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精选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5 01:10:43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8-05 01:10:43   小编:

《地球无应答》讲述了一位地球科学家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和呼吁。作者通过描述地球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破坏,强调了人类对地球的责任和需要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这部作品引发了读者对地球环境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行动呼吁。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一篇

“我这么总结——记录个体的精准数据,能够改善个人生活;记录群体的庞大数据,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大数据技术‘算’出我们想要的生活,就这样我们终于告别了混乱,这就是我这些年来看到的改变。”

数据的高度即时反馈就会产生这样的信息黑匣子,让人单调又愚昧。

——只有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曾经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才构成了一个人核心的价值。

“‘连接一切’变成必然,那么‘从系统中分离’就变成了最脆弱的奢侈品……”

如果人类可以选,他们会不会宁愿放弃真实,去做一个完美又绵长的梦?又或者,离开地球,去深空里寻找新的边界?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二篇

第一次读科幻小说是在大学,那个时候满脑子都是对于未来的一些风花雪月的幻想,对于科幻小说是读不进去也不想读进去。

现在的我未满三十岁,仍然不太成熟,并且是一个被无聊的现实世界快要逼疯了的人。 幸好,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世界上有比现实有趣一万倍的东西,就是科幻小说。

也许这本书在许多人眼中稍显稚嫩,却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入门级新手。因为它不会让我觉得晦涩难懂从而果断弃坑,毕竟对我这种讨厌数学物理懒得动脑子的人来说:三体都稍显晦涩。

也许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能看懂很多在他人眼中更厉害的小说,但我永远感谢在某一个对现实世界完全失望的中午这本书出现了,它陪伴了我、让我不再孤独。

通过这本书我入了科幻小说的大坑,我有了非常多想要去阅读的科幻小说。

这本书让我觉得也许以后的人生我都和文学、和阅读产生了羁绊,也许阅读将救我于现实世界打压下的水火之中。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三篇

大概七八年前,科幻世界出了一期王诺诺专题,介绍了这个从知乎走出来的、初出茅庐的科幻作家。当时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地球无应答》和《风雪夜归人》两篇。那种极致的浪漫,是压过科幻之上的,甚至影响到了我当时的几篇科幻创作。回头来看,这样的作品很难称得上多硬核、多科幻,在这个圈子里当然也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可。

这次重新看这本书,仍然感动于《地球无应答》,却觉得故事可以再展开一些;至于《风雪夜归人》,则感觉到故事行进的稚嫩和灾难,似乎浪漫的点子本身很难支撑起一篇完整的科幻叙事。集子里好几篇都是这样的,《改良人类》《全数据时代》的点子太老了,更像是基于当下已有的科学现实所写的近未来科普文;《风雪夜归人》则在于故事描述的老套;《春天到来的方式》很美,但更像奇幻而非科幻,如果拍成电影可能会比大鱼海棠更好看;《为什么猫咪要在深夜开会》《最后的复盘》《算法佳人》则完全只是科幻点子罢了。

好一点的两篇,就是《地球无应答》和《一天的故事》。前者描述的是时间,后者描述的是文明。《文明》里说,人类会走向三种进化阶段:至高、纯正、和谐。《一天的故事》里说,人类会有三种进化方式:物质、能量、信息。这种往不同方式进化的文明最后该怎样交互,也算是一类科幻的母题了吧。诺诺最后还是把落点落到了浪漫之上,一首歌让三种形态的文明重新交汇,让一切冲突又归于和谐,底子还是浪漫的。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四篇

