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谋杀了好莱坞》通过悬疑的叙事手法,揭示了好莱坞背后的阴暗面与权力斗争。作者深入探讨了名利场中人性的复杂与扭曲,激发读者对娱乐圈真相的思考,让人反思追求梦想的代价与代价背后的真相。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一篇
很多人可能因为杜琪峰导演不满金像奖的评奖规则,而拒绝参加,认为他很爷们。不过要是把他跟本书的作者威廉高德曼放在一起相比的话,杜SIR可能只能算是一个低调的娘娘腔。
高德曼不是等闲之辈,曾凭总统班底和虎豹小霸王两夺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就是这样一个资深的业内人士,却对同行,以及他,她们的作品大放厥词,而且不单是在口头,还落笔在了影评上。
他认为泰坦尼克号的很多台词非常愚蠢,洛城机密的结尾非常似是而非,而吴宇森那部变脸的故事毫无智商,拯救大兵瑞恩中的很多场戏非常莫名其妙。
高德曼不是简单的谩骂,而是做了一些分析,虽然分析得算不上有多理性,夹杂了不少情绪。但看的人应该会被感染到,甚至很容易的对他表示认同。
尽管跟达斯汀霍夫曼合作过,但高德曼还是直接了当的指出,在雨人中,其实汤姆克鲁斯的表演更重要,因为好莱坞太过强调偏爱演员对于精神和肉体的残疾者的表演。
另外他还对海伦亨特在尽善尽美中的表演抱以疯狂的赞美。还强烈要求披露奥斯卡奖的评选规则。
这种人在国内电影圈应该会像外星人一样让人恐惧。因为国人在装腔作势方面,打小就经过专业而严格的训练,每个人都有奥斯卡级别的表演才能,就如同一个交际花在成功扎进一个主流圈子后,马上回家敷上两到三层保鲜膜,以一种邻家处子的造型再度登台亮相,竭力营造出一种一团和气,人畜无害的和谐氛围。
可能有人会说,国内的编剧芦苇,跟高德曼有点像。但我还是感觉,芦苇的直率,还是大多跟私怨有关,气度和眼界似乎都不够。这纯粹是个人感觉。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二篇
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我也喜欢看电影,特别是好莱坞大片,无论是动作电影,还是喜剧电影,也或者是感人的故事片,都能让我们赞叹,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美国电影导演的高超技术和演员的精彩演技。
喜欢的美国电影很多,除了现在流行的《变形金刚》《美国队长》之类的震撼人心的大片,最喜欢的还是《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励志感人的故事片,他们经常会给我们树立一个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正面形象。
《谁谋杀了好莱坞》让我认识了很多电影背后的故事,了解了很多明星的故事,也知道了电影奖项评审的故事,这是一本充满戏剧性却又真实的书,让我们笑着了解到了好莱坞与美国电影的各种内幕,以及电影界的一些趣事。
像我这样的菜鸟,只是看看电影的热闹而已。而在《谁谋杀了好莱坞》这本书中,作者威廉姆·高德曼是从一个专业电影人的角度去评论电影还有明星的。威廉姆·高德曼先生不仅有专业的知识,更有幽默风趣的说话方式,他带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好莱坞。
其实在我这种非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好莱坞同过去的好莱坞没有什么区别,技术含量永远是世界电影界的前列,演员也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而在威廉姆·高德曼先生的眼里,好莱坞是有变化的。
书中的很多文章中,提到了我们熟悉的电影。像《阿甘正传》《沉默的羔羊》等等。威廉姆·高德曼先生不仅对电影进行了评判,对演员进行了评价,对电影奖项的评选也提出了观点和看法。而作者的语气总是那么的风趣幽默,带有嘲讽的气息。
