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技术分析简史读后感摘抄

技术分析简史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0 12:50:11
技术分析简史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2-20 12:50:11   小编:

《技术分析简史》通过回顾技术分析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其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书中探讨了关键理论和实践方法,使读者深刻理解市场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进一步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技术分析简史》读后感(一)

虽然是罗的书,但是觉得不如原来那本《对冲基金》里面透露出来的货更多。所以说,这更像是一个技术分析发展索引和读物论文索引。 里面没有高频的内容。如果高频也算是技术分析的话,那么这也是缺憾。 相比来说《对冲基金——一个分析的视角》更好。

《技术分析简史》读后感(二)

1、书中二十世纪以前的技术分析章节可以不看;作者为了显示本书是一份严肃的学术著作而有意为之;

2、书中并没有明确说那些技术分析指标有用,但从众多的技术分析指标中单独列出几个指标,应该是有倾向性;

3、读书后可以明确得出作者对技术分析的看法:有用,规律性未完全得到揭示,尚需进一步研究;

4、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是适应性市场的有效工具;

5、市场本质:适应性市场。

《技术分析简史》读后感(三)

摸清技术分析的门道

文/王传言

有关历史的书籍,尤其是关于一个分析工具的前世今生的书籍总是会充满布道嫌疑。因为这样的关于历史的书籍有着固定的叙述逻辑,按照时间的顺序娓娓道来。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可能颇感味道所在,但对于对历史不感冒的人来说就变得敬而远之。不过,市场预测的理论可以说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必须关心和关注的。而在市场预测方法中的技术分析更是有着无限的生命力,从古至今从来没有淡出市场的角落。遗憾的是,对于技术分析的系统研究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有着对这样预测方法的天然排斥;另外一方面也有着沉静不下来的无奈。所以,当这本《技术分析简史》出现的时候,可谓一道亮光闪现。不仅填补了对于技术分析研究的空白,更是将技术分析的历史梳理清晰,让后来人可以清楚洞见技术分析的前世今生。

所谓技术分析,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历史数据的形态来预测未来的市场价格,它是现代经济学中的异类。一些质疑它的人认为技术分析与低劣的投机或者赌博大同小异,还有人认为技术分析不过是过去遗留下的陋习,仅比占卜术稍微复杂一点而已。定量分析的拥护者却认为技术分析陈旧落后,并且不足采信;相比之下,他们认为经济学应该像物理学一样建立完美的模型。他们要求成功的技术分析必须能够在数学上证明其有效性,排除异常情况后仍有较高的成功率以及可观的收益率。但是,作者却认为技术分析是一门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只是由于一些错误的认识而使其名声受损,它是值得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

其实,技术分析是一门古老的市场预测工具,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当巴比伦人开始用泥板记述市场与星相,并试图发现二者的联系时,最早的投机技术就诞生了。该书揭示了人类对利润的贪婪如何衍生出市场分析方法与技术,介绍了从日本蜡烛图技术发明人本间宗久到近代的查尔斯•道、威廉•江恩等人的理论,讲述了20世纪的投机兴盛让技术分析进入黄金时代。同时,还向读者呈现了在新的统计工具与量化方法发达的今天,技术分析是如何在复杂金融工程模型中留下自己痕迹的。可以看出,这样的一本关于技术分析的简史,却已经包罗万象,尤其是将技术分析的来龙去脉解析的清清楚楚,让每个人都能够轻易摸清技术分析的门道。

技术分析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就是:技术分析到底是否有效?技术分析是否是有效的?尽管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许多争议,但是一些实证研究已经在交易区间突破、图形识别和技术分析师的判断等方面证明了技术分析的有效性。大部分质疑技术分析的理由都来自有效市场理论。虽然有效市场理论已经成为当今金融市场定价的基础,并影响着数以百亿级的金融产品定价,但是这个理论并不完善,真实的世界和理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理论的假设是人为设定的,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拥有的资源不足以及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地改变,有效市场理论并非真实世界的唯一模型。

在对技术分析的历史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历史的观点成为本书的特色。技术分析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那个时期是特色,更为重要的是,那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分析并非能够拿来为今天所用。另外,作者还以金融工程师的特有视角,展现了技术分析的兴衰,并讨论了这些技术中到底哪些是糟粕,哪些值得今天的人们继续研究分析。而这无疑是最具价值的地方。

沙普尔曾说过,“中世纪的商人追溯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人物是全面认识人性的唯一方法”。对于技术分析来说,这就是该书的价值所在。当然,技术分析到底未来如何?又会成为一个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如果草率地判断技术分析将会消亡,那就大错特错了。最近的研究发现,事实与有效市场理论完全不同。原因是由于人类存在认知偏差,如盲目自信、过度反应、厌恶损失和羊群效应。不仅如此,一些研究还发现了技术分析新的理论基础,以及一些技术形态和指标实证上的有效性。可见,这个古老的技术还会有新的生机。

注:该书评已经刊发2014年4月1日《商洛日报》。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