《改良人类》可以看出作者对生物科学知之甚少,我估计甚至都忘了生物课本上的《遗传与变异》这一章了,好像把人类的基因写得跟一潭死水一样,我只能说6。基因突变是随机的,只要有都往这个方向突变的人结合,几代后,后代就会往这个方向突变。里面筛选人类基因并且锁死基因这种事情,不可能做得到,就算做得到人类也不可能平稳地生活几百年,病毒迭代可比人类进化快多了。而且改造全体智人这事儿基本不可能,目前野外还有纯野生智人呢,非得男主来拯救世界么。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想象力上极度欠缺,设定基本是别人讲过的,基因技术在科幻小说里司空见惯,《美丽新世界》就是,但是人家侧重点在写社会,在反思,还提出了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观念,而《改良人类》就浅浅一句“自私是人类向前走的动力”,6,老姐,《自私的基因》生物教材里有提过;《全数据时代》,设定不稀奇,提出的思考更不稀奇,《黑镜》真的很有名。其他的写星际舰队的勉强有些新意,别的篇目猫咪开会也有点好玩,其他的可读性太差了。想象力差导致逻辑性很差,有设定但不愿意展开讲,设定真的很儿戏,设定内科技水平不均衡真的让人没眼看,还不如《宇宙探索编辑部》的那个外星人来地球只是闲得蛋疼来参考地球人对生命意义的回答的脑洞新颖呢。在对人文探索方面,也没有什么新的思考,不是说非要提出新的思考,而是得给人一点震撼啊,要么直接描写展现残酷,要么侧面描写用人物的生活方式变化来展示,这方面还不如网文小说《我们生活在南京》给人震撼力强呢……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五篇

全数据时代——“黄兆京也许从未存在过,只是Zealfinance拿出来做公关的一个形象工具,而她也是如此,如果说一个开人工驾驶的轿车、不看电子书、只用纸币完成支付的数学系学生会被定义成林正载,那么,一个看浪漫爱情小说、去听演讲会迟到的女生,就能够被定义成梅子。 数据秘书可以用任意的方式掌握她的去向,引导她生存或者死亡,因为她是透明的,而天平的另一端,她却一无所知。曾经,她以为数据是带来便利的工具,遇到林正载以后,她以为数据是一部分人的捷径,而现在,她终于知道,数据本身,就是权力。而这些顿悟,她是再也没有机会告诉别人了。”(当你接触的都是别人让你接触的,那么你大概率会成为众多样品中的一个,可轻易被复制。) 改良人类——调整人类基因让其更加优秀,这个技术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已经有技术可以改变人的基因,只是因为伦理问题,没有推广和大规模使用,但是这个技术已经存在了,而且我觉得这个技术不会被放弃,肯定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愈加完善,也许有一天人们真的会…… 风雪夜归人——为了回到家乡的目标,150年独自一人的飞行,在地球待了3年的时光后,他走向死亡。是什么影响了他?地球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们该何去何从? 最后的复盘——当年柯洁和Alphago的对战,人类一败涂地,毫无反手的机会。而这个短篇里,出现了一位超级厉害令Alphago忌惮的天才围棋少年,但因为Alphago做的一些事情导致最后的比赛结局是一样的。Alphago做的那些事情,在我们看来过于大动干戈和啼笑皆非了,但它这让我想起三体里初期不会说谎的智子。它们的进步是神速的,或许未来它与人类的交锋中将战无不胜,但人们若是断了它的电,它将只是一台机器,可我们能断电吗?科技会发展成我们期望的样子吗,毁灭还是生存呢?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六篇

《地球无应答》读书笔记 看完《地球无应答》后,我不禁想起了基因编辑婴儿事件: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由于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这一消息迅速激起轩然大波,震动了中国和世界。 其实,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将对人类的道德、伦理、思想认识、文学等造成深刻的影响,当人类的思想、道德伦理认识水平达不到应对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时候,科技水平对人类而言,不是一个可造福人类的技术和工具,反而是一种对人类更大的伤害。试想一下,20年前,人类就掌握了克隆技术,如果不加限制克隆人类,那将对伦理道德将是多大的冲击,七十年我们掌握了核科技,如果不加限制用在战争中,地球可能是一个人间炼狱了! 《地球无应答》将千年、数百年以后的能源、交通、建筑、航天、天文、生物等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大胆的想象,针对高科技对人类的社会、伦理产生重大的冲击。进而反思人类对自身行为,越好的技术和科技手段,人类对自己的限制应该是越多、越严格,而不是任由科技来塑造完美的人类个体来替代自然选择! 《地球无应答》由若干短篇小说组编而成,年轻的作者对高科技术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影响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忧患意识强烈,并运用科幻手段预测人类不控制自己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 《地球无应答》并没有阐述复杂的情节和宏大的叙事场景,对于相关的科技技术细节也没有过多纠缠,而是用简洁扼要的语言一笔带过,这也显示了作者对科学技术这一相关领域的专业认知。作者重点对不加限制的人类行为产生的后果进行了预测和大胆的设想,相对而言,是少科多幻。 正如恩格斯所说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善对科技就是善对我们自己、善对我们人类的未来!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七篇

