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读后感精选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03 12:10:31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1-03 12:10:31   小编: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它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创意写作的旅程。文章中介绍了越读馆作为一个激发灵感的场所,它为写作者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通过参观越读馆,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创意的流动,还能与其他写作者进行交流和启发。这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创意写作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越读馆中探索自己的创作潜力。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读后感篇一

认识郭初阳始于偶然。2012年,我偶然地被任命为“新童年启蒙书”的编辑,偶然地认识了郭初阳一行人,偶然地开始了朋友般的交往。

而事件的后续则出于必然。因我对世界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对教育问题一知半解的见解,以及我所在的颇有口碑的出版社,我又必然地成为了“郭初阳 著”的责编。

郭老师在一次论坛上的发言,我很想以此来作为偷懒的借口:“一个教师上完了他的课,评议的权利,应当交予他人”。同样地,一个编辑做完了她的稿子,剩下的事情,也可以交给他人了嘛。

可惜教师不需要推广课堂,编辑却正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所以这个任务,就变得很不容易逃掉了。

一、从第一本书到越读馆

我个人很喜欢责编的上一本书,《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那里面有着不少金句。“师生是幸运的同路人,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课堂是向着真理直跑的旅程。”“教书则面临着‘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危险的会合’,一如‘徒步穿行在高速公路上’。”“从四书五经开不出现代哲学,从《九章算术》也培养不了现代数学家。用传统教材培养现代公民,正如在戈壁植树,企望树木存活开花结果。然而戈壁只能培养骆驼草。”“生活与文学有着各自的原则:生活要尽量计算成本与收益,坚持精力节省原则;文学要尽量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敏感,‘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坚持陌生化原则。” ……如果说《言说抵抗沉默》《颠狂与谨守》这两本是对郭初阳课堂的示范,那么在《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里,他更多呈现了阅读之于他的影响,以及对教育的批判性思考。

在这些思考里,我最为喜欢反复阅读的,是郭初阳对教师身份的界定。这一章被我排在了书的最后一节,处在不那么重要的位置。可见私人的偏好,和对选题的市场判断,其实偶尔(甚至是经常性的)也会本末倒置。虽然我没当过老师,可我想象,中国的教师有着三重焦虑,其一是对于教师这一表演性身份的焦虑,其二是成为庞大应试体系中助推一员的焦虑,其三是自身学养与授课深度的匹配焦虑。想成为一名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不是一件那么简单的事。

教师身份的界定,看似是专业素养问题,其实直指隐秘的内心。即是说,暗含的哲学命题是:“我是谁?我该怎样过我的生活?”一个不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与思考的人,必会得到自己的答案,从而走向更远的远方。这种思维方式,我再熟悉不过,这也是为什么身为外行,我却独独偏爱这一章的缘由。

在陆陆续续写完这些文章的同时,郭初阳也加入了越读馆。《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编辑出版的时候,他和童蓓蓓、肖贞两位老师的创意写作课,其实已在成形之中。一个人的风暴,引来了更多人的加入,最终成为杭州某处课堂里,一群人的思想狂欢。

二、一本书的生成

最初这本书,只是若干作文单元的样子,我们甚至犹疑把小学和初中的学生写作放入同一本书里,会让买书的人不知所措。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而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在现有的材料下,应该如何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还原这个师生“学习共同体”所经历的精彩课堂,并且尽可能清晰地提示读者,去发现其间的材料构成和教学理路,从而构建出自己的课堂,写作自己的故事,以及发掘更多的自由创意?

