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锦集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9 13:25:31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4-19 13:25:31   小编:

《设计现象学启蒙》是一本关于设计哲学的启蒙之书。作者通过对设计现象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揭示了设计的本质和意义。他认为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创造美的物品,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这本书对于设计师和研究者来说是一本必读之作,能够引领他们深入思考设计的价值和影响。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篇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处境,是因为自己的视野受到了限制。换一个新的思考角度,或许就意味着我们能够看见新的希望,新的机会。

在《设计现象学启蒙》这本书中,作者巧妙的把设计学与现象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一种独到的视角来分析其中的内涵。

对于设计学我是有所了解的,而对于现象学,我的认识却比较少。

作者强调设计学与现象学的一个交集在于都与人的体验有关。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内在联系,作者才对二者的结合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设计学的概念比较多的出现在各种商业活动中,比如为顾客设计出一款适合的衣服。从某角度上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万物皆可设计。

在商业上,一种模式的转换是商家不再仅仅提供各种产品来供用户选择,而是在深入的了解了用户的需求之后,用设计学的观点,来设计出符合用户体验要求的产品。

而关于现象学,本质直观的方法就是”面向事物本身”,这是胡塞尔提出的著名的口号,就是要面对事物本身,思考事物本身,而不是代替之的其他东西。胡塞尔称这”面向事物本身”乃是”一切原则的原则”。

作者说,现象学能够以先验哲学的锐利眼光,突破科学思维的垄断,从而还原出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还原出世界的源发性的境域感,帮助对现代日常生活世界进行解构和重构。

不可否认的是,现象学同样建立在人的体验这个基础上,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借助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外物。 在哲学领域,哲学家也曾争论过“何为事物本质”这样的问题。

比如,我们看过了桌子上的一个苹果,而苹果这个概念是人为赋予的,在很多很多年前以前,或者在某个偏僻的地方,这个东西或许不叫苹果。

我们能够看见苹果的颜色,或许是红的,然而所谓红色,也是人为赋予的概念。从某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是把红色这个概念与我们看到的这个物体联系在了一起。而这种联系或许会干扰我们对于这个物质本身的认识和判断。

现象学让我们以清澈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看到人们尚未看到的世界,看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从专业角度上来看,这本书非常的硬核,设计现象学本身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篇二)

对于设计师来说,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深刻的洞察力。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捕捉那些微妙而重要的细节,洞察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和规律,就是设计师的软实力。

然而,这项软实力很难用标准去衡量,它们看似虚无缥缈,只能通过设计师的作品去展示出不同的水平高低。

那么,如果设计师想提升这些软实力是否仅靠不断练习就可以达到呢?通过代福平教授的《设计现象学启蒙》我们发现,这些能力固然会通过时间的沉淀以及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升,但真正能够在这一行有所建树的设计师,一定是位哲人。

哲人则代表着更擅长思考,不仅思考本行业的内容,还会思考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些将影响所有一切的发生状态,即现象学,作者称之为“研究‘看’的哲学。

作者提出了基于现象学视角的体验设计方法论,包括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现象空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等,这些全新的思维方式,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看事物的新窗口。

海德格尔,这位哲学界的泰斗,不仅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无数求知者,更在建筑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这本书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海德格尔竟然是建筑现象学的开创者。

海德格尔认为,筑造就是居住,就是人的存在,它包括建立建筑物和照料种植物。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其实一直都有建筑与人文相结合的习俗。俗话说,安居乐业,安居,就是要有固定的房子,这样才能安心去做事业。

可是今天,建造和居住仿佛是不相关的两件事,建筑交给建筑工人,建好之后就是业主自己的事了。所以,常常出现业主装修还要对房子进行改造的问题。

作为设计师,我们更应该深入了解建筑与人的关系,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作品,让人们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篇三)

当我们提到设计的时候,首先还是会想到这是一种高大上的事物,无数设计师在各自的工位上或者在开放的空间中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在不断的迭代中完善自己的思路。的确,我们离不开设计,无论是路边的建筑,还是手中的手机,甚至小到一支笔,大到超级工程。这些都离不开设计。而如何从思想上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设计,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设计现象学启蒙》就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思路和启示。

本书作者代福平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艺术学博士和副教授,他对设计学、美学和西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专注于视觉传达设计、体验设计和设计哲学的研究。他从设计现象中发掘人文逻辑,用理论解读设计的时代精神,促进设计方法和实践的改革。《设计现象学启蒙》是一本结合了现象学和设计学的理论创新之作,它用哲学的视角审视设计的实践,思想深邃而富有魅力,内容丰富而有趣,对设计领域的从业者和学习者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从体验设计的历史和逻辑、体验的形成机制与人性指向、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现象空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设计师的精神操练、现象学方法对设计思维的深化及对设计教育的启发以及开头的绪论和结尾的结论构成。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哲学方法论基础。

现在我们已经处在体验经济时代,所谓体验经济时代,就是在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之后,还要追求美好生活的体验,这种体验能够给我们生活以意义,同时让我们体验到意义的存在。因此,设计也从单纯的高大上,转为满足人的需求和体验。

