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徒步中国读后感1000字

徒步中国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5 20:35:15
徒步中国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0-05 20:35:15   小编:

《徒步中国》读后感:这本书以徒步旅行为主题,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深入探索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河流的壮丽,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他的文字充满力量和感性,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这本书让我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激发了我对徒步旅行的渴望。

徒步中国读后感(一)

喂喂,你們看了其他的書,跑到這本書這裏來惡評,很不對啊!

這本書是兩個英國人,從蒙古步行到香港的故事,并不是德國人從北京走到新疆!!你們不能不把書弄清楚,就隨便評價,這樣對作者很不公平好嗎!?

這本書是兩個英國人,從蒙古步行到香港的故事,并不是德國人從北京走到新疆!!你們不能不把書弄清楚,就隨便評價,這樣對作者很不公平好嗎!?

……请不要少于140字……

徒步中国读后感(二)

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探险家的梦想吧。尤其是在我们年少的时候,由于懵懂无知,对未知事物大都怀着浓烈的好奇心,幻想着周游世界,广交天下豪杰。可是,又有多少人在长大后,能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至少,我是没有实现。可能由于现实的禁锢吧,再加上对未知的那一点点恐惧,使得那个背上背包,骑上单车,穿越森林和荒漠,周游世界的浪漫景象,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我曾经这样计划过,先把就近的北京周边的各种景点,逛遍逛透。尤其是把重要的建筑参观一下,再来计划北京以外的国内景点。可现实是,就连最近的,脚边的路,都没有迈开过太多步。。。恍恍惚惚,人生已经三十二载,从高中毕业开始走出家乡,离开北京。在西安上了四年大学,去内蒙古工作了两年,后来又回北京工作了七八年。虽说去过的地方不太多,可也还算走出去过,就算聊以自慰吧。这些年随单位的活动或出差,去过巴厘岛、云台山、坝上草原、佛山等地,可怜的屈指可数。

不过还好,现在有很多影视节目和文学作品,能够带我们尽情的畅游一下,小小地过把瘾。所以一看到本书的作者罗布和利昂,能够徒步纵穿我大中华,敬佩之情油然升起。作者行走的路线大都是比较荒芜、偏僻、没有路的,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可能都很难选择这种路线去旅行。通过作者行云流水般的叙写,阅读旅行日记的快感十足。并且本书图文并茂,阅读之余,欣赏着手绘的行程地图和精选的照片,随作者在纸上行走一番,也是乐趣满满。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行走于祖国大好河山。

徒步中国读后感(三)

风风火火闯九州

作为一个生在国内心在太平洋的人来说,稳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日复一日的平淡,不会按耐住对世界各处风景的追求以及对未知探索的渴望。

所以罗布利尔沃,一个来自英国想要释放心中不羁的帅小伙,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地理老师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次挑战自我的旅程—单骑闯天下。这段穿越半个地球的惊心之旅并在香港取得了这段旅程的最大收获——我的妻子,一位来自中国名叫克里斯汀的女孩。

有了第一次的环球旅行就很难再回到以前的生活,于是一个崭新的计划应运而生——穿越中国。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文化根源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是人类史上记载最早的文化,而中国现在还在蓬勃发展、源远流长,无不让人兴叹称奇。

在选择交通工具的时候让利尔沃伤透脑筋,他对地理熟悉,知道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穿越时所需面临的难度,但他最终选择了步行来丈量中国。因为他了解中国许多古代的伟大建筑都是靠一双双守来堆砌的,徒步也正是了解一个文明最直接且最虔诚的方式。

计划已经列出,在中国的北方内蒙古自治区赛音山达市出发,顺南而下,直至香港,途经7个省份数多城市,涵盖中国一线城市到村庄无数,从内蒙古荒凉的戈壁滩到令人恐惧的沙漠地带,从历史悠久的中原古城到镇守疆土的世界遗迹万里长城,从波涛汹涌的黄河流域到暗流滚滚的长江流域,从少数名族自治区到风景秀丽冠以天下的桂林山水,从特大城市广州到特别行政区香港……