通过《谁谋杀了好莱坞》这本书,让我们在了解电影的同时,也了解了专业电影人对于电影业的评价和理解。这是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不擅长的却感兴趣的一部分。
了解电影,了解好莱坞,就看看这本书吧。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三篇
如果有时光机可以穿回到任意时间点,那我最想去的,应该就是好莱坞最热闹非凡的时代,是那个电影时代兴起,全民狂热好莱坞的时代,也许现代社会也依旧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只是现如今的时代背景变得更为复杂,商业元素太多,娱乐活动太多,电影的光芒被遮盖了不少,所以,我很想回到那个时代,我所认为的“纯粹时代”,时光机很难有,但是这本书,就如同时光机一般的存在。
如果说对电影,对好莱坞的理解,我知之甚少,很多时候,我也只是一个看客而已,我也如同众多影迷一样,只是喜欢“经典”,却不曾想过,透过表象去看里面的世界。美国著名编剧威廉姆•高德曼的影评集,也就是这本《谁谋杀了好莱坞》,三十五篇言辞犀利的电影影评,是对好莱坞的一种另类的记录。
放眼望去,好莱坞的电影影响了全球电影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从某一种方式上也在照搬好莱坞的电影形式,各种冒险的电影形式,动作电影的制作,甚至于说照搬经典电影的模式,东施效颦的感觉让观影人哭笑不得,随之而来的各种影评成为了比电影还热门的节目。
新一届的奥斯卡奖终于落下了帷幕,小李在全世界人民的注目下,也终于夺得了最佳男主角,22年的努力与辛劳,22年的苦苦等待,凭借《蛮荒猎人》他赢得了这座奖杯,而这部电影显然不是我们理想当中他最该获奖的那部,但是,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奥斯卡,永远让我们出乎意料。
这个世界需要创新,才可以进步,同样的道理应用于电影行业,对好莱坞来说,不断的推陈出新,又不乏经典传承,才可以一直有票房保证,近几年的好莱坞似乎是疲乏了不少,叫座的影片很多时候,是人们所带着希望而去的,但是真正称赞的却一直在减少。我们很期待,在未来的某一个点,好莱坞可以重回辉煌的巅峰,我们需要的是票房,但是更需要的还是好评,还是让人过目不忘的经典,还是那种可以在多年后,回忆时,满口称赞的电影,就如同,这本书一样。
所以,好莱坞,请加油~请不要抹杀自己的辉煌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四篇
谁谋杀了公子羽
读《谁谋杀了好莱坞》
文/方木鱼
想起了自己自学艺术概论和电影学的时间,前后也仅仅有一个月。期间读的最多的影评是公子羽的《时间的灰》。前前后后读了好几遍。且文风也深受其影响。
只是后来,影评江湖上再难看见公子羽的踪迹,甚至连他的去向都成了一个谜。这让人想起悼念古龙的那句诗“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谁谋杀了好莱坞是威廉姆•高德曼的影评集。
读外国书,很容易被外国人口语化的行文方式所感染,可能是受古人对写字作文的虔诚崇敬之心影响,即使现在写起文章来,也要字斟句酌好久。因为读原版书少,除了上学时学英语除外,不熟知英语单词的遣词造句,是不是也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反正是从翻译版的来看,口语化居多。这无疑拉低了我汉语水平的美感和精致。
作者在回忆自己写作之路的第一篇里写:我可以凭此自由进出谢亚体育场和杨基体育场并和一群真正的体育记者们坐在媒体包厢中。这让我有点羡慕嫉妒恨。
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一本体育杂志上的文章。一位NBA球迷,知道了乔丹要在那个赛季退役。于是,打工,勤工俭学,攒下路费,去美国,看了乔丹在全明星赛上的最后一次表演。这个故事深深震动了我。我也想去看一场NBA的比赛,麦迪退役的时候没有去,姚明退役的时候没有去,而今年,科比也要退役了。詹姆斯退役的时候,我有机会去吗?能攒够去美国的钱和时间吗?
