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道之摄影读后感精选

道之摄影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6 16:05:07
道之摄影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12-26 16:05:07   小编:

《道之摄影》阐述了摄影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和表达。文中强调了摄影师需要用心感知事物的内在美,而不是简单地记录外表。通过摄影,人们可以更深刻地体验生活,感受自然之美,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摄影是一种修行,让人更加接近道。

《道之摄影》读后感(篇一)

老外嘛,国学大宗嘛,文艺摄影嘛~

老外写给老外看的,把自己的摄影理念投射到“道”学中,再借用“道”的玄妙解释摄影风格。因为是他自己的实践所得,所以这种反复印证可以自圆其说,叙述结构完整,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本摄影集本身传达的“道”不那么“玄”奥。

《道之摄影》读后感(篇二)

原准备写书评的时间被我用来玩魔方,结果还是没有成功。

书中有很多插画,但是也并不都是很好的作品。全为黑白,大概黑白总是更能打动大众,因为越不明确的东西越有号召力,也越能在群众中激起共鸣。

作者先从自己从事摄影的经历说起,也是经过了一定的摄影年段,作者才能真切的体会到摄影的另一层含义——也许摄影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拍出优秀的作品,更是与世界交流连接的方式,“这种感觉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背着相机的简单想法和寻找东西拍摄的习惯让我的观察力更加敏锐,让我得以经历生活中更多的内容”。不得不说这种做法简直棒极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其实只是一种职业病。作家的洞察力,建筑师的构想力,或者画家,或者工人,他们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与世界连接的方式,并且在某一方面比他人经历更多——所谓术业有专攻。放开视线来看,这个世界因为分工的不同,每个人都在物尽其用,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丰富世界。包括书中讲述的摄影“自发性”,都是兴趣爱好和专长所致。就好比我身边朋友做建筑建材的,每当到一个地方,他总能给我讲各个建筑或者居房的建筑材料费用等;还有一个曾做车辆销售的,他总是习惯性的观察路边的车辆,并且“评头论足”;再或者我在经历了做科研一段时间后,想问题也总是按照科研的思维来理个前因后果。这种自发性或许存在于各行各业人身上。

“在摄影中,思维束缚的摄影家只是一个无意识的模仿者。这类模仿者在全世界的旅游景点每天都能看到”。大概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个孙悟空“到此一游”有图有真相的证明。但有时候谈论这种束缚其实是无用的,就好比我们接受的教育,灌输的理念,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被社会赋予的社会性。它是一层保护我们的茧。不仅是突破很难的问题,还是突破后与这个世界鹤立鸡群的异样。当然,作者讲述的突破思维束缚后的摄影眼很值得推荐,因为摄影需要这种非常规。

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又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自我认识中。就好像我在《乌合之众》总看到的一句话——大众期待的也许并不是真实,有时候不真实比真实更重要,没有人能画出一幅不是通过人眼视角看到的东西。“自我的意识渗透在对世界的整体印象中,阻碍对事物的接受力”。所以作者也提出“重构现实”的观点——正常视觉是有限的,常规认定的现实不是唯一版本的现实。

摄影中环境与自我的融合,恰像“照片本身自己在拍摄”。这种道的想法很奇妙,也很梦幻。“庄生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相机制造的谎言”,这是大多数照片欺骗大众的方式。(或许读书有时候并不是要在书中得到多么高明的见解,其实大多数道理大家都懂,也许就是共鸣,就是暗示,就是强调)

“不可表达就是唯一值得表达的”,这或许也是本书所用的手法。因为艺术不可言传身教,只可观摩,只可参透。

摄影即生活的艺术,摄影不是简单的技法,摄影需要突破思维,需要人与环境的合一,人与世界的无为。这或许就是本书的主要观点吧。

《道之摄影》读后感(篇三)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大知广博的,小知是琐细的。

2.在摄影中,思维受束缚的摄影家只是一个无意识的模仿者,这类模仿者每天都能见到。

“来到这个著名标志性景区岩石顶端,他们脚步挪来挪去,寻找着“在这里拍照的”标志。带着头脑中先入为主的”大峡谷“标签和被掩盖的内涵,他们只是站到”正确“的位置,然后按下快门。”

——乔.梅耶洛维茨

预先设置的图像束缚了摄影师,他们只是机械的重造着刻板的,先入为主的视觉形象,进而阻挡了新发现的可能。他们的意识被可预知的事物占据,从而阻挡了观察不可预知世界的可能。

3.摄影师未解放的意识,受到“事物看上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种期待的局限。《庄子》认为未解放的生活根源于歧视心理。一种令人产生 以前从未有过,且无休止的 感觉的歧视心理条框。认知者在自我认识和组成自然的进化程序因素间歧视。这种感知的分离,让认知者不断认可和不认可主观判断方式评估世间的现象。导致主客观的分离。

4.“道与之貌,天与之行,无语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

5.《庄子》认为,当一个人从小知思维框架中解脱,不再屈从于因渴望获得认可,获得权威而产生的各种偏见,不在屈服于拒绝和接受,喜欢和不喜欢的习惯,大致思维就会开始主导。大知是一种思维状态,没有任何被加入的想法和信念。不空洞、虚无,而是开放,准备接受的。

6.艺术让我们扩展日常生活的维度。

——卡洛斯。胡拉多

7.“使用艺术家或者摄影师看到物体本身的窍门”在取景框中锁定物体,你就把它与环境分离开,以下是练习

放大一个物体,或是斜视它,从而只能看到一般性轮廓,或者,从一个想不到的角度盯着他,比如把它倒过来。观察物体在镜子的映像,把它放在想不到的背景中、非常规并列、使用非常规的彩色滤镜。长时间的盯着他看,什么都不想,或者做白日梦似的盯着他。

