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思维读后感第一篇
在京东碰到这本书,看了视频介绍,很有意思。视觉思维是个很有趣的概念。这并非是作者的独创,但作者将这一概念讲述得非常清晰。清晰到你看过以后知道如何应用,知道在哪应用。完全可以当做一本工具书来用。
与之前流行的“思维导图”不同,“视觉思维”额画面感更强。之前很多人把“思维导图”画得很漂亮,但真正可以应用的少,这本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本书翻译一般,把整体得内容翻译得很碎。好在你能看懂作者的图画也就不必在意文字了。
总之是本有趣的书。
视觉思维读后感第二篇
韩国人写的《视觉思维》,作者郑珍好。其实关于视觉笔记方面的书欧美多一点,那我为什么还要推荐这个韩国人写的呢?因为他的书对于新手小白非常友好,非常容易上手操作。语言写的非常直白,从日常简单的视觉元素开始,告诉你如何画出你的一天,你的新年愿景,和孩子一起学习视觉表达,就是把学到的视觉表达融入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其实大多数的时候,借助图片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更清楚,沟通的效率会更高。 分享一下自己之前临摹这本书的元素。 另外这里面提到了一个29种创意法,帮助自己收集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视觉思维读后感第三篇
这两天在做关于笔记术和思维导图的知识复盘,在又读了一些思维导图、笔记术方面的书以后,我发现从笔记的角度出发,关于“手绘”,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图解笔记、视觉笔记和手绘思维导图。此文将对这三种类别的笔记做一些分析。
1、图解笔记
图解笔记
如上图所示,这是最简单的图解笔记,是不是很熟悉?因为这张图就是《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那本书中提到的图形。很久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方格笔记本的最终模式“提案笔记”,做好以后非常像手绘版本的PPT。
当时只是有这个感觉,但并没有很深刻的去理解这个理念。这几天做复盘,结合其他两种笔记的模式才发现,图解笔记与手绘PPT的高度一致性。
第一,在图文绘制上,二者的展示形式几乎一致,图形+文字的形式,简单直接表明一张纸的观点。
第二,结构化思维模式。PPT和图解笔记的制作思路都已论点+论据的形式(并不是100%),以清晰表达观点、传递信息为目的。
图解笔记
但要注意的是,能做好手绘图解笔记的,一般都能做好电脑PPT,但反之不一定成立。能做好电脑PPT的,在手绘图解笔记的时候往往遇到很大困难。
这种困难来自于思维模式受到了限制,在昨天的复盘中我提到,手绘的最大优势就是思维与绘图的同步性。而电脑绘制往往是思维与绘制两个功能分离。
所以从电脑制作PPT回归手绘图解笔记略有难度,但手绘的形式依然值得去学习,通过手绘+电脑绘制的模式实现真正的思维+绘图高效协同。
2、视觉笔记
视觉笔记
如上图所示,视觉笔记是近期很火的一个名词,是将视觉思维工具和图像元素运用到团队互动,帮助团队互助并达成共识的一种思维和引导工具。视觉笔记是把在阅读或聆听过程中输入的内容,以图像结合文字的形式输出。
视觉笔记的基本流程就是输入(聆听、阅读)——归纳——视觉化。输入:聆听、阅读、开会、脑海中的想法。输出:图像结合文字,不只是单纯的画画。
在画出来之前,要对所输入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消化和归纳,在懂得逻辑的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再把概括出的内容进行视觉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求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文字转化为图像的能力。
视觉笔记
其实视觉笔记的重点仍然是思维能力,这种思维不仅仅是结构化的思维(如PPT、图解笔记),还包括一部分创意性思维,将大脑的左右脑同时开工运作起来(柔和了思维导图的部分理念)。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视觉笔记似乎是笔记+图解笔记+思维导图的高配版,所以这让我自己明白了视觉笔记的重要性,但关于视觉笔记,我觉得还是要结合个人时间、精力的情况,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学习。
3、手绘思维导图
手绘思维导图
如上图所示,手绘思维导图已经流行很多年了,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关于手绘流和电脑流的争论也由来已久,网上搜一搜有无数帖子在说手绘和电脑的优劣势。
但仅就个人经验来讲,在做思维导图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片面的只用一个,而是两个都在用。先用手绘打一个草稿(非常草,毕竟自己看),然后有了成型的想法和思路后,再在电脑端进行操作。
在昨天的知识复盘中也对手绘的核心点进行了新的理解和阐释。我一直认为在读书、写作的过程中,思考的功能是很重要的,所以手绘思维导图,相对更符合这一点。
4、总结
对于手绘,知道已久,却并未引起很大的兴趣,毕竟在电子化时代,各类事务都可以用电子化形式进行,如印象笔记、xmind、MindManager等等,而且多个线上系统都会打通,一键复制、转载、同步等等非常方便。
