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学会成长》读后感锦集

《学会成长》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06 11:10:14
《学会成长》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7-06 11:10:14   小编:

《学会成长》是一本启发人们追求成长的好书,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其他成功人士的故事,阐述了成长的重要性和成长的方法。本书让人明白,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学习、尝试和反思,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学会成长读后感(一)

先看了豆瓣评价再去看书的,因为看目录觉得框架还不错,为什么评价不高? 看了以后明白了 ①书里对要素的分析不够深入。 一件事情,我做成了,他做成了,那么就是成功密码了吗?不够的。 对再问一层为什么这里分析不到位,背后没有理论支撑,基本还是停留用经验解释现象的层面 ②对原理的适用边界是完全没有涉及 ③对宏观层面上的见识不够,对其他行业的了解少,案例不够,比较熟悉就是新媒体领域。举的例子,有的不怎么合适。

学会成长读后感(二)

因为小红书一篇引流思维导图下载了电子书

非常认同作者科学的成长方法论,但列举了太多个人成长的例子,不具有普遍性,并且越到后面越爱:我可以成功,我可以开公司,而别人新媒体作者只会写作……熟悉的新贵气息。但我更认为那是别人的选择罢了

越读越觉得就是一套得到的课程,上豆瓣来一看,果然得到可以试读

因为作者的圈层也列举了太多的互联网大佬的成功事例,但成长,成功,都是个人的选择,我更想多维的去拓宽人生的边界

学会成长读后感(三)

《复利王》解构巴菲特,是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林水龙。 目录 第一章巴菲特其人 第二章让巴菲特投资策略深入潜意识 第三章优先选择卓越公司 第四章投资环境 第五章安全边际 第六章长期投资 第七章集中投资 第八章套利 第九章主要财务指标 第十章公司估值 第十一章买入时机 第十二章卖出时机 结语 主要参考资料

学会成长读后感(四)

人与人的差异,说到底都是认知上的差异。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他能走快、走多远。

《学会成长》这本书中提供了25种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很多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以至于走了很多弯路。

“赛点思维”让我明白了人可以在生活中犯小错,但是不能在关键节点上犯大错。

“环境思维”让我知道了为什么去图书馆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比一个人在宿舍更好。

“市场思维”更让我眼前一亮:找不到个人定位时可以先给自己定价。

比如月薪5000、找不到发展方向,可以去思考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月薪过万。

在追求月薪过万的过程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用我们当下的单一视角来看,难以解决;但是换个角度,或者上升一个高度重新来看,很可能连这个问题本身都不应该存在,而是我们找错了方向。

学会成长读后感(五)

越成长我们便会发现,真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来自思维认知和成长速度,我也一度觉得纯粹靠时间积累可以获得爆发式的成长,但事实是人的成长是有捷径的,你大大小小每一个决定是否是高标准的要求,是否有自己一套选择和坚持的标准决定了你能否企及一些高度,否则随意选择就是不重视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一直在一个烂圈子里挣扎,那要做的是尽快脱离这个圈子,在更自律的人身边努力,毕竟近朱者赤嘛,人是有主动选择的的权利的,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想要改变的决心,而不是随便说说。主动选择和被动承受的结果是天差万别的,我自己的人生也是才到了三十岁才开始重新整理和选择的,会想起来自己的重要节点比如选择读哪所大学、读哪个专业,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书籍,喜好,我都没有深刻的思考过。我想的就是不要浪费,但其实对于自己来说真正浪费掉的是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生命。不随意对待自己,就是在每每遇到问题时候,头脑里有东西,有自己逻辑思考点,不慌,稳着做事。

人生是由一个点线面动态的过程串联起来的,很多时候我们所作出的选择是由我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所导致的,在很多重要的节点和细节上忽视了该有的标准,我想所谓的能不能成事其实在于能不能提前把细节想到点子上。

学会成长读后感(六)

学会成长

今天看完最后一章节。本书是作者的现身做法,讲述的是自己在2015-2020的成长故事,从三线农村考到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摆过地摊——做过服务店导购——新媒体小编——主编——副总——自己运用公众号——创业开公司,一步步的成长过程中用到的25个思维模型(筛选思维、赛点思维、战略思维、结果思维等等),有些思维以前也听过,但不知道该如何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作者用自己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讲述这些思维,还是蛮有启发。

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四大部分(选题-解锁—看透—看见),每一部分里面包含对应的思维模型,语言通俗易懂,接地气,只是25个模型中的案例来来回回都是那句话,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新鲜,后面再看到案例描述时有些审美疲劳。比较适合新入职场的小白、想提高认识的新手伙伴。想进一步解锁这些模型背后的原理,需要读更深层的书籍。

分享今天看到的一金句:

输入是“星辰大海”,输出要“一剑封喉”

学会成长读后感(七)

每个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要如何更快的成长?”

参加工作后你会发现在前5年快速增长,但后面就开始增长缓慢。

我们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觉得成长会自然发生。而现实是:时间在流逝,我们不会自动变得更优秀。

人生所有美好的结果,都是靠可以行动得来的。

向上生长学院创始人粥左罗在《学会成长》这本书中总结了25个思维模型,助力思维升级,每一个思维模型都值得细细品读,每升级一个思维模型,就能提升你的认知。

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永远也赚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钱,想要变得更优秀,提升思维必不可少,而看了他的个人成长路线之后,对我有5点启发:

1.先升级自己的认知,这个需要多阅读,广泛的阅读,他在高中时期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而我自己是没有的,但是不怕,上下班的时间听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阅读对于人无形的成长是很大,只不过太多的人都忽略了这个不起眼的小事。

