,总有许多矛盾,纠结,优柔,逃避,其实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哪怕是父母也没办法理解你。要工作,要经济独立,于是才成为一个人的价值与意义,众生都徘徊在这个档口无法脱离。这本书绝对可以成为你的知音,或者说作者当真是走进了你的心里,可以理解你的逃避,你的想法。因为在这本书里,你找不到任何压力,它允许你逃避,允许你停下来。
每一种坚持都是值得肯定的。每一个在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人,都是值得肯定的。并不要以为活着很简单,也不要以为逃避是脆弱。我乐于接受这样的理解和安慰——停下里,来一场逃避。
用作者的话来结尾吧——逃避,是本能,是生命力。我相信,停下来你会发现别样的美好,逃避也是一种治愈。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五
——评《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文/蓦烟如雪
在看《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时,我突然想到了素黑的《两个人的孤独》,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地方,当然,这本书也有与众不同之处。
这是一本献给容易陷入绝望的人的美好指南,也是一本逃避的治愈良方,在“逃避”二字上,本来这个字面意思是充满负面的,而在这本书里,“逃避”赋予了新鲜的血液,在作者的眼里,逃避是肯定的态度,“人,正是因为有“逃避”这种精神上的自我防御能力,才不至于滑向真正的精神崩溃。“似乎,在活着的层面上,逃避是一道避风港,能让人暂时清醒起来。
萨冈说,“虽然没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需要精神上的休养。”这何尝不是我内心的写照呢?
就像在第二章社交中,谈及“真正可怕的人,是抹杀对方个性的人”,确实比恶意活着指责更可怕的,是磨灭自己个性的东西,我们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人,看似很亲切,却很变扭,如果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人,那自己苍白的人生还有什么一样,拉开距离是建议,而个性消失是结果。没有比看透更让人惊慌。这就是一言蔽之的作用把。
这本书有作者难以言说的绝望,有她在各种阶段中遇见的瓶颈,也许这些文字里,透着颓废的气息,但是却能让人有种透了一口气的感触。这里也许看去像黑色的阴沟,但是却照应着斑斓的星空,有了鲜活的视角。
我是第一次接触到山口路子的文字,据说这是她三十多岁,遭遇困境压抑的时候,她站在书橱前,摘录美好的句子,她大量阅读了三岛由纪夫、草间弥生、契诃夫、萨冈、雷蒙等名家的作品把那些看过的书,再重新编排,写下自己的感受。十年的文字,十年的感受,每一滴都是她人生的一页,她没有颓废,也没有丧气,反而是给了一种邻面的新生观。
她删除了那些废话的鼓励言语,对她而言,“开朗一些,打起精神来,要积极”的励志口号,在她面前,完全没有倾听的必要,她说上进心越弱,幸福感越高,在米原万里的《魔女的一打》中,她就把这种关系到人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上升到“注视着自己的另一个自己上”,说凡事不懂量力而为,只一味“求上进”的想法,与幸福相去甚远,她阐述自己的看法,认为可以逃避上进、孤独、工作、家庭、社交等,但唯独不能逃避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有种总分总的味道,挑出在她看过的图书中,对这本书的作者进行一定的分析,在对她的观点,进行分解,阐述自己的论断,说来这样的重新定义,会让人耳目一新,这种逃避式的走心文字,会打退那些鸡血的心灵鸡汤,也许这些感悟和现实的生活多有不符,但却有一种别样的新生,就像大庭美奈子《鱼的眼泪》中,选择了非己所欲的路,但她能直面现实,不埋怨,坦承自己选择的欲望,也许有种错位感,但又能感觉到这种莫名其妙的欲望是如此特别。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每个人的处理态度都是不一样,市面上那些指手画脚的文字,并不能给与什么,反而这本书看似离经叛道,却能耳目一新,或许就是这种另类的视角,才能看出别样的出路。
想来,我也想逃避一下了。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六
读了一本神奇的书,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呢?封面是我喜欢的粉色,内容是我从未见过的观点。书是小小的一点,巴掌大;内容却在我心里掀起了大的波澜。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山口路子的作品。
山口路子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人生遭遇到了困境,不愿意与人交往,工作也不是很顺,处于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于是她决定搬家,从东京逃到了乡下,过起了相对安静的生活。在乡下的这些年,她大量阅读了大量三岛由纪夫、伍尔夫、萨冈和契科夫等人的作品,不断在别人的文字中寻找自己。十多年后,她再次回到东京,整理了那些感动她的文字和她当时的感悟,于是有了这本书。
