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摘抄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9 06:45:55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8-19 06:45:55   小编:

《不负人间好》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对情侣在面对生活困难和挫折时,如何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境,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故事。小说通过描写人性的美好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一)

如果说《一辈子率真》讲的是丰子恺先生的童真童趣,那么本书《不负人间好》便是丰子恺先生冷眼看社会。本书收录的其31篇经典散文大都写在战前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让丰子恺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挣扎,但开门关门这个过程中,他的文字固然多了些伤怀,却也更显隽永疏狂。在家国情怀之下嬉戏人间,在生活细微之处爱恋红尘。

本书里的篇章,丰子恺先生开始打开门去看人间,看悲喜,观起落。而纷乱的俗世并没有让先生的文字走向哀伤,反而是在那快乐与悲伤之间找到了生活的真谛,知晓了活着的意义,看透了这红尘迷雾。

《实行的悲哀》一篇中丰子恺发现人的幸福很多时候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即应该快乐的时候并不快乐,诸如学生周六要比周日快乐;毕业之乐不在毕业之时;婚后反而可能是恋爱的坟墓;富贵亦如此,欲富欲贵而努力钻营的时候恰恰是其兴味最浓之时,既富贵之后,反而会懊丧,觉不如贫贱快乐,世间的苦根本便在于此,故其感叹:

《生机》一篇是从水仙花的三次灾难,旱灾、水灾、冻灾引到了人间事,世事无常,起起落落再也正常不过,最难得便是不管境遇如何,宠辱不惊安然生活,日子总会向前走,岁月不需要我们回头:

《缘》一篇讲述弘一法师云游中途来丰子恺家中小住并与之畅谈的生活,感叹缘之一字的微妙;《春》一篇说文学上的春让人迷醉,充满铿锵与可爱,仿佛有无限活力,但笔锋一转却谈起春在生活里并不好过,万物的两面性展露无遗;《秋》一篇中丰子恺先生感受接近死亡的体验,三十年倏忽而过后,开始知晓生的甘苦悲欢,但末尾乌云之下依旧有闪电开天!

《不负人间好》收录的文章都这样接地气,丰子恺先生仿佛一下子长大,从童趣质朴到了浮华社会,开始回忆当年的人和事,开始感怀事物,但先生总是在最后于哀伤之中找到坚持的意义,在俗事缠身之后抬起头写出生活的哲理。把沉重的生活淡然开来,看呐,这人间依旧大美,开门大笑去,莫辜负了这大好人间!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二)

第一次认真地阅读散文,就遇见了著名画家丰子恺的作品集。

今天看的书名叫做《不负人间好》。

通读了一遍之后,感觉内容很生活化,大多是自己对于曾经的一些人、一些事的回忆。语言很是接地气,甚至还有家长的方言和地方惯用语等,读起来很轻松,像坐上了一堆细沙上一样,顺滑舒服有微弹,坐到深处还会有一丝质感。

或许是加持了正值初秋的清凉,字里行间体会到一种野旷天低树的高爽。

当然,散文的魅力并不仅仅在于平实的词句和质朴的文笔,更核心的应该是“形散神不散”当中传递出了人生价值。

一段在他人看来,本是稀松平常的琐碎故事,作者往往会在结尾进行一下立意的升华,从生活的缝隙中洞见了一些人间至纯至真的温暖和力量。

比如,在“生机”一文中,相继遭遇了旱灾、水灾、冻灾的水仙花竟然还能够重新焕发活力。他感慨道: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比如,看到残落的菊花,不禁会想到“有花堪折直须折”,会叹息“花终于要凋谢,人终于要老死”。

当然,印象最深刻还应该是文中的那些插图,几点笔墨,或黑或红间,已经呈现出一幅幅情景,有应时的风景,也有应景的人,在配上几句题款,意境丛生,身临其境。

如“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好花时节不闻身”、“日暮客愁新”等等。

手边还有丰子恺的《此生多珍重》、《一辈子率真》、《万物有真趣》等读本,让我期待与之明日复明日的相逢!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三)

丰了恺先生认为别的事可以有专家,而诗不能有专家。丰先生的文风正如其论专家中所道:,他不爱用古典,不踏袭传统,不咬文嚼字,不卖弄玄虚;不扭扭捏捏,不装腔做势,更不 出神见鬼。读先生的文字,直感觉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可爱之余,回味悠长,生活中平常二、三事,道出了智慧与深意。

