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小学生》这本书通过记录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描绘了一个快乐、天真、好奇的小学生形象。作者用幽默的文字和生动的插图展现了小学生的独特魅力和可爱之处,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童真童趣,引发共鸣。这本书让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点滴经历,充满温馨和感动。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一)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我一直在收藏书中提到的很多绘本,书籍,在阅读中我感动于作者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摸索和思考,能够温和而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尽可能地在生活中践行。
最开始选择小学学校就能看出,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有自己创造能力,发现生活乐趣的孩子,而不是所谓的班级第一名,学霸。一个可以虚度的,不急功近利的童年,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生最好的礼物和底色。
从小时候坚持的每天阅读,到每一本书的选择,看似有计划又好像没有计划,一切都那么自然,这其中有自我教育理念的一点点更新,更是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书中最让我欣赏和向往的一个观点,就是孩子是父母成长的第二个时期,孩子是馈赠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而不是父母养老的工具,更不是父母实现遗志、光宗耀祖的工具。
希望自己也能对育儿有自己的思考,坚持,有勇气守护自己的孩子。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二)
尊重与平等地看待孩子,从内心深处翻涌出来的力量。在这么多年一直强调父权为大的时代背景下,他敢于迈开艰难的一步,去承认父母与孩子是平等的。 长久以来,我们都是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他什么都不懂”,可是时代的急速发展,造就了我们自身的焦虑、困惑、迷茫、虚荣,却不知道这其实是我们无法排解自己的问题,却偏要强加到小小的孩子身上。可是我们本来就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啊,却要佯装成我们认为的“成人”的样子,这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当时翻看这本书时,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困惑、焦灼、迷茫,是的,就在这本神奇的书里,他在浅浅地告诉你,哦,原来,我们还可以活成这个样子呀。 也许,作者就是在向这个不公平而又复杂的世界倔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也许,作者就是在告诉你,孩子就应该活出孩子的样子,他有他自己的花期,他也有他自己的时区,如张伯伦所述,孩子他由你而来,却不属于你。 是的,做为父母,你只需要认识到自己和内心中的“不完美”,快乐地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从而打开进入孩童丰富内心世界的那道门......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三)
我的父亲是一个十分淡定的家长,他的教育理念就是顺其自然,从不苛求我学习如何,也从不逼迫我做不欢喜的事情。可我从小却就是个乖乖女,自律、自觉。对自己要求也颇高,在学习及生活中自我设定了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现在回头看看也真心觉得那日子过的实在是无聊透顶。唯一一次违反规则的就是在三年级的某个早晨,那天醒的很早,可偏偏不想起床,在床上百无聊赖的磨蹭了许久后还是掐着点起来了,见到父亲,只是嘟嚷了句,我今天不想上学。他二话不说,带着我嗨皮了一整天……
父母与我幼时便离异,但两人的教育理念及方式大同小异,所以对我的照顾及责任也一直很到位,从蔡先生的字里行间看到了父亲的影子,很是亲切。我与父母所持教育理念一直存有巨大分歧,相较于我父母那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魄,我却不是个淡定的母亲。更可以说,近大半年来,我是个极其焦虑的小学生家长,说的更确切点,儿子不是个妈宝,但我是个妈宝的妈妈。还自作聪明的觉得自己的这种教养方式特别好,可是在面临一系列问题时,瞬间崩溃瓦解……
书读着读着就泪目了,因为在菜虫身上看到了儿子的影子,而我却不是如同菜爸或我父亲那样的父母,强加在孩子身上的负担太多太重了,现造成了他的情绪问题。最痛心的是需要让孩子来为我犯的错买单,我不是个合格的家长……
