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名字》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两个陌生人,在梦中交换身份并展开一段深刻的爱情。小说以其细腻的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令人动容的主题,引发了读者对于人性、命运和爱情的思考。作者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出色的笔触,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更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和珍贵时刻的文学作品。
她的名字读后感第一篇
作者于雷很擅长描绘人物内心的世界,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深入到角色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故事情节也是扣人心弦,尤其是刑警乔风歌的调查过程,险象环生,让人不禁为她的安危捏了一把汗。 而且,书中对于家庭关系的描绘也非常细腻,看似和睦的家庭背后,每个人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种设定真的让人叹为观止,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疑感,也让读者对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另外,书中的老人坚守了大半生,真的让人感动不已。他为了爱的誓言回到村庄,守候的已经不仅仅是他心爱的人,更是对生命、对爱的执着。这种情感真的很深厚,让人为之动容。
她的名字读后感第二篇
第一次读苏童的作品是《黄雀记》,好多人都说,苏童的长篇与中短篇相比还是差了一个层级,后来读这本《她的名字》,其实是包含了《妻妾成群》、《人民的鱼》、《私宴》、《拾婴记》、《香草营》、《她的名字》、《万用表》、《肉联厂的春天》八个中短篇的作品集子。我是逆序读的,最先读的是《肉联厂的春天》,最后读的是《妻妾成群》。读《妻妾成群》之前,原有许多话想讲,读完《妻妾成群》,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仿佛《黄雀记》中的爷爷,失了魂一般,许久才憋出四个字“写得真好”。
苏童的小说中总有一种人,俗话说,就是“哏”,特别执拗。《她的名字》中的段福妹,偏偏执着于改名,短短一生就改了四个名字,甚至不惜先后搭上自己的初吻、母亲的遗物;《肉联厂的春天》中的金桥,做着外交家的梦,一心要离开肉联厂,可惜解不开自己的心结;《香草营》中的小马,一心要跟上流人物结交;即使《拾婴记》,也是世间众人行动一致地把弃婴往外送。因为这份不同寻常的执拗,小说人物具有了极强的戏剧性,有时又很极端,在荒诞与现实在不住地徘徊,一路执拗到底终归是个死结,可苏童小说的另一大特点却解了围,宿命。
在苏童的小说中常常有宿命论的感觉,无论是人生的有常还是无常,在文字间都有一种冥冥之中。《人民的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拾婴记》的弃婴最终又回到了羊圈,一心想离开肉联厂的金桥最终死在了肉联厂,《万用表》中的小康最终还是成不了大鬼的。好多都给读者一种吊柜的感觉,在命运的不可捉摸面前闪转腾挪,也为小说打开了另外一个空间,难怪有人说,苏童善于在文字间创造世界。
回想《黄雀记》,也是这样吊诡的人生。
她的名字读后感第三篇
北京很少下雨。下起雨来的时候,就感觉世间安静。昨夜临睡前读了《妻妾成群》。我依然记得我最初遇见苏童作品的时候。一个是在高三,苏童的《妻妾成群》和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编在一本黑色封面的册子里,那是我第一次读到,印象中是悲惨的、唯美的、细腻的江苏作家的作品。再后来是去广播台,第一次录节目,松宇编辑的稿子,我和孙昕读。孙昕是好看的秀气的宁夏女生,声音里有凝练的华美,松宇很喜欢她的声音,跟我说你跟着她的风格来读。作为一个江苏人,自带前后鼻音不分的口音,在他勉强的认可里,读完了《妻妾成群》的选段。那是我第一次开口读他的作品,并不是全部的部分,想来顶多是截了个开头和结尾。所以孙昕读的开头我至今记得“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是十九岁”。但当时的我依旧是没读懂吧。
过了二十年。期间没有再读过苏童的作品。图书馆里看到又重新借了。忽然很想重新回来再看看他写的《妻妾成群》。与尘封的记忆完全不同,原来竟然是这样精彩的小说。全文看来都没有什么废话,每一个景色、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格外有含义,而且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如此的丰富而具有合理性。没有一个人是一览无余的性格,这个就如同生活。颂莲是全文的线索性人物,她是个女学生,但又是辍学的,她有对梅珊的羡慕,而又没有梅珊的勇气,她知晓卓云的拙劣,但除了失神剪了她的耳朵外并不敢做什么,她有那么一点点喜欢大少爷飞浦,而大少爷对她又只是那种对纯真和美好的喜欢。她被封建思想缠绕着,她又有那么一点点挣脱的勇气,所以她最后只能疯了。
梅珊的落井是必然的。毓如的佛系也并非是真的佛系。卓云,作者最开始把最美好的词都给了她,有一种温婉的清秀,即使是细微的皱纹和略显松弛的皮肤也遮掩不了,举手投足之间,更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这个跟她后来的形象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我最爱的,大概就是全文里关于紫藤的描写。从一开始,她看到紫藤,紫色的絮状话多在秋风中摇曳,一天天地清淡,她过去看时,看到架上倏地掉下两三串花,到最后她整日坐在紫藤架下。人们都说她疯了。她并未见得是真的疯了,但她只能疯了。
人们对于自己的时代总是这样没有完全挣脱它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