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1000字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8 15:30:16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18 15:30:16   小编:

《等青春散场》是一部反映现代青年生活的小说,通过对青春爱情、友情、家庭、职业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挫折与希望的时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深刻地反映了年轻一代的内心矛盾和追求。它不仅是一部时代小说,更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的文学作品。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篇一

翻到书中的《桃红李白的我们》那一章,想起了朴树的《那些花儿》或者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亦或是“那些年一起追过我们的女孩”,心酸又浪漫,那些或明媚阳光或多愁善感其貌不扬只有学业没有青春的女孩,她们都为人妻母,各安其好了吧。青春是一本绝版的书,装帧那么仓促,虽然短暂略显粗浅,却总让人一读再读,不忍释卷。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篇二

书里有属于80后的青涩回忆,虽然是作者的个性书写,却有每个人的影子,长大原来是有有迹可循的,去静静品味,那里有踌躇与迷茫,有快乐与期待,有奋斗与艰辛,也有长大的成熟,愿青春永不散场,愿我们有更多的回忆去品味。长大了也许再也回不去了,还可以在书中暂时寻觅,闲下来品一品,就像听一首熟悉而久违的歌曲!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篇三

作者用幽默风趣的笔触,勾画出了80年代的少年的童年与青春,内容丰富而深邃,友谊,爱情,暗恋,对人生的思考,对孩子的爱,对父母家人的爱,都有不一样的呈现,读来常常引人发笑与深思,很是感同身受。对比作者的描述,也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时代。相比之下,作者的青春时代还是蛮丰富多彩的。能引起一代人共鸣的佳作。书中对时代的描述,提现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值得细细品味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篇四

一口气,连续读四小时,也超过睡觉时间才恋恋放下,高中生涯,哪个少女没有粉色的春梦?如何处理学业的关系,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书用活生生事例告诉了我们,同时也能借鉴作者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辞藻。此外,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研究生时的同学,一个腼腆内向的女孩,从湖南到北京一段真实的生活历程,情感历程,更是学历历程,于是蜕变成蝶,翩翩起舞~我们曾经张望过,你的温柔,我在回味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篇五

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及壮周旋夹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读完晓辉的《等青春散场》,一个童心未泯的女孩,一段自由散漫不加修饰的青春,沁人心脾。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关于湘北洞庭湖区域的风土人情,八九十年代尚为保守封闭的农村小镇小县城社会生态,特别是校园时光如在眼前。那是一段怎样的破茧成蝶的成长经历呢?成长是一种带泪的凝重,来不得半点虚伪和疏狂。其情也真,其事也动人,白描的青春,自有质朴动人的力量。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篇六

第一时间拜读晓辉的大作,看毕抚书轻叹。

很喜欢桃红李白的我们这一章节,带着朝花夕拾的情怀,有趣的往事,鲜明的形象,清新而深情记述了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断。作为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风土人情炽热的情感。

注视着作者的童年,仿佛自己的童年也在眼前展开,那些酸甜苦辣,像一道道佳肴,细细咀嚼,童真童趣慢慢漾开在心头。只是都已远去。

也很喜欢作者写给孩子的那篇文章,舐犊之心,深受感动。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篇七

是一本青春回忆录呀,佩服这么好的记性,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故事。遥远的中学时代,美好的发光的青春。

看着想到自己的读书生活,别说同学名字,就连故事能想起来的都很模糊。

一样只喜欢成绩好的班主任,一样各种暧昧故事的男女同学。

有着侠女情怀的你,现在扎根北京,收获了可爱的魏蜀吴,真好。期待下一本回忆录哈哈。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等青春散场读后感篇八

素闻晓辉才气了得,但从未如此仔细通读她的文章。《等青春散场》在我们即将或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出版,书中记录的心境、人和事,如此亲切,如在眼前又晃如隔世。 初为人母,晓辉写出了我也曾感受却道不明晰复杂感受;桃红李白篇章,写出了在湖湘大地上那些熟悉的面孔,声气,禀赋,如在眼前。我也曾提笔欲写下二十年前那些令人难忘的人和事,拉拉杂杂也记下一些,但多次深感下笔后与心中所想相去甚远。由此深感晓辉的文笔老辣娴熟之处,令人敬服。《李淼》一文中描述老同学聚会时三观不合争执、大打出手一段,让我笑出声来,湖南人爽直而毫无保留的个性跃然纸上,让我无比想念那曾经郁郁难言,想要一飞冲天、大展拳脚却又深感无力的敏感青春。 晓辉大一从管理学院转入文新院,对于中文专业义无反顾的热爱,让我们身在其中却又牢骚满腹的中文学子们深以为罕,原来在经济、法律等专业大行其道之时仍有寂寞之士深爱着文学。正因为热爱,使得晓辉一直从事文字工作,这本文集是这么多年来热爱的结晶。能静下心来整理多年的积累,实属不易。书中记录了她当年发奋考北大,后来改报北语破格录取的曲折历程,使我恍然大悟。原来报考北大有我们当时所不能理解的一段心事。我们当年都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是艰难选择的过程。在我为报考哪所大学而苦恼时,听闻她报考北大,佩服她的勇气,但觉得才气与文学功底深厚之晓辉,晓辉之与北大,貌似只有她可以企及,虽然也深为她捏一把汗。正如书中所提及,北大没有参考书目、没有范围的做派,对我们外校报考生而言没有范围就是无限大的范围,因过于浩瀚而难以企及,在我而言我直接理解为一种排外的傲慢。后来她被北语破格录取,也曾为我们XTU学子进军北京颇为自豪。 18年去北京出差,和晓辉见过一面,还是那样娃娃脸,小短发;还是那样敏感、洞察秋毫却又宽容善良。 这样一本纪念青春之作,跟着晓辉回首过去,“我也因此完成了一转身自我观照的成年礼,接受了这样一个步入不惑岁月的自己”。 当眼前浮现那些熟悉的面孔,曾青春,曾一起青春,与如此才华横溢、聪颖通透的伙伴们一起青春,何其有幸哉!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