从今天起多学习、多沟通,与儿子一起成长……
儿子,我愿意牵着你的手永远不放开……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四)
书是小短文合集,很简单通俗,但看了还是感触颇深,不禁思考自己育儿育己的方方面面。
养育和教育孩子其实是教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给与他们对世界保持好奇的探索心力和对自己人生的把控和规划能力。认识多少字、加减法算的多牛放在孩子的人生长河上去看,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一个人要面对的是一生的选择和生活,所以底层的生活能力和面对世界的心态才是最终要的。
感觉蔡老师家的家庭氛围应该很好,家庭氛围的民主化,注重家庭之间的约定,没有强权、没有压制的氛围,这样孩子的心理发育才会更健康,对孩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
也有提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三观、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渗透。比如父母的行为就是在孩子行为上的映射,父母使用暴力,孩子也会爱打人,父母爱书,孩子应该对阅读的喜好会更多。尤其讲到亲子阅读这部分,蔡老师就是很爱书的人,所以和菜虫的亲子共读能十几年如一日。这点颇有感触,也是7、8个月开始给狗子讲书,一直持续到现在四岁三个月,我想这件事应该会一直持续下去吧,只要他还需要我讲,这可能是最好的陪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良好沟通。通过书本让他能对世界有更好的探索和热爱,也能让他有更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好奇的想象。
育儿最终还是育己,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完善的过程,就像作者说的,人云亦云,充满焦虑的父母,所在皆是也,消除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加紧学习。
另外蔡老师原来是我诸暨人,整本书读下来都有一种亲切的方言感,哈哈。毕竟我学会的第一句诸暨话也是“脑稀搭牢”。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五)
没上小学之前,那些正在上一年级的妈妈焦虑无比的劝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提前学点东西,我依然不以为然,以为学校教的东西就应该在学校完成,殊不知我真的大错特错,即便是不教实质的东西,还是应该有所准备的,我们裸着上了快一个学期的小一,总结下来,真是亲子关系的日益加剧和每天的焦虑中度过。恰逢此时我看了虫爸爸的《我家有个小学生》,在他平实而幽默的语言中,我还是看到了他温和坚定背后的那股焦虑,何况我这等普通家长。
今年朋友圈里关于陪孩子作业的文章格外火爆,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此时的小一已经远远不是我们所走过的“小一”,而孩子的学业压力已经从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瞬间达到了难熬的“小一”。虫爸爸家的虫虫已经从小一进入了小三,陪伴的记录让我们更加认清了现状,正视家长的焦虑,然后给孩子以信任,让他自我成长起来。
回顾三个多月的小学生活,孩子的进步是明显的,虽然和其他同学差距很大,但是以他小小身心适应小学的生活,已属不易,虫虫爸爸从对待孩子在学校的冲突、学习、考试以及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学校压力,给予我们生动的现身说法,他一再强调孩子有他内在成长的规律,我们给予足够的信任就好。
而不论是体制内的公立学校有多少不满,他总能找到学校成长对孩子的有益之处,并和孩子一起面对。说到底,孩子长大是迟早的事情,父母焦虑的太早,操心的太多,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道理很多家长都明白,但是裹挟在学校的教育中,往往会迷失方向。
为了弥补语文教学的不足,虫爸爸一直坚持给孩子阅读,这方面我家也是如此,坚持给孩子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和虫虫很像的是,上小学之前,虫虫几乎一字不识,而且数学知道3+2之后,不知道2+3,这个问题和我们家的很像,所以苦逼的小一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一定要坚持下去,在静待花开的同时默默耕耘,耕耘那些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拓展有关的各方面。
《家有小学生》在我各种迷茫的小一生活中,给我以丰富的小学生活事例,让我看见自身的问题,反思成长,陪孩子一起适应和长大。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六)
