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傻笑着读完心理学》,深感作者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将心理学知识娓娓道来,让人不觉沉闷。书中内容涉及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实用主题,启发读者思考人性与生活。通过幽默的方式,引导读者探索内心深处,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值得一读。
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一)
刚刚卓越冒着雨才送过来,无论是开本,还是绘图风格,都有点模仿“别笑”系列,特别是这只小猫,眼熟到不行。看看内容,专业术语配有简单插画,读读看效果如何喽。
1/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二)
写的比较活泼生动,让人有读完的想法。比较适合轻松的读完,但是也正是过于轻松,可能对于深层次的心理行为分析的比较浅,所以可能还是需要多多回味书中所谈的例子。
其实可以再更深入的写下去,发挥一下,可能会更吸引人。
2/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三)
心理学 生活中到书店随手拿一本 一看 封面简单 内容严谨 严肃 没翻几叶就没兴趣了…………比较枯燥 但是这本真的有趣 有插图 流行语等等妙趣横生 好想买回来看 !……不知道书店有木有
3/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四)
相对于其他心理学的书来说,非常浅显,易读,基本上每个人都能看懂。
书的漫画形式很好,不会让人像看传统心理学书那样沉闷。
书中例举了很多心理学的试验,用以介绍很多心理原理,给人深刻的印象。
但是没觉得多么好笑,可能是翻译的关系吧……
最中意的书中观点:因幸福而笑,因笑而幸福。
4/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五)
一早花2个钟头翻完了...
浅显易懂!非常有趣...
不过真的没有傻笑!
----------------------
原来自己不吃糖的我竟然是糖果症候群~~~
5/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六)
还没读完,翻了大半。
终于知道为什么超市里面的电梯两侧要放上各种零食,收款台处要放上口香糖。本来觉得很方便。原来是消费心理的利用。
中国有句话叫做“欲速则不达”,有些事情可以慢慢来,有些事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先反着来。智慧谁都有,可是有时,的确,需要有个契机点破。
《傻笑着读完心理学》就是这样的契机。
继续阅读中。
6/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七)
内容很简单易懂...
对于我这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的人还蛮有用滴...
有了图更明白,比看文字更清晰!
假设你从未接触过心理学(和我一样)可以看看!
Ps:是看看哦!我个人之见是不要买。因为36块对于如此少的内容还蛮不值的。(千万别被书封面的**网推荐所迷惑!!!)
如果你看得明白韩语可以上作者的blog看看...
7/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八)
相对于其他心理书籍的晦涩难懂,这本书显然浅显了很多。
彩色的图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于刚入门的朋友还是起了启蒙作用的。
觉得也不是很好笑,就是比较活泼生动(个人觉得心理学是不适宜太搞笑的)。
图画很精美(据说作者本来想绘画),用了一些浅显的例子让人看得更懂。
不过,还是一本入门书籍啦。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读一下也还是不错的。
好不好,见仁见智咯。毕竟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没必要强迫一样吧。
8/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九)
拿来应试肯定是不行滴,至于心理学专业的看到应该是直接无视吧,但如果目标读者是心理学门外汉的话,我想这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自己是花了一个下午翻完的,不知道是不是很多涉及概念以前在心理学课上学过的缘故,反正觉得实在是超好理解,而且配图虽然不到让人“笑到皮开肉绽”的程度,但却会是小有趣,小可爱的感觉,我中间一度傻笑,把我妈吓到,嘻~~
书里的有些例子,直接可以套在生活里,于我,虽然讲出来很欠扁,但确实有突然洞悉他人的小快乐~~
读完心里一直想如果上课用这种类型的教材那会多有意思啊~~
一定很好玩吧~~^_^
9/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十)
韩国人的书当道的今天,女性读本我是蛮欣赏的,但是这本书有种感觉就是很赏心悦目但是不进脑。我大一就接触心理学了,书本感觉跟这本书比起来还好看一点。当然可能是里面比较多图画的缘故,潜意识里大概也把它当作图画书来看了。笑得皮开肉绽倒算不上,笑得勉勉强强吧。
这本书还算厚道, 名字和内容没什么差,只是我们对他的期望可能有点高了。本来就是一本写给初级入门者的启蒙书,深深浅浅不重要,只要能激起入门者对心理学的兴趣就是成功了。带着这份激情,研究起厚厚的心理学大本, 人才不觉疲惫。也许有一天要搭几个站的地铁我会把它带上,时不时看看还不错,一路开开心心的也不错。
10/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十一)
“去爱吧,像不曾受过一次伤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任何人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不需要钱一样
生活吧,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书的末尾是这样引用金三顺里的经典,而且它也能给你带来这样的效果。
如果时间少,又对心理学有点兴趣,那它真的很不错。至少比国内那些由概念 理论组成的入门书要好很多。
你可以马上就运用到它们,并且确确实实的感觉到成效。
它的优点是图文并茂,还有一只猫咪陪着你。读图时代的书就应该是这样的哈。
责任分散,或许我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在熟悉了,作者的观点是,求助时请指定对象。
就不知道这种制定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请求被通过获得帮助,请求没有被通过而导致周围的人从众,而使得失去潜在愿意提供帮助的人打消念头和行动呢?
