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让灵魂舒服一点:毛姆自传读后感1000字

让灵魂舒服一点:毛姆自传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6 01:11:04
让灵魂舒服一点:毛姆自传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8-06 01:11:04   小编:

《让灵魂舒服一点:毛姆自传》是英国作家毛姆的自传,书中描述了毛姆的一生经历和思考。毛姆深情地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以及在文学道路上的坎坷和收获。他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内心矛盾与挣扎,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满足。整个故事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我探索的坚持。

让灵魂舒服一点:毛姆自传读后感篇一

印象里,一命呜呼似乎多用于有些嘲讽意味的句子里,毛姆写父亲去世也有嘲讽的意思吗?

房子建好人去世,应该会有遗憾这类的情感吧?还是毛姆十分不喜欢他父亲不认同父亲的为人?前面写父亲天性浪漫,应该不是嘲讽的意思。

或者是我对“一命呜呼”这个词理解的不到位。

有条件还真是得学好外文读原著呀

让灵魂舒服一点:毛姆自传读后感篇二

和阿加莎的自传相反,这本相当于创作谈,除了宗教信仰,基本都围绕创作来说。

讨厌矫揉造作文风,认为语言应该是不断变化的,活生生的;

认为勤奋是一切天才作家的基本功,自己是后天的作家;

从医经历其实经常见诸于他的创作;

从小立志成为名作家,也算少年得志,顺风顺水了;

“我不希望任何人把我想象成比我实际更好。”

“我已经发现,金钱就像第六感,如果没有金钱,你的其他五大感官也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他必须删减载删减,直到他能最大化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亨利詹姆斯把他换成我,从一个无所不知的全能叙述者,退回到一个对情况并不完全了解的当事人。通过这种简单的处理,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赋予一个故事完整性和逼真感。”“我们一些人生来派不上别的用场。”

“世界上也许还有一些更紧迫的事情:但我们必须让我们的灵魂从创作的重压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在罗马大火时继续写作。其他人也许会鄙视我们,因为我们没帮忙去提一桶水。但我们无能为力。我们不知道怎么提水桶。此外,大火让我们战栗,并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词句。”

反女权。认为解放女权运动那批女的想参与男性事务有没这个能力,反而让自己更让人讨厌。

“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呢?……不会让人性的软弱在其面前退缩。……生活的美爱你不在于别的,而在于每个人都应采取和自己的本性、职分相一致的行动。”

让灵魂舒服一点:毛姆自传读后感篇三

我发现自传和名人传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名人传都是写这个人在哪里出生?去哪里上学?到哪里工作?遇到哪些困难?获得哪些成就?最后死于哪里?如果涉及到比较私人的地方,也就是有多少孩子,和家人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样。名人传好像更多的把一个人模式化,而自传就很不一样。

尼采的自传就完全是自己思想著作的一个导读,他先告诉你我为什么这么有智慧?这么聪明?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书?让你对他这个人产生兴趣,对他的思想进行信赖。然后再来和你一一说明自己的9本书里都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哪些结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上帝已经死了!”

毛姆的也很好玩,他不是一个作家吗?他就先告诉你他成为作家的先导要素是什么?其实就是因为他口吃,他老爸律师的那个行当他做不了,很多行当他都做不了,家人送他去学医,在医院他看到了很多人性的艺术,他把在医院观察到的事情记录了下来,然后编撰成一本小说寄了出去,没想到发表了,没想到成功了,于是18岁他就决定将文学当作终身事业。

在书里他写了大量的关于写作、阅读、喜剧创作相关的内容,觉着如果从事这一相关职业的,完全可以把本书当作工具书来读,这不比上什么创作班要好得多。我在看到他写下的大量经验指导后,甚至产生一种错觉,我也可以写,但我知道那只是一种错觉。写小说和戏剧还是要有天分在的,这是一个极具天分的人分享的经验,并不具备普世性。而且他一生的经历之丰富,到过的地方之多,观察的人物之丰富都是我远不能及的。

和尼采自传一样,在本书最后也上升到了对哲学和人生的探讨。尼采在探讨命运,毛姆在探讨信仰、衰老、死亡及真善美,毕竟64岁已到知天命的时刻,又终生从事着文字工作,对这方面的思考确实要比一般人深刻的多,但可惜的是这本书多在高铁上看的,看时旁边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吵吵闹闹,所以心不是很静,所以并未吸收很多,其他内容留待下次遇见吧。