丰先生在《实行的悲哀》中道出了真谛:预想往往比实行快乐!学生、职场人士未放假时的企盼、策划、放松的快乐优于放假的快乐,而快开学、上班时的焦虑直接摧毁了假期的尾声,大有”乐尽哀来“之势。

毕业的快乐常在未毕业之时,升职的快乐亦在谋断进步之时,行实干之际。未时,你是高级的学生、同业中的佼佼者,在先生面前你已出山,在领导面前你是骨干,是他识人之高见的化身,也许是那个曾经的”他自己“。在学生中你是长,在同事中你被羡慕、妒嫉、逢迎的对象,而一旦毕业、他爱看,有的升学未遂、就职无着。有的面对新环境、新角度你无所适从,曾经睿智的你,发现自己的眼光忽而变得狭隘,全局的站位、布局受到制约,滋生出了种种困难和苦痛。领导会举着放大镜考察你,判断自己的眼光;下属会制度你,认为你一旦升职,不再是那个实干家、乐天派,那个睡在上铺的兄弟。你会白肚皮,会和领导一起算计、收拾他们,你是”叛徒“。

所以预想往往比实行更快乐!

丰先生在《送考》一文中,以旁观、智者的眼光看多少小儿女为考试、前程忽略了途经的风景,考不取怅然若失;考取了,仿佛后望无穷,一辈子荣华富贵,吃用不尽似的。

只有走过考试路,步入社会中,才知其专注仅是沧海一粟,需要历练的还有许多许多……

而子恺先生在《比较》中再次品味人生,以不负人间好的心态,让我们快乐地、充盈当下的生活下去!

丰子恺先生由隔绝生活的山间搬至小镇、较大城市、上海、日本东京,每每初到时满足,但不久后必感到其他的不满,因为科学的企图,艺术的理想,文明的要求,人生的欲望在世间绝没有完全实现的地方。“谁谓茶苦”在“比较”之下“其甘如荠”。反过来说,“谁谓荠甘?”在比较之下“其苦如茶”。人的生活有了“等差”,便有“比较”,有了“比较”便有“苦乐”,有了“苦乐”,便有“问题”。正如李笠翁先生所说,想至退步,乐境自生。在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幻为路上行人,备受风雪之苦,然后回想在家。则无论寒燠晦明,皆有胜人百倍之乐矣。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四)

说实话,我之前没怎么看过丰子恺的文字。更不知道他写了这么多文字。

手头几本合集,抽出来一读,大吃一惊,写得这么好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后的是思想也是这么的有趣特别。不单是我这么想,发在读书群里,有陌生人来问我,到底是谁的书,写的这么棒?

这是一个今年诞辰120周年的大家。一直以来,他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因为他的画特别有名,总是见诸于媒体之上,而画得又是别具一格——既有水墨画的风韵,也有漫画的童趣,寥寥几笔,勾勒出生动的画面。所以总以为他是漫画家。后来发现,原来他不仅是漫画家,还是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此处应有扶额表情)。

说起来,他描写的没有绮丽波澜的大事,都是平常小事,但是角度不同,兼文笔有意思,读起来往往有独特的感触。

说起上学,总归是周六最开心,周日已经不开心了。上学的时候最开心,毕业了就烦恼多多。因为都是没得到、没发生的最愉快,所有得到的、要面对的,都是复杂困扰。

未曾嫁娶的我,未曾富贵的我,看到这番话真是心有戚戚焉。已婚的生活当真如此幸福感大减?而有钱人真的觉得没那么快乐么?我不信,我不信~

即便如此,关于所有得到与得不到的感触,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吧。欲望像是跷跷板,从一头到另一头,很难平衡。

在另一篇里,他提到欲望的另一种形式。在农村生活,他总觉得各种不方便,村里想要什么都没有,于是想必,到镇上生活很不同。到了镇上,的确之前想要的都有了,但是又发觉生活有诸多不便,很多东西,只有“大城市”才有,于是他想到,要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应该就没什么烦恼了吧。后来他果真去了上海,物质精神生活极大扩展,但是想买一些西洋产品,店员又总说没有,让他苦恼。去了国外,想必不一样?(和我们很多人想的差不多)后来他去了日本,的确又多了一些选择,但是西洋的东西,日本也总归还是缺乏(在那个年代)。