想起来,要去一趟香港,看一看电影里出现过的那一个个场景,试一试,走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街道上,能不能随随便便碰到个明星。
这部影评集的时间跨度很广,但大部分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电影。第三篇七月圣诞的落款居然是1990年7月,而这部影评集所评的电影则更加宽泛,甚至有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这对于电影届日新月异的发展来说,算不上什么好消息。
但是,从这本书里,我们仍然可以追寻到好莱坞的发展轨迹。我们现在仰望好莱坞,就如我们以前仰望香港,和香港那些明星,但是你看现在,大陆片,合拍片,那些原先只能仰望的明星,不是照样在大陆的土地上活蹦乱跳。
我想,早晚有一天,我们不再仰望好莱坞,就像我们曾经仰望香港和香港电影。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五篇
威廉姆•高德曼,美国著名编剧,两次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获得者——《虎豹小霸王》(1970年,第42届)和《总统班底》(1977年,第49届)。《谁谋杀了好莱坞》是他写的一本关于电影的文集。看到“金牌编剧”和“谋杀”和“好莱坞”撞到了一起,你是不跟我一样脑袋里冒出好多小问号:当威廉姆•高德曼在书中谈好莱坞时,他在谈些什么呢?
全书共35篇,写作时间跨度是1990年到1999年,记录了关于奥斯卡、圣诞档/暑期档、票房、好莱坞等电影相关的观点和趣闻。
关于奥斯卡。从1989年的奥斯卡开始,一直到1998年,威廉姆逐年记录了当年关于奥斯卡的各种猜想、各路评论家的猜测,以及最终奖项的归属。各种热门、冷门、黑天鹅趣闻满足你八卦的神经。
关于档期。历年来最盛大的两个档期是圣诞档和暑期档。圣诞档一般从感恩节算起,是各大片商的必争之地,会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也会有人亏得血本无归,战况极为惨烈。排片类型主要分为三个类别:续集影片(如教父系列)、热门影片(一般拥有知名演员或是导演,或是剧本由热门小说改编而成等)、奥斯卡之星(高品质的影片)。暑期档一般从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开始,到劳动节(九月的第一个周一)结束,差不多持续三个多月的时间。很多暑期大片会强势来袭,引爆暑期影片的洪潮。然而在火热夏天,有人一飞冲天,也会有人一败涂地,潮水退去后,人们终将看到谁在裸泳。
关于票房。虽然好莱坞最喜欢的三个字是“卖座片”,但是票房谜题却无人能解。不管是评论家试图推波助澜,还是电影公司企图市场调查。影片的口碑才是票房奇迹的原因,但是没人能伪造奇迹或是创造奇迹。造成奇迹的因素是什么?可能是演员、可能是剧本、可能是导演、可能是品质制作……WHO KNOWS?!
关于好莱坞。威廉姆觉得好莱坞一直在发生一些变化。1991年的评价是“好莱坞开始消沉了”;1995年是“好莱坞正一步步走向悬崖”;1996年是“好莱坞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的发生呢?威廉姆的答案是①商业超越了艺术;②人才缺口;③公司主管将电影当生意做;④奥斯卡获奖触发了才华横溢的导演们的自我膨胀和恐惧。
本书列举了历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提到了N多的经典影片、演员、导演、剧本等,很多还附带作者自己的评价及一些趣闻轶事,是信息量非常大的一本书。对阅读者来说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如果对电影不感兴趣或是完全不了解的话读起来可能会觉得略艰辛。但是对电影爱好者来说应该是蛮有意思的一部作品吧。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六篇
在一个电影观众眼里,只要和电影圈沾边的工作都显得无比光鲜亮丽。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那些真正从事电影行业的人想法却并非如此。当人们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职业时,首先留意的往往是污点或不满,而这些吐槽其实也正源于对事业的热爱。
