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经典常谈读后感1000字

经典常谈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7 14:35:37
经典常谈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5-17 14:35:37   小编:

《经典常谈》这篇文章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经典的热爱和领悟。他认为,经典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生的指南。在读过经典之后,他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他也呼吁大家要重视经典的价值,积极与经典对话,让经典成为我们的精神寄托。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也深感到了经典的力量和魅力。

《经典常谈》读后感(篇一)

朱自清先生治学严谨,又用平易带些许幽默的文字来解读、阐述了中国古代各种文体、经典的起源与演变。

作为八下的课外必读书目,坦白说,我觉得有点难。没有充足的经史储备,不那么容易融会贯通;知识点太多,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比如我,记不住。好在微读可以将知识点划线,方便日后翻阅。

朱自清先生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从这方面来看,本书作为八下的必读书目又是一种必然、一种必须。

经与典需常谈,本书需常读。

1/5页

《经典常谈》读后感(篇二)

40,朱自清:杜预作《春秋序》,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是委婉,“远”是含蓄。这不但是好史笔,也是好文笔。所以《左传》不但是史学的权威,也是文学的权威。《左传》的文学本领,表现在记述辞令和描写战争上。春秋列国,盟会颇繁,使臣会说话不会说话,不但关系荣辱,并且关系利害,出入很大,所以极重辞令。《左传》所记当时君臣的话,从容委曲,意味深长。只是平心静气地说,紧要关头却不放松一步;真所谓恰到好处。这固然是当时风气如此,但不经《左传》著者的润饰工夫,也决不会那样在纸上活跃的。战争是个复杂的程序。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这差不多全靠忙中有闲,透着优游不迫神儿,才成。 90,这里朱自清通过论谢灵运山水诗的缺陷,不小心把陶渊明的诗高妙的秘诀给泄露出来了。——他(谢灵运)在赏玩山水的时候,也常悟到一些隐遁的超旷的人生哲理;但写到诗里,不能和那精巧的描写打成一片,像硬装进去似的。这便不如陶渊明的理趣足,云云。——陶诗是融情于境,情境交融,写景顺便就把情感抒发了,也把道理讲透了。

2/5页

《经典常谈》读后感(篇三)

花了半天时间读完此书,2023年始,这本书被选入初二下册的必读名著,替换《傅雷家书》。

经过几小时的阅读,我发现这本书共有十三篇文章,都是朱自清对经典作品的论述,大多是介绍这些经典,少涉及作品内容。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心仪的是内容,故事情节吸引人读下去,而对于研究者或相关专业的人士而言,水平更深入一层,研究更为精细。

说实话,我在读时,不像读其它书籍那么轻松,虽然对这些经典作品有了解,也极少涉猎其内容,如《易经》,也没有读过学过其内容。相信对于学生而言,这部书读起来会更为困难,温儒敏老师的想法是好的,希望中学学生对经典有一个认识,也许就有部分学生对经典感兴趣,愿意钻研,在未来走入古代文学的道理上进行孜孜不倦地探索呢?

可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估计是毫无兴趣的,读起来不明所以的。我觉得现阶段的学生还是适合学习一篇一篇的文章,进行精细研读,等到读大学,学生会发现中学阶段读的学的内容在大学也会涉及,再从宏观上把握也不迟啊!

对于命题者而言,这部书难以命题,如我地考两道名著题,一题考概括选段内容,一题考人物形象。那么对于本书而言,极难出考题,我还挺好奇,到时候命题者会如何出题的。

上半年听了一位江苏的老师讲《说文解字》的公开课,学习造字方法,教学生造字,学生自己尝试造字,说此字的意义,那节课还挺有意思的,学生的精彩发言是“我要脚踩日月星辰”,抱负之大引起全场老师的喝彩!

3/5页

《经典常谈》读后感(篇四)

部编版八下语文教材将《傅雷家书》换成了《经典常谈》,很多人抱有质疑的观念。看完整本书之后,在加上研读了八下课文中名著导读的部分,我总体感觉这本书换的挺好的。

首先,部编版语文书中,每本推荐的名著阅读都有一个相应的阅读方法。《经典常谈》对应的是选择性阅读。在读书方法指导中就指出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或者根据具体的目的去选择阅读。所以我认为针对这样的一个读书方法的话,《经典常谈》的内容比《傅雷家书》很合适一些。

其次是这本书的内容。《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专门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整本书较为通俗易懂的为我们初步介绍了我国一些经典的著作。让读者在很短的篇幅内可最全面的了解著作详情,发展流程等等。是很适合学生们阅读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也并没有这么的好读。读这本书还是要有一些基础的。要不然很容易看着看着就不知道看的什么的情况……

这本书是新加入的,总共也就十三篇,我觉得都看完才能心安,可不能真的就选择性的读两篇自己喜欢的了事。

看这本书,还是需要一些方法的。整理思路做思维导图很适合书中的内容。还有就是从网上找一些专门讲这本书的资源辅助对这本书的理解。

4/5页

《经典常谈》读后感(篇五)

《经典常谈》2023高考作文题,如果常读经典一定so easy

人家都是笑起来很好看,你是看起来很好笑!好吧,读书的时候,我总是会心一笑,因为我的心在笑。我喜欢这本《经典常谈》,因为它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这是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分十三个专题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古代经典,它以十三个专题为主线,介绍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周易》、《尚书》、《诗经》等。这本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仅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更是一份对于后学的殷切期望。

读书,就应该多读经典,因为经典是经历时间考验,经过岁月洗涤,最后留下来的精华中的精华。总觉得我们自己的国学,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更好的传播和传承,因为学生们都知之甚浅,甚至是不求甚解。没有深度,也没有讨论,以及上升到学习应用层面,这就对不起我们自己的文化经典。我还是比较推崇“大语文”的概念,觉得在语文学科方面,除了第一课堂,还要有第二课程,要到生活实践中去学语文,读经典。今年高考作文,全国甲卷题目是:思考“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写出自己的理解;全国乙卷题目是:【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如果读了《经典常谈》,这作文写起来一定so easy,一旦引经据典,想不精彩都难啊。甲卷可以通过国学经典中关于时间的一些金句,将时间与生命的概念可结合,再从历史人物中找些例证,然后透过历史看现实,对于屏读时代提出自己的时间管理概念,这样的答案呈现,一定差不了。而“一花独放不是春”,同样在国学经典中有很多优美内容,一旦用经典来包装你的作文,你想不得高分都难啊。

首先,这本书的语言简明易懂,深入浅出。朱自清先生在书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古代经典著作的精髓和内涵,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深入思考。他对于每一部经典著作的分析和评价也非常独到,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次,这本书的思想深邃,富有启迪性。朱自清先生在书中不仅讲述了古代经典著作的内容,还从中提炼出了深刻的思想和哲理。他通过对经典著作的分析和解读,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生命、爱情、责任等重要话题,让人深受启发。

此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朱自清先生在书中对于古代经典著作的介绍和评价,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和深厚感情。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总之,《经典常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书籍。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还能够启迪思想、传承文化。朱自清先生在这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孜孜不倦、嚼饭哺人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我们应该珍视这份传统文化遗产,通过阅读和学习,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芒。

5/5页

还剩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