2.单点突破,他并不是盲目的一开始就写公众号,他几乎每一年都升级自己的能力,保持刻意成长的速度,每天都保持刻意成长的速度,一年365天都去成长,那个速度是很快的,想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变强;我能想到自己的就是,先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变强,能写出高价值的新媒体文章,打磨自己的内核能力,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去向其他方向发展,譬如我可以向着苏沫老师一样,先能上稿大平台,能熟练写各种文体。

3.学会选择;我们现在的情况都是由之前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选择所构成。这个选择包含小的来说包括吃饭,大的包括选择专业、选择公司、选择伴侣;而这些所有的选择构成了现在我,而我们很喜欢做一个差不多的,所谓喜欢佛系选择,觉得选择个差不多的工作就行,选个差不多的人就行。

而从理论上来说,做选择应该在众多备选中选个最优的才行,而不是保持的一个随意的态度。

4.我一直都有家人的支持;要时刻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战斗,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我老公虽说没有跟我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他做了其他事情,就是因为知道他在其他方面我不需要去顾及,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我婆婆也是,我婆婆把家里照顾的非常好,让我没有一点后顾之忧,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快速成长,让自己的个人成长能变现,这样我也会很开心,家人会越来越支持我。

5保持专注;我的最大问题是,想做这个,想做那个,想要这个,想好那个:喜欢梦想,但是行动才是王道,当内心杂念太多,学也不会太好。

注意每天专注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

‼️读书

‼️写作

‼️看写作视频

学会成长读后感(八)

我们解决问题时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思维受到局限,看问题很片面,解决问题不能多维思考,影响自己正确的判断。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一个人成长的水平,就要看他能够解决多少问题。

粥左罗在他的《学会成长:爆发式成长的25个思维模型》这本书中,提出了他在个人成长方面总结出的25个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他也正是因为擅于思考,有多维思维,才一步步发展,从农村到北京、从摆地摊到成为新媒体运营经理、从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到拓展一个自媒体公司团队,实现自我迭代,不断向前发展,最终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书中提出的每个思维模型,都能颠覆你的认知,打开思维边界,实现自我超越。給我感触最深的有三个观点:

第一,凡有选择,必有放弃。每个选择都有代价,你选择在这个公司上班,就放弃了其他公司带给你的机会。你选择了跟这个人结婚共度余生,这辈子就放弃了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机会。人的一生要珍惜每一次选择的机会,因为时光不可以倒流,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回来。所以,你做的每个选择,都应该是你选择最好的那一个。

第二,每多一维,甩开一片。竞争是多维的,有的人课讲得好,但是不会推广自己的课程。有的人会推广自己的课程,但不会写推广软文。一个维度发展也许会局限你,但是多维发展就会让你甩开一大片竞争对手。也许你不能达到每一个维度都很精,但是你要愿意拓展你的多维竞争能力,实现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第三,起步不用高分,持续迭代到高分。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可能你的水平没有那么高。但是起步时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多写文章练手,写的文章累积到一定的量,你的写作水平就能提高,能力就迭代、提升了。所以,能力是通过练习一步步迭代到高分的。

看完这本书感到自己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这本书中还提出一些改变思维方式、实用和操作性强的认知思维模型,不仅升级了自己的认知,改变行为,还推动自己的行动。如果每日精进,领悟思维模型的精髓,你也能更快地成长。

学会成长

7.4

粥左罗 / 2020 / 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会成长读后感(九)

看了《学会写作》也看了《学会成长》,但最大的收获还是,自从加入了粥左罗新媒体变现圈,每一次在粥老师的变现圈实战营当班长都能够学到很多,这一次9月主题为“销售软文写作”的实战营也一样。

一、这次在写销售软文时,跟粥老师的21天写作营的关联性很强,所以有很多学员都会产生一些写作上的难题。

像这样的问题除了助教老师的帮忙之外,还有其他的同学也能够帮忙解答,比如在训练营之中也看到了很多人的选择了实体产品梳子,我都有点心动,哈哈。

所以就会将自己最常用的东西写在营销软文之中,像我班里的佳熙同学就是这样,她写的是一个购买水果的软件。

在前几天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两次的回复,而且没有写过作业,后来即将结营,我着急的催促却不见回复,之后拜托班主任粥粥一起联系学员。后来她回复并且在两天之内完成了这四次作业。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过往当写作变现营的班长时也经常遇到,学员的作业不但要贴心关注、细心回复,还要在最后关头不抛弃,不放弃,支持她完成每一次的作业,完成永远比完美更重要!

仔细想想,一定是因为我在前几天对于那些积极完成作业的同学没有贴心关注的原因,所以这一次本来很好完成了前两次作业的小阿菲,居然没有完成后面的两次作业,这是我下一次当班长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在沟通交流中,我也再一次体会到粥老师这套写作逻辑的强大之处。

很多地方其实都能在粥老师的21天写作营课程中找到答案,原来写作逻辑真的是相通的,尤其是目标明确、受益人群明确的时候,就能写的更好。

同时我也察觉到,自己在担当班长当学员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做的不完善的地方。

结营之后的这段时间,我应该着重优化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先多听几遍粥老师的时间管理课,并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实际运用。

这次的课程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有很大收获,最主要的就是看到他人写的产品说明以及销售软文后,也逐渐让我心中的产品成型,无形间促进了我写营销软文的进度。

现在虽然我的稿子修改的还不完美,但是离那一天也越来越近了,我准备将小彩蛋里面的文章都拆解完,然后将自己的软文迭代个40遍,这样应该就差不多了。

就像粥左罗老师说的,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当下。现在我种这棵树,相信还不晚。

学会成长读后感(十)