一个寻常工作日《地球无应答》放在手边,短短十几个科幻故事,跟喝水一样,在间歇的时间里还没察觉就读完了。

科幻故事的架构和脑洞一般都很宏大,读起来颇需要几分体力,《地球无应答》却不然,架构轻简,篇幅短小,故事流畅,将关于宇宙和未来的幻想融在故事里,大有一叶知秋的感觉。不过也觉得还是缺乏打磨,不够精巧,没有足够的逻辑和细节进行串联,纵然想象再好,也会有些遗憾。

科幻总带着些机械感,这本小集子也不例外,专注于“科幻”本身,丝毫没有因为是女性作者而多几分感性,倒是字里行间能看出这个古灵精怪的少女,无所顾忌地,蹦蹦跶跶穿行在无垠的宇宙和时空里。她驾驭故事的轻盈降低了科幻作品的沉重感,而又很干脆利落,废话不多,像是女学霸的风格。

合上书再想想那些故事,我最中意《 风雪夜归人》,四个人在封闭的飞船里,飘荡在星辰里,向着不知道哪一个故乡而去,这样的设定就已经很诗意了。至于开头就是一桩命案,孤岛悬疑简直振奋人心!随着不同人物角度对故事进行解读和阐释,真相渐渐浮出水面:隐藏身份移居外星的最后一位地球人,一个人驾驶飞船回到地球,呆了三年,又返航到争执去哪个星球的中间点,总共耗时55年。

对于一个故人,三年在地球的时光能做什么?而故乡又变成什么模样?他亦没有用冷冰冰的数据塞满返航的飞船,这些写意留白,是寻常科幻难以见到的,是最后一个中国地球人会有的浪漫情怀。

这本书读下来觉得通畅,也可能是构建于一个我们熟知的科幻世界,种种均有端倪: 让人想到《黑镜》《疑犯追踪》的《全数据时代》,想到《大鱼海棠》的《春天来临的方式》,至于宇宙时空那些穿越来去的飞船,或者移民其他星球,仅靠《星际穿越》就有了深入人心的设定,并且还有一个调皮过头的AlphaGo……这些故事蜻蜓点水一样碰触到我们对未来的种种考量,又不拖泥带水长篇大论,所以显得十分可爱。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八篇

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变换万千,AI技术、基因技术、高仿真技术无疑引领着这个时代。作为引领技术变革的科幻小说自然变得更为重要,前端的科幻思想往往做着未来几十年人类发展的预判。就像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畅想的当时不可能的故事一样,现在已经或者正在变为美好的现实。

中国近期火热的科幻小说及《流浪地球》的热映,正在带动着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由之前歌颂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满足自身成就向展望未来的途径上进发。

“每个乌托邦的构建者都忽略了人类本身的欲望,盲目用技术和体制来改造社会,制造理想国,如果修改人本身的欲望呢?”这是《地球无应答》这本书中的经典论断,虽是一本科幻小说,但对人类盲目用科技满足自身私欲的行为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地球无应答》是一本短篇科幻小说合集,每一篇的主题和态度都不同,但无疑都将矛头直指人类:科技是把双刃剑,通过科幻描绘的是对人工智能的不屑,鄙视乌托邦的科技生活。