享有“金牌编剧”美誉之称的威廉姆.高德曼,尽管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他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奥斯卡及好莱坞影片的真实看法。光看《谁谋杀了好莱坞》这个书名,你就能感受到他从不吝啬“毒舌”的态度。这本书收录了威廉姆.高德曼1990年至1999年间与奥斯卡相关的专栏影评,如果你想了解好莱坞的明星和金钱,那么这本书绝对能达到你期待的快感。例如,你应该从未想过,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颁奖嘉宾的设定实际与巨星的脾性息息相关。
我所理解的影评,应该是关于观影感受、导演的技术、特效效果和影片所传达的价值观等方面的解析。而威廉姆.高德曼的影评,更热衷于预测奥斯卡得奖影片和猜票房这两件事。威廉姆.高德曼对待电影的评判有两大法则:第一,失望的票房表现从来都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业内标杆;第二,其实无所谓什么“最佳”,只有我们各自的偏好。你还天真的以为电影仅仅是门艺术吗?威廉姆.高德曼会告诉你:“制片公司的头头们,依旧还是商人,听信市场调研的商人,却没有对电影真正的热爱。”除此之外,还有经纪人与明星之间的利益协调呢,是的,电影这个整体并不如观众想的那样高尚。就连奥斯卡的评选也是有“潜规则”的,作者的理论是:“如果一部治愈系影片和另一部非治愈系影片比拼,那赢家永远都是前者。当然不见得是票房上的赢家,但在奥斯卡选票上总能胜出。而如果有两部治愈系影片竞争,票房更好的那部自然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威廉姆.高德曼完全就是无心插柳的进入到电影这个行业,从爱上体育这个兴趣为出发点,走到金牌编剧这个辉煌的站点,这条道路写下来应该也算一个好剧本吧。如果你看完他陪伊丽莎白.赫莉选购比基尼的故事,你肯定会像我一样对他的好运气羡慕坏了。
你知道为什么一个演技超群的巨星总是接一些烂片吗?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以前我写的那些篇观影感受,与威廉姆.高德曼这么多内幕爆点相比,瞬间秒杀成“渣渣”,原来我连门外汉的资格都不够。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七篇
被《美人鱼》刷屏的日子才没过多久,各种对《澳门风云3》的谩骂从四处八方传来,《博人传》或许让许多人对情怀与青春有了新的认识。这或许就是电影的世界,可以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不仅仅来自荧屏,还有观看之后我们所想到的电影背后或者不存在的事物,也许无论怎样,有些看似与我们生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却可以丰盛我们的生活,就比如说,我们已经讨论了很久,莱昂纳多到底今年能不能摘下28号的奥斯卡的最佳男演员奖?
在更早以前,威廉姆高德曼似乎已经看穿了莱昂纳德的悲情未来,他在《谁谋杀了好莱坞》一影评集中就表达出了对他未来的祝福。也许我们现在看来,把这些当作笑点来看,而回到《泰坦尼克号》的年代,或许我们会发现另一种好玩的视角来看当时的好莱坞,也可以看到今天的好莱坞是怎样”被谋杀“了。
猜测,与颁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管是奥斯卡亦或是诺贝尔,越是大牌的奖项,预测的就越是疯狂。当然,在电影行业中,各种各样的预测在奥斯卡奖来临之际更是各种好玩。有些人可以找到各种理由来认为影片获得成功,而之后却往往会碰壁。正如今天我们对某些大牌导演或者演员的作品有着高期待值,而出来的却是烂片中的战斗机时,有些尴尬,却下一次看到他们的名字还是乖乖走进电影院,就像威廉姆觉得自己下次遇到卡梅隆的电影他还是会乖乖掏票子去看,还要捧着爆米花。
然而,猜测并不会杀死好莱坞,就连左右奥斯卡最终的结局的可能性都没有。诚然,请记住作者所说的:”请记住好莱坞没有什么道理逻辑可言。请记住所有的权势人物都期望能保持自己的权势地位,其他的人则是他们随意屠戮的对象。请记住电影最早问世——我是说真的——就是拿来给当时的文盲找乐子的。“是的,好莱坞似乎就是自杀的,就像今天我们所说的各种媒体平台一样,他们接纳了或者产出了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催赶他们死去的毒瘤。好莱坞与电影本身也如是境况。