1.「筛选思维」——凡事提高标准,是跑赢人生的关键。 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是你能选择的最好的那一个,你所放弃的都不如你所选择的。 2.「赛点思维」——小机会随便错过,大机会死命抓住 不管做什么事,做之前先明确,影响这件事成败的关键节点是哪几个,然后永远要把它们投入关键节点,因为关键节点决定成败。 (无论考试还是试讲:内容熟练度>完整度) 3.「战略思维」——通过放弃找到最核心的选择(大舍大得),通过排序找到推进一件事的最佳顺序。 (摈弃侥幸心理 抓大局 忽细节!) 4.「借势思维」——框架大于勤奋,选择大于努力,所有成长均需借势。 (1)借助城市框架,借城市资源的势。 (2)优化职业框架,借产业发展的势。 比如,互联网、自媒体等势头风口,把自己放入时代框架的风口里,就已经赢过麻木的大多数人了。 (3)选对公司和老板进行框架优化。 (4)优化社交框架,借圈子的势。 5.「成本思维」——钱不是唯一的成本,时间、决策、机会、信任、情感、心情等,都是成本。 人生是取舍的艺术,"舍"比"取"难得多。 6.「利他思维」——所有利他都是利己的,所有伤害都是相互的。 一个人想要成长的快,发展的好,一是不要伤害别人,二是要学会刻意做利他的事。弱者相互伤害,而强者相互扶持,做彼此的成长杠杠,共生共赢。 7.「多维思维」 社会上不再是比拼学生时代单一的维度——分数的比拼,人比拼的,永远是综合能力。 在某一个单一维度上,你要做到比百分之七八十人强。然后再去拓展其他维度,让其他维度服务于你那个很强的维度,使其更强,这样的多维竞争才行得通。 8.「专注思维」 你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你能同时做好几件事。你做事的速度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专注的最大秘诀在于学会放弃。 但专注的最终目的不是只做一件事,而是提高效率后能同时做好更多的事。 9.「变量思维」——在同体量的竞争中,能找到变量的人赢。 竞争就是不断寻找变量的过程,寻找变量便是要勇于开辟新战场。 如果一个人忙到没时间成长,那可能无法获得进步,想要持续成长,就必须要始终就给自己自我成长、培育变量的时间。 10.「复利思维」 什么东西可复利? 知识、能力、资源、人际关系、信任、品牌等等。 11.「环境思维」 一群人比一个人走得更快、更远。 人际关系中学会筛选,懂得进入和营造适合自己的圈层,因为群体认知能大大影响个体认知。(可以适当多参加一些学习型组织) 12.「迭代思维」——用勇敢定律开局,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 起步不强求高分,持续迭代得到高分。 (刚开始不用设置很高的要求,可以先勇敢开局,先完成再完美,后期再不断地更新完善。) 每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是让你不断的接近目标,最终达到目标。 13.「动态思维」——历史学才是未来学,过程学才是结果学。 不要只盯着强者的风光,而要研究他一路走来的路径。这才是真正对人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 14.「长期思维」 (1)真正成功的人都拥有战略耐性,懂得任何结果都要付出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持久繁荣。 (2)在找每一份工作时,不应该贪图当下的稳定,而要看他能否培养你的未来竞争力。 (3)我们应追求个人能力的铁饭碗,而不是追求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追求走到哪个地方都有饭吃,因为只要掌握了一项能力的内核,便能在社会中的同个领域中游刃有余。 15.「投资思维」 (1)投资思维就是需要敢于拥有更多的想象力,敢于为未来投资。 (2)学会自我投资,让自己变成一个能持续成长、自我增值的人。因为,一个人的竞争优势不是今年赚了很多钱,而是未来还能继续赚更多钱。 "真正厉害的人,总愿意蛰伏更长的时间,以换取更为丰盛的幸福。" (3)调查数据称:你一生财富的80%都是在40岁后赚的。 你现在精打细算省下的钱,还不如用于自我投资,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利。 "杠杆思维"——你花出去的钱,是为了有一天撬动更大的回报。 (4)你要舍得为未来花钱甚至浪费钱的能力,你要接受一定比例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 (5)穷人思维看眼前,富人思维看长期。 如果想持续成长,那么每天都要刻意拿出一部分时间去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16.「以终为始」 如果你想一年后给自己定价是月薪2万,你就应该反推,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达成这个目标。你的成长策略、努力方向、结交的朋友都会发生变化。 17.「人生商业模式」 (1)同一份时间出售一次(打工人) (2)重复出售同一份时间(创作者) (3)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出售(创业者) 后两者的赚钱能力>前者 人生的升级模式可以是 在同一领域精尽自己的专业技能 获得更多的报酬 或者可以是将这份技能进行二次出售 (创作者)再这将这份技能包装成一个团队(创业者) 也可以是发现这一领域的其他变量 拓展其他的领域 18.聪明就是相信方法论,坚信任何事都可以通过更好的方法论去优化。 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之间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是否掌握了方法论。

学会成长读后感(十一)

读完觉得这本书整体缺少一种框架结构,即使一边读一边笔记还是觉得有些混乱。但是并不妨碍对书中观点的认同。

一、借势思维:框架大于勤奋,所有成长均需借势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对这个时代点、线、面、体的机会判断和选择,即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框架里。

所有成长,均需借势;所谓借势,就是全面优化框架。第一,优化城市框架,借城市资源的势。第二,优化职业框架,借产业发展的势。第三,选对公司也是优化框架,借公司资源的势。第四,跟对老板也是优化框架,借老板扶持的势。第五,优化社交框架,借圈子的势。

有效的沟通学习优于埋头苦干。

二、环境的选择很重要,要培养筛选意识

以一个文案为例,平台很重要。同样的能力,在一个小企业只有2000粉丝的公众号文案和一个大号有上百万粉丝的公众号文案传播完全不同,前着基本不会出现10W+后者可能日常10W+。