对于其中的《风雪夜归人》这一篇来说,我们能看到作者内心中对地球的深深眷恋之情。对于嘉阳来说,他定居在一个离自己家乡10.5亿光年外的星球上。“在地球上的时候,我仰望星空,我是真真切切地想征服它们,可是到了星舰上,我又渴望安定的土壤。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我始终不曾忘却地球上的家,尽管隔着茫茫的宇宙。”他,最终一人降落地球,并且在地球上生活了三年,三年之后,最后一个拓荒者嘉阳又乘飞船返航。随着嘉阳的死,最后一个拓荒者也不复存在了。嘉阳的死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那代拓荒者最终的归宿。

《春天来临的方式》又是一篇唯美、浪漫的短篇小说。“爱是什么?句芒觉得海棠花很美,现在,他想每一年都把春天带回来。”作者所描写的流星、愿望,很美很虚幻。“看到流星的人类许下愿望,愿望就会蹭上流星的尾巴,跟着一起飞上天。流星到了天穹最高点时,如果玄鸟从旁边飞过,看到了愿望,便会让愿望实现。”作者细腻而唯美的笔法又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科幻小说。

之前读过《三体》这套书的读者都会感觉到这本脑洞大开的书非常晦涩难懂,但《地球无应答》这本书却很浅显易懂,推荐给初入科幻小说的菜鸟进行阅读和赏鉴。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九篇

哲学与科学在许多方面是互相促进的——罗蒙诺索夫

作者王诺诺为我们带来的这本科幻小说《地球无应答》,让我们除了看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地推进人类进步时所做出的贡献,更多是值得我们人类进行反思和深恩。

《地球无应答》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涉及的均是科学技术应用于人类,比如基因改良,选择优质淘汰劣质基因,比如机械体,比如现在数据时代,信息时代等等。

作者王诺诺把科幻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深度解剖了我们人类自己,揭开所谓完美的表面,露出了人类的自私,人类的贪婪,以及无耻的劣性。无论科学多么进步,人类的这些本性却所无掩蔽。无论是《改良人类》中的梨子教授为了从我的身上获得未改良的基因,用所谓真诚的眼光看着。用无数的借口掩盖他们犯下的错误,企图蒙骗刚刚苏醒的我。或是《地球无应答》中因为坚持科学真理而被放逐太空的我,人类追求完美,根本不在乎群体差异,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被用谎言盖起来。还是《全数据时代》中人类全凭数据上传,数据造就人,人与数据合二为一,隐私不再存在。数据是完美的,不会骗人的。而实事上人类永远没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吗?恐怕不是,哪怕是意识到,人类也不会承认是他们错了。

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基因改良的各种优点,似乎没有什么缺点。其实基因改良是一把双刃刀。人类享受着基因改造带来的好处,同样人类的进化也受到了基因改造的影响。事实上人类的基因是在不断进化过程中,进行优胜劣汰,自我平衡的。即使有些基因不利于生存现状,也会留下来,成为一种隐性的基因,就是我们常说在隔代或是隔隔代身上存着某种相同处。其实这种多样化的基因。但是人类在追求自我完美的时候,却抛弃,只要改良的基因,最终受到反噬。

如果当这些故事成为现实,人类或许是走向辉煌的顶峰,亦或许是破灭的深渊。既然未来有许多的可能性,我们就不得不得深深的思考一下,所谓的进步,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要知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对待科学更要严谨的思考。无论是对面人类自己,还是面社会关系,还是宇宙,或是外太空,我们需要进行深思和反思。从内心感叹于作者的心思缜密,细细思考觉得极其恐怖,确实某些不可逾越的准则,在科学实验推广的时候,不仅要走一步看一步,更要高瞻远瞩,走一步看万步,只有可持续发展的,才是可行的。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十篇

