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进击的片场》读后感精选

《进击的片场》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8 22:10:21
《进击的片场》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7-28 22:10:21   小编:

《进击的片场》通过描绘电影拍摄的现场,展现了影视行业背后的辛苦和付出。作者透过自身经历,深刻感受到了影视工作者的辛劳和坚持,同时也对他们的专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表示钦佩。这篇文章让人深刻体会到了影视行业的不易,也让人对影视工作者有了更深的尊重和理解。

进击的片场读后感第一篇

作为一个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绘本,最直观的,它和中学物理课本一般大,可以平摊开来放在桌上随便翻阅,这真的很方便。

电影作为新晋的第七艺术,从诞生之时就与技术密不可分,也因依靠技术而和其他艺术形式区分开来,可以说电影史背后藏着一部技术的发展史。这个绘本着眼于摄制一部电影所需的设备,以及它们在“片场”这个特定的场所里是如何运作的。

虽然电影早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但是很少有人能深入电影背后,看到那些专业的摄影、录音、剪辑设备。作者本着极大的耐心,把这些设备画了出来,连内部结构都看得清清楚楚。最初的单镜头摄像机,体积庞大,需要摇动手柄来转动胶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越来越小,并将多种功能综合在一起。而且随着技术的普及,个人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影视制作中。这令人感慨道,电影形式的不断创新,恰是建立在电影工业的不断革新之上。

还有一些小物件,比如“斯坦尼康”这个听起来很厉害的东西,居然就是不可或缺的稳定器。配上工作人员举着它行进的样子,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该怎么使用它。

再说片场。作者扩大了观众的视野,从成片的视角扩大到了背后的片场,所以我们才得以看到,摄影机对准的地方在偌大的片场中不过占据一小片地方,而这周围站着许多工作人员,他们分工有序,各自操作着自己的器械。

书中还原了很多大片的布景,从历史上第一个大制作《党同伐异》,到当下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我印象最深的是黑泽明《七武士》里的一场雨中群戏,视线从站在高台上向下洒水的工作人员出发,先扬起,再落到中间的武士与山贼身上。下一页用很大的篇幅画了电影的布景:森林,农民住的房子,画着家文的旗帜。它们很高大,环绕在演员外围,与上述的工作人员构成完整的弧形。电影布景、工作人员、正在表演的演员,三个层次自外向内推进,像树的年轮,这是一部电影的纹理。

PAGE1

PAGE2

最后,这本书沿着电影发展的时间顺序,以具有重要影响的影片或电影人为引子,来表现电影技术的更迭。作者在自述里说到,自己因儿时有幸进入电影放映室,从而迷上了电影。他的迷影情节藏在对电影的评价里,比如他说“新浪潮电影尝试了不和谐的跳跃式剪辑,以节省制作成本、挑战观众。”旁边是他给新浪潮大佬戈达尔画的头像:戴着墨镜,叼着烟,不羁地吐着烟圈。文字和图像配在一起看,令人会心一笑。

在电影老鸟看来,这本书可能有些浅薄,因为它只是浮光掠影地介绍了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不过,如果你喜欢看电影,在这里看到了熟悉的电影的片场,大抵会感觉开心又温暖吧。或者,送给小朋友读,启发他们对电影的热爱吧。

进击的片场读后感第二篇

提到片场,你能想到什么? 杂乱的环境? 各种人员来来往往? 不明所以的场记板? 叫不出名字的各种机器? 不停重复的“卡”和“Action”? 被围观还要继续演下去仿佛和片场不在一个次元的演员们?

呈现在大银幕上的电影光鲜亮丽,但电影的诞生并不如看客想象般岁月静好。它不仅是关于导演风格、演员演技的试炼,更是关于技术、意识等多个方面的锻炼和演进。而所有这些不被观众所目睹的一切,日复一日地在片场上演着。

这就是博德曼试图在《进击的片场》中展现给我们的内容。

别紧张!

这本书既不是拿起来可以当武器的“砖头”也不是满眼都是字愣是读不明白的“天书”。 技术流让人敬佩,又望而生畏,正因为如此,博德曼选择用漫画的形式来消解这份高大上之感。

日新月异的电影制作历史流变,只挑最主要的展示。 看不下去文字,那就画给你看。

怎么说呢,这位作者就像一个你身边疯狂给你安利的朋友:对电影不太感兴趣?或者有那么点兴趣?来!掏出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点,一个一个讲给你听,还穿插着吐槽和各式八卦,全程激情满溢,恨不得甩百把个感叹号表达自己的爱,这么有趣有料,不关注下不像话吧? 得!安利成功。

这本书大致就是这么个存在。 不学院、不刻板,只有作者和电影人们的满腔热情充斥其中。

至于内容含金量,可不要轻易质疑一位资深影迷的专业素养。

以时间为轴,以片场、影人为面,从萌芽时期的走马灯到卢米埃尔兄弟实现了第一次公开放映的《火车进站》到载入电影史的巨作《指环王》再到时下热门的VR电影,一个不少通通囊括,更精简到只用2-4页篇幅的插画和文字就给你讲通一个时代。

如果仅仅回顾电影制作发展史,可就没意思了,不如起名叫电影制作简史。既然书名里有片场,怎能没有点重磅的电影片场压阵?

而博格曼做的工作,就是把众多经典大片片场原版复刻,按照年代顺序插入电影制作发展历程这一线性回顾中去,让它丰满起来。

于是, 你会在“黑色电影”这节看到《公民凯恩》的片场, 在“武士电影美学”领略黑泽明在《七武士》里宏大又精妙平衡的场面调度, 在“法国电影新浪潮”感受阿尔达《五至七时的克莱奥》是如何既节省了制作成本又挑战了观众, 更不用说诸如《星球大战》《2001太空漫游》《复仇者联盟》《疯狂的麦克斯》这类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片,拍摄它们时的片场和趣事,悉数道来。

84部电影、79位影人、94种设备、51个摄制职位、27项制片技术, 用350幅插画全给你画出来,还画得非常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又不失细节。

谈论技术的进化史,总有陷入唯技术论的危险,博德曼在此借由诸多大片片场的复刻巧妙化解。 将电影制作技术的发展带入具体的电影,我们既能在漫画化的片场中发现技术流变的踪迹,又能发现电影人们是如何在技术的加持下,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能动性,创造出超出时代进程又精彩绝伦的电影作品。

对于整个电影工业来说,不论是电影制作技术,还是身处其中的电影人,都必不可少。 也正如博德曼在书的最后所提到的:

片场就如一个巨大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容器,一一包容着特立独行的电影人们或延续前人或横冲直撞或充满实验性的探索和发现,也默默见证着电影制作技术年复一年的飞跃。

我们只能看见完满无暇的光影呈现,而片场记录的是大银幕背后更多的艰辛和探索,是无数失败后的灵光一闪,是耐心等待后的苦尽甘来。 这些让大银幕上的电影浓度更高,维度更为丰富。毕竟在片场这个电影培养皿和电影制作技术孵化场里,只有成功培养和孵化出的结果才能来到我们的面前。

体量小、密度高,这就是《进击的片场》。

欢迎你来到这个众多奇迹诞生之地。

进击的片场读后感第三篇

与光玩耍

19世纪00年代

第一位电影制作人

19世纪90年代

第一次公开放映

20世纪00年代

20世纪10年代

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40年代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1世纪00年代

21世纪10年代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