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叶》观后感:电影《枯叶》以真实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老年人的孤寂与无助。通过细腻的演技和优美的画面,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奈。影片让人反思人生的意义和对老年人的关爱,引发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枯叶影评第一篇
谢谢阿基让我看到北欧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对苟活在拆那的打工人太重要了! 呜呜 第一次看阿基的作品 好喜欢好喜欢 原本以为整部电影的基调会比较沉闷 很难一口气看完 甚至担心会睡着
枯叶影评第二篇
看过同风格的影片《希望的另一面》的主角在此片也有客串,另外看过《无名战士》应该对本片男主也不陌生。再讲讲电影,片子实在是太朴素无华了,演员看似一张张毫无表情的面容下,却隐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就像是不加料的七分熟牛排,情感和生活的酸甜苦辣都渗透在肉汁里,而熟度也是刚刚好,让观者看到生活的本味。
枯叶影评第三篇
枯败中蕴藏着勃勃生机,本着片名来的,希望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秋天万物肃杀,冬天凛冽的北风赶尽杀绝一切生机,满目残枝败叶一切都是满目疮痍,天可怜见(ಥ_ಥ)
天生万物周而复始,万物尽头便是新的开始,所以片名即使是枯萎的叶子,我也满怀期待肯定会有新的生机或者不一样的感受!!期待会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会!
枯叶影评第四篇
还是想啰嗦两句《时代》榜单冠军与《繁花》玄妙互文的这片只有80分钟的#《枯叶》#,欣赏不来可能千帆阅尽我早已不把秋叶精美当诗情,烈火绚烂繁花似锦就那么回事。何况,这个故事,其实应该是这种情绪,或许离开了赫尔辛基,一切都无从成立。只不过,芬兰,冰岛,还有现在快哈不起的尔滨,越冷的地方都会越来越火,冰与火之歌,对人心来说,从来都是绝唱。
枯叶影评第五篇
多次通过复古的收音机提到我们现实中当下俄乌之间的战况,不知道是不是新闻录入。但没有任何后续,每次女主都是随后将收音机又调到音乐。 而其他的街景,人物服饰,家居装修,都是几十年前的复古风格。各角色几乎没有什么表情。这复古风和面无表情,或许是导演的特色,并没有为这个有点儿老套的故事增添什么风采。显得有点作了,不是我的菜。
有两段几分钟的对话,感觉蛮喜剧的。
枯叶影评第六篇
收音机一直在播俄乌战争新闻,但是全片的所有背景都非常非常复古,女性角色的裙子像60年代,电车也好旧(赫尔辛基真的还在用这么旧的电车吗!),电影院门口还贴了张傅满洲的海报。
出影院的时候后面两个人“Now we know Finland is the most depressing country, just like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枯叶影评第七篇
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虽然都好艰辛,有老板的苛责、工作环境的恶劣、生活的压抑、贫穷与饥饿的困扰、希望的缺失,却又是那么真实,就如同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纯朴和真诚,虽在经历着苦难,却很坚韧,这是导演赋予这个世界的一点温暖,而我正好经历过这些,现在的我生活的很自由,如同片尾阳光下宽阔的广场。
——昨天有些不平静,回忆的美好与现实交织,期待下一次的美好
枯叶影评第八篇
现代都市的孤独,人情的冷漠,生活的操蛋,爱情的幸福,这是恒久不变的常道。《枯叶》有一点儿致敬卓别林《摩登时代》的味道,但更多散发着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气息。 与贝克特同样冷峻而不慌不忙的节奏,就是恒久性的象征。而房间里的装饰,电影的海报,收音机里的新闻,到处散布着看似矛盾的不同年代的标记,似乎也在不断强调,这是一个生活中不断上演的恒久的故事。 有了两颗互相接纳的心,其他都不算什么。 如果给电影加个副标题,我想叫它——《等到戈多》。
枯叶影评第九篇
观看《枯叶》这部电影之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所打动,电影中的每个细节都冲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导演通过电影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枯叶一样,虽然短暂 ,但是他们所经历的每一个时刻都是精彩的。
