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惠通桥之战读后感摘抄

惠通桥之战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6 08:20:19
惠通桥之战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06 08:20:19   小编:

《惠通桥之战》是一部描写战争和友谊的小说,通过主人公艾伦和他的朋友们在战争中的经历,展现了勇气、团结和牺牲精神。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令人深受触动。读后让人感慨万千,思考友情和战争的真正含义。

惠通桥之战读后感(一)

提到历史,我们想到得都是那些对于历史走向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大事件。当然这是历史的一部分,这些大事件也必然在历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其实任何的大事件也都是由微小的历史细节构成,如果缺少了这些细节,那么大事件其实也就不存在。所以对于历史的研究者来说,大事件能够让我们宏观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可是大事件背后的细节才是真真实实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要的历史,才是我们能够触摸得到的历史。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一个极大的历史大事件,但是细分的话,中国战场就是这重大历史事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恶中国战场依然又会细分为不同的战区,不同的抗战发展方向。

而聚焦到中国抗战的西南战场,聚焦到缅北滇西抗战前线呢?其实在其背后还有着一系列的历史小事件,值得细化,值得深入探索,值得还原历史真实的面貌,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才是真正决定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金戈,著名军史学者、作家,创作了大量军事题材的著作。而他的这本著作《惠通桥之战》就把历史聚焦在了抗日战争时期缅北滇西战场滇缅公路中的一座桥上,围绕着这样一座桥给我们呈现着最为细致微小的历史真实。 惠通桥,可能对于绝大多数的历史迷们都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座桥,可它确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四个外部援助渠道,而缅北就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最高峰时它占据了外国运入中国物质的1/3。而在这条补给线上,惠通桥就是最为重要的通道,他是怒江上唯一可以通汽车的桥梁,担负着大量物质运输的职责。

但就是这样一座桥,1942年,日本攻打到滇西时,它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如果这座桥被日本人占领,那么将给整个战场带来极大的危害,影响也是极为深远,因此在1942年也就有了爆破惠通桥的任务。 而这本书也就围绕着这样一次任务而展开。当然作为一部完整的历史著作,作者从这样一座桥的建立开始讲起,当然更多的内容依然围绕着1942年这样一次任务前后而进行,历史史实详细到了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把历史还原到了最为细微之处。

作者为了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引用了大量口头历史,又与大量文献记载相互比较,在相互对照之中,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全部真相。而这样就让这段本身极为精彩故事更显惊心动魄。当我们了解每一个历史细节之后,当我们聚焦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每一个具体的行为之后,更是感同身受,就像走进了当时的现场,真真切切体会历史。

因此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可读性极高。那就让我们通过专业者的专业梳理,走进历史的现场,受着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反思历史必然的规律吧。

惠通桥之战读后感(二)

刚刚读完著名军事作者余戈的最新力作《惠通桥之战》。

这是一部微观战史视角下的军事史料作品。在我看来,这本书是对于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这段抗战史中重要的细节补充史料。

熟知历史的读者知道,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国调动了40万大军,以缅甸为中心,滇西和印缅边境为两翼的东南亚战争上,与英美盟军协作,形成了亚洲太平洋战争的第二战场,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二战场。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粉碎了侵缅日军对盟国援华国际通道的封锁,保卫了中国西南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最终还与盟军协同保卫了印度,收复了缅甸全境,并对配合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惠通桥之战》引援大量国外最新原始史料,以滇西惠通桥的战况、战事进行了真实还原,细致入微,客现地叙述了1942年那场你死我活的攻守较量,再现了抗战史上那段不忍直视的命运转折之战。