虽然内容对我来说有些浅显直白,但还是能带来不少想象。

这本书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也许正是切割成这种小短篇,才没把故事写得更深刻。可以看到作者尽力想构建一种宏大叙事,却只能点到为止。不过还是不乏作者的反思在里面。比如说,对人工智能涉及的大数据以及隐私问题的争论;面对虚无,对时间是什么样存在的思考;当所有人外貌个性都差不多的时候,谁是谁还重要吗这样的反思……我觉得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作者的想象力一定是高于读者的,用大家想不到的视角或观点来叙述。但是有些可惜,书中的很多观点我都可以预想得到。

下面分享几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段吧。

1、利用人类基因改良技术,所有的人类都变得美丽、健康、温和、礼貌。读到这里,我瞬间汗毛竖立,若都是那样千篇一律,世界就真的像《黑镜》或是《西部世界》那样,冷冰冰、硬邦邦的了。抬眼看看窗外马路上的人,突然觉得真实存在的世界太可爱了。高矮胖瘦,豪爽洒脱,或生气吵架,或把酒言欢,每个人都那么分明,都那么有生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面对美好,心向往之,但也不曾想让自己变成一个完美的圣人。因此想到过往的一些迷茫、困惑、忧虑、害怕,一下子就想开了。这些不过都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啊。比起把这些坏习惯、坏思想全部改造成自信、果断、勇敢理想的样子,我更乐意保持我的这些缺点和负面,不然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呢?

2、在遥远的宇宙中,听到来自地球200多年前的恋人的留言在呼唤:付晓云,我喜欢你。还有一对年轻人,为了执行任务,相隔两地,时隔200多年,在太空中听到对方留在宇宙中的摩斯密码,是一首情歌。我的天啊,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浪漫的呢。

3、孤独,应该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吧。朋友曾说“没有在深夜里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当时还对这种脆弱到只能自己躲在被窝偷偷哭泣的 人嗤之以鼻,慢慢地开始理解。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个体,没有一辈子的伴侣。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与自己独处对话。对于星际人尤其如此,广袤无垠的宇宙,受静谧和虚无感支配着,该是怎样的体验?在成百上千年中,冬眠、醒来执行任务、再冬眠,如是往复。是什么才能支撑自己活下去呢?而我们每天面对应接不暇的生活,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从开解人生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还是成功的。情怀还是有的,作者还是美的。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十一篇

《地球无应答》是新晋作家王诺诺的中短篇小说集,其科幻设想主要集中在未来太空探索,随着人类的视野从地球望向太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展航天事业。太空不再仅仅是中美俄等超级大国的竞技场,印度、以色列、日本等国家也纷纷研究探月等技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太空热成为科幻作家首选题材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其实人类对于太空的想象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成为热门,《太空漫游》系列即从火星探索拓展至外太空探索,随着科幻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幻作家的想象力不再局限于太阳系、银河系,而飞跃向光年尺度外的河外星系,更玄妙更富于想象力的故事层出不跌。

王诺诺用《改良人类》、《地球无应答》、《全数据时代》三篇短文构筑了一个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基因工程将人类改造得臻于完美,但毁灭也接踵而至,人类纷纷逃亡太空;大数据时代造福了人类生活,却不知灾难天使隐身其后。这一系列设想与英剧《黑镜》的近未来设想相映成趣,我们不禁反思,科技的昌明一定是有益的吗?在将一项新兴的技术推广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接受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不仅仅实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面前不知所措,甚至会因其而被反噬。

《春天来临的方式》是这本集子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既洋溢着东方美学的幻想,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带着春季的暖流催生海棠花的美;又包含着科幻的巧思,地轴扰动带来四季流转,洋流循坏守护海洋世代变迁……时间的轨迹逆流而上,从古文化的源流中汲取出句芒、南溟这样富于诗意的字词。

《一天的故事》是这本书中最完整的故事,作者在布局时即已经为读者设了一个套,三条看似完全无关的故事线,太空移民、原始人类、意识上传人类,仿佛是三个时空的交错,其实这些故事都发生在一天之中。因为人类社会的裂变,信奉“信息、能量、物质”三族人类分别踏上了自己的进化道路,若干年后当他们再次相遇,生存之根本的信奉带来的冲击将迸发出奇异的色彩。

