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之术》是一本让人感动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面临记忆消失的困扰时,通过不懈努力和勇气,最终找回了自己的记忆。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引发了对生命、珍惜和勇气的思考。这本小说让人感受到了希望和勇气的力量,让人深思人生的真谛。
记忆之术读后感第一篇
我本来是来学习如何练就百发百中的射击之术的,你却跟我讲了枪炮的发展历史。
买书先豆瓣!购书第一法则。咱当年买这本书的时候,就是太冲动,没上豆瓣,看着:
哎,俺就是一功利之人,本来想看看如何学两招记忆之术,结果你给俺看记忆之艺,记忆之史,我泪流满面,哭死在冷风嗖嗖的寒夜。
宴会厅的坍塌,西蒙尼戴斯凭借着记忆术说出死亡宾客的座位与名字排序,在今日看来或许轻而易举,但是在古希腊时代,那就是神一样的人物。
艺造记忆是由场景和形象构成。因为有场景,所以有后来的卡米罗的记忆剧场,因为有形象,所以有《献给赫伦尼》
当然,超凡记忆术:不断重复——卢尔的《巩固记忆》
此书不是讲得不好,只是他不是我想看的,所以给了3星。
一个恼羞成怒的爱贪小便宜的号称读书人的读者写下以上的几行字!
记忆之术读后感第二篇
2014年1月3日,江苏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科学类真人秀电视节目《最强大脑》,据说这个节目第一季便创下2.74%的高收视率和10.42%的高收视份额,因而成为2014年度综艺节目收视冠军。
对于综艺节目很少关注的我,并不确定收视率之类的统计是否准确或具有实在意义,但在一次偶然换台时我停在了这个频道,随即被节目吸引。它的内容太超乎想象,挑战者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性别不一,但令人震惊之处在于,当面对让人目不暇接的魔方墙、斑点狗、巨型攀岩墙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这些挑战者不一而同地展现出了惊人的记忆能力。
这些挑战者在人脸识别能力、听觉分析能力、辨识力、空间记忆力等方面的技能,大大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就像他们拥有一颗完全不同于地球人的大脑一般一次又一次令在场观众和嘉宾们感到震撼。每一次当答案揭晓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忍不住一再惊呼:“太牛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据说,这些人的记忆非同寻常,是因为他们的记忆方法和普通人不同,类似于一个有很多房间的建筑,每个房间里存放不同的东西;又或者是把每一个看到的东西用不同的形象来代表,然后再一一放置在某个记忆“房间”……总之,听上去很神秘,很复杂,令普通人无法企及。
然而,当我看到这本《记忆之术》时,我似乎触摸到了那些最强大脑们的技艺源泉。原来记忆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极其古老的技艺,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开始被人们了解和运用。而且记忆术果真如同传说的一样,是用场景和位置来进行记忆的,并且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技巧。原来多数“最强大脑”们并非天才或神童,这种看似神秘和超级的能力只是善用记忆之术的人们热衷的一种脑力游戏而已!
作为现代英语世界整理记忆术历史的开山之作,《记忆之术》的作者弗朗西斯·叶芝知识渊博,旁征博引,“沿着记忆之术的发展演变道路,追寻它沿路所受宗教、哲学和神秘主义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对绘画、诗歌、建筑、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构造、甚至培根的方法论发影响”一一追根溯源,为读者们展现了记忆术这种艺术的历史和发展史。