我们家对面一栋楼里有个小女儿比玥玥大一岁,去年上了小学,我常能听到做作业的时候妈的吼叫声和她的哭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等玥玥上了小学我一定以此为戒,保证不发火。但小学第一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感觉当初是太乐观了,或者说是对自己太有信心了,借用网上的一句话就是:平时母慈子孝,做起作业来就鸡飞狗跳。开学这几个月对玥玥发的火比过去几年加起来的都要多,最后搞得小孩子的心情不好,自己也精疲力尽,更重要的是还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因此,最近我常常反思自己,虽不能做到三省吾身,但每天睡觉前看着女儿熟睡的面孔,会后悔这一天对她的态度,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有时候还是怒火占据上风,但好在猛烈程度在逐渐下降;或者反思自己辅导作业的方法,要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毕竟与成人相比,他们的理解力还是差了很大一截。我也常常想到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想想当时因为学习问题被爸爸骂的时候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然后再设身处地地站在玥玥的角度,这样心情似乎也就平静下来了。
《我家有个小学生》这本书是由人称“麻辣语文教师”的蔡朝阳所写,看到书的名字似乎就像是找到了有共同话题的人,当然它与我们平时那种有共同话题的人扎堆发泄不同,它记录了菜虫小朋友小学生活的一些重要阶段和重要成长经历,还有作为家长的一些思考,字里行间并没有小学生家长身上常见的那种焦躁,平静的叙述让我这种急躁的家长也能够静下心来,看看作者对自家孩子的成长分享,思考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处理类似的事情时有哪些不同,取其所长,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其中关于分数的内容我看了之后感触很深,或者说反思的程度也很大。玥玥他们学校每次考完试后,老师都会将学生的成写在花名册上,然后拍下来发到班级群里。在玥玥小学之前我的目标是不要低于85分就可以了,但现在看来我原先的要求实在是太低了,没有超过90分都会被老师点名。这大大增加了我的紧张程度。但用玥玥爸爸的话说,不过一张卷子而已,总得有个成长的过程,看来这一点我还需要向他学习。
眼看期末考试马上又要到来了,老师也是每天在班级群里各种督促,家长也是各种紧张,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一方面好好帮她复习,另一方面是淡定地面对她身上的不足,毕竟学校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无需着急。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七)
我们妈妈群里流行了一句话叫“上学前母慈子孝,上学后鸡飞狗跳”,说起上小学都是各种吐槽。很幸运,我家宝贝今年也是一名小学生了,从入学前的各种焦虑担心到上学后每天忙成三头六臂。小学不再是我们小时候边玩边学就能搞定的了,学校的各项作业都少不了父母的陪伴,现在的小学教育更多的提倡家校合作,所以家长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了。每天上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还要忙着检查孩子的作业,这其中必然少不了“河东狮吼”。所以我们妈妈们经常聚在一起吐槽一下各自的孩子,还有“父爱如山体滑坡”的猪队友爸爸。
《我家有个小学生》这本书虽然也是写小学生的,不过作者却是爸爸,真心觉得身边这种负责任的爸爸真是凤毛麟角,能够出书的爸爸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参与度要非常高才可以。细细看来,发现爸爸的视角和妈妈的视角还真不一样,少了吐槽和八卦,多了思考和总结。这其中也会有我们遇到的择校、做作业、家庭教育等问题,看来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这本书应该是作者多年生活笔记的整理,因此在阅读的时候会发现前后有些地方有重复的现象。虽然让整体的阅读感觉不是很好,但也还是佩服爸爸长期坚持写作的习惯。
本来抱着学习取经的目的来看这本书的,但是这里面我想要的东西并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像家长一些絮絮念吧,不过整体读完也还是看得出是一位非常用心的爸爸,其中的一些观念我觉得很好,作为家长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关于择校,作者选择公办小学的三个原因一是公办小学最经济划算,二是公办学校可以让孩子融入同龄人的社会,三是公办小学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作者确实是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考虑学校的选择,而反观一下自己当时的择校就是为了对口更好的初中,为孩子考虑的角度相对较少,不过好在我们选择的那所小学是一所非常棒的公立学校,也符合了菜爸选择公立学校的三个原因。再比如说在孩子阅读上面,我非常喜欢的那句话就是: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跟孩子讲浅浅的话。是啊,我们长期坚持和孩子的亲子阅读,相信孩子将会永远铭记与我们的温柔相处,也会明白这里我们家里爱的最高表达式。