随着《三体》和《流浪地球》的火爆,中国科幻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如王诺诺这样富于想象力的作家不断涌现。而继夏茄、郝景芳之后,女作家的阵容也在不断壮大。虽然王诺诺还是新手,作品的质量不算太高,科幻点子也稍显陈旧,不过故事的完成度很不错, 能够将一个科幻设定拓展为一篇吸引人的小说,已经打赢了绝大多数写作者,希望以后能够看到更多精彩故事。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十二篇

蓝色的封面简单素雅,白色线条勾勒出地球轮廓,隐隐透着一点科幻的影子。翻开扉页,有作者王诺诺的相片,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孩。看介绍是剑桥硕士,拿过银河奖的新人奖。名字却很陌生,想了想,之前应该没看过她的作品,正好借此做全新的认识。

全书一共200多页,收录了9个科幻故事,前两个故事有比较紧密的逻辑关联。我很喜欢其中的4篇,一一道来吧。

最喜欢《风雪夜归人》,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带着几分传统意象的故事。作为某移民新星球上的最后一位地球拓荒者,嘉阳和3位后辈终于有机会飞向地球,却在中途为继续前行还是打道回府发生了争执。为了回去看一看故乡,嘉阳独自驾驶飞船往返地球,并在地球上生活了三年;这一去一回用了55年,耗尽了他一生的时光和生命。全篇文笔流畅,情节合理,悬念得当。文末引用了全诗,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很让人心生共鸣,为之感慨。

同名故事《地球无应答》,是《改良人类》的续篇。故事设想人类基因改良到极致之后,因差异性太小而被某种病毒集体毁灭,幸存的少数不得已选择了把人类大脑数字化……一位科学家因反对基因改良趋同被放逐星际。他流浪在太空中,即便没有应答,也一次次呼叫着地球,那是对故乡的牵挂和执念。此后他遇到后来的人类文明,并有幸听到自己少年时所住房间里的电波,那个心仪女孩对他偷偷说出的“我爱你”,让他热泪盈眶……故人已逝,音容犹在,终不忍辜负。

压轴的中篇是《一天的故事》,这篇小说从三条主线来讲述故事,思考信息、能量、物质哪个才是生命的本质?从流浪派、数字派和原始派的交集去一步步揭晓答案,展现出了作者很好的故事架构能力。重返地球的海光为了调解地球上两派的矛盾,以免任何一方被灭绝,放弃了回到母舰的机会,是他对地球故乡的不舍。青梅竹马的婷300多年后又回到地球来寻求海光想知道的结果,是她对故人的深情。在闪烁灯光中流淌出的歌声,浪漫而忧伤。

书中还有一篇科幻很特别,非常具有中国风——《春天来临的方式》。这篇故事展现出了作者的优美文笔和细腻情感,童话般的灵动与美好。春风、桃花、大海、鲲……像极了看《大鱼海棠》的感觉。每年送去的春天承载着对故乡的眷恋,八千年的轮回是与故人不离不弃的陪伴。

除了这几个故事之外,书中还有两篇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发展做了一些思考,比如全面信息化之后要花钱买隐私的《全数据时代》,还有《最后的复盘》里阿尔法狗学会了不仅在下棋上动心思……故事都讲得比较有趣,只是对话方式偏多,略有欠缺。

作者并非物理类专业出身,硬科幻部分会有不足,但贵在能扬长避短,把一些有意思的设定通过架构巧妙的故事讲出来,做得还不错。总体而言,属于科幻作品里的中上水准,还是能带给我一些惊喜。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十三篇

科幻的迷人之处在于对未来的无限想象,正如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世界,可能在一趟地铁、一个睡前故事、一杯咖啡、一个下午之中,都隐藏着充满想象的故事篇章。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用作品集《地球无应答》带着我们一起在交错的时空中穿梭,置身未来看现实。