对过去的缅怀不仅仅是电影表达的内容,同样也是影评人或者制作者,观影者的一种对当下不满的表达。在这本影评集中,我们看到了电影产出越来越多,而作者却表达出越来越多的反感,认为当下好莱坞烂片越来越多,而过去的影片拿到当时的年代绝对可以拿到最佳影片奖。这就是好莱坞与电影的关联。当然,牵引起它们的是各种商业与艺术的冲突,是明星们的各种崛起,同时也是奥斯卡让许多天才一样的人或者让蠢材一样的人感觉到自己很了不起而沉寂在享受之中。乖乖,诚然,市场承认了一种伟大,而本来想让奥斯卡带动电影的好莱坞却用奥斯卡把电影打入了另一片冷宫,那里到处都是烂片,以及构造烂剧情的编剧以及导演。
票房让电影们活下来了,然而票房却不一定能够催生好的电影,纵览当下华语片市场就可以发现了。当初的一亿票房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检测的办法,而现在却不一定了。审美本身的改变以及娱乐至死的风气或许真的在把电影朝着另一个方向走去。越来越暴力或许让人们血脉膨胀的掏钱,越来越黄也会让人们在快感中掏票子,越来越纯真也会让人们在自我错觉中把票子等同于情怀。好莱坞一直都只是在讲故事,而当它开始不讲故事,而是做另外的事情,比如关注八卦多于关注影片的时候,它已然在慢慢走在大路的另一边。
当然,如果好莱坞死了,华语电影是否会迎来称霸的年光?答案不明而喻,毕竟《煎饼侠》《万万没想到》这样的视频都可以称之为电影的年代,好莱坞还没死,有些地方的电影早已经死去了。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八篇
我无权评论《谁谋杀了好莱坞》这本书的好与不好,所有的评论都只能流于肤浅,它不能引起我的共鸣,不是书的原因,不是书写得好与不好,而是我的原因,是我根本就不了解好莱坞。书中介绍的影片也比较久远,作者的语言论述也比较专业,但是还是因为年代的关系,我离它有一点点不能跨越的鸿沟。
我平常看电影并不多,关于影评的理解也很简单,原以为就是对于影片的观感,演员的演技和表现,以及影片故事的感触,或者视听效果等层面。而威廉姆.高德曼的影评,更热衷于预测奥斯卡得奖影片和猜票房这两件事。大年初一的时候我看了《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影院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我提前一天去预订的票居然是第一排的最边上。元宵节的时候,我去看了〈美人鱼〉,仍然是许多人,仍然是拥挤,但相比看三打白骨精的时候要人少很多。我于是觉得,一个电影,它的上映时间真的很关键,如果遇到中国新年的假期,只要影片说得过去,制作上比较华丽,基本票房就会有保障。
我触摸一不到影片真正的生命力。看来春节期间300元充值卡,在影院找不到对于我有意义的收获。
威廉姆.高德曼对待电影的评判有两大法则:第一,失望的票房表现从来都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业内标杆;第二,其实无所谓什么“最佳”,只有我们各自的偏好。我个人很认同他的这种说法,我有时候我甚至认为电影、故事、人物及写作,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只有你喜欢与不喜欢。一些人一些事,更是同理。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在全部的时间里保有理智,而基于自身的影响,并不客观的给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是虚假的看法及评论,仍然是当今世界正常存在的事,没有多少人会认真思考这件事。我们有时候连自己都不认识了,怎么还知道自己某以时刻的感受是不是错误的。
但威廉姆.高德曼不是这样的,他是可以信任的,足够深刻的一个人。