不进入乡村就体会不到中国最地道的风土人情,拖着装有旅行全部家当的小车,用疲惫的双脚踏着沉重的步伐,唯一支撑利尔沃在重重困难前不栽倒继续前进的意志力就是每到一处风景时对画面进行摄影留念的那一刻。

徒步完成穿越中国之旅,利尔沃完成了许多中国本土人都不曾完成的壮举,旅行使人成长,利尔沃对中国文化瑰宝的探索使他对生命有了另一番的感悟,用探索未知的精神去发现自己,发现生活,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领悟的。

徒步中国读后感(四)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是我们经常说给自己,也说给别人的话。身体在路上,只要有点时间,有点金钱似乎并不是太难的事情。现在大大小小的假期,你都会被各个旅游景点爆满的人所震惊,无疑,这就是身体在路上的最好体现。但是这种身体在路上的体验,也是十分便捷和廉价的,因为大多数人的旅行,更多是跟旅行团或者自驾,玩的非常仓促。

如果让旅行更有趣味,骑行和徒步,是两种带有自虐性质的体验。手中这本《徒步中国:用脚步丈量魅力中国》是一本记录英国人罗布和利昂徒步中国的图书。

读完这本书,真是让人感慨颇深,既为两位徒步者的经历欣喜,又对他们的经历感到艳羡。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徒步中国,而且并不一定能成功。通过读《徒步中国:用脚步丈量魅力中国》,不妨也为自己徒步中国做一次模拟,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要过语言关。

两个英国人只会几句蹩脚地汉语,对蒙语一窍不通,他们需要以赛音山达以起点到中国香港为终点,其间需要步行3000英里,约合4800公里。他们没有翻译,要经由蒙古国然后由北至南纵穿中国,抵达香港。为了解决语言障碍,罗布与利昂提前准备了一些背熟的问题,回答诸如从哪儿来,为什么徒步之类的问题,同时也准备了蒙语写好的一封魔信,用来回答好奇者的询问。当然,由于语言不通引起的误会,有时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笑料,让人忍俊不禁。

其次,要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

罗布和利昂出发的时间是11月14日,寒冬即将到来。而且要从蒙古国入境中国的时候,要穿过沙漠地区,两位徒步者经常在零下二三十度甚至更低的温度下露营,而且装备并不是很充分。气温低,天气多变,常常露营,每天要走大量的路,还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其他困难。

第三,身体状况。

负重徒步最艰难的包括身体情况,两位徒步者中,罗布三十多岁,有充分的徒步经验,身体状况不错,利昂二十多岁,身体情况是最佳的。在徒步过程中,曾经因为罗布的脚伤,险些让整个徒步计划被打乱,甚至是终止。不过,两位徒步者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身体上的困难,疑惑在身体饱受摧残的同时,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四,经济的压力。

如果,你完全不畏惧前三个条件,那么经济的压力也是非常严峻的。对于徒步中国的两位勇士来说,他们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考验。他们虽然在徒步之初就来拉来了赞助,但是需要全程拍摄徒步过程,才有可能最终获得赞助。在这次徒步中,罗布扮演着徒步的主角,利昂充当摄影师的角色。于是,肩负摄影任务,就显得让徒步有一些沉重,每天都要完成一两个小时的拍摄。不过相对于拍摄任务而言,能缓解绝大多数经济压力,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说明徒步中国,是绝对有看点的活动,否则不会惊动“国家地理频道”赞助拍摄。

徒步是最不容易完成的旅行,尤其是两个外国人,需要战胜的困难其实比想象的还要多。

当然,困难远比这些要多,诸如各种意想不到的意外,还有不可预料的政治因素与其他风险等等,当两位徒步者完成这一项艰巨的任务后,回顾徒步的经历,罗布用笔记录了徒步的过程,给读者呈现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以及他和利昂在徒步中经历的风土人情,他们遇到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是满满的感动,也可能是涩涩的酸楚。

徒步中国读后感(五)