山口路子让我认识到了一个观点:逃避,也是一种努力把自己人生过下去的方式。
一说到逃避,人们的眼睛里就会不自觉流露出不赞同,而山口路子却对逃避持肯定态度。
“人,正是因为有“逃避”这种精神上的自我防御能力,才不至于滑向真正的精神崩溃。”确实人类有时需要精神上的休养,去喘息和停顿。如同短暂旅行的意义,需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沉淀内心的不安。各行各业,不单单是搞创作的,体力劳动者也是,大家都会有需要去短暂停下来思考。
而且,我们要知道,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理由去短暂停顿,进而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到了一定年龄,或者说无需考年龄阅历而本身就很敏感的人,年纪尚轻就开始切身体会到“人生就是难遂人意”和“活下去本身就足够艰难”这样的事情。所以,“坦率来说,单单活着,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甚至可以说是奇迹,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对于“开朗一些、打起精神来、要积极”之类的近于逼迫的励志口号,完全没有倾耳一听的必要。
当你想要去逃避,想要去休息的时候,请你无视那些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你“言传身教”的人们。“对于经常拿'为你好'来说事的人,还是尽量不接触为妙,他们只会增添你的烦恼,而你的烦恼也只是用来为他们增添乐趣,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恼怒的事情了。”
当你确定你自己需要逃避的时候,还需要找到一个“场所”,“人生必须创造一个可以逃避日常生活的庇身之所。”这个场所就是不用太勉强也可以呼吸的地方。“场所”不一定是实质的地方,可以是像山口路子逃往的乡下那样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上的空间,比如说你喜欢的事物中,再比如你在意的人群中。
最后,山口路子告诉大家为什么要逃避。“请逃避厌烦的东西。我们为了什么逃避。为了活下去而逃避。”去对讨厌的东西直言说讨厌,去用逃避的方式应对人生中某些艰难的时刻,因为不想要逃避人生,所以要逃避该逃避的时刻。
坂口安吾这样说:“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 可惜他却不明白。”
死,是随时可以的。换句话说,逃避人生也是随时可以的。但是还是会想对人生说YES,还是会想去张扬生命带来的原动力。所以,我们也可以去选择在某些很艰难的时候去短暂逃避,为的就是继续努力把自己的人生过下去。
人生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若逃避能让你努力过生活,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法国演员让·马莱说过这样的话:“坦露自己,或许会对别人有所帮助。”山口路子的这本书,向读者坦露了自己努力活下去的一种方式,那就是去逃避。让我接触到了一种新的观念,也学习到了一种不同的心情,果然文字魅力无限。
所以,大家。
如果有人陪伴,那就携手前行,如果无人陪伴,那就孤独地、跌跌撞撞地在自己坚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你有权利去选择如何过生活。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七
大抵,这就是所谓的“日式治愈系小清新”吧。
这本比摊开的巴掌略大的小书,有着鲜嫩的浅粉色外衣,用大号的艺术字将“困难”两个字凸显在封 面上,腰封上引人注目的推荐语:“献给容易陷入绝望的人的美好指南。”无疑,这句话将成为开启这本书的“通关密语”。
事实上,这本小书十分好读。不仅仅是因为书中的每一篇心灵散文篇幅都极短,也不单单是因为它的编写体例较为规整——将书中的感悟分成十二章,并分别命名为“上进”“社交”“家庭”“工作”“世间”等等可以涵盖一些人生具体方面的命题。恰恰在于,短小精悍的篇幅背后,跳跃着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用作者山口路子的话来说,是“精神修养”,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困难”的遁逃。
知名日本女作家山口路子在三十多岁时陷入了人生的瓶颈,不愿与人交往,工作也不顺,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毅然作出决定,举家迁往日本的乡村轻井泽,大量阅读世界著名作家和艺术家的书籍。整本书就是她将各种名家的经典语录摘抄下来作为题目的切入口,辅以注解,并由此展开,用自己的理解,对此进行简洁而唯美的解读过程。