如今的商业片,圈钱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威廉姆.高德曼说:“制片公司的头头们,依旧还是商人,听信市场调研的商人,却没有对电影真正的热爱。”人们拿电影当作一个生意在做,关于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都是表面的狗屁。电影已不如观众想的那样高尚,就连奥斯卡的评选也是有“潜规则”,以赚钱为目的电影和以名利为导向的炒作之下,电影的神奇魅力在逐渐消失。作者的理论是:“如果一部治愈系影片和另一部非治愈系影片比拼,那赢家永远都是前者。当然不见得是票房上的赢家,但在奥斯卡选票上总能胜出。而如果有两部治愈系影片竞争,票房更好的那部自然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你看,威廉姆·高德曼就像一个爱抱怨的老头。但是他说的话虽然不是真理,却真的指向了问题之所在。
好莱坞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梦,犹其对于中东地区的人来讲,更是这样。好莱坞拥有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品牌,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东方人也有进入好莱坞辉煌过的,除了李小龙,再没有第二个人赢得更高的荣耀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是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当时很不理解朋友们纷纷冲进电影院,那时候的票价可是近二百元哦。等我真正看过之后,那种感觉很难描述,只有两个字:真美。但是看它是比较奢侈的,还是很多人享受不起或者是不敢享受的事,这也让电影开始远离普通人。
谁谋杀了好莱坞读后感第九篇
读《谁谋杀了好莱坞》
作者:苏术
我从没研究过好莱坞,也没有研究过好莱坞电影。但是值得我对你一说的就是:我喜欢看电影。
喜欢看电影并不代表我对电影行业有所研究。比如威廉姆·高德曼,我对此人并不熟知。但如果你问我《危情十日》、《绝对权力》、《亚特兰蒂斯之心》、《致胜王牌》我肯定能给你讲出这几部电影都讲些什么,但是我肯定不会告诉你威廉姆·高德曼是这几部电影的编剧。因为我也是现在才知道。
“在本书中你将读到的是电影史上最糟糕的一个十年编年纪。如果你要问我90年代最好看的十部电影有哪些,我的第一反应便是那个老笑话:我们村里的姑娘都太邋遢了,有一次我们弄了个选美大赛,结果无人摘桂。”P07
威廉姆·高德曼就像一个爱抱怨的老头。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一帮老爷们儿聚在一起翘着嘴唇说着今年出来的哪部电影难看的要死,哪部电影又是如何唧唧歪歪。啊!这只是我的想象。我敢肯定他还是会比较喜欢一个人画个圈圈唧唧歪歪。(我先申明:我这里的唧唧歪歪不带任何贬义)
说起“好莱坞”这个词。很多人脑袋里就应该会出现对应的词去描述它,比如:时尚、奢侈、电影、明星、奥斯卡等等等。好莱坞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我想对于以前的中国电影行业,它也是个梦。好莱坞拥有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品牌,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简单的说,就是你有一掷千金的能力也可能会破产。
威廉姆·高德曼——一个毒蛇的老头。他从90年代的电影开始讲起,从《乱世儿女》到《血站莱茵河》;威尔·史密斯的《黑衣人》;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汤姆·汉克斯《西雅图未眠夜》;基努·李维斯的《黑客帝国》布拉德·皮特《七宗罪》等等那些高德曼老头列举的电影,但凡我看过的都会标注起来。
被列为好莱坞经典电影前10部中的《辛特勒的名单》曾在1993年奥斯卡奖项中获得最佳影片,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也因为该影片获得同年奥斯卡最佳导演。1993年我也才出生(好像暴露了年龄),相对于影片我更早接触的是教科书中的文章。那时候对于犹太人基本就是:一群有敛财能力的智商型人类,遭遇种族歧视似乎情有可原。影片主角Liam Neeson饰演的辛德勒从一个吃喝玩乐的奸商变成良心发现救犹太人于水火的德国人。Liam Neeson很多人可能都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如果我说星球大战,也许很多人就会说:哦,原来是这货。