冷玉斌老师后来写了一篇书评,我非常喜欢。他极为直接地按照这个预设补足了书中的空白,从创意写作课堂的本质、设计过程和完成效果进行了评判。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永远不会停留在技巧层面,而是透过技巧提升了思维品质,创出更多更多真实出自孩子内心的‘意’来,成长与推动的,是一个个快乐少年人。” “想起上一次坐在郭老师课堂上,那节课,他教的是儒勒·列那尔的两则小品,用了简洁的设计,来将列那尔动物小品的妙处解说给学生明了——准确地说,是指点学生自我明了,接着就进入写作行动,播放了一组视频,记得有屎壳螂,瓢虫,学生根据刚刚发现的列那尔的写作特色与手法,进行写作。就是这样简洁与明确。写作不可教?我看郭老师实在是教了他可教的。”论述生动而透彻,也使我开心,看来全书章节的编排与教师手记的补足,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

冷玉斌老师还讲了他对各作文单元的感受,“第一幕中,我个人觉得‘当世界年纪小’一单元,所解放之能量最为可观。”“就单元设计而言,未来这个名字是否真会用到孩子的孩子身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浩瀚时空感带来的对言语生命的激活。”“模仿绝非原创的坟墓,恰恰相反,一个高度模仿的习作(逐字逐句,甚至精确到标点的模仿),一定是深具创造性的,激动人心的作品。”……这些评论或引用都一语中的,点出了创意写作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意义所在。

当我15年12月坐在台下,再次听郭初阳的公开课时,我对课堂的流动突然有了新的理解。有时候,作为编辑,我也需要放弃对作品整体把控的追求,“计白当黑”,把一本书的最后一段旅程交给读者,在读者与读者的“流动”中,完成它独特的阅读使命。

三、好的写作

小狐在书中写道:“写作不易……将各种如烟雾漂浮氤氲的感觉固化为文字实体,要燃烧许多能量,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算一件轻松的事情。”的确,当我想要写点什么时,常常因为捕捉不了而放弃。因此我惊异于这些孩子的写作,诚恳,真实,有趣,滔滔不绝。尤其是初中的孩子,不少写作单元中,所展现的思想与文字成熟度,不亚于一个成年人。比如“性格素描”,仿写的是卡内蒂的《耳证人》,郭初阳第二本书《颠狂与谨守》序言“舐卷先生”也是这本书里文章的模仿,可见他偏爱之甚。此次师生同台竞技,教师倾囊相授,学生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当我就初中孩子的杰出表现请教郭老师时,他说,确实,从小学到初中,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越读馆,小学是儿童文学,初中是世界经典的轰炸。他们的阅历也许尚少,但理性和审美上的进展,已抵得上我们。

也由此我乐见,或许有一天,这本书碰巧到了哪个少年人手里,使他知道,同龄人的写作并不是只有作文选里的思想正确、感动中国,还存在着更多文体的组合排列的可能;更重要的是,那不是任何一个天才的专利,只要你乐意,凭着手中的这支笔,你就可以跳出某个试卷的灰色国度,而抵达世界的尽头。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读后感篇二

第一次见,是在杭州某家书店。当时嫌重,没买,只是收藏在当当。后来断断续续,在好多地方见到。昨晚,终于读完一遍了。

有收获,有启发,也引起更多思考。

1、越读馆要求每位学生购《南方周末》,课上师生读报评议时事,也鼓励学生投稿。

的确,我们的教材选择余地太小太小,隐藏在背后的某种秘而不宣的既定意图,知道便好,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不有那么多人自己编教材做配套阅读物嘛。反正那么一丢丢、那么落后的国家教材肯定是满足不了学生时段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所以,挑选一份课外读物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怎么选择、怎么充分利用 要思考。

2、总的来说,越读馆写作教学方法有些值得借鉴。

教师下水写作。正如一些老师他自己数学好,会做题,但他教不会学生。可能写作上不一样,语文是可以借助阅读慢慢焐热的。教师写的文章同样可以让学生做个学习,管他现在会不会呢,相信语文是个漫长的过程。

内容安排上,会从儿童视角,让孩子从领受地位转到施与地位。比如它不说写篇文章关于“我自己名字的意义”,而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