所以要培养培养筛选意识,凡事提高标准,这样,你就能选择一个更优解。

三、筛选之下要有舍有得:学会放弃,做“无情”的优先排序者

设计战略时要能够“无情”地放弃

培养战略思维的第一步是放弃,第二步呢?答案是排序。为什么要排序?一是因为你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都做到完美。二是因为并非事事都会决定成败,所以你也没必要事事做到完美。所以,先排序,再做事。

第一步:写下你的25个目标。

第二步:认真排序,选出你最迫切想实现的前5个目标。

第三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在后20个目标上耗费精力,除非你已经成功完成前5个目标。

顶级的战略,就是不断升级战略

四、要具有原动力思维:你学得了别人的勤奋,学不了别人的动机

张小龙认为原动力其实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它很强大,在它的驱动下,你可以坚持做某事,克服很多困难去做成某事。张小龙做出了微信这样美好的产品,他的原动力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第一,坚持做一个好的、与时俱进的工具。第二、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我对好内容有信仰,我坚信,You are what you read(你阅读的内容造就了你),好的内容能给你力量,影响你、引领你、改变你、重塑你,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五、专注思维:只有专注,才能同时做好很多事

你的时间有限,做好任何事都需要专注做一件事,你可以用2年的时间从0分做到90分,有必要再花20年的时间提高两三分吗?有必要用余生之力再提五六七八分吗?从造神的角度,这些很有必要,那就将这些事交给一小部分人来做就行。对于大众来说,最值得借鉴的只有前半部分,即在2年的时间里足够专注,从0分做到90分。做到90分,然后呢?我建议你去做其他事情。为什么?因为你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你能同时做好多少件事。

专注成就效率,让你能同时做好很多事专注成就效率,让你能同时做好很多事

六、永远不要忙到没时间成长。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要想持续成长,就要始终给自己留出培育变量的时间。

第一,学会通过激励启动增强回路。

第二,人会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发光。

第三,你的时间花在哪,你是看得见的;给你成就感的事情,你是能意识到的。

所以,请记住:凡可积累,皆有复利。什么东西可积累?答案是:选择、知识、能力、资源、人际关系、信誉、信任、品牌,等等。复利是一种思维。希望这种思维能变成你的意识,融入你的血液。人生中的收获无法被精确计算,但认知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是公式,无法直接被套用,它只让少数掌握这种认知的人在复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它服务的永远是少数人,因为大多数人对它不屑一顾。

七、最后,越对未来有信心,越对当下有耐心;没有人能持续跨越周期,普通人永远都有新机会

有耐心的人采用的是过程思维:相信时间的力量,明白真正的成长需要长期的付出,明白做一件事没有捷径,必须耐心地打磨每一个重要环节,明白一个人完成大的飞跃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明白结果是过程的结果。没耐心的人采用的是终点思维:总是希望快点看到结果,不管最终效果怎样,总是希望更快地做完一件事,任何需要长期投入才能有收获的事情都会让他急躁。没耐心的人更看重短期效果,等不了长期价值。

普通人应该做什么,才能迎接自己的周期

“我们所有人都出身草莽,大家都从无名之辈开始,寻找一个机会让自己破土而出、冒出头来,被世界看到。人生是连续的,世界在不断向前,各种限制性条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并且永远会有新机会、新缝隙和新空间。

八、实战思维:人生所有的美好结果,都不会自然发生

所以,理论学习是重要的,读书、听课学习是必要的。想要成长得更快,就不能只靠实践积累经验,还要刻意学习大量理论。

“穿透过你身体”的知识,才是可以为你所用、真正对你有价值的知识。什么叫“知识穿透身体”?那就是,你汲取知识于万物,处理知识于大脑,再应用知识于万物,知识从你身上走了一遍。

人生所有美好的结果,都不会自然发生。

学会成长读后感(十二)