换句话说,就算是已经大城市了,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了,一个地方也总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可能。这恰恰印证我这几年出国留学再去异地工作的感受——没有一个地方是完美的地方,或者满足所有需求——不同人的需求是不同的,而且无止境。无论是东京还是上海,纽约还是伦敦,总有吸引你的地方,或者让人讨厌的地方。而人不断升级的欲望,可以说是促进奋斗的动力,也可以说是阻碍幸福感提升的拦路石。在高级餐厅吃着100多块的下午茶,一定比青春期和小伙伴们一起喝奶茶聊天更幸福么?很难说。

所以讲,很多很朴实的道理,并不是我们今天才懂,先人早就悟出来,写在文字里,画在画里。在那简单的线条里,和朴素的文字里,引发我很多思考。与君共勉。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五)

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

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谁言我左额上的疤痕是缺陷?这是我的儿时欢乐的佐证,我的黄金时代的遗迹。过去的事,一切都同梦幻一般地消灭,没有痕迹留存了。只有这个疤,好像是“脊杖二十,刺配军州”时打在脸上的金印,永久地明显地录着过去的事实,一说起就可使我历历地回忆前尘。仿佛我是在儿童世界的本贯地方犯了罪,被刺配到这成人社会的“远恶军州”来的。这无期的流刑虽然使我永无还乡之望,但凭这脸上的金印,还可回溯往昔,追寻故乡的美丽的梦啊!

且我听说,猫不肯死在家里,自知临命终了,必远行至无人处,然后辞世。故此说更觉可靠。我觉得这点猫性,颇可赞美。这有壮士之风,不愿死户牖下儿女之手中,而情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这又有高士之风,不愿病死在床上,而情愿遁迹深山,不知所终。

因此,有些“专家”的诗,我不爱读。因为他们往往爱用古典,蹈袭传统;咬文嚼字,卖弄玄虚;扭扭捏捏,装腔作势;甚至神经过敏,出神见鬼。而非专家的诗,倒是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吧?

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吗?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朱磦,轻描淡写。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

我的年龄告了立秋以后,心境中所起的最特殊的状态便是这对于“死”的体感。以前我的思虑真疏浅!以为春可以常在人间,人可以永在青年,竟完全没有想到死。又以为人生的意义只在于生,而我的一生最有意义,似乎我是不会死的。直到现在,仗了秋的慈光的鉴照,死的灵气钟育,才知道生的甘苦悲欢,是天地间反复过亿万次的老调,又何足珍惜?我但求此生的平安的度送与脱出而已,犹之罹了疯狂的人,病中的颠倒迷离何足计较?但求其去病而已。

人要杀蚂蚁,既不犯法,又不费力,更无人来替它们报仇。然而看了它们的求生的天性,奋斗团结的精神,和努力挣扎的苦心,谁能不起同情之心,而对于眼前的小动物加以爱护呢?我们并不要禁杀蚂蚁,我们并不想繁殖蚂蚁的种族。但是,倘有看了上述的状态,而能无端地故意地歼灭它们的人,其人定是丧心病狂之流,失却了人性的东西。我们所惜的并非蚂蚁的生命,而是人类的同情心。

打开十年前堆塞着的一箱旧物来,一一检视,每一件东西都告诉我一段旧事。我仿佛看了一幕自己为主角的影戏。

黑由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三原色具足时,使人起安定圆满之感。因为世间一切色彩皆由三原色产生,故黑色中包含着世间一切色彩了。

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无论走向屠场,没有一只羊肯离群众而另觅生路的。

后来看见鸭也如此。赶鸭的人把数百只鸭放在河里,不须用绳子系住,群鸭自能互相追随,聚在一块。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二只,其余的都会跟了上岸。无论在四通八达的港口,没有一只鸭肯离群众而走自己的路的。

桓温的话是一个很好的证例:“昔年移植,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车中寂寥得很,想起十年来的心境,犹如常在驱一群无拘束的羊,才把东边的拉拢,西边的又跑开去。拉东牵西,瞻前顾后,困顿得极。不但不由自己拣一条路而前进,连体认自己的状况的余暇也没有。这次来杭,我在弘一师的明镜里约略照见了十年来的自己的影子了。我觉得这次好像是连续不断的乱梦中一个欠伸,使我得暂离梦境;拭目一想,又好像是浮生路上的一个车站,使我得到数分钟的静观。