在阅读时读者可以先通过作者对《献给赫伦尼》、《雄辩术原理》和《影子的概念》等著作的解读来探寻记忆术的起源,然后一步一步跟随作者进入记忆术的历史之门,展开对记忆与灵魂、想象力、记忆剧场、魔法记忆等一系列有趣有料的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当然,这个过程绝不亚于跟随一位导师专门研修一门专业课程。因为书中援引资料众多,内容涉及哲学、宗教、艺术、文学等诸多领域,“授课老师”思维又天马行空,给出的资料和抛出的问题足够“学生们”慢慢咀嚼反复消化。而且,在书的最后,长达60多页的注释,也足见此书内容之严谨,资料之丰富,论述之详实。这样的一本巨著,可谓是著者认真,翻译者用心,无论是用来当作了解人类文化艺术历史的读物,还是研究记忆术的专业资料,都会令人受益匪浅。
《记忆之术》让我重新认识了一门神秘而古老的艺术,满足了我想要探秘最强大脑的愿望。在对记忆之术的探寻和了解过程中,我也再次领略了如弗朗西斯·叶芝这样西方理论家的学术魅力和深厚造诣。虽然我可能永远都不能像电视节目中那些牛人一样记住大千世界中众多事物之间最细微的差别,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记忆之术读后感第三篇
我是有非常功利的目的看这部书的,就是如何改善提高记忆,这本书其实叫做艺造记忆简史会比较的贴切。里面就是讲了从古希腊到莱布尼茨十六世纪为止的艺造记忆的发展。
里面对于记忆的原则,大体上就是托马斯 阿圭那所说的三条
1.将要记住的事物按某种顺序排列
2.将他们简化成不寻常的象征
3.常常重复
完了。是的,就以我功利的目的,或者里面讲到提高记忆的方法,这三条就完了。
但是我们似乎可以从人类漫长的记忆历史中得到启发,
如果说视觉是人类最敏感的感觉,那从博赞所讲的思维导图其实并不是现在用软件做出来一条一条的排序,思维导图一开始原则是讲通过更多的绘画 图形,来进行记录,而且连线都不是直的,而是建议弯曲的像树枝一样的连接出来。当我疑惑不解。现在看来思维导图更深刻的原则,不就是把一个题目放在一棵树的场景下,用各种形象去比喻吗?
再者,斯科特·扬 在其所谓整体性的学习中,对于抽象的概念也进行比喻,比如把函数比喻成转笔刀。这里,我们或许不需要用神秘的符号,黄道十二宫去追述知识的本源,然后来回想事物,是否我们就单体的概念,或者一次演说进行艺造记忆更有效果,也更正确呢?
再着既然符号可以创造,那我们何必拘泥,ambition 我们制造一个场景,安妮 莫甘娜 巴德 艾克 提莫 艾克 奥莉安娜 奶大力 。这样一个顺序的进攻,然后最后再创造一个厂长得形象 或者分开,amb bit on 我们创造3个形象,安妮大莫甘娜,莫甘娜Q巴德、 艾克大提莫,提莫Q艾克、发条大奶大力。
ambition 一个单词连成了一副画面,最后再加入厂长表意,如果方与圆是惟2的两种正确记忆方式,那我们是否可以创造一些独特的形象规则, 所有的LOL英雄为方表单词,而现实人物厂长为圆表意。这样是否也有效?我不得而知。不过很有趣不是吗
再看回思维导图。本质上是可视化的排序,加上艺造形象。提炼出主干再分出细枝。通过排序达到记忆,然后我们虽然没那么多时间去画画,但是可以在心里给定他们形象,另外对付大量抽象文字的教科书,上面很多抽象的词,比如,“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 我们来看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 设计。4个关键词。那我试着给他们赋予形象。我用万磁王来代表控制,工程造价用一个建筑图纸上放着一个计算器来表示。关键用一把钥匙来表示,设计用一个人在电脑面前工作的形象表示。在把这些形象放在一个剧场里,让他们动起来。万磁王摸了一下一个建筑图纸的计算器,其变成了一把钥匙,通过钥匙传送到了一个人在电脑面前工作。虽然感觉描述起来很麻烦,但是在思考中就是一瞬。这里再次提到斯科特·扬的整体学习,其所讲的高速公路理论,就是很多条路通往一个地方,比单一一条路要更容易达到,我们通过这把形象出来的钥匙,是否可以在今后的应用中建立出更多关于这把钥匙的高速公路,从而向前或者向后甚至穿越不同剧场回想起我们需要的知识?
而单个的剧场在思维导图中是否可以再组合,或者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导图形式出现,最后画出一张思维导图,然后就能准确的去重复里面的所有内容?这或许是接下来要去学习,去验证的事情。
最后谈一句,近百年来所谈的记忆的书籍,最多使用的是比喻,几乎没有人谈论艺造记忆,是否是因为其后期与宗教与神秘哲学联系太多,导致被人们所抛弃,但这本书看回了艺造记忆的本源,我们摒弃了一些糟粕之后,是否能得到精华呢?