作文内容一周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一周的时间观察、收集、酝酿。相比毫无预兆的当堂作文,或许这样,孩子在一周里感知到的、联想到的会丰富很多,有趣很多。

教学目标具体化。“……通过至少五件景物暗示所在场所;要完成一项日常活动(如上厕所、洗澡、考试、坐车等);在此次活动中经历三次以上环环相扣的连续险情;至少使用五个动词来表达一连串的动作……完成以上任务后,用荧光笔做出记号,标明你所完成的任务点”。嘿,我怎么没想到呢。这好处,显而易见哪

3、看目录,发现分四单元。

unit1从儿童视角:既然活在时代里,无论现在、过去、未来都和自己有关。过去是,是想象“当xx年纪小”;现在,是联系孩子爱玩游戏,“游戏入侵”;未来,“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

UNint2驻足当下,定格瞬间。这和缓解人类焦虑有关。《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告诉我们专注于眼前,即使洗碗,也试着努力感受水滑过肌肤的感觉。通过写作,将瞬间变为永恒。这可以打开很多题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咯。

unit3翻转经典。即改编名著、拟古创作、改写古诗等。花样很多,但这一块训练的前提,是学生对经典、诗歌、古文有所研究。想来,是很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不从最后的结果看,光是前面的过程,就足以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哎呦诶,你说,如果我们也这样被训练,诗歌、武侠小说什么的,是不是也不会那么陌生了呢(相比散文)。

……想来过去的三月份 我给作文班(第一次上作文班)那群熊孩子带去的,应该是这两样:作文不是只有常规的应试题目才算学作文!一次他们要学的是写广告语,上课前他们就抗议,说考试又不考这样的。看吧~后来一次,我还让他们写“吃奥利奥”,嗯,生活处处皆作文啊,作文也可以很有趣!

第二点是,无论我给他们什么范文,每次,我都要他们学会挑剔,说出这范文不好的地方。

再看每一单元里执教者写的类似教学思路的东西,那备课资料是相当的丰富啊,简直就一个贯通古今中西的博学人物,总有些旁征博引。想来和初中段学生讲这些还是挺受用的。

但这本书最终呈现给大家的,也只能说是一种理念吧。数十篇学生文章、执教者的备课思路、相关书籍推荐组成一单元。教师上课具体是怎么把学生的想法引导、挖出来的,还不明晰。或许学生文章里可以看出点。

另外,别看说是“创意写作”,实则一些写作内容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比如unit2围绕定格瞬间,实则就是我们强调的细节描写、切换一个视角。所以有时候教学的形式也很重要,变个魔术换下语言换个视角,让你的作文命题别致起来。

其次,说是“创意写作”,也正是这本书主要是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写作是件好玩的事,生活每个瞬间都可以成为一篇文。个人认为对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是挺好的。但俞磊老师说的语言的张力、后期打磨什么的,或许需要从其他方面得知了。

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读后感篇三

让枯萎生命满血复活 ——为《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序

叶 开

写作就是一道光,语言所到之处,世界就变得有意义。

对于写作,这本书不仅有很多奇妙点子和有趣创意,还整理出了一个有效的写作训练系统。

一个下午读完《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在本子上记下很多需要深思的内容,我对写作教学的疑问和焦虑,终于可以缓解了。这本书是很好的解药,焦虑的家长和教师服食之后便能重返正常世界。

——叶 开

拿到这本书,你想着郭初阳和他的越读馆,你在为写一篇序言而苦思冥想。

你在假期中。夜晚星光隐现,大风吹来吹去,树枝摇摇晃晃,和太太聊着没有实现的冒险:深夜开车出去晒月亮。你没有做到,是因为丧失了行动力。你的一生沉迷于各种玄想中,你是思想的大象,行动的蚂蚁。

为一本书写序可以虚构吗?

假装是一位前辈大师在挥毫走笔好吗?