这本书的水分含量如同你的高考作文一样。为了篇目作者逼出了二十五种思维模式,可随着他吹牛越吹越少,绞尽脑汁也编不下去了,这在后几章中显得格外明显! 1.筛选思维:选择具有唯一性、排他性、不可逆性,因为时光不能倒流,经历不能收回。选择的这种特性要求你: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应该是你能选择的最好的那一个,你所放弃的都不如你所选择的。 2.赛点思维:不管做什么事,行动前要明确,影响这件事成败的关键节点是哪几个,然后,你永远都不应该将你的时间、精力、心力均分在每一个节点上,永远要把它们投入关键节点,因为关键节点决定成败。 3.战略思维:战略思维中核心的两点就是放弃和排序,意思分别是通过放弃找到最核心的选择,通过排序找到推进一件事的最佳顺序。还有重要的第三点:不断升级战略。(例如:写下你的25个目标。认真排序,选出你最迫切想实现的前5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在后20个目标上耗费精力,除非你已经成功完成前5个目标) 4.借势思维: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力量还是小,所以在做选择时一定要学会借势。位置决定命运,你要把自己放在拥有巨大势能的位置上,借势而起。一个人的一生,框架大于勤奋。怎么突破自己?答案是尽最大努力去优化那个框架。 5.原动力思维:原动力其实就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和期望,在它的驱动下,你可以坚持做某事,克服很多困难去做成这件事,它定义了你的梦想、竞争力和野心。一个被巨大野心驱动的人,会极度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不知疲倦。 6.成本思维:万物皆有成本,凡事皆有性价比,要做一个成本支付高手,钱不是唯一的成本,时间、决策、情感、机会、信任、经历都是成本。 7.利他思维:一个人想要成长得快,发展得好,一是不要伤害别人,二是要学会刻意地做利他的事。弱者互相伤害,而强者互相扶持,做彼此的成长杠杆,共生共赢。 8.多维思维:是一种竞争思维,人比拼的,永远是综合能力。多维思维它本身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时刻提醒你,世间万物都是多维的,你看待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尝试从多维度去看,凡事要比别人多想几个维度,这是思考力的来源,是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9.专注思维:专注成就效率,让你能同时做好很多事,因为专注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专注的最终目的不是只做一件事,而是提高效率后能同时做好更多的事。 10.变量思维:变量思维的本质是一种竞争策略。竞争就是不断寻找变量的过程,而在寻找变量时,一定不能盯着常量,第一种是同维度竞争,发掘新战场。第二种是找到新战场,重新选择竞争对手。第三种是拓展品类,重新定义竞争方式。 11.真实思维:增强回路就是一件事的“因”能够增强“果”,“果”得到增强后又反过来增强“因”,因果无限循环构成增强回路。若要启动增强回路,你就要收到真实的反馈,需要做到心态上要能接受真实反馈;要看清真实的结果;凡事要尽可能地正确归因,错误归因会让你离增强回路越来越远;得到真实反馈,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对抗调节回路和滞后反馈。 12.结果思维:思考最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所做一切动作向结果的方向提升效率。学会区分手段和目标,别把手段当目标,不以行动结束为目标,以拿到结果为终点。 13.激励思维:驱动他人,最有力量的方式是激励、驱动自己,最有力量的方式是激励。 14.复利思维:什么是复利?将上期的本金和利息相加,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不同,这就是复利的基本前提。复利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本金和利率,其实还有第三个重要因素——时间。持续很重要。利用复利启动增强回路,利用复利制造重复收益,遵循复利模式重要的是持续。 15.环境思维:我们的认知被环境和空间所塑造,对人潜能的激发作用是隐形的、缓慢的、潜移默化的,物理环境、信息环境、圈层环境、行为环境。 16.迭代思维:迭代就是,如果你想去远方、想去山顶,你需要无数步,每一步都可以被称为一次迭代,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每一次迭代都是为了逼近目标。质量迭代是起步不强求高分,持续迭代到高分。体量迭代是起步不求规模,持续迭代成规模。 17.动态思维:你看见的都是静态的,判断都应是动态的。动态思维的反面是静态思维。拥有静态思维的人看到的是现状和结果,拥有动态思维的人看到的是演化和路径。静态思维关乎当下,动态思维关乎未来。拥有静态思维的人看到的是不变,拥有动态思维的人看到的是变化。动态思维是一种判断思维,要求你学会在变化中看问题。 18.长期思维:长期思维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时间系统。时间系统要求你有面向未来的耐心,当下的结果是过去决定的;当下的努力会在未来见效。 第二个关键词是复利系统:累加周期越长,复利效应越明显。第三个关键词是战略耐性:忘记短期稳定,追求持久繁荣。 19.周期思维:创造性破坏理论是经济学家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因为有创造性破坏,所以有周期。维持这个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来自于此,社会上不会强者恒强,而是强弱更替。没有人能持续跨越周期。 20.投资思维: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蒙住,勇于投资自己、投资未来。 21.市场思维:努力学习,自我成长,你就会越来越值钱,卖价会越来越高。这是成本决定论,也是很多人收入低的原因,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成长,不关心市场的需求。不是成本决定价格,而是价格决定成本。 22.品牌思维:你做任何事情、经营任何关系、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在任何场合进行自我表达,都可以用个人品牌的思维审视自己。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劳动。个人品牌也是如此。 23.作品思维:打造个人品牌和自我营销的最好方式就是拿出代表作。越是默默无闻的时候,越难积累代表作,所以要有“星辰大海”的输入。越是默默无闻的时候,越需要有代表作,所以要有“一剑封喉”的输出。 24.写作思维:第一,写作是倒逼成长的绝佳方法。第二,写作是学习效果的放大器。第三,写作是个人能力的放大器。第四,写作是抗攻击性最强的技能。 25.实战思维:升级认知的目的是改变行动,认知永远无法替代行动。学习理论的目的是升级认知,升级认知的目的是改变行动。

学会成长读后感(十三)

一个人学习了一种思维方式,却没有付诸行动,那就是无用功。

我坚信假如自己都没实践过某种思维模式,就把它copy上来,那就是纸上谈兵,不如自己去买几本讲思维方式的书,里面有一大堆。

以下分享的全部都是已经实践过或正在实践中,觉得超有价值的思维模型。希望能帮助到你。

1、作品思维

作品思维指的是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像一位作家、产品经理、导演有意识地去认真对待、打磨、产出结果。 这个思维有什么用呢?

可以帮助你求职、赚钱、建立个人品牌、扩大影响力。

这个作品泛指:你在知乎上写的每一篇答案,你在公众号上创作的每一篇文案,你经手的每一个项目,你运营的每一个社群,你赢得的每一个客户,你剪辑的每一个视频等等。 学习到这个思维的时候,身体禁不住打颤,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为什么?