读完这本书,胸中堆积了愤懑和悲痛。

在战争面前,人如蝼蚁,不堪一击。虽然我们会常常为浴血杀场的壮士们感动,振奋,但将士们终归是血肉之躯,在枪弹面前他们是无力,纵然是英雄,也难挡无情的杀戮。

我是一个和平倡导者,不愿意看到战争的爆发,也不愿意看到无数的生命就因为某些人的私欲,在最好的年华瞬间逝去。

滔滔怒江水,默默语,但见证了无数儿女在最好的年华逝去。光阴荏苒,八十年了,但那些长眠于滇西、缅邦的军魂,让我们无比心疼。

爱好军事历史的读者对于远征军那一段历史,并不陌生。而这场中缅印战场的战役,其军事协同上、作战方式的多样性、典型性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

这本《惠通桥之战》却另辟蹊径,围绕“惠通桥”这一个交通枢纽来展开,从抗战之前的修桥,写到远征军跨过这座桥深入缅甸,但战略性撤退后炸桥,到后来为了进攻再渡修桥的战术节点上做了铺呈,强调了滇缅公路在反攻作战的重要性。

如同作者在书后的“跋”中讲到,滇缅公路被称“抗战生命线”,这条生命线是引导中国抗战走向“通往东京”的动脉大血管。作者详细讲述了这条国际援助物资运输线升级为中印公路的过程,让读者释然。

虽然大量的战时数据,无数中外亲历者的描述,让我这个阅读者的心至始至终都紧紧“揪”着,但看了关于修建公路和通车的纪实之后,会觉得无论是当时的军事形势以及日后这条公路发挥的经济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

惠通桥的抗战史实,虽然离我们远去,我们向英灵致敬!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总在提醒我们“和平、和平、和平”!衷心的祈福世界永远和平!

惠通桥之战读后感(三)

我们曾经进行过14年的抗日战争,在这漫长的抗日战争当中,我们与日本进行了多次交手,有一场战役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一分钟改变抗日历史”。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惠通桥之战。

战争叙事似乎都离不开一座桥,就如同美英盟军“市场-花园”行动中那座“遥远的桥”——莱茵河雷马根大桥,日军强迫英美战俘修筑的泰缅铁路“桂河大桥”,更不必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泸定桥、卢沟桥、长津湖水门桥……

其实不难理解,现代战争离不开交通线。一旦道路中断,也许还有绕行的可能,但是如果必经的桥梁中断,就可能遭遇军事术语中的“绝对障碍”,失去先机,自然也就大概率失去赢得战役的可能性。

因此,对于一座桥的争夺,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成败。

即便军人们早就知道战争中桥梁的重要性,战场上往往瞬息万变,有太多的突发和不可控因素。一座200余米的惠通桥,因为凌驾于日夜奔腾的怒江之上,在1942年,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一道极难越过的天堑。

在第一次入缅作战期间,惠通桥维系着十万远征军的兵力输送和物资补给;战事失利后及时爆破惠通桥,是为了避免形势危殆筑起的一座不得已的战略防火墙。

滇缅公路是号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场域,惠通桥两端,是血与火的厮杀,也是“三千里山河,四十年家国”的具象化写照。一座桥,凝聚了无数人的目光,也扼住了战争形势的咽喉。

作者余戈正是以这座桥为切入点,冷静客观地叙述了1942年中国远征军与日军围绕它展开的炮火较量,细腻生动地重现了抗战史上这一段左右命运走向的战役。

写历史,想写大很容易,对现代人来说,把场景、人物写弘大实在不难,但是把历史写小、写微、写精准、写细致,还能够不磨损历史原本的沧桑和庄严,这十分考验作者对事件整体的解读和把握能力,而本书作者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炸毁惠通桥,退守怒江,听起来当然没有爽文中大开金手指那样振奋士气,但是我们应该时刻谨记,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而现代史本身并不是小说——它的腹中是一个个血肉之躯的人,它的背后是彼时我们积贫积弱但是顽强求生的祖国。

读完全书,我不禁为当年参加战役的军人们所感动,也感叹于余戈老师写战争史的高超技术,更希望战争只是过去,世间可以铸剑为犁。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