“苦爱幽窗午梦长, 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 不觅仙方觅睡方。”——陆游《午梦》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开始羡慕民国的文人,我想大多数时候,我们羡慕的是他们的风采:身处乱世,家国飘零,生活不定,但依然能够潇洒的活出自我。不论是横眉冷对的鲁迅,痴情多才的徐志摩还是狂放真性情的钱钟书,他们活出了当下文人所没有的那种姿态,那种“真我、自我”的独特风度才是令人艳羡的。

在众多的大师里丰子恺先生无疑是独特的。他师从弘一法师,满身佛性,却又在红尘生活;他悲悯善感,却不失旷达潇洒。

很早之前,我对于丰子恺的印象一直是“儿童漫画家”以及“佛缘”。这种流于表面的印象在这套为了先生120年诞辰而发售的系列丛书中转变了。

这本《不负人间好》里,收录了丰子恺的31篇经典散文,包括《生机》、《无常之恸》,《实行的悲哀》等等,同时还辅以先生的众多漫画作品。让我们于文字间体味先生的过往,于漫画中感悟情怀。

人生有起有落,最难得的是,不管境遇如何,无宠不惊过生活。丰子恺的一生正是这种写照。不论是童年时父母兄长姐妹俱在的快乐生活,还是日寇侵华中的逃难漂泊,亦或是养育儿女的家庭琐事中,先生总能从容以待,既认真享受安宁与快乐,也能从苦难中寻找生活的美好。

丰子恺的“童趣”是他面对孩童时的真,也是他能体会孩童时候的乐。他回忆的净是童年的乐,是邻家小哥哥带自己钓鱼的快乐,是五哥哥多姿多彩富有趣味的玩意和游戏。而当他成为父亲时,却也一样忧愁子女的学业,想着“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叫他们吃这种脾气,真是残酷。” 而难得的先生的随性佛缘。他在《佛无灵》一篇文里说到:

而我们多少人所追求的佛系不过是自我逃避,亦或者是宽以律己而严以待人。如同前几天的热闹新闻那个不栓狗绳反而暴打一位妈妈的男子,他倒是爱物了,反而把人的性命给忘记了,这是不是先生说的“本末颠倒”了呢?

除了童趣与佛缘,读先生的散文更是感觉心静与淡然,与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雍容恬静。红尘再热闹,也有心静孤寂的时候。生活再苦恼,也有祥和平乐的地方。经过的事再多,遇到的人再多,总有一些温暖难以忘记,是逃避日寇时候的一饭之恩,也是老友灵前热诚地拜伏祈愿。

于我自己而言,很久未曾认真的阅读一本散文了。日常手机刷的是各种短平快的文章一时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了解更多的资讯,好像少看几分钟的新闻就与这个世界脱轨了;倘若时间充足一点,那可能拿起一本工具书,类似于《学会这三个技巧,让你下班后月入过万》的书籍。

我们的身体走得太急、太快,似乎忘了时时审视内心的想法了。似乎生活太累了,世俗太俗了,而理想纯真要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里寻找,而我们把梦想寄托在了世外桃源里。但现实是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红尘中生活,那何不在琐碎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在苦恼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感悟幸福呢。

真正的超脱,不是抛弃想现实的生活追寻世外,而是在红尘的烟火中,感悟生活的美。

那些美可能不在深山彩云之上,而在早晨热腾腾的包子里,在陌生路人的笑脸上,在与家人的每一餐每一饭里,在与朋友的每一次开怀大笑里,在烟火生活中的每一个单调而重复的日子里。

