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的父亲母亲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父亲母亲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5 03:50:47
我的父亲母亲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2-05 03:50:47   小编:

《我的父亲母亲》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回忆起父母的生活点滴,深情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和思念。通过对父母的细致描写,读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爱的力量。作者借此书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并呼吁读者珍惜家人和时光。

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一)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看到胡适先生写的“我的母亲”这一句时,马上就想起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也是这样,希望我每天都干干净净,不让我跟那些男孩子们在外面疯,他们会的一些脏脏的游戏,脏话我一句也说不来,到妈妈的学校里,最喜欢的就是拿个粉笔在地上写一部连续剧的名字“万水千山总是情”,要么就是她班上的一个女学生拿一个两分的硬币上面压上一张纸,用铅笔来涂,看到我惊讶的样子,那女孩就的得意的呵呵笑。还有妈妈办公室的有个戴眼镜的老师,个子很高说话很响亮,可我不怎么喜欢他,觉得说话的时候看着你很吓人,他好像还姓雷,打雷的雷。我从小被妈妈束着,可是我一点也不恼,妈妈也不是不让我玩,玩不多会就会叫我回家。小时候身体差,一出汗着凉就得生病,乡下看病很费劲的事情。妈妈养我的头一年就没有奶,所以她觉得对我现在个子不高仍是有些自责,那时又还会笑话我找不到老婆。。。长大了打电话回家,妈妈都说想我没用。其实心里还是很希望我回家的,妈妈就觉得我在家,心里很踏实,比爸爸在家还踏实,呵呵

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二)

每个孩子上学开蒙写的作文都是从《我的父亲母亲》开始的,可所有孩子都不太认真,写的什么长大了都忘记了,可能只有父母会把孩子稚嫩的作文细心的保留。 本书是编辑了白话文起始后,各文字大家们三十七篇最质朴和深情的文字,我们读这些文字时,在感动的同时,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无论年龄多少,都应该开始写一篇《我的父亲母亲》,「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民国时期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和战乱不断的艰难时刻,当时人的寿命也短,正当盛年的作者们写文章时,已经成为怀念,“子欲养而亲不待”,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感情,父母和子女也往往交流困难,父母遇到叛逆的儿女,往往只能叹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不想煽情,自己年轻时也相当叛逆,我也是过来花甲之年才理解了父母,也很幸运父母还健在,我们这几代人从小很多都不是父母亲自带大,比如看王朔,姜文都一直和父母不对付,小时候就想着尽快离开家,前几天看“铿锵三人行”的许子东讲对父亲的不理解,这些都很正常,但我只是想说遗传基因是最顽固的,父母在我们身上的种子是抹不掉的,如果对自己父母不满意,最应该改变的是自己,让自己不满意的习惯不要在自己身上继续延续。 明天是“母亲节”,开始写《我的父亲母亲》吧。当做如果父母离去时的纪念,如果他们还健在也当成对他们的倾诉,也是对自己子女的叮嘱。

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三)