而由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现代现象学,为从精神科学角度研究人的体验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现象学就是要描述人的体验。它使我们能够回到体验本身,洞察体验的本质结构,把人们在意识中发生的感知、情感、意志的各种现象都作为人的体验来考察。本书正是基于这种思考,论述了体验设计从合一到异化、再到重新合一的逻辑进程。还探讨了一系列方法论,从而从设计判断力、设计表达力、设计创造力等方面培养自由创造精神。

在每个章节提出理论观点的同时,本书都将设计现象(设计观点、案例)纳入视野,为我们提供了现实的参考,进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是一本很好的设计思想论著。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篇四)

“独是建筑,数千年来,完全在技工匠师之手。”这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一部分中国建筑师,了解系统的西方建筑及建筑史研究之后才意识到的事情,于是这些建筑师有意识地把“匠作之事”转为学术研究。

设计师很多时候也会被误认为工匠。

市面上关于设计的热门书籍,多是关于设计技巧、家装经验,“干货”满满,注重实用性。而设计师应当掌握并非只有技巧,也不能只局限于专业技能。黑川雅之说:“设计师应该是哲学家。”诚哉斯言,只有技巧而无情感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当学习哲学等知识,在设计作品中注入人文关怀,不囿于技巧,获得设计自由。

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创始人是哲学家胡塞尔。胡塞尔注重对意识本质的研究,认为每一表象都是对某物的表象,意识也总是相关于某物的意识。换言之,现象学是一门重视意识的哲学。

本书作者认为:设计师要把自己看到的光,让一切人都看到。而现象学是一门研究“看”的哲学(凡是显现在我们意识中的东西,都是看到的东西),于是自然而然地将设计与现象学联系了起来。

《设计现象学启蒙》是一本关于设计哲学与方法论的作品。作者创新性地将现象学引入设计学研究,为设计哲学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设计师之设计自由提供新的思路与灵感。

全书用七章总结并论述了“现象学方法对设计思维的深化与对设计教育的启发”。重视体验,是设计学与现象学的共同特点之一。作者从对于体验的研究入手,先梳理了体验设计的历史与形成,究其背后,总结出“人与人工物关系从合一到异化、再到重新合一”的逻辑进程。紧接着,作者论述了体验的形成机制,体验的形成机制在于人的统觉,而人们对于满意的体验的追求,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对自由、幸福等的追求。

基于以上分析,作者对内时间、现象空间、精神交互等一系列体验设计展开了论述。作者的论述不仅仅是对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前人观点的总结,更联系了理论与现实进行探讨,比如作者从中国人的居住体验出发,探讨了前人思想对当代人居体验设计的启示。

运用现象学的方法,深入理解设计的本质。正如作者所说:设计师角色的本质是“人为事物的立法者”。设计之自由是设计思维的自由,是设计表达的自由,也是设计师为实现人之体验自由的自由。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篇五)

设计,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立体设计,无论是图纸设计还是实物设计,都是一种实操性的学科,都是需要设计着动手去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让作品表现出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感受。 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设计好像和哲学没有太大关系,它好像更多是在美学范畴内所探讨的问题,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现象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哲学领域必然要深入探索的一个分支。而现象学更是一门研究“看”的哲学,是论述体验的一门学科。而体验恰恰是设计作品所致力于要完成的目标。想要拥有着优秀的设计作品必然要让他人感受到美好的体验,那现象学也就应该成为设计学的理论支撑,也就能够指导设计正确的方向。

那么现象学要怎样达成这一目标呢?基于现象学,基于体验的设计又要怎样更好的完成呢?特别是有着哪些符合着现象学的体验设计方法能够真实落地,并取得想要的效果呢? 代福平,艺术学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术兴趣涉及设计学、美学和西洋哲学。而在他的设计理论研究中,也就发现了现象学对于设计的支撑。因此他的博士论文也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而完成,现在更是把这一理论扩展成了这样一本能够指导设计师更好用理论武装自己、设计出符合广泛人文思想作品的指导书籍《设计现象学启蒙》。

既然这是一本启蒙书籍,也就说明现象学的理论在我们现实设计领域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作者在这本书中首先为我们分析了这一研究方法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就,所得到的应用,当然也梳理了我国设计发展的现状。 本书更为重要的目标则是提出了基于现象学的设计方法,论述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现实应用。而这些方法包括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现象空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这都是所有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认真探索,最终应用于自己设计实践的好方法。

比如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就是聚焦于我们对于时间感知会随着体验而产生感受变化这一现象而提出,那么在设计作品时,我们就可以有意的制造这样一种“体验流”,就可以把受众留在“当下”。 基于这样的一种理论,作者提出了为“原印象体验”而设计,为“回忆体验”而设计,为“期望体验”而设计等等具体的方法,并详细的论述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帮助我们提升设计实践。