生活的真也好,趣也罢,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心里。苦难和美好,快乐和悲伤,庸俗与高尚,都是活着的常态,努力对自己、对爱人好一些,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 人生说长不短,红尘间走一遭不容易,何不让自己更快乐一点? 正如丰子恺先生所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人间毕竟还是挺值得认真一点的。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七)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丰子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经有很多优秀而传奇的艺术家。他们在写作,绘画、书法、教育、翻译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在这些艺术家当中最出名的有老舍、朱自清、朱光潜、弘一法师等人,但这之中最具传奇的当属丰子恺。 丰子恺与其他艺术家不同在于他在绘画上的造诣高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子恺漫画自传扬开来至今依旧被人们热爱。 丰子恺一生热爱绘画,其绘画尤以漫画为主,他的漫画风格自成一体,兼具西方画法与东方神韵,一枝素笔绘苍生,童心童趣还本真。 丰子恺的绘画不同于国内外很多名家的画法,他的画简单而富有韵味。他的绘画与书法作品与那些假、大、空的相比,他更注重的是小巧精秀,在创作中抒写真情、真趣。 正是这些对童趣和本真的追求与热爱,让丰子恺的漫画与散文等作品始终保持初心,及至老年依然不变。 丰子恺的艺术生涯是在童真与佛心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一生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始终受艺术的本真思想与佛教的护生观念而影响,这一点在他的散文中尤为明显。 在丰子恺漫画的影响下,他的散文似乎被人们忽视,然而真正能看懂他散文的人定会发现她在散文上的成就与造诣是超过他的漫画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绘画固然可以体现,但受界限,因此文字是抒发感情,表达情感的最佳工具。 从小丰子恺的文学功底很好,他的国学功底深厚,但他成年后对绘画的热爱超过文字,因此丰子恺的散文并未被人们推崇。后世当人们重新去翻看他的散文时才发现,他的散文集甚至在艺术思想的表达上超过绘画。 丰子恺擅长散文,卓有成就。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他写下了大量的随笔,出版过《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缘缘堂再笔》等多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 丰子恺的的散文集大多都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日常接触的人事。在写作风格上他的行笔朴素自然,朴实无华,语言平淡但蕴含哲理,文中大多都表达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

在丰子恺诞辰120周年之时,他的散文再度被出版社重印,即使他已经逝去,即使他所所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相距较远,但艺术的生命却越发鲜活。这本新出版的《不负人间好》的散文集,带给了我们最初的感动,让我们重温丰子恺的生平趣事,在他的作品中找寻生命的本真,回归初心,找寻那丢失已久的童心。 他的散文在当时那个年代不被追捧,但在现代社会这种天然而又童真的文章,却以一种特有的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正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这本全新出版的《不负人间好》,收集了丰子恺散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特别收录有《生机》《实行的悲哀》等优秀散文,回忆往事生平,形色各人,感怀细微事物,洞察人事。 丰子恺一生主张“艺术的人生化,生活的艺术化。”因此在他的散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确一生都在践行这一主张,他喜欢在生活中找寻艺术的美感,把这种独特的美感在用艺术表达出来。 在这本书的《生机》一文中,丰子恺用质朴的语言,将花朵的绽放,生存的信念,用艺术的手法以小见大的展示出来。他传达给人们,只要信念不倒,风雨再大,又有何妨。他坚信总有一天花朵能够绽放芬芳,总有一种信念将会永存。随后,他笔锋一转,尤花朵上升到民族与国家,体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高度的文学内涵。 丰子恺是热爱祖国的,他的一生用他的画和文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革命的支持。他希望世界和平,人间有爱。在护生的世界里,他一直坚持,且在那么艰难的岁月里,用尽后半生创作了《护生画集》。这种对艺术和生命的热爱与保护就如他曾在文中写的:“原来一切众生,本身同根,凡属血气,皆有共感。”

他这种大慈大悲对宇宙众生,万千生灵不分种族的关爱是对生命的一种尊敬,对生灵的热爱和一种高度的博爱情怀。也正是他这种心态和对生命的热爱,对人世间美好的追求,才能让他的文字熠熠生辉,如珍珠般越发透亮。 他的散文的真正的价值是在平凡中感知细微的情感,在佛心中埋下护生与爱的种子,他的一生用艺术创造生机,用佛心滋养灵魂。他的散文与绘画是在“宗教”与“艺术”的圆融之中不断的糅合直至完美结合。在思想境界的高度中,他在出世与入世,无常与有常中不断的痛苦寻求初心。 都说入世容易出世难,无常时有,有常难寻,但恰恰是常见的反而最难表达,不常有的反而难寻。真正的作家有很多,能把人生写透的不在少数,然而真的能以小见大,从小我升华到大我,博爱众生的唯有丰子恺。 昔年之后,当我们重新去翻阅丰子恺的文章与艺术作品时不难发现,丰子恺的真正魅力不在于他的画多么有意境,他的散文多么的有深度和内涵,他的人是多么有才华,他真正用他的艺术生涯勾勒与抒写出的是他的精神,一种博爱的,童真的,经久不衰的精神。 这是一种超前的,永不褪色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的作品焕发无限生机,可以经历时间的打磨而不褪色,经历岁月的洗礼而不过时,这是一种爱心,一颗萌芽的种子,种下的是众生的希望,就如他写的“每一朵花都有它绽放的瞬间。”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八)

他的左脚正落在这大群蚂蚁的上面,好像飞来峰一般。我急忙捉住他的臂,提他的身体,连喊“踏不得!踏不得!”他吓得不知所以,像化石一般,顶着脚尖,一动也不动。我用力搬开他的腿。看见他的脚踵底下,一朵白心黑瓣的菊花无恙地在那里移行。宝官用手拍拍自己的心,说道“还好还好,险险乎!”染匠司务俯下去看了一看,起来也用手拍拍自己的心,说道“还好还好,险险乎!”