写下这些文字的此时此刻,我刚好从前一家公司裸辞2个月,正在寻求新的工作机会,到处投简历,但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

原因就在于,我在写简历的时候都是这些:曾担任XX公司XX一年;曾参与XX项目;熟练掌握XX;写过XXX多少篇公众号推文······。这些都是非常虚的标签。

而为什么会写的很虚?是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没有爆款,或者让人看了眼前一亮的产品,而反思因果,就是在工作的时候,我是以应付或不追求打磨的心态去交付的,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导致的。 简历可以被粉饰,但作品却可以直接打脸或赢得尊重。

我们印象深刻的很多人,都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大到教员的新中国,乔布斯的iphone,雷军的小米,赵本山的小品,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小到领导吩咐的一篇文案,晚饭时的一道菜。

遵循作品思维,其实就是踏踏实实地做实事,尽全力把每一件事都做成功,花时间和心血积累代表作。比如眼下,就是踏踏实实把这个答案写好,对你有价值。

而如何积累作品?就是输入和不断输出。

就比如现在离职在家,但我保持和我爸每天同样的工作作息。他八点出去上班,我也离家去图书馆自习互联网运营。晚上六点回家吃晚饭。晚饭之后,整理素材,输出每日所学所思所想。 坚信越是默默无闻的时候,越需要沉住气和保持耐心,慢慢积累代表作。

2、结果思维

结果思维指的是相比注重做了多少事,拿到结果才是一切。 拿不到结果=做事无用功。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今天打了100个销售电话,以为自己很高效,但实际上真正加到用户微信的只有10个,10个里面只有一个有购买产品意向。

我这周完成了20家企业客户的拜访,但没签下1个单。 我今年读了100本书,但什么也没输出,也没分享给周围的人,最重要的是不应用。 ······ 你做了这么多事,陷入自我感动,但实际上没产出对公司、对他人有价值的东西。

我以前也是这样,花时间花精力看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课,但为啥没变化?没效果?问题就出在不重视结果,不重视输出。

说得残酷一些,这就是在麻痹自己,逃避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对改变自己毫无用处。 意识到这一点后,虽然很痛苦,但我还是决心改正过来,把“结果思维“真正应用起来,来举个自己阅读的例子。

以前读书都是以一本书从头到尾读完为标准,读完了,也就不再去看第二遍了;而应用“结果思维”的表现就是不用非得读完全书,假如书中的一个知识点能够启发自己,并进而吸收,实践在工作、生活里,那我就是赚到了。那本书其余的部分扔掉也就扔掉吧,不重要!

之前读过一本《沟通的方法》,买了之后,随便翻了几页,刚好看进去了一个“倾听结构法”,第二天就直接应用在一个想要报攀岩课的家长身上,结果当场拿下那笔单子。

一本书才就是三四十,而自己因为在生活中,实践书中的那一个知识点,带来的销售提成回报竟然是几倍之多。

3、鲁莽+迭代思维

鲁莽+迭代思维是从得到App联合创始人脱不花那里学来的。

脱不花曾说过:“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因为如果不做,这件事就永远停在脑中的‘假想‘,由于没有真实的反馈,诱惑会越来越大,最终肯定会让你后悔。而去做,进入了一个尝试、反馈、修正、推进的循环,最终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做成、不后悔。“

把这段话分析一下就是:

1、想好了就不要纠结了,立即去做。

2、开始做之后,需要开始反馈、修正、推进的迭代。

回想自己毕业之后从事攀岩馆的教练工作,没多大想什么职业规划,也没考虑什么发展前景,只是简单地想要玩攀岩,就去做了。

做了攀岩教练之后,发现喜欢攀岩并不等于要干攀岩这一行。现在只想把攀岩这一项爱好坚持下去,培养成终身习惯。离职之后,思考了很久,随即开始了新一轮的求职行动,只不过这一次明白了自己到底要干啥,擅长干啥等等。

而弄懂自己要干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这算是实践了鲁莽+迭代思维大大的好处。

学会成长读后感(十四)

11.20-11.24日。本书一共5章,用时5小时看完,91条记录笔记

比较有收获的地方:第一章“选题“

筛选思维:从大量的备选中选择,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赛点思维:每个事情都有关键点,做事之前先梳理关键点,好钢用到刀刃上

借势思维:框架大于个人努力,学会借势。借城市/人脉/行业/公司的势

第二章”竞争力“

如何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专注与多维思维:集中力量办大事,农人追两兔,不得一兔。一段时间,专注做一件事情,进行主题式训练或者学习。三个月解决公司营销线上引流的问题,2个月学会快速阅读的能力,只有专注才能把事做快做好!

但,”多维“就是在学会专注的能力后,要包抄对手。用你的专注力,持续加码,快速的用专注所得的综合能力碾压对手。一个人只会才艺用处不大,可以去街头卖艺,但是一个会营销引流直播的”艺人“,就可以叫”网络红人“。可见多维度的能力才能立足。只有能力的人永远打不过一个认知又高,人脉又广,能力又强,情商沟通又好。在5D世界中,2D的人就像蝼蚁被碾压。提升综合实力,既别人无我有,别人有我精,别人精我强!

第三章”有效成长“

很多人想成长,分享个场景你看下?”学习,提升认知,读书,听课,联结人脉,参加会议“看起来挺不错对吧?也很积极励志不是吗?但搞来搞去都是无效成长,假成长。其实这种“自慰”式的成长顶多也就罗落个怀才不遇的结果,用泰戈尔的话来说:“你把世界看错了,反倒说世界欺骗了你”。

有效的成长路径应该是“结果思维”。抛开所有的学习资料,专注目标结果。我经常见一种人,他们并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但他们所做的任何事都是在围绕着目标结果进行的。先确定要解决什么问题,拿到什么样的结果再开始匹配一切资源,学习也好,请教也好,思考/行动也好。不做无谓的努力,眼睛里只有一个靶子,就是一切成长的检验方式用结果验证。当然用结果来检验周期会比较长,成本比较高。一个精巧的方式就是:反馈。经常的检视自己,获得过程真实反馈,直至拿到理想结果。

有了结果思维瞄准一个靶子,同时再去改善自身环境既在正确的场合做正确的事儿。物理环境,信息环境,圈层环境。信息环境很重要,一个天天看今日头条的人注定输入的信息不会太精致,据我所知头条每天推送的信息都好些次。(抱歉我没有看过今日头条。。)什么都看,什么都学的人注定精力会被分散,看似在阅读,信息质量低其实是在浪费时间。人物环境也很重要,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同频的智慧。就会有学习的机会和强强联手的机会,与过于普通的人在一起,对结果没有什么有太大大帮助。说句狠话:“与过于普通的人在一起,无异于在做公益活动”