8.“无为”的概念

如果生活中我们不能够认可生活变化的本质,其中包括自我、环境、其他人,我们就会习惯于试图刻板的控制一切。但是根据我们的需求来控制所有事情的尝试必然会失败,因为对我们整体存在的控制是完全不可控。

《道之摄影》读后感(篇四)

译者是现在的中国摄影协会会长,她选择了这本书,其影响对她也很大,而我作为一个摄影小白看完了这本书,更加发自内心的喜爱摄影,喜爱这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虽然还未读庄子,但道德经对我来说已经是一门非常实用,至理的著作,庄子作为道家的继承者,将大知、逍遥、返本继承。这本书也将老庄的智慧融入到摄影中,让人在哲学和摄影的世界中流连忘返。

摄影,不应该为了拍照而拍照,而是摄影师情感,世相的表达,让更多的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必须真切的关心世界,才能真正的体悟到世界的美与真,恶与暗,不能被所谓“小知” 的技术层面所限制住,从心出发,自由不拘束,将小知通融变化,达到通达,便是摄影的高级境界,也更接近于道。道之摄影:无限的、忘我的、包容的、不滞着、无目的的一场心灵之旅。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不滞于物,不乱于情,行而罔顾,一往情深。摄影便是这一往情深的最好方式了吧。好好爱生活,

圣贤是能将大知、小知,和谐为一的人,大知是摄影师对场景全面的自发的反应,且不明显干预主题。

不再屈服于渴望获得认可、获得权威chanshenggezhong-pianjian,不再屈服于拒绝和接受,喜欢或不是喜欢的习惯,大知思维就开始主导。这是一种开放的,准备接受的状态。没有对错,只有适合和不适合。

在拍石头吗?好的,我也是一块石头,你好~

凡重外者内拙,看重外物的人内心就会笨拙,你越想得到什么就越难得到,忘记你的目的,好好在这路上享受,投入,反而能获得成功,而且要学会适当的等待。

万物皆自由!感受生命流动的变化,拥抱他,保持你的灵活和适应,充满创意,保持新鲜感,呼应生命变化的状态。在这流动的世界,一浪接一浪的摄影机会不断涌现,不滞着,灵活,这样放松警觉的状态。“交朋友不也是这样吗”不滞着地等待,相遇又离开,每个人都是自由的。

不去逆生活之常流,而是与之共舞,善于发现新颖的方式利用水的流势。

好的照片很少是遵循各是完成的,恰恰相反, 他们是正确的“击点”,是自发的反应,是与摄影环境共舞的结果。

拍摄照片是百分之一秒都在享受生活

彻底投入

观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是控制,而控制欲望的产生是受到“缺陷动机”的驱使

如果一个人紧仅仅受安全需求的驱动,他无法完成充分的自我实现。

9个有害动机:

1.与他人一致的需求,无法忍受独特,受不了不受欢迎

2.过于遵从权威,无法独立思考,自我肯定

3.只具备主动、主导、控制的能力,“阳刚气”太重,但又不能接收,不控制,不干预

4.不尊重权威,总是地址全委,不能向别人学习

5.知识和真理真相被畏惧,躲避和歪曲。(生活有很多面,不令人愉悦的主题也很重要,完整的拥抱生活)

6.标签化,刻板映像(刻板印象剥夺了我们对生活的整体体验)

7。强制二等分,非黑即白的认知。(都是相对的,构图的技巧也可以随时打破)

8.对新奇的需求,熟悉事物的编制,无法对可能重复100遍的现象预知到奇迹。(学会开放接受,永远不失去敬畏之心)

注意,相机永远不能代替你多感官的细心观察,不要执着于相机,总是依赖相机看世界。不要为了拍照而拍照。而是在路上好好享受这风景,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旅者。不要让你的灵魂被取景框抓住,

越是拍得多,你越能意识到什么可拍,什么不可拍,你必须不断实践。——艾略特,波特

你如果真正想成为艺术大师,技术只是远远不够,你无需超越技术,让艺术成为来源于无意识的“无艺术的艺术”,但一个人在超越技术之前必须掌握技术。

摄影师的工作就是比一般人看东西感受更强里了,他必须保持那种烤房的接受态度,如孩童第一次看到世界,旅者来到陌生的国度。

道学摄影家善于接受生活的每一个面:在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看到奇迹

我对拍摄新东西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看到是无心的层面——恩斯特哈斯

一个摄影师必须不仅仅意识到外部物体,还要关注内部的现象,比如思想,感情,感觉,以及他们如何影响摄影,

道学不仅在摄影中,还在商业中,还在生活中

认真的生活,做一个旅者,无目的的,不滞着的,包容的,忘我的,无限制的,感受生活,流动与欢乐,生活的艺术,不仅仅是提升自己,更在于从歧视性思维的束缚中解脱,真正得到自由。

我们的社会是严重以目标为导向的,人们总是寻求无终止的,难以捉摸的,难以达到的梦想。我们很容易陷入小知,追求更多。生活的艺术和生命的意义都体现为纯粹的存在的经历,只是让你自己实现本体存在,放松自己,进入无止境的生活过程。无目的的,享受着着过程,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我们为什么不断念对快乐无休止的追求,而真正沐浴在道的阳光里,在存在的河流中悠游?

穿过表象的空间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