相较于市面上较多的育儿书籍,这本书读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听着菜爸在孩子成长中的感悟,我在想这些阶段我也会慢慢经历吧,不知道我会怎么去面对,但我会记住菜爸的那句话,在孩子的教育上要保持一颗坚定和平和的心。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八)
这本书是我认识绘本的一本书,像一个链条一样了解一本知道下一本,所以在4·23读书日,我买下了这本书的纸质版,
1.做作业这件事
“妈妈八年来从没在菜虫面前发过脾气,她对菜虫最严重的一句威胁是这样的:菜虫,再这样,妈妈要批评了哦。”
2.小学半程话得失
我希望他在童蒙时期,是一个单纯的孩子,这也是我“温和地保护其不知情权”的理念。
3.如何帮孩子建立时间的自我管理能力
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也许终于有一天,因为不断的自我追寻,你发现自己原来也领受着天命。这才是你自己的天命。可是,一个人领受天命,既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也是一件悲惨的事情。幸运的是,你将会找到自己的人生;悲惨在于,这样,你恐怕就再也不能让自己荒废时光了。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你欣然发现,一生的使命就是虚度时光。
4.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
冰雪奇缘中妹妹安娜也有超能力,就是天生的爱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能力。
5.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跟你说浅浅的话
“就像很多新手父亲一样,我手忙脚乱,头重脚轻,学习不足,准备欠佳,各种失误,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终于将孩子养成了白天睡觉晚上清醒、黑白颠倒的作息时间。于是,大概有10个月的样子,我与虫妈的任务是半夜抱着菜虫在卧室或者客厅里走来走去……”
相比我读过的童书,未读的童书浩如烟海;相比我以前读的经典原著,这些童书像春天里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清新自然。但我并不后悔以前没读足够的童书,相反,以前的阅读也好、百般寻觅也好,只是为了成为自我发现的确证:读厚厚的书,是为了跟孩子们讲浅浅的话。
实在太喜欢这位父亲了,想让孩子做个好孩子,我们得先是好父母。
6.孩子将长久铭记此刻与你的温柔共处
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将无法把握孩子究竟会生活在一个责任急剧变动的时代,那么,一切僵化死板、知识性的东西,已经没有用了,只有阅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因为阅读会让孩子以及成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在急剧变迁的时代,始终能够找到自身所在的位置。
博尔赫斯曾说:在我的想象中,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菜虫的妈妈则说:一天当中最温暖的的时光,便是与孩子共读的时光。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九)
我们家的小淘气于今年九月份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自此我也成为了一位小学生的妈妈。我们各自身份的转变,预示着这个家庭中总会发生一些变化。于是乎,原本其乐融融,风平浪静的家庭氛围中,一场场的暴风雨正在暗暗酝酿。
虽说之前也多少了解刚入学的孩子会面对许多新的问题,自己也曾暗暗地在心底给自己做过一些思想准备。对于学前教育这件事,之前也曾经咨询过一些小学的老师,她们绝大部分都是不主张孩子去上学前班的,也不主张提早学习小学的课程,说是这样会影响孩子在学校以后的注意力。我还真的就是相信了这些说法,心想不学就不学吧。现在的孩子本就压力大,能让孩子多玩一段时间也好,再说幼儿园里老师多多少少也教了些知识,算起来也应该够应付小学课程了。
可是生活就是这样爱跟你开玩笑,经常是突如其来的打得你措手不及。
当别人的孩子考出双百的成绩,而你的孩子只能是吊车尾时。当你听到别的孩子能流畅完整的读完一篇千把字的文章,而你的孩子把个百余字的短文念得句不成句时,当……
反正是看到这些比较之时,任是我一再的在心中提醒自己要淡定淡定,我也是无法淡定的下来。为什么表现好的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闹心的永远是自己家的孩子?