初识丰子恺先生,便是他的《不负人间好》这本书。整本书分为了五个主题,分别是:人事万端、惜缘惜福、人间有情、浮生若梦以及诸行无常。

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搭配着他自己的画,整本书都透露出了一种只属于他的悠哉之感。我忽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同时也感慨原来文字还可以如此运用,读起来可以如此美。

读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容易满足也容易感受到他丰富的情感。不论是一件何等小事,被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形容过后,都会有一副诗意盎然的画面,并且会有一种眼见为实的感受。

如果说,凭空思绪也能够算是一场电影的观感的话,看丰子恺先生的书无疑是观了无数场精彩的电影了。

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在我看来随时都可以读一读品一品,那是一种不需要区分时间和区域的文字,随处可有随处可感。

现在虽已是寒意有些的初冬,可是早晨的太阳晒照在身上的暖意还是有的。坐在公汽之上靠在床边晒着暖阳读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在我看来更是一种难得的体会。

我的清晨在繁华的都市里,在车水马龙之间,更在丰子恺先生的文字里。而丰子恺先生的“清晨”,却在一场“蚂蚁搬家”的故事之中,在“险险乎”的可爱感情之中。

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没有我以为中的死板。“战争年代解放前期的文字,原来也可以让人过目不忘!”这便是我对丰子恺先生文字的感受。

我有一种“得之我幸”的庆幸,只因有了丰子恺先生的文字,我才知原来我们对文字的运用如此的浅薄。文字并不应该是我们现在所描述的那种平淡,文字应该能够更加的贴近我们的生活,满是俏皮和灵动。

在车上读丰子恺先生的“清晨”,我会懊恼为何我不在路边,否则我也可以观摩一场蚂蚁搬家的经过。我更懊恼的是,为何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否则丰子恺先生所有的文字都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那该是一件多么自豪而伟大的事情!

小时候读书,总听见大人们感慨着时光飞逝,还是读书的时光无限好。于是我便会思索着,为何他们总是感慨着读书的时光好?

等到我长大了,终是明了长大了需要面对的事情需要承担的责任都在增加,因此感慨还是读书的时光舒适,可以随意的玩耍不需要去承担任何的责任,只需要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去成长便好。

放假的时候期盼着上学,上学的时候期待着放假。小的时候盼望着长大,长大之后又盼望着回到童年时代。这在丰子恺先生的文字里,叫做“实行的悲哀”,由预想进行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但在人心的深处,奇妙地存在着这种悲哀。

人大抵都是如此,因为拥有了,所以期盼着没有的东西。而丰子恺先生在文字里,却能够由这小小的事情着手,然后一点一点的展开一幅画卷,跟我们讲述着“大家认为风景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

如若不是一点一点的去探寻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忽然看到这样的话语,只会觉得茫然。可是丰子恺先生却通过“实行的悲哀”为主题,一步一步将我们带入了更深的世界之中。让我们去思考,让我们去成长。

原本以为丰子恺先生只是文字美好,结果搜索了资料才发现丰子恺先生即是散文家教育家,也是漫画家。

果然大家才会写出如此美好的文字让我在清晨就痴迷其中吧。

作为一个光绪年间出生的文人,我从丰子恺先生的文字里读出来各种趣。那感觉就如同一个俏皮的女子,生动的出现在我的身边和我作伴。

虽然想不通丰子恺先生取笔名为TK说何意,可是这突如其来的英文字母却让我忽然有了一种穿越之感。原来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了,原来丰子恺先生还会英语。

看丰子恺先生的画,如看他的文字一般让人惊艳。没有那种过于古板的难受之感,看到的全部都是灵动的图案。为何丰子恺先生的画作,带着漫画的味道?大概只因丰子恺先生说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的人物吧。