第四章长期主义

生命给你80年,不是让你在20多岁的时候就要说人生无望的。

去理解生命的长度,明白事情是有周期的,世界 是发展变化的。2007年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是:(1)埃克森美孚(2)通用电气(3)微软(4)中国工商银行(5)花旗集团(6)AT&T(7)荷兰皇家壳牌(8)美国银行(9)中国石油(10)中国移动。2017年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是:(1)苹果(2)Alphabet(3)微软(4)脸书(5)亚马逊(6)伯克希尔-哈撒韦(7)阿里巴巴(8)腾讯(9)强生(10)埃克森美孚。看明白了吗?无论再强悍的事物,都抗不过周期。诺基亚,施乐....可以说是战略失误,但世界就是永不止步。

我们普通人最容易在现实社会中犯的错:“迷茫”,觉得前路漫漫,不知去哪里。“不敢行动”——总觉得自己不行。在80年的岁月里,迷茫是正常的,因为没有人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阶段性的“丧”是被允许的,这才是人生百味。但“迷茫”思想忽视了人生的长度和周期的,只要不太堕落,人总归是越来越好,越来越老的,hhh。 不敢行动也是没有长期主义思维的表现。一般人都会相信事情是变化的,但在行动中却不是这么认为。人们老觉得这个事情我不会,不擅长,所以就错过了很多机会。这时候要有迭代思维“鲁莽开局低成本试错小步快跑“。有时候为了抓红利,抓机会,由不得犹豫,机会转瞬即逝。就要”质量迭代“,先搞60分及格再说,再通过一次次的迭代60-70-85。也不要盲目哦,例如开饭店口味做到60分就基本上没有迭代的可能性了。

第五章个人经营

真的就是有很多认知盲区,大部分人都存在。努力工作,996,听课,看书,运动,在一家公司认认真真拼搏,等待升职加薪?是的,我只能说这是相当低效的成长方式。但如果你能做到这已经可以秒杀很多人了。如果你想更强悍,这远远不够。高手是”逆向思维“,不会做无畏的努力,有句不好听的词可以概括叫做:”白费力气“。看了那么多书,加班了那麽久,可最终升职加薪只能靠运气,看概率。高手才不会把命运掌握在他人手里。只做精准努力,他们只会寻找目标,直接向目标开炮,匹配对应的策略。我没有写的很清晰,是因为想留下一道思考题,有问题才有思考。

个人品牌+代表作。很多人工作薪水排第一,不是不可以,只是太片面太单一。除了要拿到薪水,你可以再贪婪一些。人脉,机会资源,能力,和谐的同事环境。当然这些都是每个人都能想到,并会去做的。有一个方向大家忽略了,就是”代表作“。在任何一个岗位上,任何公司除了刚才那些资源我们要贪婪的获取。还要有一个代表作,人要的不是经历,而是经验。你有没有做出一款SS级的游戏,做基金经理乃年化收益有没有连续2年超过市场平均收益?公号写手有多少10万+?如果没有,拿着你”光辉的经历“,去和你的老板去辩解吧!用代表作去打响你的个人品牌。

学会成长读后感(十五)

记录: 2023年阅读第108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 天天都读书,2023目标500本。

书名:《学会成长:爆发式成长的25个思维模型》

作者:粥左罗(90后,向上生长学院创始人,个人成长深度研究者和实践者,一年自我迭代一次,5年爆发式成长,从月薪5000元到年入千万元。个人成长类课程销售额过千万元,学员超10万人。公众号@粥左罗、@粥左罗的好奇心 粉丝数近百万)

点评:专注、投入全部时间、拼命、死磕、极致,只做一件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这就是成功的方法。作者用其个人经历诠释了一个小白,也可以做成做好一件事。动力大于行动,行动大于方法。方法+行动+动力,则无往而不胜。

摘要:

1、之后的3天,我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里,读了创业邦及其竞品 36氪、虎嗅的几百篇文章,分析选题、标题、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等,又学了很多新媒体运营干货,最后以PPT的形式做了一份88页的运营报告,并把它提交给了面试官。当时做PPT的技能也是现学的,我在淘宝上买了许岑的课。将PPT发给面试官那晚,我还发了个朋友圈。那天是2015年8月14日,周五。因为这份PPT,我抓住了“那个机会”,8月17日就入职了创业邦,从公众号小编做起,月薪5 000元。

2、战略思维中比较核心的两点就是放弃和排序,意思分别是通过放弃找到最核心的选择,通过排序找到推进一件事的最佳顺序。

3、任何时候,资源永远稀缺。一旦确认一个破局点,就不要有任何犹豫,要把所有资源(尤其是自己的资源)投入破局点,想尽所有办法,努力到无能为力,把战略变成现实。

4、雷军曾经是一名程序员,他说:“我有杂念,而真正一流的程序员是没有杂念的。我曾经连续72小时不睡觉写程序,但这有什么了不起呢?别人也可以三天三夜在麻将桌上不下来,最难的是早上8点开始打牌,打到12点,下午1点再开始打,打到下午5点,这样坚持一年。”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拼命干三天,90%的人都能做到;拼命干一年,只有10%的人能做到。

5、原动力才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它定义了你的梦想和野心。一个被巨大野心驱动的人,会极度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不知疲倦,因为他不只是想赢,而且是必须赢。

