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设计以“语文百花园”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教师将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充满乐趣和创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花园”中尽情绽放自己的语文才华。
语文百花园三 教案设计作文300字篇一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语文百花园三教案设计》文章由收集。
【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海畅游”(同音字、叠词、句子改写)“积少成多”(积累句子)“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通过这些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巩固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文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字、词的方法。
2、学会自己积累名言警句。
3、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勤思考。
4、学会写请假条。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请假)、笔下生辉(学写请假条)。
【教具准备】
课件等。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三”去逛一逛吧,请大家到园里走一走,认真地瞧一瞧,相信我们一定又能学到很多新知识。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
2、学生讨论。
3、教师点拨:“须”字是指一定要(这样做)。“需”字是指一定要有(什么)。
4、让学生用“需”和“须”字组词、说句子。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写出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1、先读例字,找出“灰蒙蒙”这个词的特点。
2、让学生写出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
3、互相交流,熟记词语。
4、你还能说出更多的这样的词语吗?
四、学习“语海畅游”第三题(照例子,改写句子)
1、让学生读例句,找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意思是否改变。
2、讨论交流:“我们打开了电脑”这句话可以怎么换说法,而又意思不变?
3、巩固练习。
(1)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2)小兄弟逮到了怪虫子。
五、学习“积少成多”
1、借助字典自由朗读句子,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讨论、交流句子意思。(让学生大概理解意思即可。)
4、背诵句子。
六、学习“阅读平台”
1、导入,激起读书兴趣。
1/3页语文百花园三 教案设计作文300字篇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语文百花园三教案设计》文章由收集。
【内容简介】
语文百花园三安排的内容有:初步感受词语中“一”字的声调变化;了解“析”和“折”的字源,辨析它们的不同意义;进行多义词的辨析;读背有关“勤奋”的格言;阅读短文《苏东坡改联立志》;口语交际——夸夸同学的闪光点;习作——写自己熟悉的同学的一件事。
【设计理念】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找规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词语中“一”字声调的变化。
2.初步认识象形文字的形成与今义的关系,以及“析”“折”二字的演变过程。
3.了解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不同意思。
4.读背关于“勤奋”的格言,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
5.阅读短文,了解文学家苏轼少年时代立志发奋读书的故事。
6.学会制作读书卡片。
7.学习“能说会道”,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8.能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把同学的闪光点具体写下来。
【教学重点】
“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教学难点】
体会“象形文字”和“一词多义”。
【教学准备】
读书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设计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名人的成长故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花园,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吧。
二、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
1.学生读词语,注意“一”字声调的变化。
2.学生合作、交流,找出“一”字声调变化的规律。
3.“一”字单用或在词语末尾念阴平,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教师不必要求学生熟记。)
4.让学生结合语言实际,再列举一些“一”字声调变化的词语。
三、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
1.学生阅读“汉字真有趣”的内容。
2.汇报学习收获。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讨论。
3.教师适当讲解,让学生明白“析”和“折”这两个象形文字的形成与字义的关系,以及这两个字的演变过程。
4.让学生再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和学习汉字的兴趣。
2/3页语文百花园三 教案设计作文300字篇三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语文百花园三教案设计》文章由收集。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日记,知道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就是日记。
2了解日记的形式,学习用正确格式写日记。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几张同学旅游的照片、根据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画的图画。)请这些同学介绍照片、图画的内容。
二、了解日记的内容和格式。
1、认识日记。
教师:这些同学是生活的有心人,他们通过照片、图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事。生活中,有好多值得记忆的事,用照片、图画不能表现,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
教师:这几位同学们就是用笔把生活中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的,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它日记。你们看,多有意思。(出示几篇同学写的日记进行点评。)
(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2、了解日记内容、格式
教师:书上也有一篇日记,快看看,可以写什么?在写时注意什么?读读书上小伙伴是怎样说的?
内容:看到、听到、想到
格式:在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清楚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
(阅读教材中的日记,了解日记的内容与格式。)
三、指导学生共同写一篇日记
1、指导格式
教师:对日记有了初步了解了,下面我们来讨论一篇日记。别忘了第一行先写清什么?
2、指导写日记内容
教方法:
1)注意看,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大s)
指名说。
2)注意听,你听到了什么?(老师说:“今天我们用S形作画。”)
指名说。
3)听了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说。
4)你能连起来说说吗?
出示:
今天,老师()。
我听见()。
我想()。
指名说。(2——3位)
教师小结过渡:这几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认真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他们都是有心人。你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
1)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记下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教师:你们看,在S上加上几笔,就能画成一个葫芦。(教师板画。)怎么样这画漂亮吗?你们谁还能像老师一样用S形作画?先自己想一想,然后画一画,告诉同学们。
谁说说,你用s形画出了什么?请5——6位同学说,并展示。
3)你能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想法说一说吗?
指名说。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