萨冈、叶芝、王尔德、贝多芬、弗吉尼亚.伍尔芙、阿娜伊斯.宁、契科夫......我们曾仰望过的这些在文学史和艺术史上闪耀过的群星,距离我们是如此遥远。山口路子以自己特有的解读方式将他们的名言进行了想象性的扩展,以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例如在题为“命运”的第十一章里,山口路子借用贝多芬的名言:“当我看到人们为牧人的歌声而欢愉,而自己却听不到时差点自杀。可是我的艺术将我拉了回来。使我不曾自杀的,是道德和属于我自己的艺术。”进行了浅白却熨帖人心的解读:“我们为了什么逃避?是的。为了活下去而逃避。所以不管怎样,人生就是要生存,必须要活下去。经历反反复复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逃避,不去选择自杀而是选择生存,就已经足够了,已经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了。”这一章可谓是作者对于“逃遁”这一主题的最好诠释。是啊,人生需要面对那么多形形色色的挫折,伟大的艺术家都难免陷入情绪的低谷,我们又怎么可以苛求常人像他们一样积极甚至超越伟人呢?当然,作者的安慰是从另一个角度鼓舞我们:她所谓的“逃遁”其实是换种方式的“勇于面对”。每一篇章都是一只珍贵的贝壳,作者用十多年的时间捡拾、排列、最终串联起来,用简洁浅显的语言编织起一串唯美怅然的项链。这项链的珍贵就在于,它是常读常新的,闪耀在名人名言背后的个体诠释,也携带着祝福,像护身符一样带给佩戴它的人好运。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面临情感、工作、人生挫折的压力感和无力感与日俱增。一时间,各种心灵鸡汤纷至沓来应运而生。不可否认,这些心灵鸡汤式的“快餐美文”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暂时麻痹了人们上紧的精神发条,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拯救目前横行于世的“集体性焦虑”,我们不得而知。《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这本小书里虽然没有多少流行的激励性的话语和口号。但它被人记住也正在于它平实里的充沛,简单背后的机警。如同寒冷中的一捧微光,温暖行色匆匆的生命。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八
知乎上曾经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车子熄火之后还要坐在车里呆一会?
车子是我们的分割线。发动车子之前,我们是家人,是别人的儿子女儿,是丈夫妻子;打开车门之后,我们是别人的上级下级,是公司职员。被责任席卷,被任务包裹,唯有在车里的一小段时间,不用讨好,也不用经营。坐在车里,可以一边跟着音乐大唱走调流行曲,也可以一语不发地针对人事变动理清思路。
与其说那一小段时间是逃避,不如说只有那么一小段时间,我们剥离了很多附加属性,做那么一小会的自己。
虽然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逃避的一种吧。
这本小书名字挺长,《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
看到前言的时候我有预感,这估计又会是一本在精神气质上会有所契合的书。“难道就因为对方是了不起的艺术家,所以才能享受精神上的休养吗?难道就因为我是个普通人,就没有资格享受吗?”不禁哑然失笑。
仔细想想,现代社会就是这样一种构造,让你相信自己是不够好的,却也尽量让你觉得自己拥有巨大潜能,只是欠缺努力;让你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别人的生活(通常都光鲜亮丽),然后不由自主地心生向往;再给上流阶级更多的特权,然后告诉你,向上爬啊,爬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新型媒体更是压缩了我们与其他阶层的感知距离,我们看着偶尔跨越藩篱的人们,不由自主地自我责怪,别人的每一寸进步几乎都成了无形的压力。我们几乎不敢谈论我们的脆弱、感性与悲观,哪怕流露出一点点也担心别人给我们贴上LOSER的标签(“你看那么多人比你还惨地活着,你不缺吃穿,工资不错,到底在愁什么呢?”)。
虽然世界这样的运行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对,但理解“对于自身的不满”并非不正常(倒不如说社会在某种意义上鼓励我们这样判断),也应该有人提出才对。
网上有很多关于“如何喜欢自己”的方法论。说来好笑,如果是对待外界,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放弃并不会有什么负罪感(“对不起我实在不喜欢动画所以不能陪你去看ZOOTOPIA”或者“对不起虽然你是个好人”),但是话题一转到自己身上,立刻就成了亟需解决的大问题,类似于“你这样是不对的,消极的,你需要振作起来,你要接受自己身上不完美的地方,重新喜欢上自己”。
仔细想想,这种逻辑还是蛮奇怪的。明白运动有多少好处,就一定能喜欢上运动吗?身边的单身男女,优点颇多,一定就能坠入爱河么?
退一步说,“不喜欢自己”或者“不喜欢世界”之类的价值判断,本身也是自我的一部分啊。这部分就不能一并接受下来吗?