另外本书副标:让灵魂舒服一点,我不知道是编辑自己加的,还是原书就是这么命名的?它还挺具有吸引力。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另一个思考,最近在书中总是遇到这样的态度:知识分子的傲慢。因为书中多是精神层面的事,尤其是哲学方面的,一旦涉及到命运、死亡、真理相关的内容时,财富、地位、名利都要排的下等一点。不是说不好,但看多了很容易产生一种我是精神境界高的人,那种张口闭口都在搞钱的,时时都在斤斤计较的人和我不在一个层次,只要没看过四大名著、毛姆、梭罗、司汤达的就别和我说话,这种人我觉着也很讨厌,所以要时时反省,是看到了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让灵魂舒服一点:毛姆自传读后感篇四

“生活的美并不在别的,而在于每个人都应该采取和自己的本性、职分相一致的行动。”这是书的最后,毛姆引用路易斯·徳·莱昂修士给我们的答案。

读完之后,我觉得我从这本毛姆的自传里,获得了很多之前并没有预设要获取的东西,这样很好。

当然,我从毛姆的书里亦获得了他的毒舌。这一点,是很多人在读这篇书评前所不会预料到的吧。我回过头又看了眼书名,“让灵魂舒服一点”。既然,毛姆本人也这样提倡,那么在接下来的言论里,我也没必要惺惺作态,就直说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吧。

这是一本不适宜在瞌睡状态下去读的书。前多半本,我读的兴致盎然。直到读到哲学的那几个章节,我困的差点昏睡过去——这在以往我读书的经历中,都是没有过的事情。我当时将此归咎于前一天睡得太晚。第二天中午,又是兴致勃勃的看了一小节,便接着故态复萌——于是我不得不作出一个大胆的论断。

我认为比起写哲学著作,毛姆真的真的太适合写文学著作啦。即使这样说有自我夸大和不尊重之嫌,我还是认为毛姆自身所建立起的哲学体系还是偏幼稚的,远没有他用笔所赋予的那些小说人物身上折射的哲学光芒璀璨非凡(虽然那些人物——哪怕放到今日——用世俗的眼光来看是那样的离经叛道)。也许这就是小说家真正独到之处,他能够“创造”出高于他自身之物(人)。因为创造本身,就是一个极其令人惊叹的过程,哪怕(经毛姆的提醒)知道作家没有无中生有的本领,但在我眼中,这已然是创生的层面了——赋予其生命,让其自行发展,自负其责,自己登上自己该有的高度和迈进自己命运的转轮。

以及毛姆对物理,宇宙、物质本源的理解,也初级到一种啼笑皆非的境地——当然,用更理性一些的话来讲,应该是,我不认同毛姆对宇宙本源、过去现在未来的认知。不过,毕竟科学还在被发现被诠释,前沿理论还在不停地进步,被新出现的解释和理论推翻。也许我现在所以为无比接近真理的存在,过两年也一样会让人笑掉大牙。所以,无论我的那些理解和认知看起来再客观,都是片面而又主观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对于思考的出发点和认识其的方向上都有一个情感的偏向,又可以称之为“对科学的直觉”。这种大的方向,无论认知本身是科学亦或是落后,都可以判断其是否具有一致性。所以,我与毛姆对科学、终极问题的理解,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完全相反的。

读完全书,我觉得我还是相当遗憾的。书里只着重写了作者创作戏剧的时期,那些作品、在同时代的不同群体中的反响、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对作者本人的意义。而小说,就略提了《人性的枷锁》和《月亮与六便士》——你知道的,这对于我来说,完全不够看。再者,作者对自我的剖析还是不够。我想,这是因为他惯于在小说中剖析他人了吧,以至于过分知晓那种血淋淋的裸露感,而不愿将自己放在相同的境地。

所以毛姆的自传,算是我所看的那么多名人自传里最不坦诚的一部了吧。身为自传,对自身的讲述,尤其微乎其微。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忽略了我从此书中获益的部分,只挑我认为令人诟病的方面讲,把这本书说的好像一无是处。可能,就是因为作者的不坦诚,而让我自始至终感受到的疏离感导致的吧。

相比自传里的毛姆(即作者),我更喜欢分布在毛姆不同小说里的那个“我”(作者的投射/故事的视角、讲述者)。我喜欢那个看似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却爱憎分明、偶尔多管闲事的“我”。(毛姆也说过,比起自己说什么,他更喜欢借着书里的人物去吐露所思所想。)

然而,这种割裂性,也不得不算是一种悲哀。

2019.9.10

10:49PM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