如文诺•文奇在科幻小说《天空的孩子》里那样,把银河系分为“爬行界”、“飞跃界”和“天人界”行吗?

世界上有很多作家都梦想着打通各种文体,只有阿根廷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做得最成功。他的小说《南方》《小径分岔的花园》还像传统作品,有人,有物,有时间,有场所;但《圆形废墟》《沙之书》之后,这些作品就变成文体交互写作的范本了。在他的玄思妙想下,一篇序言也许可以写得妙趣横生,悬念迭出呢……

一篇小说可以有多种开头,一部电影可以从不同场景切入,一篇序言可不可以有复调式开头?

你雄心勃勃反复思考,斟酌,企图开门见山,一鸣惊人。

你甚至拟出吓人的写作三问:

人类为什么要写作?

什么是真正的写作?

如何写出优秀作品?

你想以此一锤定音,把可能出现的质疑者全部敲晕。你以为这是哲学三问吗?你以为自己是“北大校门的守望者”?

正玄思渺渺间,忽有声音唤你去泡澡;那声音并许诺:泡一泡吧,这是最美好的享受。

……一个人在泡澡时,最会浮想联翩。当你从浴缸出来之后,原有的各种设想都发生了变化。你不会变成一条鱼,你也不会被冲到下水道;但你被新念头驱使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忽然想到德国儿童文学家写的儿童小说:每次孩子在浴缸里泡澡时,总有两个欢快的小人儿来到他面前;小人儿穿着潜水服,戴着潜望镜,背着专业装备,对孩子使劲眨着眼,兴奋地举手V字,激动地等待冲浪时刻。哦,那两个热烈小人儿,只有你们这些孩子才能看见。

内心与神秘世界息息相通的孩子被允许见到神秘事物。被毁坏的大人呢?美国儿童文学大师苏斯博士说:大人都是些变坏了的孩子,让他们见鬼去吧!

一个大人如何才能不被毁坏?这个问题太难了。苏斯博士没有变坏,圣•埃克苏佩利写了《小王子》也没有变坏,还有很多有趣的家伙都没有变坏。你完全可以乐观一点——大人们可以通过写作来对抗让你变坏的东西,让自己保有看见神秘事物的能力,让自己的一生具有丰富的可能性。

每个人生而不同,我们的未来自然也不一样。如同森林里低矮灌木和参天大树一起构成了自然世界的植被多样性,他们各有特点,形态不同地分享阳光和土壤。这些事情,越想越多,越想越对头了:我们就要激发孩子的创意力,让他们呈现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所有那些好点子综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这部《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

绕啊绕啊,万绕不离其宗,你终于说到了正题啦!你终于可以好好说话啦!你终于放弃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恶习啦!写作,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你不早就说了吗:准确自然的表达,是最好的语言。

好吧,故弄玄虚失败!西方失败!你变成了我。人称转换,心态也产生了量态变化。

你我之前写了那么多文字,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思维流水账。在你我的学习生涯中,对“意识流”写作记忆犹新——不是欧洲“意识流小说”流派,而是打破僵化道德和语法规则的自由写作训练。给你一个词,给你一个物,你就不停地写下去。不要思考,不要选择,不要斟酌,不要判断,不要逻辑,不要组织,脑袋里蹦出哪个词你就去抓捕哪个词,把它们全都捉拿归案。经过若干次自由写作训练后,你的语言运用能力就完全变样了。虽然你不一定就能变成完全的自由语言表达者,但你一定对自己被语法规则紧紧束缚,被道德规范不断绊跤的往事记忆犹新。你以为是自己在运用语言,其实是语言在驱使你。你只是一个语言的纺锤,被什么人随手一拽就懵头懵脑地转了起来。

