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读后感第一篇
人物太多,尤其是工厂的人物,看到后面分都分不清楚。包括吴派人物也多了。应该把人物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格局铺得大,但是感觉虎头蛇尾。支线任务写得不完整。债券市场有些不太看得懂,只看得懂个大概。全书三十多万字,看得意兴阑珊。人物太多,尤其是工厂的人物,看到后面分都分不清楚。包括吴派人物也多了。应该把人物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格局铺得大,但是感觉虎头蛇尾。支线任务写得不完整。债券市场有些不太看得懂,只看得懂个大概。全书三十多万字,看得意兴阑珊。
子夜读后感第二篇
《子夜》很好的描绘了三十年代的中国或者说上海的社会的缩影。中国经历了推翻帝制到民国这个带有资本主义意味的新社会,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封建王朝的遗念没有散去,各种主义的兴起。在上海这个大熔炉里,越发突出。在这个大背景下,茅盾想通过吴荪蒲为中心描绘出社会的三大社会问题。即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被金融压制的民族产业发展,农村小镇经济在军阀混战中解体。各阶级的矛盾在这篇小说里体现的淋漓精致。茅盾用多个小结构的拼凑成一篇大作。行云流水的节奏,让你有种身临其境的参与到这场商战里。这种写法在当时很新,不过时,即使现在也不落俗套。换个年代,换个环境。你可能都可以认为这本小说写的是当代的某些案例。
中国的民族产业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到民国时,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就有了吴荪蒲这样的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一面是他想举起民族工业的大旗,敢于反抗买办帝国主义资本进行对抗。一面通过逐利来压迫无产阶级。在30年代的军阀割据,内战不断的,吴荪蒲想通过资本的扩充来保全自己的产业。为了垄断行业(囤积茧丝),扩大经营(收购八厂)进而从金融市场博利,最终破产。资本家遇到困境时,就会对无产阶级进行压迫,进而达到自己获利的目的。矛盾就有此产生。本书也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了压迫和反抗场面。也预示着当时的政治走向。在商战的篇幅里,描绘的非常精彩,实业吞并各种计谋,空手套白狼的手法,让八家厂归入吴荪蒲名下。与老赵的在金融市场的博弈,都可以成为商战小说的经典桥段,非常专业而且形象。就是小镇经济的崩塌写的有些潦草,最后也就是一个电话告知。看了茅盾的后记才知道因为身体关系,没有详写,也算一大遗憾。茅盾不仅在商斗上去描绘那个年代的状态,也通过吴荪蒲这个家,反映当时社会大家族或者上流人物的生活状态,每个人物特征刻画的很鲜明。可以说在这个家,由吴荪蒲这个大家长一手掌控,他的控制了整个家族,也做到了面面俱到,但由于封建专制的思想还未完全去除,与新时代的新思潮之间的冲突,再某些个别事件中处理的过于霸道。这个也反映出吴荪蒲的固执专制的性格。
看完整本书,突然眼前闪过一个画面,海关钟声在子夜敲响,继而闪过上海的标志之一外白渡桥,幼时应该是瞄过电视上的《子夜》。历史的步伐在前进,子夜的钟声再次响起,是时代的轮回,还是时代的进步。我们翘首以盼。
子夜读后感第三篇
吴荪甫是茅盾笔下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形象,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小说一开始的吴荪甫为接吴老爷子来上海耗费了很多心力、物力、财力,从这一方面来看他是个有孝心的人,当四乡农民不稳时,他也时刻关心着先人庐墓所在之地。 事业中的吴荪甫极具冒险精神,同样,他也有着昭然若揭的蓬勃野心。面对杜竹斋和赵伯韬合资结成公债大户“多头”的提议,他选择果断参与,力挽资金狂澜;同时,他也果断接受孙吉人、王和甫等人的提议,成立益中信托公司,进一步扩大他的事业涉猎范围。 另外,他也是个十分有魄力、有谋略的人。起初对成立银行的提议他持有怀疑态度,但他十分信任自己的实力,认为自己有能力胜任信托公司的首领,且只要有自己的参与,就不会有失败一说;他瞧不起朱吟秋这种欠缺谋略的人,坚信能力至上;在面对厂里的纷争时,他大胆任用屠维岳管理人事,没有让愤怒毁掉理智。 除此之外,他也具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为了发展民族工业,他在家乡双桥镇农村开设了电厂、米厂等,且成立益中信托公司的目的也是实现“东方大港”、“四大干路”的理想;另外,在对待朱吟秋时,他并没有任由其丝厂自生自灭,而是从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以抵押蚕丝的名义助丝厂免于倒闭。 然而,作为商人资本家,他也有唯利是图的一面。起初为剥削和镇压员工,他收买姚金凤分化瓦解运动,又在屠维岳的提议下使用反间计,益中信托公司亏损八万元时,他又想着故技重施,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并且克扣工钱,处处彰显着资本家吃人的本质。 另外,他也是个失败的英雄。吴荪甫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拼死一搏遭到惨败,他的雄心自那一刻便开始粉碎,他也免不了落入俗套,逐渐郁闷、麻木,当初那昭然若揭的蓬勃野心开始熄灭,后来为徐曼丽祝寿时,吴荪甫夜游黄浦江,这是他苦闷无奈情绪的外化,他同万千民族资本家一样,沦落至失败破产的境地。 吴荪甫这一形象相对来说是刻画得较为成功的,他“英雄”的一面以及“失败”的一面都在一个又一个关乎命运的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果断冒险的性格在和杜竹斋贪利多义的对比之下更显得难能可贵,而他自身的性格也是在人生经历中存在着发展变化的,从一开始提到合资“多头”就将振兴民族实业抛诸脑后,再到后来为实现“东方大港”和“四大干路”的宏伟蓝图而创办益中信托公司,他的心智变化都是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