与其说这本书是“献给容易陷入绝望的人的美好指南”,不如说是“献给容易失望的人的自我告解”。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能够自然而然地喜欢着自己与世界。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做不到。甚至是无论如何努力学习,照章办理,拼命实践,还是无法达成。
每次看到他们在询问“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快乐”这样的问题,总是觉得些许的辛酸。
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压迫,也许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某个时候,告诉自己,无法成为第一流人士,无法应对自己的困惑,无法勇往直前,无法得到快乐,无法免于受到嘲笑,无法做到别人看起来轻易就能做到的事情,无论如何都感到痛苦,也是可以的。
如果把这些认知都命名为“逃避”,那偶尔的逃避也是应对的方法。撤退也是战斗的一种方式,跟玉碎一样,只是我们总是有意或者无意地被告知,“不能逃”。
实在忍不住的话,就逃吧。躺一会再起来,哭一会再向前,不至于那么罪不可恕。
世界跟我各打五十大板,我们都不完美,并且,我们都不曾满足对方的想象。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九
山口路子的新书《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是一本让我们重新定义和思考“逃避”的心灵散文集。看似离经叛道的书名散发着几分颓败的负能量,但当你翻开书的序言时你就懂得了,所谓的“逃避”只是适时的调整自己、修整心灵,如同人体需要休息和睡眠一样,心灵也需要适当的减压与修行,一味地拉伸如橡皮筋的精神和内心很容易适得其反。
人在面对压力和不适时分为两类:一类人永远积极向上,正能量爆棚;一类人有时积极有时消极,他们较之前者更敏感与感性,更能切身体会到人生的现实。(两类人都存在,永远不要把自己的立场和标准强加给任何人。)本书显然是写给更敏感的后者,是献给容易陷入绝望的人的美好指南。(其实前者和后者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分,前者可能经历了某个事情或某个时期变成后者,后者也可能在某一阶段呈现出前者的特征。所以,本书对任何具有人性弱点的人都适用。)
正如书名的前半部分,虽然没遇到什么困难,但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不算困难的“困难”组成。面对它们,身体、精神都有自动调节能力,或防御抵抗,或坚强面对。本书会告诉你如何适时地启动自我保护能力,才不至于滑向真正的崩溃。如家庭方面,作为对家庭付出较多的母亲,对子女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伤害的多或少视母亲和孩子的特质决定,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特质需要母亲们放宽身心,为了不把自己拖垮,偶尔从责任重大的职位上逃离一下,这没什么大不了。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能本末倒置的为了别人而让自己窒息。人首先需要先为自己而活,在自己多余的精力之外去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味地牺牲自我。卸下沉重的包袱,接受“为了自己而活”的状态对自己而言至关重要。
与常见的说教开导鼓励方式不同的是,作者本人就曾经一度绝望纠缠、抑郁度日地逃避过,因而更能从亲身感受和体会出发,贴心而真诚地为读者们提供另一种视角和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谈到上进时说,单单活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即使有时失败了,但你只要继续战斗就没有输。人可以对世界持怀疑态度,不要因为自己是少数派而不安,不要与不能辩证看待生活,永远直线向前的人对话,这是人生中的浪费。人在前进的同时需要量力而行,每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同,所谓幸福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好自己,不要把目标设得过于高远而忽略了自己的客观性。
关于社交,在集体中应该保持自己的个性,重视自我的独特性和价值,不与那些恶意指责你甚至磨灭你个性的人交往。如果你觉得某个聚会没有意义,不曲意逢迎,不让无聊的事情麻木大脑,快速离开“危险的”污染你的空气。我认为这是社会人普遍的通病,同学聚会的相互攀比,朋友聚会的吹牛扯淡,工作聚会的无聊应酬,如果你也曾经历过这些聚会带给你的烦恼,你大可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要听从内心的真实声音。
