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理论-牛津通识读本》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选择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应用。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分析,揭示了人们在选择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决策模式。书中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并指导读者如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一)
总感觉作为译者对这本书翻译的不够重视和用心,有些用词很绕,很拗口。看不出任何乐趣。看到菜单选择时,常常需回到最初的举例来回想,对于英语不好的朋友需要费点力气了。刚看完两章,第三章就读不下去了,不知道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开始怀疑我对这本书的选择了。第一章最开始引的例子,说明选择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指引,能让我更好的选择。但读完两章之后发现没有任何指引,只是无聊的说些不同的选择组合,各种在我看来无聊的定义。看来对于我这种大专生来说,这本书选的不好。
选择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二)
序言
汪丁丁
这本小册子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极简”系列丛书的一种,极简明,且尽力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遵循这一主旨,它的中译本序,也应极简,例如,五百字。
选择,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性质之一。极端而言,即便是无意识的行为,只要表现出多样性,就可视为是“选择”的结果——是“自然选择”而不是“理性选择”。自然选择的合理性,可由演化理论得到解释,虽不充分但尚无其他可替代的解释。理性选择的合理性,要由解释者对被解释的行为赋予令人信服的解释。例如,宗教行为的合理性,可由信仰的压倒性力量得到解释,尽管对无信仰者它显得荒谬。
对人类而言,最长期的决定力量只有两类,宗教的和经济的。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依行为的个体性和集体性而分为两种,个体选择的理性与集体选择的理性。这本书的图3,给出以这两种理性为主题的各章之间的联系,可说是关于这本书最重要的心智地图。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对集体选择理性的探讨构成“社会选择”理论的核心议题,引致了一系列“不可能性”定理(参阅这本书的第6章“民主与独裁”)。对个体选择理性的探讨构成“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引致了行为的经济学解释(参阅这本书的第2章和第5章,我建议读者最后再阅读第3章和第4章)。
选择理论-牛津通识读本读后感(三)
选择理论研究的是在符合逻辑的选择模式下所潜藏的推理过程:作出理性行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点为何重要?正如亚里士多德提醒我们的:“行为的本原是选择,而选择的本原是欲望和推理……没有智力和性格的结合,好或坏的行为也就不可能存在。”选择理论详尽阐发作出良好行为所需的推理过程,至于同样为这种行为所需的性格则取决于读者你自己。 本书篇幅短小,并非因为它只涵盖了狭小的范围,而是因为它没有详尽无遗地深入所探讨领域的细节。书中提及许多有趣的看点,但多数情况下只提供了寻找这些看点的部分指导:本书更像是导游手册,而非地名索引。许多论据被略去了,或是只作了概述:读者可能喜欢自己来提供,或者补充完整。在书中用“显而易见”这个短语来表述的地方,读者便满可以补充自己的论据。书末的注释标示了哪里可以找到帮助,同时也提醒了一些难点,即使是那些极为勇敢的探索者,试图克服这些难点也是不明智的。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开放性问题和悖论,但没有解决。不过书里给出了一些指导意见,可以帮助读者自己找到解决办法:读者必须在这些问题上持有自己的观点。 序言竟然是汪丁丁教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