老雷的书我没读过,但是他在YouTube上的《徒步中国:最遥远的路》的视频(每期一小时左右,一共有五六期)我都看了。老雷从北京徒步走到了德国,花了若干年的时间,中间似乎中断过多次,比如从新疆飞到重庆去挽回和女友的关系,和在格鲁吉亚住过一年的时间。他的一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他在旅途中经历了很多的辛苦和疲惫,但是等到他走到了一个目的地,(舒服地待在那里,)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所有辛苦的经验好像都消失了。它们被头脑过滤掉了,剩下的只是美好的内容,更准确地说,是令人感动的内容。类似地,尤瓦尔·赫拉利在一本书中也提到过一个心理学理论,说人的头脑有两个分离的板块,一个负责体验,一个负责意义。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主要是前者在起作用;当事情过去,人在回顾的时候,主要是后者在起作用。这导向了一个结论,即人生是欺骗性的;它实际上苦多乐少,但是人的自欺性的功能,使得他们对人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哄骗着自己去过其实是不值得过的每一天。 Edward Relph提到过一种“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s),它以强烈的感情上的波动为标志。它的一个特点是短暂。当你经历了一番辛苦,爬到一座山的高处,在一瞬间看到壮阔的景象,你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但是,这种感动不能维持很长的时间。在我看来,所谓的人生,不过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时间流里的每一个瞬间的经验的集合。你可以把所有瞬间的幸福和痛苦进行微积分计算,产生出一个总数。这样看来,高峰体验因为其短暂,并不能使得人生的总体的幸福产生显著的提升。但是人为什么要付出众多的辛苦和奔波,去获得一时间的感动呢?这其中可能确实有自欺的因素。高峰体验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可以永久地改变一个人,使他从此与以往不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高峰体验使得一个人的个人经验的全体有所扩大。你每天通过固定的路线去上学或上班,对途中的景象是如此熟悉,以至于对它们熟视无睹;它们不能增加任何新的经验,因为新的经验指的是新的经验的种类。当你获得了高峰体验,它是一种超乎日常生活的经验。当我们讲述旅行的故事,只有这样的经验是最值得诉说的,一件事物的意义乃是被其中卓越的部分所代表。当你获得了这种经验,它就在你的价值宇宙当中永远存在;它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参照系,被用来与其它一切其它事物作比较。它有潜力改变你对于其它事物的态度,而人对事物的态度是他的自我的重要内容。 我2022和2023年在中东欧旅行过两次,加起来大约有四十天的时间。一开始是徒步,后来也坐过公共汽车和火车,但主要是骑自行车,一天可以行进七八十公里,在露天里睡过觉,主要是住便宜的旅馆和民宿。在大部分时间里,我的心情是疲惫:因为之前整天待在家里,不怎么锻炼,所以徒步了几天,脚就生出了水泡,几乎不能走路;骑自行车则导致屁股疼。这种疲劳感降低了旅行的乐趣。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似乎都在操劳实用的事物:在哪里换货币,去哪里吃饭,晚上在哪里过夜,关心人身安全。因为我要在每一天的天黑前赶到一个旅馆,这种赶路的急迫感占据了心情的很大一部分。经过的地方大部分并不风景如画,不过是平常的村镇和田野,互相之间没有多大差别——我故意想要考察中东欧的实际情况,而非选择性地去到那些针对大部分游客的地方。赶路的时候也曾试图思考哲学问题,但是这种时候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人的想象力在某种意义上极为有限,精神的丰富需要的是看书和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刺激,凭空想象是很难产生什么的。尽管有如上的这些,我在大部分时间里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我想要的本来就是身体的锻炼与拼搏,乐于接受各种挑战。当我在酷暑中爬上一座山,或在路边的神龛里过夜,我觉得自己是超人,心中洋洋得意。我在教堂里给手机充电,接小镇喷泉的水刷牙,在公共厕所洗脸,这些都是事后笑谈的材料。我会自己创造出一些情趣,比如我曾在一个清晨徒步,经过一大片麦田,在田野间背着双肩背跑了起来,头脑里放着《火战车》的音乐。旅行意味着对日常事务的(暂时)脱离,人在精神上也摆脱了对它们的关心,进入一种乌托邦的状态。对于我来说,旅行像是一种自我放逐,心中自恋又惆怅。我会在旅行的时候将世界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去沉思,带着阅尽世间一切的心思行进。我经过一个个村庄,河流,农田,树木,教堂,感到我们的地球可以养活众多的成员,而人的不幸完全源于自身的贪婪。这就是我们的天空,这就是我们的大地。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