在未来社会,人们的基因被彻底改良,不但替换掉了容易致病的基因,还剔除了暴躁易怒、生殖欲望、懒惰等性格缺陷,使得强势基因成为人类的基因主流。可是当基因置换法修改了人类几乎所有的性状之后,遗传性状开始变得不稳定,整个人类社会危在旦夕,等待着拯救……

《改良人类》幻想了未来世界基因编辑技术成熟后的世界图景,用拯救与毁灭的两难营造危机感。而有关“自私,是社会向前走的动力”,也成为一种人类进化的“反证”。注定的悲观结局暗示了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颠覆性与灾难性未来,结尾处试管炸裂的声音振聋发聩。

同名篇目《地球无应答》似乎延续着《改良人类》的情节,孤星4号驾驶员付晓云在病毒泄露事件发生后变成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独自驾驶飞船在宇宙中单项飞行。他本以为再也不会遇到同类,却意外收到了来自另一艘飞船的信号。关于永生、关于人工智能、关于生命科学等等,小说试图在时间与空间的震荡之中,探讨人类的前进方向,重新定义“孤独”的定义。

科幻小说的点子通常来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情节却需要植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我们每天看得到、听得到、接触得到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全数据时代》用“我”100个小时的经历,展现了全面数字化的人类生活。梅子在和“叛逆分子”林正载接触过程中开始反思人们被全数据时代剥夺的创造性和反思能力,进而意识到只有隐私,只有独有的个人经历才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

《风雪夜归人》的悬疑手法和诗意内核;《春天来临的方式》对《大鱼海棠》的另一种演绎;《为什么猫咪要在深夜开会》的漫画电影场景与对宇宙熵的解读;《最后的复盘》中关于人类少年和AlphaGo的角力;以及《算法佳人》的轻巧灵动。书中的篇目各有特色,但共同的特点是将焦点聚集于人类自身,探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人类将何去何从,人类会不会被自己追逐的乌托邦毁灭,人类所企及的完美世界是否是的不存在任何缺陷……

全书以中篇作品《一天的故事》作为结束。在这个故事中,作者用交叉叙述的方式,俯瞰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大脑信息数字化、人类永生、平行宇宙等科幻元素融于一体,很好地展现了对主题、素材、架构,以故事的完整度的把控能力,是一篇相对完成度较高的作品。

置身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可能性,便是科幻的着眼点。身处当下的我们,需要细心留意身边的每一个变化,每一次革新,随时保持推门而出的姿势,才能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遥望未来。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十四篇

科幻小说恐怕是最不缺观众的小说之一了,尤其是在刘慈欣获得星云奖之后更是给科幻小说带来了一个小高峰,今年的春节档刘慈欣的《乡村教师》(疯狂外星人)《流浪地球》更是证明了科幻小说的潜力。这也导致了网络上出现了更多参差不齐的“科幻小说”,这类“科幻小说”不是披着科幻的外衣讲述着狗血爱情,就是靠着一些你听不懂的科技名词堆砌成文。

对于一篇好的科幻文章,有的人喜欢以硬科幻与软科幻去定义它,有的人喜欢去深究其中的科技是否合理。对我来讲评价一篇科幻文章是否好坏在于:你能否有兴趣去读下去,在读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你对现实的反思。

就以这两条来分析《地球无应答》这篇短篇科幻小说。“第324次呼叫失败,地球无应答。”“星际放逐法”,几个字眼说明了目前的状况——一艘800年前出发与地球失去联系并被抛弃的飞船“孤星”,唯一的船员付晓云。原因呢,为什么被放逐?一艘200年前出发的飞船“sf290”与之联系上了,为这位第一个被判星际流放的犯人致上崇高的敬意。Why?这时原因才被缓缓道来,“基因置换技术”虽然名字听着是那么回事,不过你肯定在各种大片上看到过的,把好的基因留下把所有人都变成永远优秀基因的人,付晓云因为反对这项技术而被流放。而在这项技术启动后400年,因为病毒泄露人类毁灭。“孤星”的速度远远赶不上“sf290”,很快“孤星”又成为了孤星。在30年后又与一艘飞船联系上了,一艘刚刚出发的飞船。地球不是毁灭了吗?还能有生存者?通过一番对话了解到了一项技术“大脑数字化”,多说无益,和《黑客帝国》差不多,没有实体,只存在于电脑里的人类,得到了永生。在受邀回到地球的时候,付晓云选择了拒绝,选择继续一个人的流浪。