对于写作来说,打破僵化的语言规范尤为重要,而自由写作训练,则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们)。我看到这本书里,郭初阳和他的小伙伴们很有创意地把自由写作训练命名为“记流水账”,光明正大地为“流水账”正名了。你们都记得么,老师在课堂上声色俱厉地斥责,批判,把“记流水账”打入十八层地狱,宣判了永远不得超生的酷刑。没想到,在“创意写作之旅”中,“流水账”也获得了新生命。

在写作中,人们都被太多的主题、道德、中心思想等石头绊了脚,你因此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语言怎么也灵动不起来,表达怎么也不能畅快。你其实是想得太多了!你本来就应该想到什么写什么,而不必去寻找什么意义,挖掘什么思想。你得先学会勇敢地把你的人生流水账记下来,然后才会发现,本来似乎没什么可写的空白世界里,爬满了无数的缝隙,缝隙里生活着无数的生命。你可以对着一面镜子玄想,写出一篇奇特的作品,你可以对着一颗石头大力抒情。好吧,本书把这称为“细微派”!那些曾被斥责为无意义之事物,在“细微派”的光照下,变成了生机盎然的世界——有个同学写了一篇《踢石子》,由此进入了细微的人生时光,可以称为“细微派大师”。

写作就是一道光,语言所到之处,世界就变得有意义。

对于写作,这本书不仅有很多奇妙点子和有趣创意,还整理出了一个有效的写作训练系统。

一个下午读完《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在本子上记下很多需要深思的内容,我对写作教学的疑问和焦虑,终于可以缓解了。这本书是很好的解药,焦虑的家长和教师服食之后便能重返正常世界。

书里收入学生们创意写作的文章,几乎每一篇读来都令人愉快。这本书也表明,写作是有规律的,写作技巧是可以教授的,学生们的热情是可以点燃的,他们的创意是可以层出不穷的。

这本书核心内容分为四幕:第一幕“儿童视角”,第二幕“着眼微物”,第三幕“翻转经典”,第四幕“主题讨论”。每一幕又分为若干单元,以不同的主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呈现写作的成果辑录。

例如,第一幕“儿童视角,看见全然不同的风景”之下,又细分为:1“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五年级)”。2“我变小了(五年级)”。3“当世界年纪小(六年级)”。4“游戏入侵(六年级)”。每部分针对不同年级,给他们以拓展想象的充分机会,呈现的学生作品,则是这种分类创想的绝妙样本。

转换视角之后,学生们不再为“一件小事”、“我的爸爸妈妈”、“记一次有意义的郊游”之类的干巴无趣作文题绞尽脑汁了。换个视角,点燃激情,激发表达,写作的热情高涨,奇妙点子迭出,而语言也变得生机勃勃了。

我个人认为第二幕“着眼微物,时光因之而鲜活”最有创意。这一章的设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精微教学理念,也证明他们对写作本身有深刻的认识。对写作本质能有如此深入理解的语文教师,简直算得上是珍禽异兽,你完全无法在魔法森林里找到。而这“微物派”训练,对激活学生们的潜能,有最佳的“排毒养颜”功效:没有寓意,没有教训,没有主题,无关道德——写作,原可以赋予世界万物意义。不只有纪念碑可以写,不只有母爱可以写,不只有英雄可以歌颂。原来,一颗石头、一面镜子、一个念头、一粒微尘,世间万物,都可以进入我们的独创世界中,而被写作的光照,赐予生命的魔法。

例如,娄佳璐同学写的《踢石子》这篇“微物派”代表作:

你看到一块小石子静静地躺在那里——就在你将要路过的那条带着正方形格子的人行道中央。它那么大,就像一个灰黑色的瓶盖,在你的眼里是那样醒目——虽然它和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你装作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去,在它的面前缓缓地放慢脚步。找准了时机,你猛然抬起右脚,向那块可怜的石子狠狠地踢去。脚掌摩擦过地面,又往上伸起。你觉得自己就像个足球运动员奔驰在足球场上,而“足球”正在向目标飞去。