但此次复盘却让我认识到了手绘的重要性,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全无基础,只要会打草稿,就可以进行手绘,或许我们没有必要绘制的如各位老师、教材、书籍中那么美观、色彩丰富,那需要长期的练习和一定的绘画能力。
但仅从输入知识、吸收知识、输出知识的知识管理角度看,只要手绘的东西是自己能看得懂、能明白,而且可以高效回顾知识、或传递个人信息,那就是一张成功的手绘作品。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更多色彩、更美布局、更优视觉感受,那就再好不过了。
视觉思维读后感第四篇
之前在分享会上,看到同场的视觉笔记达人,通过图像+文字+颜色,同步在墙上画出分享会的内容,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保存下来,拿出来还能回忆起当时的内容。
视觉笔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它通过简洁清晰的图像和关键字,快速捕捉大段文字中的主要讯息。视觉笔记也包括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东赞博尼发明的一种笔记工具,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和关键字,不仅是优质的记录工具,也是一个启发创意的工具。
那么,要怎么画一份视觉笔记呢?让我们翻开这本书,找找方法。
《视觉思维》的作者郑珍好在16年的职场生涯中,形成了一套独具一格的思维整理方法和技能,并一手创建“J视觉学校”,教授许多人学会图文并茂地表达。在书中,有大量的手画元素,来自于郑珍好的手绘。他不仅在书中提供了大量视觉元素的素材,也通过直接了当的文字,梳理他对于视觉思维整理法如何应用的看法。
画画对很多人来说,仿佛是噩梦的存在,因为大家说起画时,都认为画画应该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就望而生畏,但是,其实画画也可以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简单的线条,我们也可以快速画一只可爱的马儿。许多细节其实可以拆分成以下的简单元素。最基础的是点、直线、曲线。而由之可以构成各种形状。正方形、三角形等等。
当它们单独成立,就是一个个的视觉单元。
图片来自《视觉思维》
而将视觉单元进行一定的组合,就可以成为我们手边之物。例如,下图。
图片来自《视觉思维》
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人的形象,再加上一些动作,就绘声绘色了。(这边有个关于画人物的细节。一是身体有形状,二是手臂长在肩膀上)
而更多的是要细心观察,找到事物最重要的特征。
有了上述第一步的模块学习,下面就是说说如何体现关系、时间和过程了。
一是箭头与数字,在人行道或者马拉松跑道上看到箭头后,我们就知道应该往那个方向。在视觉笔记中,箭头也有这样的推移作用。可以表示关系的推进、时间的前进。数字中的1 2 3序列会立马让事物出现框架。也能够展示并列或者推进关系。在视觉笔记中可以做得清晰明了。
二是标题与对话框。一个主题标题框以及其中的加粗图像或文字,可以让内容一目了然。而借助对话框,可以让各个模块更加清晰。
以上就是关于视觉笔记的一些元素介绍。会一个就要用起来。可以添加在思维导图中,让信息更生动,让记忆更深刻。也可以用在手账中,就像郑珍好在书中所说,视觉思维整理法的作用靠的不是天赋,而是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使用抓住简单的事物特征,并尝试3S画出来。
同步记录笔记的问题是,对于初学者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想记录的内容太多,纸张不够,仍觉得没记到重点。二是结构上无法预测,最后可能出现大版的空白。对于这两个问题,心法就尤为重要。
学会视觉笔记对于快速地寻找到内容的重点有很大的帮助。它的心法就是,全部记录没必要,重要信息要集中,有用与否速判断。笔记的记录过程中,要寻找对自己有用的讯息,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没有标准答案。通过练习,提升自己的速度与理解。
创意来源于什么地方呢?创意可能会来源于放松的时刻。可能在散步在和熙的春风中的时候,可能在欣赏一杯咖啡的时候,也可能在听一首古典乐的时候。
在书中,郑珍好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下29个方法。不妨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尝试一下,说不定会迸发什么新的灵感呢?
通过记录自己迸发的灵感,就是创意的一部分。就像画家要将感受到的、看到的一切,跃然于纸上。成为一副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灵感呈现出来,也是一个属于我们的作品。
在大脑的池塘中,有在水下还未冒出头来的青芽,就待它们吸收更多的养分,慢慢成长。而已经冒出来的荷花与莲蓬,就是欣赏、呈现与采摘的时候了。如果,将他们也视同水下的模糊概念而随时间流逝,最后,他们就会回到池中了。
图片来自视觉思维
图片来自《视觉思维》
学习视觉呈现能够在输入的过程快速地获取信息,也能在输出的阶段,清晰地呈现所思所想。懂得画一个圆圈时,就开始练习,让它成为一个熟练的手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