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寶石》是一部描写深情爱情故事的小说,主要讲述了男女主角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相知,经历了一系列坎坷和挑战后最终走到一起的故事。小说情节曲折紧凑,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爱情的探索,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坚强。整体感觉十分打动人心。
《藍寶石》读后感(一)
不知道为何台湾的出版社和写书评的人把这本短篇集评价为凑佳苗作品中仅次于《告白》的最高作,对比之下《夜行观览车》以及《为了N》或者《境遇》都比这部作品好。每一个短篇都可以找到凑佳苗其他作品的感觉,无论是擅长的多人叙事手法还是表达的复仇等主题,没觉得有太多新意,绝对没有书评和书腰上吹的那么高。
至于个人觉得写得最好的故事是《猫眼石》,或许这种结合邻里关系和复杂人物心态是凑佳苗比较擅长的。
《藍寶石》读后感(二)
疑似剧透
年纪大了记忆力不行了,不记点剧情过几天就忘记看过。
《珍珠》:不给小孩子吃糖他们长大就容易变态。为了复活草莓味儿童牙膏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红宝石》:妈妈得到了老人院疑似杀妻土豪价值一亿日元的红宝石胸针的馈赠,屌丝姐妹捂着心跳说些我看不懂的话。
《钻石》:遭遇相亲诈骗的屌丝老男人在“麻雀报恩”的幻觉中尾随杀害了诈骗者及其情人。
《猫眼石》:偷窃的母亲,失业的父亲,卖春的女儿,至亲之间和谐的表象之下是每个人都拼命隐藏的见不得光的秘密。直到丢猫的神经质女邻居把秘密挖掘出来捧到他们面前,迫使他们不得不去面对……一个女神经病的死亡换来了一个家庭的重生,细思极恐有余味的故事。凑嫂的一招鲜。
《月光石》:中学时代被正义白富美拯救的女人,成为社会精英律师以后回报杀害家暴议员丈夫的朋友。这是凑嫂发糖吗?好励志,不习惯。
《蓝宝石》+《石榴石》:可以看成一个中篇切割成上下部,上部先发糖后转黑,爱情唾手可得幸福戛然而止怀疑鬼魅丛生;下部完全是温情励志重生剧,诈骗也可以拯救人生哦,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扯了点,其实只有上部更好。
《藍寶石》读后感(三)
我認為,湊佳苗的小說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她總不吝展現出人性之惡。或許是出於鴕鳥心態,我們會想逃避現實中的一些醜陋面,包括人性之惡,以為如此一來,便能消除這些不願面對的真相。因此,所有的光明和美好被視為常態,相對而言,黑暗與醜陋則被歸類於變態。湊佳苗所挖掘的,即為這些變態面;她殘酷地告訴我們:所謂的變態,根本是常態。
譬如人所具備的本質之一的愛。從《告白》(告白,2008)、《贖罪》(贖罪,2009)和《為了N》(Nのために,2010)等過往的作品來看,湊佳苗總將愛設定為引起一連串猶如脫軌的火車般失控的事件的遠因。愛,原本是人世間最美麗、最神奇的情感,卻也能轉化成其他面相,以充滿負面能量的形式出現。由此可見,絕對的正面或負面、光明或黑暗、常態或變態其實不存在,因為這些特質不但並存,甚至早已融合為一。
在集結七篇短篇小說的《藍寶石》裡,即使不若湊佳苗過往的作品那樣黑暗且沉重,卻仍不時可見人性之惡的出現。這些惡,其實並非全是足以摧毀一切讓社會維持和諧、穩定運行的價值觀和制度的極端大惡;話雖如此,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無意之間產生的小惡,卻也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就好比〈月光石〉提到校園中常見的霸凌問題。很多時候,霸凌是出自於無心的嘲笑,然而「霸凌的幼苗往往隱藏在這種地方」,是以就像是傳染病一樣,效應逐漸擴大,使得被霸凌者莫名成為全體的攻擊對象。
不過,我以為描述人性之惡最為深刻且令人不寒而慄的是〈貓眼石〉。故事由一起協助鄰居坂口愛子尋貓的事件為引子,並以湊佳苗著名的多重第一人稱主觀視角敘述手法呈現,揭露大槻家的祕辛。社會上普遍認為,一個完整無缺的家庭是完整小孩的性格的必要條件之一,湊佳苗在此卻以對比的方式讓我們知道事實不然。故事中,和丈夫離婚的坂口一一向大槻家的人告知其他家族成員不為人知的祕密,到處嚼舌根的行為固然使人生厭,然而更可怕的是,當大家都知道彼此所隱瞞的事情時,卻仍舊是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沒關係,我家的大人也是罪犯。」大槻家的女兒如是說。於是乎,我們彷彿可見惡的種子正慢慢成長、茁壯。
此外,以刻板印象(stereotype)評斷他人也可視為某種形式的惡。不可否認,第一印象往往左右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這種初次見面所留下的主觀刻板印象,不論是好是壞,都會極為深刻。問題在於,是否會因囿於主觀之見,而抹滅掉其他可能。例如,當見到新聞中的殺人犯時,我們會立即認定他就是十惡不赦的「壞人」,〈珍珠〉裡主角的妻子便是如此。當她知道林田萬砂子一晚犯下五起縱火案時,即斷定那人「不是普通人,鐵定是狠毒的蛇蠍女」。
片面的刻板印象有時來自於對方的行為,不過更多時候則僅僅是因為對方的外貌。〈鑽石〉的古谷志在高級法國餐廳中見到隔壁桌的女人時,內心想道:「這幾個既不漂亮,身材又不好,看起來個性也好不到哪裡去的老女人居然都已結婚生子,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顯而易見,外表成為古谷治評判這群素昧平生的女人的唯一依據。約翰.伯格(John Berger,1926-)於《觀看的方式》中曾提到:「男性遇到女性時,會先審視打量她們,然後決定該如何對待她們。」男性可以審視女性/女體,同樣的道理,女性可否以相同的標準去審視男性/男體呢?湊佳苗在故事末尾便將男性置放於被審視的位置:「那種五十多歲的老頭子,長得像擤過鼻涕的面紙,雖說是凱子爺,但我每次見到他都想吐。話也說不清楚,有時候會很有自信地竊笑,搞不好在想像什麼淫蕩的畫面,真是噁心到家了。」古谷治以男性的眼光審視女性的同時,他或許沒有料想到自己(男性/男體)也會變成視覺的對象。
事實上,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但是這不僅會簡化我們的視界,更阻礙人與人之間的正常認識和交往。〈月光石〉即為運用刻板印象來創作,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篇小說。故事中主要集中於兩起事件:市議員妻子殺夫和校園霸凌,湊佳苗將這兩起發生時間不同卻相互關連的事件接連在一起,並藉著第一人稱敘事的方式模糊人物姓名,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掉進她所設下的陷阱中,直到結尾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陷阱根本是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刻板印象。
坦白說,自從一鳴驚人的處女作《告白》之後,湊佳苗給我的感受實在是每況愈下,讓人不禁以為她早已江郎才盡,幸而這本《藍寶石》又使我看見湊佳苗的創作才華。在〈石榴石〉中,湊佳苗除了書寫故事,也藉機向讀者「告白」。故事裡的女作家彷彿是湊佳苗的化身,她呈現出自身的困惑、迷惘,也展露出她在穿過迷霧之後的決心;尤其是結尾的一句話,讓我相信,她絕對不會就此擱筆,而是會繼續努力創作下去。看來,湊佳苗還是一位值得期待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