她借用分析一些作家谈论人生时能引起共鸣的观点,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可以“逃避”上进、家庭、孤独、社交等,但不能逃避人生。前者的“逃避”都是为了后者的不逃避,让人生过得更好。(在介绍那些作家的同时推荐相关的阅读篇章或书目,让对此方面有兴趣的你可以扩展阅读。)最后作者告诉你,决定自己的角色是拿回自己在人生路上继续行进的勇气,你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定位——“我到底是什么”,然后活下去吧,活在诚实和充实的人生之中。
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中,有凡事用金钱衡量的人,有任由核辐射蔓延而若无其事的人,有为讨人欢心而满嘴谎言的人,有和别人同样装扮才会心安的人,有从来没有想过胸怀热情去生活的人,有很多令人厌恶的事情,有甩手不想干的时候。有时,我们有必要从中逃离,怀着一颗与人生真诚相对的心,过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因为逃避是一种求生的力量,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是与这个疯狂世界和谐相处的一部分。
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但我就是要逃避读后感篇十
电影
莉莉安娜·卡瓦尼导演《善恶的彼岸》。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婚姻生活》。迈克尔·坎宁安编剧《夜幕》。茜蒙·仙诺主演《上流社会》。《伊夫·圣洛朗》。伍迪艾伦导演《怎样都行》。《金赛性学报告》。《玫瑰人生》。《埃迪特·琵雅芙演唱会与纪实。克劳德·夏布洛尔导演《分身乏术》。《寂寞城市》。帕特利斯·勒孔导演《亲密的爱人》。《长靴》。《八英里》。《温布尔登》。
弗朗索瓦丝·萨冈《淡彩之血》《你好,忧愁》《热恋》,《萨冈的生存方式》。《明镜国语辞典》。大庭美奈子《女人的男性论续篇》《鱼的眼泪》《女人的男性论》《啼鸟》《风纹》《幸福的夫妇》。五木宽之《生存提示》,田耕志《五木宽之论》。阿娜伊斯·宁《阿娜伊斯·宁日记》《乱伦》《技巧之冬》。坂口安吾《不良少年与基督》《堕落论》《续堕落论》《利己主义小论》。米原万里《魔女的一打》。艾丽丝·默多克《独角兽》《同性恋与伦理》,电影《艾丽丝》。雷蒙·让《侍读女郎》及电影。中山可穗《西贡·探戈·咖啡馆》《热带感伤纪行》。冈本太郎《坚强生活语录》。安妮·默洛·林德伯格《海的礼物》。菲利普·罗斯《垂死的肉身》。Hirosachiya《狂人的推荐》。毛姆《人生的枷锁》。梅·萨顿《独居日记》《八十二岁的日记》。茨木则子《个人战争》。让·科克托《波多马克》。三岛由纪夫《不道德教育讲座》。弗里德里希·冯·席勒作词《欢乐颂。 莫泊桑《羊脂球》。阿蒂尔·兰波《地狱一季》。草间弥生《无限的网》。弗吉尼亚·伍尔芙《达洛维夫人》。新川和江《藏骨之地》。迈克尔·坎宁安《时时刻刻》及电影。筒井康隆《封笔宣言的轨迹》。涩泽龙彦《快乐主义哲学》。威廉·巴特勒·叶芝《当你老了》。奥斯卡·王尔德及电影《奥斯卡·王尔德》。卫慧。山本周五郎《虚空遍历》。毕加索。马洛伊·山多尔《烛尽》。契诃夫《三姐妹》。维克多·弗兰克《活出生命的意义》。贝多芬。舒伯特。罗曼·罗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乔治·鲁奥。宫本辉《生命的容器》。神谷美惠子《神谷美惠子日记》《关于生存意义》。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生命之轮》《论死亡和濒临死亡》。弗兰克《向生命说yes》。
人,正是因为有“逃避”这种精神上的自我防御能力,才不至于滑向真正的精神崩溃。
比恶意或者指责更可怕的,是磨灭自己个性的东西。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与人商量的那一刻,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选择得到肯定,而使自己更加有底气一些。
从严重影响身心的场所逃离,是人的本能。
不离开家庭,则难以守护家庭。
身为人母,对孩子没有伤害几乎是不可能的。
你是否拿出了工作时的干劲去认真地拥有快乐?
《人生的枷锁》教给我一个大真理,即人生是无意义的。
明日可为之事,今日必不为。他人可为之事,自己必不为。
放下工作没有什么大不了。这比自欺欺人温吞吞地勉强维持,不知要好多少。
无论何朝何代,人类总是冠以正义之名而行大肆屠杀之实。
痛苦和烦恼往往不是在特殊时期,而是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东西。
只有习惯的轮廓在顽固地支撑着人的身体。身体里面其实空空如也。
如果没有谎言,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会即可崩塌吧。(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
感受到被他人关注,体会到被他人渴望,才是活着。
人与人的关系,不需要广度,却需要深度。
死,是随时都可以的。所以,那不是现在该做的事情。
活着,是义务,是唯一的重大的责任。不是活着有无价值的问题,只是必须要活着,仅此而已。在人生当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
逃避,是人的生存本能,是一种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