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摘抄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1 11:50:19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01 11:50:19   小编: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爱情传说,牛郎与织女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通过天帝的慷慨相见。这本绘本以独特的美术风格和简洁的文字,将古代传说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感情。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篇一)

文/唐亚明

记得1982年9月松居直先生第一次来中国,我陪同他。这位开创了日本现代图话书之路的大权威,在北京的书店里看儿童图书时表情严肃认真。看完了他对我说了两句话,一句是:“中国的图话书这么落后超出了我的想象。”另一句是:“中国的连环画在世界上也是独特的,无可比拟!”

对于他的第一句话我无法回答,因为那时国内的图话书寥寥无几,只有一些单薄的小本,绘画和装订印刷粗糙,内容也是灌输性的。对于他的第二句话我可说的倒很多。我告诉他,连环画的形式早在宋代就有了,中国的小朋友没有不爱看“小人书”的。我从小怎么设法去别人家借,怎么看起来连吃饭做功课都忘了……他听得津津有味,还买了几本连环画带回去。

后来,他又多次访华,每次都是我陪同他。书店里逐渐看不到连环画了。他几次对我说:“中国把自己的好东西丢掉了,太可惜啦!”再以后,我们在书店里又看到了成套的、装在漂亮盒子里的连环画,但是看起来不像是为了给孩子读的,好像是为了给大人怀旧或收藏,或是为了高利润而出版的。

如何赋予所谓“风光不再”的连环画以新的生命?怎样把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与现代的图话书结合起来,使当今的孩子们喜爱?这是受松居直先生刺激后,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幸遇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家明先生的鼎力支持,感谢小活字编辑部的王子豹、卜凡、谭俐婷的努力工作,使这一尝试有了好的开端。我们相信,中国的连环画不是古董,而一定会重新成为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小人书”。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篇二)

《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关于爱情的传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存留于心间柔软的角落,这些故事触动心扉,显得分外动人。

《诗经·小雅·大东》有云:“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是关于牵牛织女星的最早记载。

到了东汉时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将牵牛织女描绘为夫妻,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成型。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如今给小朋友讲述的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早在千年前,就已经流传开来。故事通过文字,通过图画,通过人的语言,代代相传。

仰望天空,不可避免的会想起银河,想到鹊桥,想到牛郎织女,想到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我们的情思和古人的情思相连。

这部绘本《牛郎织女》的原画由墨浪先生所绘,他是中国现代连环画画家。连环画是中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宋代就已出现。以连续的图画来叙述故事,展现人物形象。

墨浪先生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底,他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曾经担任辅仁大学美术系研究员、辅仁中学教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墨浪是他的笔名,从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他对绘画的炽热感情。

墨浪先生将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和西洋绘画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绘画技艺,别具一格,风格鲜明。

翻看绘本时,我们能够感受到线条的灵动和用墨色彩的变化,真正体会到“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给小朋友一边讲述故事,一边翻动书页,栩栩如生,故事就仿佛发生在眼前。

夏夜,繁星点点,坐看牵牛织女星。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篇三)

这本《牛郎织女》的画稿是著名美术家墨浪的作品,他毕业于辅仁大学美术专修科,曾任辅仁大学美术系研究员,也是师从名家。在年画和连环画创作上很有心得,尤其擅长古代历史故事。

而这个中国文化中的爱情经典——《牛郎织女》,更是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相比于西厢记等,这个故事藏得更深,乞巧节七夕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受众更广,记得小时候就听说过,节日那天晚上在葡萄架下就可以听到牛郎织女悄悄话的传说。

这个故事后来被不断解读,什么牛郎是登徒子,老牛其实身份大有来头,但其实回归爱情,故事依然动人,牛郎与织女的爱情,隽永又迷人,与天地同寿,何尝不是凡人向往的爱情呢。

牛郎和织女在冥冥之中都是按照命运的指引,相遇,相爱和分离。

近年来无数人提出了解构经典的概念,但是这个故事却是私心最爱的,感觉就像西方世界里那个王子吻醒睡美人那样,纵使荒诞不经,却能在深处打动人,更有传统文化的背景加持,那好威风的王母,那璀然的银河,一同构成了我们小时候对爱最初的启蒙,是对人生的最初的思考和启迪。

作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没有原型考证,织女可以是天上任何一个美丽的仙子,在不同的版本上也确有出入,牛郎也可以是人间随便哪个村子的小伙子。故事中人物善良和勤劳是美好的品质,却并不是他们打破天规,获得鹊桥相会机会的原因。在神话或者是童话里,只有主角才有资格接受命运的馈赠。现实世界里的我们,却只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无法成为那个历经磨难却总能等来美好结局的幸运儿。但是读神话长大的孩子,却总能把天真保存得就一些再久一些。

在诸多影视版本里,我最爱的是那部《天外飞仙》,宏大的故事架构下依然是悲剧的内核,这是牛郎织女的宿命。在本书的故事里,老牛的戏份被大大删减,那只为了牛郎舍生赴死的连身后的牛皮都保不住的老黄牛,只剩下故事开篇对牛郎的神谕。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篇四)