没错,Liam Neeson就是那个在《星球大战前传:幽灵的威胁》中第一个死翘翘的绝地武士。说起星球大战,身为卷福党的我,在2016年播出的星球大战7和神探夏洛克中,我果断的买了神探夏洛克的电影票。原谅我一个妹纸的爱YY。尽管后来我还是买了星球大战的影票,但是值得说的是,在没有计算机图形处理的1977年,乔治·卢卡斯以卓越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风格拍摄出如此富有想象力的《星球大战》,不得不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美国电影公司现在制作的影片是为了满足海外那些品味低俗,血气方刚,热衷于暴力场面的小年轻观众。这有什么问题呢?”P265
“因为这些影片对不上东南亚那帮小年轻的胃口,而那帮东南亚的小年轻们——你还别不信——现在已经控制了我们在美国能看到的影片类型了”P282
我不得不再次申明威廉姆•高德曼这个毒蛇的老头,每一页书都能给我笑点。我把这两段话给了群里的朋友看。朋友无比无奈的说:我也是那海外品味低俗的观众,热衷于暴力的小青年。
在大多数人还在迷恋好莱坞的时候,对于美国人来说。那些电影已经不算是电影。更多的是商业化趋势下迎合市场的产物。但是不得不说,当我们一面说着电影市场商业化趋势后,又一面看着它走上商业化。“电影的商业化不是一直看在眼里吗。”朋友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竟然无力反驳。在电影商业化慢慢渗透进电影院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做什么改变。或者说对于我们来说除了花钱买一张电影票并没有什么能力去扭转什么。既然如此,哦!就让我默默地当一个品味低俗,血气方刚,热衷于暴力的小青年吧!
在对高德曼老头吐槽的同时,对于他的影评也是给予不错的评价。 客观的角度讲,作为一个影民,我并没有高老头那样深入的剖析过电影史。十年前和十年后的电影,同时放在我眼前,我看见的只是黑白和彩色;对白和剧情;有特效和没特效。或许在高德曼眼中,那是一个美好的电影时代。但早已是远去的时代。
结局篇出乎意料的没有写影评,而是一篇《陪伊丽莎白·赫莉选购比基尼》。我能再申明一次高德曼老头的碎碎念吗?最后一篇文章,虽然看的我莫名其妙的,但是高德曼在文中穿插了两次对明星的看法。陪伊丽莎白·赫莉选购比基尼,就像所有男性朋友一样,对于逛街都是持着不热衷的心态。走神似乎也理所应当。所以当高德曼陪伊丽莎白·赫莉选购比基尼的同时走神两次,我也能坦然面对,尽管身为女性的我很大程度上还是希望男性朋友可以热衷于陪女性朋友逛街。
第一次走神,高德曼吐槽了一下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靠,我(这里的我指史泰龙)是这里唯一一个需要保镖陪伴才能安全地吃下西柚的人。不得不说,高德曼总是一副你TM的拽什么的表情,然后不顾别人看法破口大骂。对于史泰龙我只对他的影片有印象,最早接触的是《第一滴血》然后是施瓦辛格,然后《敢死队》。很多人喜欢一个明星就会去把人家祖宗十八代都给人挖出来,对于我而言,我只要知道人家叫什么并记住人家叫什么就可以了。不好,我似乎也走神了。回到高德曼陪美女逛街的吐槽中来。第二次吐槽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吐槽,第二次走神高德曼表扬了一下伊斯特伍德:对自己的名气最为坦然处之的一位。高德曼的两次走神不可谓神走神。前一秒在说史泰龙出门吃个饭还带着保镖,搞得别人不知道他似的,后一秒就开始大夸特夸伊斯特伍德吃饭自己排队拿盘子,生活的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如果你告诉我高老头这两次走神只是单纯的走神,打死我,我也不会相信的。
文章结局篇就像一个暗喻。噢,接下来你是不是要问我暗喻什么?哈哈,你猜我会不会告诉你。
参考资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6658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97168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联系QQ:114767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