可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你的脚尖带着脚跟从“足球”旁边掠过,正是“足球”旁,因为它们甚至只差一厘米的距离。

文章中的这些词句,换成我可能还要修改斟酌,把一些多余的形容词替换或者删掉。但十几岁的学生写成这样,已经非常棒了。因无关“道德”“寓意”等,作者的语言自由了,在细节描写上气韵流动。教师给学生进行压力释放,让学生们的语言都变得通透起来。其他文章,如《镜子前的妄想》《当堂写作》《阅读时的表情》等,都非常有趣。

第三幕“翻转经典,与大师切磋技艺”是独特写作教学的具体运用,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拿来就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

通过对原有经典的新解读与再思考,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再创造了《三只小猪》,很多同学都让小猪与小狼互换了角色,甚至出现了一只狡诈的魔法猪。看过美国后现代版《小红帽》会发现,小红帽变成了柔道高手,外婆喜爱冲浪,大灰狼是卧底记者,而小白兔,则呵呵……这样的重构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一幕里最惊艳的学生作品集,大概是学习诺贝尔奖作家卡内蒂名作《耳证人》而仿写的“性格素描”。其中的《流言猎人》《临窗孤独者》《时间捕手》《潜伏特工》等,读来都令人会心且遐想。

写作文时灵感匮乏的学生们,在得到释放和激活后,都成了写作达人。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秘密,只是真切有效地回归写作本源。在这本书里,郭初阳和他的小伙伴们探索出了有效的方法:从转换视角,到激活微物,再到翻转经典、主题探索,一步步行到了写作的秘密之泉。

过去,我曾请教过很多语文教师:写作到底怎么教?

大家都说很难教,问我怎么办。我回答说肯定难,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写作经验,二是中小学没有通用写作教材。这样,难免出现各种怪异的教学现状,甚至催生了很多作文“半仙”。在各大书店和网站上,都能看到各种作文秘笈和大法,似乎看了这些书,读过几句口诀,写作文就能分分钟搞定。这种书籍还很有市场,家长们还趋之若鹜。

这些作文书大都是误人子弟的,粗翻翻也就算了,认真阅读则保证你完全不会好好写作。“半仙”们自己就不懂何为写作,却要来指导孩子们,这不是老母猪教猴子上树吗?

现在因为国际教育风行,“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写作”的概念也不胫而走。很多人都没怎么弄清楚这两个概念的虚实,就云山雾罩胡侃海说,专门说得玄玄乎乎来吓人。其实也没有那么恐怖。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这就是批判性阅读。以独特角度来观察,以准确语言来表达,这就是创造性写作。

今天的大多数教育都是一种蒙蔽,只有少数有心者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激发。如果一名学生在适当的年龄能得到有益的阅读和写作激发,那么,他今后的人生会进入更为丰富有趣的世界。

前些天看了美国一个十三岁男孩的TED演讲,题为《骇客学校》。他父母因对学校教育不满,带孩子回到家庭和社区,以自我教育的方式来激活对知识的探寻和对人生的思考。十三岁的男孩面对观众自如地演说,认为大多数学校只是教人们毕业之后找到工作,更好的教育应该教人健康快乐地生活。

我们可以不是富翁,但人生不可以无趣。阅读好书和有乐趣地写作,是摆脱无趣人生的最好方式。

语文界有太多“不正常人类”和不正常书籍,这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

郭初阳却是语文教师中少有的“正常人类”。我一直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情形:他跨过整个杭州城赶来,从背包里捧出一本皮面精读版《圣经》,认真地送给了我。

阅读广泛,勤于思考,写作精细,目光透彻,且为人诚恳有趣,这就是郭初阳的素描。脱离体制几年后,他和小伙伴们开办的“越读馆”越来越火,在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写作的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本书是他们的努力结出的圆润果实,值得诚意推荐。

匆匆,词不达意,以为序。

2015年10月1日初稿

2015年10月2日修改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