本书中基于这样的理论和方法还有很多,同时书中还探讨了设计师的精神操练问题,提出了设计师的新定位、设计修辞的模式比较、设计实践的道德律、设计思维的自由本质和设计教育的自由本质等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对于设计师的思维解放都具有启发意义。

对于设计师来说,特别是对于致力于想打造具有创新意识设计作品的设计师来说,用丰富的理论来提升自己,无疑是一种必须。而这本书也就致力于完成这一目标,用哲学中现象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开启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篇六)

《设计现象学启蒙》是一部相当学术的作品,是由代福平博士在学位论文《基于现象学视角的体验设计方法论》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形成的专著作品。将现象学与设计学融合起来,让从事相关行业的小伙伴们,能够通过作品的阅读,寻找到更加融合多学科的视角。

作品的创作是满怀激情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许便是作者想要看到的,独属于设计师们的未来。创造,从来都是设计师们最为核心的关键词。将现象学融入设计学之中,或许便会迸发更有新意的火花。关于现象学,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于周围世界直接体验或是感知的方法。更加注重的,是大家所感受到,而非理性所判断的。

在设计学的领域,书中的很多观点,其实是新视角、新思路,通过作品,可以帮助那些走在最初道路之上的设计师们,开拓一个更为接近用户的感受视角。从启蒙之处,便是站在客户需求的角度,或许只有这样,于设计师而言,才能够走的更加长远,更能够接近那些具有价值的产品设计。

在章节构成上,《设计现象学启蒙》其实是论点鲜明的,一步步让论据更加饱满,让整部作品更加充实。绪论、体验设计的历史与逻辑、体验的形成机制与人性指向、内时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现象空间体验设计方法论、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论、设计师的精神操练、现象学方法对设计思维的深化及设计教育的启发、结论,能够感受到每个章节之后,都是循序渐进的,作者诚意满满地位专业的设计师们,提供更有可持续性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作为一个设计方面的业余爱好者,关于这部作品的阅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耐下心来,沉淀自己,感受作品之中提供的种种观点与方法。从现象学出发,探索设计的意义与方法,充满了指导的价值。

在作品的最后,更是将方法论进行了再一次的小结。我想,若是并非专业从事设计师行业的小伙伴们,在阅读这部之后,或许能够从设计现象学中有所启发,若是能够感悟关于人生的哲学,亦是一件值得愉悦的事情;又或许,能够将如此的方法论,运用到其他的行业之中,收获意外的惊喜。

《设计现象学启蒙》读后感(篇七)

之前看到一个博主“姜胡说”的采访,说到拆解东西,说拆解是一项非常棒的技能,因为我们在拆解的过程中,不仅动了手还动了脑。

这一点跟最近看的一本《设计现象学启蒙》很像,讲述的体验与设计之间的解密关系。

体验之于设计,就好像拆解之于学习一样,都是先有前面的感受,才能更好的为后面的技能服务。

这有一点术与道之间的那种感觉,设计和创作是术,而体验和拆解则是道。

《设计现象学启蒙》这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主要的内容就是现象学哲学对于设计学的价值。

书中提出的设计方法论是基于现象学视角的体验来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论。

《设计现象学启蒙》的作者代福平是山西太原人,也是艺术学博士,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他的学术兴趣涉及设计学、美学及西方哲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体验设计、设计哲学。

也正因为这样,才把体验、哲学与设计都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

全书一共分为七章,从体验设计的历史和逻辑,到设计师的定位、设计思维以及设计教育,都以体验贯穿。

设计这个词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那种很遥远很高大上的,但其实它就好像艺术一样,起源于生活,又被用于生活。

作者用哲学的视角向我们呈现了设计的普通和不凡,以及它存在的魅力。

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书籍,书中的很多知识都难以简单阐述,但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比喻:

就拿以前的欧式风格和现在很火的奶油风装修来做对比讲述现象设计之间的关系。

在几十年前,大家都崇尚“洋货”,衣食住行都有国外的影子,这其实就是一种现象,因为大家看见了别人的强,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所以偏向那样的世界就是一种现象。

而这样的现象又导致了我们对设计的需求偏向,所以很多大型建筑或者装修都有欧式的风格。

而现在的房子却很少再像之前那样的奢华。

首先就是人口的暴增和流动,导致了社会需求就是偏向于小户型,加之审美的改变,都呈现了一种普遍的需求偏向。

简约、清新、舒适就是大家统一的追求,这也是一种需求现象,所以房子也就是按照这样的现象来设计。

这都是我非常浅显且幼稚的看法与感受。

书中大量的专业知识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是十分艰难的,加之书中有不少哲学类的思考,让这本书更具有神秘色彩。

但对于专业的人来说,就如书名讲的那样,这是一本“启蒙”书,因为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他想把设计、现象学与哲学,从体验的感受、角度来向我们呈现。

建筑从来不只是一座房子,或者一个容纳人的容器,更是心灵的寄居地,所以我们看的也不仅仅是房子、设计,而是人的心,人的需求。

这本书是设计者的指南,也是我们了解设计者的一扇窗。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