小时候没有现在条件这么好, 有这么多的绘本可以自由的选择, 可以网购,可以去书店,可以去图书馆, 甚至还可以看电子书。 选择的途径多了, 可选择的看书的方式也多了很多。 我小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每天下午的时候老师的一本故事书, 这本书里的故事是之前没有听过的, 年幼的时候电视机里面的节目还不是特别多, 那时候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七色光的节目了, 书籍的匮乏使得我每次听到的故事的时候都很珍惜这个听故事的机会。 老师的故事里有白雪公主,有牛郎织女,还有人鱼公主,葫芦兄弟。 那应该算是我对于阅读最早的启蒙了吧。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 我就加入了亲子共读的行列, 很多之前我也没有听说过的绘本,被推荐了出来, 参加过线上的分享会, 参加过下线的共读活动, 自己也组织过小的故事会, 对于现在孩子能有这么多读书的途径觉得既高兴又羡慕。 但是读了这么多的书, 我其实也在想, 我小时候读过的中国传统的故事, 是不是也能讲给孩子听呢? 想和孩子们一起读我小时候的故事, 给他们讲讲女郎侄女鹊桥相会的故事,银河的传说。 认识星座里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时隔多年之后,《中国绘本》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小时候只有文字的书,如今图文并茂的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好像过了很多年之后遇到了幼年之后的朋友一样。 当年这个故事是幼儿班的时候老师讲过的, 后来年龄大了听过故事,看过电视剧,看过戏曲,这些关于牛郎侄女的传说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再遇到绘本的《牛郎织女》心里还算很感慨的。由于几年的亲自共读的原因, 收到书之后孩子就拆开开始看, 很多的书现在我们都有这样的默契, 收到了她先看,有时候我也问问她看这个故事的感想, 有时候也一起看看故事的内容。《中国绘本》系列含有四个传统故事,分别是《牛郎侄女》、《白蛇传》、《李逵闹东京/》、《少年将军岳云》。 这几个故事在传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编, 在原有传说的基础上做的变动让人读起来觉得有熟悉的影子,也有不一样的内容。 这本绘本的字数相对偏多, 对于低幼的孩子还是需要家长读, 读小学的孩子可以自己自主阅读。 画面精美,人物的绘画也是中国话的影子很细腻。 和孩子一起读小时候的故事, 感觉不论时间怎么转变,生活中总会因为那些温馨的回忆,那些美好的故事而让人每每想起来都觉得很幸福。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篇五)

和《少年将军岳云》一起,我们三个看的还有这本《牛郎织女》这个绘本。我曾经不太敢给孩子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涉及到爱情,本来孩子年龄到了,自然会涉及这些,但是由大人讲出来,总觉得不合时宜,局面羞涩。然而这个绘本《牛郎织女》却给了我很好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人们太熟悉了,但是似乎很难跟孩子讲特别细的细节。因为大部分家长就只是了解了一个大概,其他的都还给小学老师了。 这个绘本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回顾这个故事,主要就是讲一个仙女和凡人之间的爱情。王母娘娘进行阻挠,画了一个银河隔断他们,然后喜鹊搭桥让他们一年见一次面,这样的故事。 讲完这个故事,我的两个宝贝突然跟我说:他们的孩子好可怜,妈妈,虽然你不会织布,但是你会做一桌很好的饭菜,在我们心中,你最美了。我的心里感觉虽是我给孩子们讲故事,但是却是孩子们在教我道理,有很多细节的,他们都用他们孩子的心灵解读出来了。每逢农历七月初七还都去外面看看牛郎和织女有没有一家团聚,还要求他们的父亲,每年这个时候给我买礼物。 大人眼里羞涩的爱情故事,其实并不是不能讲给孩子们听的啦,只要方法恰当,所以这么美的故事为什么不能讲给孩子听呢,既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感恩,还能让孩子促进父母之间的感情,并且还能让孩子对天上的星星感兴趣,顺便聊一下星球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牛郎织女》绘本也是唐亚明老师连环画当中的一集,通过这种方式让故事流传下去,效果太好了。 夏天的晚上最适合吃完饭乘凉了,拿一本绘本《牛郎织女》带着孩子一起探索纯美爱情,以及天空的美妙。 在看连环画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一开始织女的样貌有点胖,孩子们不懂,并不是瘦就是美,我又有了一个教育孩子美学的借口了。尤其是家中的男子汉,更应该注重女孩子的内在美,虽然家里并没有胖胖的人,但也不能代表他们在外面不受到:瘦就是美 这种想法的侵扰。 一本绘本在手,教育,聊天,培养感情都做到了,一举多得啊。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篇六)