但看一本《不负人间好》就让我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忽然的就想拥有更多丰子恺先生的文字和绘画作品。但一本《不负人间好》,从名字到文字,都是极好的。

这人间如此美好,努力过完这一生美好的时刻才不负这一切的存在。果然是——不负人间好,随处可居安。

《不负人间好》读后感(九)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好。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

如果不追根溯源,像现在流传度最广的第一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我们也不知竟是丰子恺先生所创作的,往下读,越发觉得淡然,想必丰子恺先生就是这样无宠不惊过完一生的吧。

在读《不负人间好》期间,不时便会发笑,只为为丰子恺先生如孩童般纯真的眼光以及诙谐幽默的想法,笑过之后,真觉得他也是一个“活得最像人的”人,正如他说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一般。

《不负人间好》属于丰子恺散文漫画精品集之一,特别收录《生机》《无常之恸》《实行的悲哀》等31篇经典散文,回忆形色各人;感怀细微事物,悲哀中生出珍重,举重若轻,感人肺腑。其中的漫画均是原版复制,典雅可爱,采用特种纸印刷,色彩雅致,触感温润,可堪赏玩。其余三本是《此生多珍重》、《一辈子率真》、《万物有真趣》。

丰子恺早年师从李叔同徐思绘画、音乐、文学创作,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翻译家,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才。先生一生与人无争,对世间万物满含深情,以纯真的童心著书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与率性。

《不负人间好》分为五个部分:人世万端、惜缘惜福、人间有情、浮生若梦、诸行无常。本书收录的31篇散文大都写在战前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之下,看到先生的家国情怀,透过文字看出生活细微之处的美好。

《实行的悲哀》一文中由孩子们收假前猛然发现作业还没动手,而感到放假还不如未放假快乐引发思考,得出在人的心理上“预想往往比实行快乐”。联系实际,不论是对于学生的周末、毕业,还是恋爱结婚乃至对于富贵的追求,都是如此,往往得不到的时候是最念念不忘的,得到之后反而觉得不过如此。

最喜欢的是《生机》一文,讲述了养水仙花的经历,这一球水仙花先后经历了旱灾、水灾、冻灾三次大难不死。尤其是最后一次冻灾后,鳞茎冻得像一块白石头,叶子冻得像许多翡翠条,放在火炉边,水化了,但叶子很软一条一条弯下来,有些“乌”。还好,花蕊还是笔挺地立着,生机还没有完全丧尽,还有希望。

还是阿毛,每次都是阿毛想到妙招救活水仙,这一次,是把水仙移到灶间,活过来了!心中大快!

《忆儿时》中通过回忆儿时家中养蚕缫丝、和父亲赏月吃蟹、钓鱼三件小事,先生说那是他的黄金时代,那是何等甜美的回忆。但先生也三次说到“这些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看到这里,难免奇怪,忏悔“杀生取乐”不是佛教徒才会说的吗?是的,丰子恺先生在李叔同剃度出家9年后也皈依佛门,法号“婴行”,这与先生追求的童心性相得益彰不过先生是在家修行,常年茹素。先生的佛性在“惜缘惜福”、“诸行无常”中的《缘》《一饭之恩》《清晨》《法味》《佛无灵》可见一斑。

先生曾画《护生画集》劝人戒杀。《佛无灵》中更是直指那些“反佛徒”,说到吃荤吃素并不是衡量信佛虔诚度,尤其是在逃难过程中,有的人家破人亡就说佛无灵。先生以自家的缘缘堂被烧以及叶圣陶先生希望自己的家屋被烧说到,对佛是不可做买卖的,这便是先生的佛性。

《不负人间好》中每一篇都很喜欢,每一篇都可以看出丰子恺先生看破红尘却仍从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中看到人世间的种种美好。尤其是不时冒出来的充满童趣的想法:《法味》中刚看完李叔同不同时期的照片,本人就坐在面前时,想的是——这些照片如果有知,我想一定要跳出来,抱住这和尚而叫“我们都是你的前身”吧!

今天是丰子恺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了解先生生平之后,不无心酸,再看着这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漫画,只想感叹一句“世间再无丰子恺”!像先生这样活得通透的人,留给世人之物,不论是文字还是书画,均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人生有起有落,最难得的是不管境遇如何,无宠不惊过生活。苦难和美好、快乐和悲伤、庸俗与高尚,都是活着的常态。努力对自己、爱人好一些,活在这珍贵人间,才能《不负人间好》!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