这是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谁能提供相关的文献 和数据
11/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十二)
1、用奖励的方式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2、拥有责任感的人不会无条件服从
3、能有效管理空想或杂念的方法就是,在脑海里想起这些念头的时候,把这些念头直接记在纸上
4、学习某些信息后再做别的活动,会产生一种能抑制你学习内容的现象,因此学习
重要的信息后,一直到考试前,最好最大限度地不做或少做其他的活动
5、相比能力,更应该夸奖付出的努力
6、语速快能让人显得聪明
7、习惯性无助
8、用心理学的方法治疗失眠:在床和睡眠之间建立条件反射
第一,禁止在床上做其他事!
第二,如果 不困,千万不要在床上躺着
9、无偿的礼物容易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
10、厌恶损失:在相同的金额面前,比起获利人们对损失更敏感
11、阶段性邀请,得寸进尺法
12、越痛苦的记忆越要经常向别人诉说
一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的书~
12/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十三)
本来就觉得韩国人写不出什么好书。拿到手果然。文字不多,两页纸能说清楚的事情,弄了一本书,里面用大量的配图,典型的垃圾快餐书。
值得称道的是书名、目录和前言部分。书名的重点不是心理学,是“傻”——用心理学的理解来说,就是很轻松,不走脑——诱使你放松警惕,感觉占了便宜,掏钱买书的时候能痛快些……
目录就更厉害了——五部分:学习心理学,经济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爱情心理学。按照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五要素说(需求层次理论),这本书完全满足了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目录上透露的信息还重点迎合了比较高层级的那三个需要,这可绝对吃住了潜在购书者的心理,佩服的不是书的作者,是策划这个书的编辑。
内容不说了,心理学大二的学生的平时作业也要比这个好些吧……
回过头再看书名,觉得应该改成“傻……心理学”
13/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十四)
刚在看韩国作家写的一本书《傻笑着读完心理学》了解到一个让我很触动的心理学现象,学名叫“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叫“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类似于“期待效应”,主要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如作者李小洛通俗的解释就是自己或他人的期盼最终变成了现实的现象。这种期盼是充满激励性的。
这个效应让我想起自己的父母,从小到大的严厉很幸运地让我变得很独立也很聪明,以至于作为90后的我在朋友的眼里是有属于自己的成熟及值得被赞许的闪光点。只是,我从家庭所得到的赞美令我感到挥之不去的委屈,得到的幸福也少之又少,每每回到家心里也总是装满了不安与惶恐。
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是她的父亲。而我对我的母亲也有着一模一样的期盼。妈妈一直是严厉并残忍的,只要我犯错,便会得到直接又冰冷的否定,20多年了,我还是没学会如何心如止水地承受这些让我伤心的一字一句,连几乎快淡忘的过去有时候都依然会让我耿耿于怀,即使我十分明白母亲望女成凤的心意,却无法做到完全的理解。毕竟,我是个孩子,那时候的我也只是个孩子。
有一天深夜,三毛的父亲读了三毛的文章,给她留条:“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三毛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我也一直深深期盼母亲能写一句这样的话给我,好让我心底深处的自卑和心虚得到片刻的释放。
14/15页傻笑着读完心理学读后感(十五)
奖励你所不赞成的行为,然后逐渐撤回奖励,典型的“上屋抽梯”。
目标太高,动机太强,反而引起焦躁,降低效率。目的低一些,动机强有助于完成目标。
对行为也附有责任时,则不会完全服从。如果不承担责任,则会服从。
三个和尚没水吃,群体中的个体惰性。
皮格玛丽翁效应。
埋头10分钟比嘈杂1小时更有效率。图书馆是学习的殿堂,互相影响,社会助长效应,有竞争的时候更有效率。
突击复习后,在考试前,不要做其他事。
夸奖努力,而不是夸奖聪明。
能控制自己,抑制当前的诱惑,可以成就大事。
加快语速,可以让人觉得你聪明。
大象的无力感,因为小时候不停的失败。
床和睡觉进行联系。
超市技巧:相对价格让你感觉到占了便宜,利用限购、限时
无偿礼物会给人带来负担。
不义之财不要马上花掉,否则会挥金如土。忍两周就会精打细算的花掉。
买东西、吃饭尽量用现金,而不是信用卡。
超市:饮料放在最里面、有联系的物品放在一起,收银台那里放点小食品。
阿谀奉承也有效果。
危机时刻要制定求助对象。
你没有那么受关注。
打扮会影响别人。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负因效应。
幸福会笑、笑也会幸福
先做30分钟的小计划,然后执行它,会带来自信。
把自己的誓言告诉越多人越好。
给东西吃的铁丝猴妈,吸引力小于温和触感的棉布猴妈。所以要多身体接触。
要多请吃好饭。
要循序渐进,先提小要求,对方许可后再提大要求。或者利用赠品技术。
制造共情场合,比如一起看恐怖电影、一起运动等。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