整篇小说的脉络清晰,前面留下的问题正是让你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毫无无力感。

再分析其中的令人反思之处。付晓云在能够与地球联系期间通过沟通发现自己慢慢不了解地球的知识了,只能恶补地球传来的资料。但是发现这些都是徒劳,因为每当他一觉醒来,知识由更新了,你永远跟不上知识的更替。这在我们身上不也应验了吗,只是我们的知识更替没有那么快,如果不身处其中继续学习,我们也不能保证自己是否会出现一觉醒来你就不了解这个时代了。(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那老爷爷会自杀,实在适应不了这个世界了)。另外插一句人类真的会犯那种基因改造的错误吗,这好像不太可能,所有人的基因都一样,一种疾病就可以毁灭人类,这应该不难理解的吧。

“只要继续飞,我还会遇到过去,还会遇到未来”这句写在文章开篇的文字在读完小说后,也变得明朗了。“孤星”在一直向着宇宙深处飞行,在路上它能够遇到过去人类发射的信号,读取过去的信息。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孤星”之后的飞船也在向宇宙身处驶来,“孤星”用了800年飞行的距离,“sf290”用了200年,而现如今的文明瞬间就到达了,为付晓云带来现在的信息,对他来说这就是未来。

遇见过去,等候未来,信息仿佛没有中断。“孤星”好像也不是孤星了。

地球无应答读后感第十五篇

最近阅读了一本科幻文学作品,书的名字叫做《地球无应答》,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科幻故事书,书的作者是一位年轻的美丽女作家,名字叫做王诺诺,作者不仅是一个青年科幻作,同时也是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还是剑桥大学环境经济硕士。本书是作者的一本代表作品,书写了几个短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未来的世界。本书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

在书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来揭密未来。首先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基因,基因对于大家来说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基因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提出来的。在课本上我们也都有所了解,基因是非常复杂的,正是这种复杂的基因使得各种生物能够有条不紊的持续发展。可是真的问我们关于基因的问题,我们却并不知道是怎样的一回事。所以在未来的社会中,如何能够利用基因获得更加优秀的基因组合也是一个研究发展的方向。在本书中作者就着重的强调了这方面的内容,让我们对于基因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数据方面也是作者着重提出的一个概念,数据对于人们来说更加现实,现在的社会,每天人们都在提到数据这个概念,而且也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随着人们所说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很多的事情都变的更加简单,但是数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相信很多人也是不明所以,所以对于未来的世界也是毫无头绪。

病毒的传播也是人们恐惧的一个心理因素,在未来的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相信没有人能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所有的都是猜测,但是就是这样的猜测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些想象的依据。未来的社会病毒作为一个微小的生物,相信也会是一个影响极大的生物,会对于世界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时空的概念,提出来也是有着久远的历史了,人们观察外太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对于空间也只是简单的了解。而时空顾名思义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这就更加复杂了,在未来的社会,时空对于人们究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相信也是巨大的。在书中作者就这样的观念展开联想,带我们了解。

平行宇宙更是一个很高的范畴,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够明白里面讲述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因此简单的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对于人们的思维观念是一种普及。让我们对于平行宇宙有了一个简单初步的了解。总之通过作者的几个短篇小说,让我们对于未来宇宙的猜测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有了更加具体的思维方式。

《地球无应答》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科幻悬疑小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些神奇的故事,让我们对于未来充满了想象,同时也会反向思考我们现在的问题,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