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对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不仅是一个神话传说,更寄托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坚贞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讴歌。由牛郎织女的故事衍生出来的“七夕”节,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牛郎织女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唐亚明文、墨浪绘图的《牛郎织女》再现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这一美好传说。虽然很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讲过这个故事,也在上小学的时候读过,但是再次月底这本书依然感到这个故事的魅力。

本书以绘图的形式,讲述了出身穷苦的农家孩子牛郎,被哥哥嫂嫂赶出了家门。与大水牛相依为命的他踏实劳动,渐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有一天大水牛突然说话了……

正是因为老水牛指点牛郎到池塘边去见一下天上的仙女。于是,便有了后面发生的故事。

本书绘者墨浪的连环画艺术既有中国画传统技法的深厚功底,又有西洋绘画的造型之长,在透视、构图、人物解剖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他所绘制的《牛郎织女》画工精彩绝伦,可以说是此类版本中画得最好的。比如说,爱情会和财富、地位挂钩吗?会和职业、房产挂钩吗?显然没有,牛郎对七仙女的爱时毫不保留的,体现在他对家庭的负责和辛勤的劳作上;七仙女负责织布,为了使改善家庭的生活,和对牛郎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相濡以沫,共渡难关,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成为令人羡慕的一对夫妻。他们的爱情是纯粹的、毫无任何利益的成分。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而后来七仙女因为私自下凡与凡人成亲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责罚,于是牛郎和织女便只能在每年的七夕,经过鹊桥相会,它们凄美的爱情感动着天和地。

改编为电视剧的牛郎织女,还特别加入了那头老水牛的故事,特别是这头老水牛即将升天位列仙班的时候,给了牛郎很多的指点,牛郎与老水牛的深厚感情被渲染的非常深动,成为了电视剧的一大看点。正是因为这些元素的加入,和它所表达的美好价值观,让这个神话故事得到了中国人的喜爱。

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故事以鲜活的表现方式呈现给读者,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无穷的生命力。

《中国绘本:牛郎织女》读后感(篇七)

中国的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它成型于宋朝,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经盛行一时。我们小时候家里谁没有几本连环画,是吧?那时的连环画只有巴掌大小,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制作得都很精美。传统的工笔画技法,丰富的故事题材,精彩的故事内容,都让连环画成为了我们小时候美好的童年记忆。

但是,以前老少皆宜的连环画现如今基本上被作为纪念品收藏的,价格不菲,很少有孩子们能读到了。这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一次感受中华传统艺术的机会,这真是一种遗憾!

深深热爱着连环画的唐亚明也深感于此,为了能把这项中国传统文化传给现在的孩子们,他著写了这套《中国绘本》,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把有我们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传承下去,成为他们珍贵美好的童年回忆。同时也让这套绘本唤起我们那代人的童年回忆,成为联系几代人的记忆纽带。

这套《中国绘本》12开大小,封面硬壳,外有护封,内页采用铜版纸线装装订。绘本是由日本最权威的少儿出版社福音馆书店担任了35年编辑的唐亚明,携中国画领域顶尖的画家任率英、墨浪、卜孝怀等人,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一套具有中国连环画风格的彩色精装绘本。

《中国绘本》选取了《白蛇传》《少年将军岳云》《牛郎织女》《李逵闹东京》四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对于这些故事,很多孩子都很熟悉,所以,要把这些故事的神韵完美地展现出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不易的事情。那《中国绘本》是如何展现出这些中国古代经典故事的美好呢?就让我们来品味一下吧。

我们来看看经典故事《牛郎织女》。虽然是爱情故事,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牛郎织女的勤劳、朴实。大家都知道,织女下凡后的生活水平和原来的天上的生活可谓天壤之别。但是织女却能适应平淡的生活,并且能让全家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这和她勤劳的品质分不开。“你耕田来,我织布”,夫妻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让人看到平凡生活中的乐趣与和谐。即使他们后来天各一方,但是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绘本《牛郎织女》中的由墨浪绘制。看!七仙女下凡戏水的湖边柳叶摇曳生姿,湖中荷花在荷叶上盈盈而立,似白玉雕琢,把池中的美人儿映衬地更加娇美。再看牛郎织女相逢的场景:吉祥的喜鹊架起的鹊桥,每只喜鹊身上羽毛都清晰可见,它们仰着头,似乎叽叽歪歪在庆祝着牛郎织女重逢。织女快步向前,连裙带都飘了起来,牛郎赶紧张手迎接。一家人的思念之情用鹊桥联系了起来。画面色彩过渡自然,层次感强,把中国工笔画的神奇意境融汇其中。

纵观四本《中国绘本》,插图工整细密、敷设重色、色泽鲜亮,再现了经典故事的美景,尽显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技法的魅力。故事都很经典,富有感染力,画面也极有视觉冲击力。绘本并不能如连续剧一样有声音和动作的效果。但是,大家细细品味,就能在画面中读出很多文字没有提及的内容。好的画师能用画面来讲故事,他们笔下的人物表情、动作、背景等都能勾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孩子们观看《中国绘本》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热爱之情的过程呢。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