记忆之术读后感第四篇
《记忆之术》是一本超出想象的书。作为健忘重度患者,曾经企图从书中了解记忆的技术之奥秘,可曾想当读完全书,却深深为记忆的艺术所着迷。这是一本有关记忆艺术,特别是艺造记忆的历史之书,讲述了记忆术自发明至17世纪在欧洲兴盛时期的发展轨迹以及代表理论和人物,以时间为线索,深入浅出地将西方记忆术的探索之路呈现在读者面前。
《记忆之术》的作者名叫叶芝,很容易唤起有关诗歌的记忆,虽然此非叶芝,但书中所论的记忆术的开端,确实与诗人有关:诗人兼哲学家西蒙尼戴斯在一场宴会事故中唯一幸存,由于他记得当时宴席上各位宾客的座次位置,因而得以辨认那些面目全非的尸体,并由此开启了记忆之术。从西蒙尼戴斯开始,记忆术便继承了“场所”与“形象”两大传统,并作为记忆术的古典来源源远流长。
对于记忆之术的发展脉络,叶芝善于追根溯源,特别强调其传统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在书的开篇,作者介绍了古典记忆术的三个来源:西塞罗、昆体良与一位佚名的修辞学老师所著的《献给赫伦尼》。虽然前两者闻名于世,但叶芝一阵见血地指出:“后来的西方记忆传统不是建立在昆体良理性而批判的说明之上,也不是建立在西塞罗优雅而晦涩的系统阐述之上,而是建立在那位佚名的修辞学老师的规则之上。”在《献给赫伦尼》中,这位神秘的高师阐述了修辞的五个范畴:构思、布局、文体、记忆、演讲,其中第四项便是记忆。他将记忆分为自然记忆与艺造记忆两类,同时指出记忆术所针对的对象为后者:“自然的记忆与生俱来,与思想同时诞生。艺造的记忆则是通过训练得以加强和巩固。记忆里天生出色的人可以通过学习这门学科得到进一步完善,而先天记忆能力不强的人也可以通过这门艺术提高记忆力。”这位老师同样继承了西蒙尼戴斯的传统,对“艺造记忆”进行了如下定义:“艺造记忆是由场景和形象构成的。场景是便于存放记忆的各种位置……形象是我们希望记住的东西的形状。”他还针对场景与形象的记忆规则做了进一步的严格规定,场景需要偏僻而不雷同,形象则包括事物与语言。这些定义与概念在记忆术尔后的发展道路上被反复提炼与丰富,并频繁成为各类记忆理论的基础。
记忆术是一项极为综合又系统的艺术,涉及宗教、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与伦理学,并与建筑学、自然科学息息相关。由于记忆术的传统发轫与空间相关,那些记忆术的继承者们,特别偏爱构建属于记忆的“剧场”体系。无论是卡米罗的记忆剧场还是罗伯特•弗洛德的剧场记忆系统,均囊括了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将形象与场景的细节发挥到极致。其中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神圣卡米罗的“永远未完成”记忆剧场,那是一个极为庞大而恢弘的架构,以“7”作为设计理念,虚构了一座包含七阶等级,每层有七扇门的记忆宫殿。他将记忆术的各类传统装入“神秘哲学”的魔法箱子里,成为了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的典范。“卡米罗的‘剧场’代表宇宙从初因扩展、经历创世的各个阶段。首先,宴会等级中,从水而来的简单元素的出现;然后在洞穴中混合;接着在戈尔工姐妹等级上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人的灵魂;随后在帕希法厄与公牛的等级上,人的灵魂与身体结合;之后人类活动的整个世界便出现了:墨丘利飞行鞋的等级上人的自然活动;以及普罗米修斯等级上人的各门艺术、科学、宗教与法律。”记忆是个无所不包的魔法袋子,复活了经院哲学传统,又重塑了新的文化秩序。
此外,作者还用记忆术的概念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审视其他艺术的方式。以文学为例,“但丁的《地狱》可以被视为一种按照场景顺序、用鲜明突出的形象来记住地狱及其惩罚内容的记忆体系。”用记忆术的角度解读文学,无疑开阔了艺术审美与欣赏的思路。张大春亦在《小说俾类》中,正是借鉴这一方式,旁征博引,深入地讨论了小说创作与记忆术之间的微妙关系,让人眼前一亮。
当合上《记忆之术》,虽然记忆力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但当深入了解这项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同样令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