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一个大人》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散文,通过一个孩子想象成为大人后的种种遭遇和感受,引发了读者对成长和责任的思考。文章揭示了成年人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强调了童真与纯洁的珍贵。读后让人感悟到,无论成年与否,都要珍惜当下的快乐和幸福。
假如我是一个大人读后感第一篇
“别捣蛋!”
“做个好男孩!”
“照我说的做!”
“注意你的举止!”
“小孩子就该快乐!”
无视孩子内心感受的告诫,威胁,指责,质疑只会得到孩子表面上的顺从。实际上则正如绘本里演绎的那样:孩子小时候不被允许做的,便放到长大后去做(大人什么都可以做)。与此同时,他们还学会了一整套的如何让下一代听话的“技巧”
假如我是一个大人读后感第二篇
在大人看来,孩子都应该是快乐的。
但其实,小孩子心里也会有烦恼,外在的表现就是“不服管”“唱反调”。通常我们会说这个孩子进入了叛逆期。不知是不是因为现在孩子更加聪明,心智发展更早更快的原因,这个“叛逆期”也比以前开始更早,延续时间更长。2、3岁开始就有这个迹象了,6、7岁孩子更甚,青春期的孩子自是更不用说了。
“堵不如疏”,与其强行压制孩子,不如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有时孩子也不再那么固执了。
这本《假如我是一个大人》就可以起到这样的润滑作用,以一个调皮、聪明的小男孩的口吻,想象自己成为大人之后要怎样地随心所欲,那该多么开心啊!
假如我是一个大人读后感第三篇
在亚马逊买的一套六本的《我的小小烦恼》中的一本,可是这个六本一套的版本,现在在亚马逊上都没有了。
这一套书都是蜡笔画,简单的笔触、用孩子的画法画出孩子的世界。
这套书,是大宝最近最喜欢的书,而这一本又是她的favourite,几乎每天都让我读一遍,读的时候,我咬牙切齿,她哈哈大笑。
书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写如果他是一个大人,他要做什么,——呃,基本上都是作为孩子的他,不被允许做的事情:不洗手上餐桌、不爱穿毛衣、倒着走路、饭前吃巧克力、抖腿。。。。。。作为一个小孩子,“我”觉得正常的事情,我喜欢做的事情,在大人看来就是淘气、惹祸、离经叛道、不守规矩,总之就是各种不对。在小孩子受不了大人的唠叨,终于按照大人说的去做的时候,大人还往往来一句“为什么不早就这样做”。于是“我”立志,如果“我”长大了,“我”就要继续做这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而且,“我”还要带着“我”的孩子做这些事情。在“我”看来,大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所以“我”要带着“我”的孩子做各种作为小孩的“我”不被许可的事情。但是,“我”还是不明白,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做事情的大人,为什么还是要做一些作为孩子的“我”不会做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一个小孩,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过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应该的事情。只是当我们长成大人,我们遗忘了当小孩的感觉,遗忘了曾经的我们多么渴望大人的认可与理解。慢慢地,我们长大了,顺应了社会对我们的各种要求长大了。某些方面,我们长成了和我们小时候不喜欢的样子,长大的我们开始各种苛责我们的孩子。
假如我是一个孩子,面对同样的状况,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
我基本上是一个被放养长大的孩子,家长很少给我讲大道理,更是从来没有打罚过我,除了极少数我淘气被别人找到家长的时候(当然也可能是我小时候原本就比较乖巧)。七八岁之后,我开始广泛地阅读,什么都读,武侠、言情、诗词、游记、所谓名著。在书中我学到各种是非,各种自律,慢慢长成现在这个样子(总之没有长歪)。所以,对于我的孩子,我也试图少些去干涉他们,只是给他们我小时候做梦都想象不到的大量的书本,我希望他们学会读书,在书里学会成长。
但很多时候,作为一个世俗的大人,我常常也会被指责“不管孩子”;另外很多时候,我也会为孩子设定界限(例如一天能吃几颗糖),并被他们的种种行为所抓狂(我说一天吃一颗糖,结果孩子一天一种糖吃一颗)。于是,难免地,我会去批评我的孩子们,去唠叨他们。可是假如我是一个孩子,面对大人的批评和唠叨,我会作何反应?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勿忘初心,作为一个世俗的大人,我们是否也该记得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