6、罗振宇老师讲过刘润老师的一个“奇葩”故事。刘润是商业顾问,但是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很“奇葩”的规矩,就是绝不到甲方那里去做销售。为什么呢?成功的咨询公司各有各的成功,失败的咨询公司只有一种失败:客户不相信你的能力,也就是你没有声誉。甲方会反复跟你聊:说说看,你能做什么?你比别人好在哪里?还能再便宜一点吗?你能来竞标吗?我能先付30%的钱吗?这有什么问题?答案是交易成本很高。所以刘润老师说:“不管你是多优秀的企业家,只要你不愿到我的小办公室来聊,说明我的声誉还没有好到让你登门。只要不是用声誉赢来的客户,对方再有钱,也不是我真正的客户。不够强大,是我的错。我在内心对这类客户说:‘请原谅我无法服务你,因为我要用这段时间,继续拼命提升自己。’”刘润老师补充道:“这不是有钱赚我不赚,而是太难赚的钱,我不赚。我这么做的目的是积累长期价值,让后面同样多的钱变得好赚。

7、“专注”就是,一切对这份工作没有帮助的事情,全都暂停。看好书对我整个人有帮助,但短时间内不会对我的工作有直接的帮助;PPT、Excel相关的技能是很重要的职场技能,但对我的工作暂时没有帮助;玩滑板可以让我保持身体健康,但短时间内我的身体可以让我保持高效工作状态;旅行可以让生活更美好,但对我这份工作的直接帮助不大……这些事情都很有意义,但抱歉,它们都对我快速做好这份工作没有太多帮助,所以我全都暂停,这就是“专注”。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一个月的进步可能抵得上跟我同等聪明的人三个月的进步,我一年的进步抵得上别人三年的进步,所以我只用了半年就从编辑晋升为新媒体运营经理,只用了一年半就获得了内容副总裁的职位。

8、有段时间我在减肥,大家知道减肥挺烦人的,会消耗时间和精力,我用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方法依然是专注。我给自己定了一个21天的计划,在这21天里,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快地完成这件事。事实是,我健身、骑车、顿顿吃健康餐,只用了两周时间就把大肚子上多余的脂肪给减掉了。其中一个周末,我两天骑车骑了170公里。跟我一起骑车的朋友说:“你不是很忙、没时间吗,怎么还有两天时间出来骑车?”我用沸水效应给他解释,我说:“我就是因为太忙,没时间天天想着减肥,那太浪费时间了。我给自己定了一段周期,在这个周期内增加每天减肥的投入时间,快速完成减肥计划。在之后的日子,我要做的事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小火’维持即可。我减肥的基本原理就是,假设减去1公斤脂肪需要消耗7 700卡路里的热量,人的身体每天大概消耗2 000卡路里的热量,我在一个周期内通过每天做大量的运动和吃低卡餐,让肚子上的脂肪快速消耗,这就相当于这锅水烧沸了。在之后的日子,我只需要保持每天摄入不超过2 000卡路里的热量,就不会再变胖了。这其实就很简单了,几乎不再花费我的时间和精力了。”在我毕业后5年里,我的发展速度一直算同龄人中很快的,这其实就有赖于我这种做事模式。还有个很好的短语可用来形容这种做事模式,叫“各个击破,分化瓦解”。

9、2018年年初我辞职创业,2019年6月开始扩大团队,到2019年10月,整个团队有12个人。但我发现,业务变多,团队并没有解放我的时间,反而让我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有段时间,我在写一个1 000字的小分享时竟然想了2小时都没写出来,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我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要被掏空了。最重要的是,这样做下去,我们公司明年没有新产品,不论在个人成长还是业务发展上,我都没有培育变量的时间。当时我就决定,一方面要加强培训,让新人可以尽快独立自主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在接下来招人时,要舍得高薪招人,招成熟的人、不用让我太操心的人,甚至能帮我带团队的人,这样我才有机会做新的课程,同时我也有时间充电学习,这才是长久之计。希望每个人都通过变量思维学会竞争,持续成长。

10、如果说我是自律的,那么我应该是一个结果自律的人。我从不问自己是否足够努力、每天工作多少时间、有多拼命。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形式,容易让人自我感动。我问的更多的是:我如何能拿到结果?不以行动结束为目标,以拿到结果为终点。人才,就是能交付结果的人。我见过的所有牛人,目标感都很强,一旦定下目标,就全力以赴地去拿到结果,而不是把该做的都做了就完事了。

11、我翻看一本书的时候,会使劲开动脑筋,尽力去想一些问题。第一,有没有可能根据这些内容做个选题,写公众号文章?第二,有没有特别适合在我的社群里给大家分享的知识?第三,有没有特别适合放在我的课里的观点和案例?

12、长期思维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时间系统。时间系统要求你有面向未来的耐心,耐心一直对我帮助巨大。我可以在咖啡馆里从早上10点坐到晚上10点,吃喝都在那里,只为写好一篇稿子;我可以为了写好一篇稿子,用两三天准备十几万字的素材;我可以花整整6个月的时间只写一门课,然后再花3个月的时间迭代一版……

13、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是否有这种意识:以最快的速度做完标准化的机械性、重复性工作,用剩下的时间死磕那些非标准性、可以无限逼近完美的工作?

14、作品思维:做任何事情,都要积累代表作。这里的“作品”二字,不单单指作家写的一本书、画家作的一幅画、歌手创作的一首歌,它包含这些却还有更宽泛的意义。它指的是,我们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像作家、画家、歌手那样认真对待,要让做出来的东西可以拿出去证明自己的实力,可以代表自己这个人。作品是人们认识你的工具,可以帮你打造个人品牌,同时也是你个人品牌的载体。你的作品越多、越好,你的个人品牌就越值钱。极致的作品是一连串能力与事件的结果,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是极致追求的结果。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