在电影中我最为感动的是,阿尔玛.波斯蒂的角色。他是一个对生命充满热情的人,他珍惜每一个时,刻努力的生活。但是他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很多困难与挫折,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梦想,还是更加坚定的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的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意义。
枯叶影评第十篇
对一个电影导演最高的褒奖应该要包括想成为他戏里的人物。《枯叶》的风格简单的说,像王家卫加周星驰,导演阿基·考利斯马基既有王家卫导演善于构建人与人关系中蔓延在空气中的浪漫,又有周星驰电影里对底层人物状态的捕捉,更准确的说,是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工作的关切。
让所有人物参与的事件不悬浮,导演对普通人的关怀带有发声的意味,自然铺陈在几个人物工作变迁中,但是男女角色的互动又让很多场景温馨又搞笑,并没有将生活的苦涩刻意渲染,反而使得观影轻松无压力,却又明显得到很多高级美学的滋养。
枯叶影评第十一篇
1、在坐穩了,泰欣娜(Pidä huivista kiinni, Tatjana,1994)中,男主角多次拒絕點酒的建議而點咖啡,到了枯葉(Kuolleet lehdet,2023),更直白的指出酗酒的傷害,以及酗酒非男人。酒與咖啡這個自我意識麻痺與放棄,或自我意識凝聚與提升的象徵,反覆在阿基的電影中出現。
2、枯葉顫動,是風動,是人心與人情的觸動——這一部電影典雅的表現了天地有情。
3、比恨(收音機傳來戰爭的消息)更實在的是生存(節省電費而關掉收音機),比生存更重要的是愛(不惜為一頓晚餐約會斥資),可是愛的核心的是意識的覺醒(戒酒和原則的堅持)。
枯叶影评第十二篇
简单,才得干净了然。真情,穿越白天夜晚。 3.生的本能渴望美好,美好唤醒改变的可能。 4.餐桌前,袒露伤痛的人不过萍水相逢。广播里,昔日的暖歌覆盖战争,仍被回眸。说出心中希望,编出苏醒理由,倒空致郁的酒,忘却灯下烟头,推开门,相遇在第一个路口。这是一个再无法忍受复杂的、人们在自觉不自觉中追求着返朴归真的世界。 5.被抛弃的被收留,被错过的被寻求,两个人是即食便当到精致色拉的理由。 6.既然不想谈主义,无妨我们聊足球。 7.总有个房间不是旅馆,你或许会经过它不瞥一眼,它或许也会自然而然成为你栖息的理由。 8.体力劳动岗前,苍白无力的是脑力劳动证书。然而,生活绝不止单调重复,再平淡原始的劳动后,也可以利用余光,装点平淡,追逐幸福,哪怕只是粉刷墙面、长椅寒喧、久违的一次料理、带着某种期待散步走过处处屋檐。
枯叶影评第十三篇
我是电影小白,不知道怎么给comedy分类,因为我看这部电影觉得还挺悲的,电影台词也反复出现suru(悲伤)这个词。
首先是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氛围,昏暗和疲惫,混乱和动荡。我的印象里这是秋季,芬兰人认为秋季是一个悲伤的季节,许多人会在秋季开始季节性抑郁。黄叶飘零,Ansa的神情十分疲惫,是社会里的劳动者,收音机里播放着俄乌战争,无不烘托着世界的凌乱。
这两个孤僻的人并没有直言“爱”,Ansa表示不想和酗酒的人接触太多,Holappa在几经周折后还是选择戒酒了,这样的取舍还挺让我感动的(毕竟大多数深刻的情感都是从“改变”开始的)。后来Holappa出车祸醒来那一刻还开玩笑说以为俩人去登记处了呢,这算隐晦的求婚吗
枯叶影评第十四篇
叶子枯萎后脱离树枝,自然规律;但在之前叶子其实已经枯萎了一段时间,枯萎后仍挂于树枝,是叶子的倔强或不甘,还是多年来的停滞,让其早已习惯就这么一直挂在同样的位置,抽象思维。 久违的一部可以在周末安静躺上一个下午的电影,算的上是e人的精神稳定剂,i人的灵魂加强针,给所有想要短暂脱离世界的人们送上的一丝福音。和近期的多数电影很不一样,甚至放在当前的电影市场都显得格格不入,片中人物都是极其沉默寡言的,可就算如此也掩盖不了其即将按耐不住的情感和躁动,通过好听到爆的音乐选择将人物的内心外化,整部片子就这么在表面沉默和情感克制的拉扯中安静的走向结束。人物的安静、沉默,世界的一成不变、繁琐杂音,就这么被导演用镜头和音乐巧妙交织在了一起,随着两位孤独者的身影,我们时而脱离世界,时而融入世界,但不管哪个过程都是在沉默寡言中完成,毕竟,在这个现实世界里,哪来的这么多话说!
枯叶影评第十五篇
色调很复古,服饰配饰也很复古,一切都有一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滤镜,但时不时就从广播里跳出来俄乌战争的快讯。在当下,在芬兰的一个小城镇里,还有人保持着宛如上世纪末一般的生活节奏,拉着脸上工,放工要么吹牛喝酒,要么随便吃点然后睡觉。女主角露出微笑不过那么几次,男主角也差不多,两个不知是丧还是i的人因缘得见,也不见爱得如胶似漆,但就这么若即若离最后并肩缓缓漫步。
同样是底层劳动者,同样是寡淡如水略显笨拙的生活,一下子想到贾樟柯,很多片子也是类似的剧情基础。贾樟柯是冷色调,阿基是暖色调,很难说谁更悲观、更愤世嫉俗,其中好多处理对比起来很有趣味,与其说意识形态不一样,毋宁说是思考逻辑有差异,犹如如何看待半瓶子水一般。这就是观看不同的艺术表达的趣味性所在吧。
借由此片看到芬兰的另一面:空虚、寂寞、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