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精选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5 13:10:17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5-04-05 13:10:17   小编:

读完《问题解决力》,我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作者提出了系统化、创新性和坚持性三个关键要素,帮助读者建立有效的问题解决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用技巧,让我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并找到解决方案。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管理指南,更是一本提升个人能力的指南。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一

1、什么事情都回归本质和逻辑;

2、找不出线索的信息是无效的;

3、提高成果的价值

4、观察行业平均值,把握行业结构,特别是收益结构

5、自己假想一些箱子,这些箱子是树形,无遗漏,无重复的。把杂乱信息投放进去

1/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二

本书可帮你梳理平日的工作思维,使日后工作更有效率,更加专业。

几点体会最深的:

1. 整体到局部,切忌从已知的出发。

2.3C,重要的思维维度。

3. 数据图表话,助你分析问题。

4. 框架化,提炼要点,用事实证明。

从思维意识,到具体工作,方法论的有效运用。

2/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三

大前研一的这本书更适合于从事咨询工作的咨询顾问来看,帮助他们养成一些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于问题分析与解决这个很大的话题来说,本书侧重于解决“如何发现本质性问题”或者说“如何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这一环节展开,从“理解所处环境”,“有效收集信息”,“数据图表化”和“利用框架进行分析”这四个维度展开的。其实问题分析与解决,还有其他的内容,这本书中基本没有讲解。

3/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四

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职业人首先是能够迅速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并能够集中精力关注目标的人。有的人一天做很多事情,整天忙得焦头烂额,但效果却极差。为什么?目标分散。我称之为“目标分散症”。有的人则只关注工作本身,常常为了做某件事而做某件事,甚至仅仅是为了完成你交给的任务而完成,忘记了这个任务的真正目的。因此,我要求我的部门经理以及其他同事,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要首先想到做这件事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想不明白就不要做。

4/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五

《问题解决力》这本书是打钱研一把他开设的课程《经营管理者养成计划——解决问题必须的技巧课程》浓缩后出版的书。

问题解决力

5/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六

能够用来考试的知识,往往都是没有用的知识。这就如同企业家是一种与身居来的素质,而不是靠去考个劳动部认证的“企业家证书”一样。

工作中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是沟通,二是效率。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沟通意味着语言和文化,效率意味着对新工具的使用和掌握。

由于女性天生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更能够承受压力,更能够细致地做工作。所以在将来的社会中,创业家都只会是一个个调皮的大男孩,但运营和会计可以找女性来掌控,因为女性能够更好地Hold住钱和人。

相比较这本书而言,管理者更应该看看《什么是管理》和《第五项修炼》。

6/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七

给这本书三个关键词——目的、流程、全局

目的是指不管是解决问题、思考问题,还是具体到任何一个任务时,都要想清楚“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意义带来的是动机,动机可以决定行为达成的效果。而始终带着目的前行,是因为它会向灯塔一样,在迷雾里指明方向。

流程是为了提高效率,让事情的进行更周全。如果在做任何事的时候知道事前、事中、事后都应该做些什么,随时明白下一步是什么,会让行动更有效,也更易于执行。

全局,在思考问题时,抽离于具体、表象的问题,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是为了明白当下的一环在整件事情里的位置,也更容易看清楚事情的本质。

随时思考这三点,是这本书带来的最大启示。方法可以千千万,明确了道,万变不离其宗。

7/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八

如标题,不管什么道理,看了不是自己的。用了后才可变成自己的。

笔记如下:

1. 环境:外部-客户-竞争的思路。外部:全球-国家-行业-企业。

2. 注意总结要点是什么。结合三个要点的思考。可在工作和生活中中提醒自己反复练习。

3. 信息收集:目的、汇报者、报告形式、用时。

4. 如果懂日语的话,可上大前的网站看看。

5. PPT中图表的应用。

6. P184:人是具有主观想象力的动物,而且一旦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想象,是绝对不可能发现本质性的问题的。

7. 框架与FTA有什么联系。我觉得差不多。与系统思考的循环图差异较大。

8. 常用3C(company\customer\competitor)思考问题。

总之本书我觉得是本快餐书,但提取的要点可以作为长期的改善方向

8/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九

简单的翻阅了此书,读了这本书之后,更印证了我之前的一个看法,就是日本人写的书以及理论那是相当的复杂,不绞尽脑汁看,也许就半道上出不来了。

其实此书说的事情很简单,也就是解决问题要按流程来办。看了此书的上篇还是有点小兴奋的,觉得下篇更定有精彩的如何做的流程可以学习了。结果下篇变成了新人入职的基础学习培训了。上篇说的提出问题的方法,下篇中也没有说到。

举个例子就是书后的例一,说的是母亲孤独的想和孩子一起住,作者相当复杂的分析了一大堆问题,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和最终的结果没有什么逻辑性,也看不出来时如何推导出来的,

而且现在最重要的如何发现问题,言语不详。作者书中说到了如何汇报工作,先是结论,然后就是框架性的三四条,便于理解。而作者的书写得是“荡气回肠”,逻辑结构是相当的混乱,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9/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十

问题解决力 书评

本书结合实例扎扎实实为读者阐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本书的适用问题可以来自工作也可以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好像书中的练习题一样“老妈想搬过来大城市跟你一块生活”这种令人棘手的问题。

本书提供的解决问题的五大步骤:

1.理解问题的基本点-抓住问题的本质

2.理解目前的处境-从宏观到市场到竞争到本身进行分析

3.有效的收集信息的方法-了解目的和背景后再开始行动,先整体后细节,使用数据,确定比较标准

4.实现数据的图表化-限制重点在3项以内,一份图表只对应一种信息,顺序,期间间隔。

5.使用框架分析问题-对信息划分归类,3C整理和思考,五力模型。

本书就如封面写的一样,职场新人必读书。

这套方法论足以有效让处于无头苍蝇状态的职场新人迅速进入角色。

结合之前看的《思考的技术》

大前研一真的是做到了用一个科学家的方式做顾问。

10/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十一

解决力事实上就是人为了获得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克服和自己有关的矛盾的能力。

事实上,一个人对解决力的认识程度如何,也可以表明这个人是否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这是因为,对于那些时刻想进步的人来说,要进步就要涉足很多自己未知的领域,通过不断地解决遇到的困难来扩充自己的经验与知识,长此以往便会有所提高,与之对应的是,这样的人虽然时刻在进步,但这种进步是与解决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成正比的。

解决问题的好处:

1)避免小错误或大错误

2)即使犯错误,也能使我们在错误中成长

3)培养了我们直面困难的勇气

4)行动建立信心,停滞助长怀疑

5)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解决办法

6)使我们更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我们的解决力

书里写的东西面向的是所有人,不会吧所有的真相都写出来。“真相”也就是可能会导致误解,可能会引起批判的内容。我是那种不害怕批判,什么都写的人,可是即使是这样,有时也会由于读者理解的不一样招致误解。因为误解会引起批判,批判会上还作者,所以作者会有意识无意识地使内容保守化,作品也就变得有局限性了,不那么开诚布公。这样的话,过激的话,揭发本质的话就不好写了。

能够和自己分享不会通过媒体为大众所知的真心话的伙伴,才是真正宝贵的个人资产。

11/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十二

作为一名工作n年的职场人,其实平时也对解决问题非常苦恼,有时候只是凭借浅显的分析就进行一些行动,通常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今天看了这本书,刚刚读了上篇,觉得作者的观点对思考问题的方法很有帮助。

书中对PSA(问题解决法,Problem Solving Approach)定义了三个原则和三个步骤。

三个原则:

1,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这点我觉得是问题解决的基础,平时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时心里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没法解决"。但是作者的这个观点,其实是从意愿层面告诉我们,只有怀着"所有问题都能解决"的信念,才可能有效的的进行解决问题的下一步。

2,经常考虑"what,if"

这点其实是总结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考方法,就是要养成不断提问,不断假设的习惯。其实我觉得,有时候即使没有问题,不断的去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其实也是让工作进一步"精进"的方式。

3,不要把原因和现象弄混

我觉得这是作者从多年的问题解决经验中提炼的一个很重要的注意点,就是在分析的时候,需要分清因果,才能做出假设,进一步验证和解决。

三个步骤:

1,问够100个问题,原因就会显现

2,看到问题的本质的话,就建立假设

3,收集数据,证明假设

我觉得其实步骤还应该再增加

4,根据假设,提出解决方案

5,实施解决方案,验证结果。如果没有结果,回到第2步

解决问题应该是一个反复假设验证解决印证的循环,直到最后问题最终解决。

虽然今天只看了上篇,但是觉得对于问题解决的初始需要怎么来做已经非常受益,平时有时候也会无意识的这样做,但是读完加上自己总结之后,我想未来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优先按照这个方式来进行思考。毕竟,解决问题这件事上,正确的思考的方式要优先于有效的解决手段。

12/13页

问题解决力读后感篇十三

作者的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说明时文笔较简单,尤其在框架图说明非细致。不过本人认为可以用系统思考方法来替代框架图,框架图应为简化和图框化的系统思考。信息的收集是很重要的习惯能力。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在问题本身上,理解问题基本和问题所处的环境。

如果不练习和主动思考,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但是可以经常出些与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来练习自己:如以下几个问题。

1) 民营企业在汽车行业的生存环境

2) 汽车业合资化失败的启示

3) 如何优化汽车行业政策来促进国内企业的发展

4) 汽车零部件公司上市后发展趋势

5) 在大公司发展好还是在小公司发展好

6) 知识管理如何和企业文化的结合:学习型组织的搭建

上篇:

1. PSA: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1) MD:瑞士商业学校-经营开发国际研究院,网上搜集信息研究其背景。

2) 逻辑思考:A=B,B=C,A=C;T=A orB,T=A or T=B

3) PSA三原则:信心、what。。if、不要弄混原因和现象

4) PSA三步骤:问问题、看本质立假设、收集证据来证明

2. 思考和反复练习

下篇:

1. 解决问题五步骤:理解基本/理解环境/信息收集/数据图表化/Frame work

1) 流程化思考

2. 理解环境:

1) 整体到局部:全球-日本-市场-公司

2) 选择代表性的指标

3) 总结要点:综合。。可以说。。。

4) 省略无关指标

5) 整体和大的趋势,细化项目收集收据,图表化,分析变化点,要点总结

6) 业内平均值

7) 总结只有三点,不能过多

8) 根据对方需求进行报告

3. 收集信息方法:

1) 理解目的和背景:汇报对象,报告形式,收集时间

2) 1次信息和2次信息:直接信息和处理后的信息

3) 信息源:全部资料,政府数据,商务书籍,杂志,民间调查机构

4) SOLO软件: LT-empower.com/02/no-05.html

5) 诀窍:考虑步骤流程化,检索方法有效性,平时收集,利用定量信息

4. 数据图表化:

1) ROA树状分析

2) 了解整体-查明原因-深入细节

3) 尽量用10年以上的数据长期跟踪来表达

4) 项目限制在五种以内

5) 所有数据周期间隔都相同

6) 明确数据的年代和单位

7) 一份图标只表达一种信息

5. 框架图:

1) Frame work是否相当于简化的系统思考

2) 3C:customer,competitor,company

3) 框架为有序,结构性和分类性好的树状分析,可谓横向和竖向

4) 由大及小,有整体到局部,由综合到细分,要点分析

6. 练习:总结较好

13/13页

还剩10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