这本书过足了民国文学的瘾,其中每一篇文章都可见“大家们”深厚的文字功底。这还是次要的,文章里对那一时代的记录,对父母亲缅怀和纪念的大小事,才更是精髓所在,让人感受到沁透人心、铭心刻苦的思念,感受到父母亲对儿女赤诚伟大的爱。 因为自己太浅薄,书里有些“大家”并不熟悉,但也收录了好多非常知名的人物,比如沈从文、老舍、鲁迅、郭沫若、吴冠中等。这辈人的父母亲,多都是从封建旧中国走来,经历了大时代交叠,又经历连年内战、抗战,好容易熬到新中国,有的又经历新的政治磨难。这一辈的父母亲一生颠簸动荡,自己紧紧跟中国命运交织在一起,苦难的时光居多,在人生长河里长久地隐忍、悲愤和无奈, 但令人振奋的是他们愿意抗争,为家庭、儿女和中国,在乌黑苦楚中还保持斗志,提着生活的热情,给孩子们做积极的榜样。 大家们撰文不吝词藻,细腻感人,多都是记录家庭碎事,但笔下父母亲投射给他们的影响,深入骨髓血液,终其一生。他们的文字集合在一本书里,读起来会对那整个时代的人们产生一种敬意——不卑不亢不羞不恼,儒雅温良恭俭好学,谦和博爱泰而不骄。那是一群能代表中国积极文化的、人性清澈的父母亲。 这是一本有点沉重但也温暖欢喜的书,对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都像一面镜子,记录的虽然是已逝去的时光,但能够触发时空的对话,有很多感怀、反思和启迪。 非常好的一本书,读到鲁迅暗戳戳的幽默;朱自清父亲在站台另一边给他买橘子;丰子恺祖母跟他说“到了杭州,勿再用功,先去玩玩西湖,胸襟开朗,文章自然生色。”;吴祖光父亲一生经历三代政府,有如长夜行路,历尽坎坷;宗璞父亲为母亲撰挽联:“忆昔相追随,同荣辱,共安危,期颐望齐眉,黄泉碧落君先去;从今无牵挂,斩名缰,破利锁,俯仰无愧怍,海阔天空我自飞。”

我的父亲母亲读后感(四)

许地山《落花生》和朱自清的《背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文章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父亲的无限缅怀之情。

不需要任何“花拳绣腿”,也没有任何的华丽辞藻,一段话语、一个动作、悄然转身,令人印象深刻,刻在了记忆深处,刻在了骨子里不能忘却。

如今,包括这两篇在内的诸多大师怀念父亲母亲的文章被收录在齐明月编撰的《我的父亲母亲——民国大家笔下的父母》这本书中,于深 夜细细品读,一次次潸然泪下,

❤老舍的母亲,勤劳、隐忍、坚毅。

她42岁守寡,缺衣少粮,带着3个年幼的子女艰难过活。

她是软弱的,大姑子鷄蛋里面挑骨头,她不说啥,不反抗;她宁愿选择吃亏,能做的,不管多么不堪,都会亲力亲为。

她是刚强的,面对进犯的联军队伍,从来没有低下头,刺刀下也要保护自己的儿女。

回忆起母亲的点滴,老舍充满了深情,他说,“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或许,母亲的血对老舍的性格影响太过深刻,才导致老舍走上了那条令人心痛的道路吧?

但老舍对母亲的怀念,却在骨子里,遗憾的是,老舍遵从了时代,选择了“背叛”,一次次给母亲以打击,不结婚、出国、走西南,总之,选择了远离母亲,未及送终。

❤林海音的父亲,坚毅、果敢、慈爱。

从表面上看,他对子女的教育太严格了,上学不能迟到,更不能逃学,家里有条件,也只能11路到学校。

外面大雨,林海音不想去学校,被父亲用掸子抽出道道伤痕,还得用衣裙悄悄遮蔽。

其实,父亲是在教育子女要坚韧,要敢于去“闯练”,他对林海音说,“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林海音小学毕业,父亲病重去世。

作为家中长女,13岁的林海音挑起了帮助母亲抚养五个弟妹的重担。她边上学边打工,检字、排字、校对、编辑、采访、印刷,什么事都做,“硬着头皮去做”,直至遇到夏承楹,情况才趋于好转。

……

《我的父亲母亲》,撷取了鲁迅、胡适、郭沫若、邹韬奋、茅盾、丰子恺、朱自清、老舍、沈从文、梁实秋、孙犁、宗璞等等大咖们回忆父亲、母亲的文章,一件件生活中的小事娓娓道来,却令人感觉到细腻的情感汩汩涌出,情到深处,眼泪忍不住在眼中打转,幼时的种种情感纠结,也无法区分是非对错,只留下一片片白茫茫的回忆。

所以,爱他们吧!

与他们多多说说话,聊聊天,在于日常,在于点滴!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