于是家庭中的冲突就这样一次次的爆发了。而我也变得越来越焦虑,也来越不知所措。在亲子交流群的吐槽与抱怨发言也越来越多,直到群主给我们这几位新手学生家长推荐了这本《我家有个小学生》。
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原来你认为在你家孩子身上所发生的不得了的大事,在其他孩子的身上也曾经出现过,那些有关于孩子教育的闹心琐碎戏码在别的家庭中也再轮番上演着。同样的焦虑在别的家长心中也都存在。
身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其实你并不孤独,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千万万的中国小学生家庭中的父母一样,都在为自家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努力奋斗着。
问题都是存在的,关键是你将如何去处理解决掉它,以一种平和的心态。
这是一位身为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所记录的与儿子虫虫六年小学生涯的陪伴记录,也是一部讲述父亲与儿子的共同成长的温馨日记,更是一本值的小学家长借鉴学习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宝典。
或许是当下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因为工作而产生的精神焦虑也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了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从心底抵制这些压力,却又在无形中给我们的孩子施加着压力,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我们或许都已经忘记了自己在童年阶段的经历,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是有其规律性的,过多不当的干预反而会给孩子制造更多的麻烦。
作者所著的这本书,目的就是要告诉家长们:“守护好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内在的生命力量自然生长,这将是送给孩子一生的珍贵礼物。”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十)
上周备课时看到一篇文章,文中讲的是校长带领孩子们去海边玩耍,在将要回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一群小女生自顾自的脱下身上的衣物,拧干水分。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这位校长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静静等待,结果他发现,事情并没有朝着他想象的地步发展,而周围的孩子们也并没有怪异的举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也想了很多,虽然总说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看问题的角度。如果带上大人的视角去审视孩子,你的孩子将失去探索世界的兴趣。所以,我们尽可能的把世界还给孩子,让他们去发现,去揭秘,做一个静静地等待者。
在这里,我要分享的这本书《我家有个小学生》中,无不渗透着一个观点——孩子,你慢慢来。虽然还没有组成自己的家庭,但毕竟上了这么多年学,也从事着教育职业,对于这个观点,我多多少少有所体悟。体制中有形的压迫致使老师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而家长也在这个大的环境中裹挟着前行,很容易忘记初衷。
虫爸,教育工作者,一名小学生的父亲,一方面排斥着体制教育,一方面不得不走进这个体制,拥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他又是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呢?他与孩子一起成长,他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但他并没有提前教孩子写字,没有逼迫孩子融入集体……关于学习上,他相信“成年人多数时候想要灌输的东西,如果不理解孩子们的接受心理,其成功的可能性也是很微弱的。”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能做的,我们也能够做到,那就是顺其自然。说是顺其自然,其实也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也是《种树郭橐驼传》中所传达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孩子将是一千朵不同种类的花。不管你是教育工作者,或者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都希望我们能够抛开世俗,全身心接受干净如纸的孩子。不要过多的指手画脚,不要肆意揣度孩子的想法,一切交给孩子,该来的总会来,该明白的总会知晓,一切只是时间问题,阶段问题。一切交给时间。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十一)
前几年听过一句很暖心的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是爱人关系,朋友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我们很多人都渴望这样的状态。无论你是喜还是忧,无论你是高兴还是伤悲,无论你是春风得意还是流年不利,我都会一如既往的陪在你的身边,分担你所有的喜怒哀乐,这是多么浪漫的一种境界啊!读完第二章“陪你去看流星雨”,让我更加感受到,陪伴,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的事情。
作者回忆了他陪小菜虫看流星雨的详细经历,他与菜虫说的每一句话,看到的每一处景色,听到的每一个声响,流露的每一种感情,都会让你感受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一定要为孩子做出一些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最简单的陪伴,就会给孩子很多力量,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读后我也想到几年前我陪女儿赶海的一次经历。那次暑假我们选择在海边度过,女儿听说,清晨起来赶海,可以捡到很多很多的贝壳,于是她就激动万分地让我第二天清晨,早早把她叫起,一起去赶海。大约四点钟的时候,我在熟睡的女儿耳边轻轻地说了一声,咱们起来赶海吧,女儿腾地一下坐起来,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立马精神抖擞起来,简单收拾一下,便拉着我往海边走去,那时,天微微亮,我们就在空旷的小道上走着,只听到周遭夏虫的一些声息,女儿紧紧的拉着我的手,有一点点害怕,又有一点点的兴奋,走到海边的时候,女儿身上的害怕情绪一扫而空,只剩下满心的期盼,期盼着自己能找到形状各异的贝壳,不知是因为我们来的时间不合适,还是因为这里的贝壳很少很少,总之,没能如女儿预期的那样,但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我和女儿看到海边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便有了一探究竟的欲望,我们一个个掀开海边的大石头,看看里面的秘密,果真,虽然没有找到美丽的贝壳,但我们却发现了很多的寄居蟹,各种颜色的,各种形状的,对比了那么多的寄居蟹,也知道了寄居蟹并非随意找一个贝壳,而是找与它颜色相匹配的贝壳,也更加明白了,保护色的意义。这样的一次经历对我们来说,是难以忘怀的。
但其实更多的陪伴不是为了寻找什么深刻的意义,或者让孩子明白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正如作者所说:“有时候,我们就是可以无所事事地度过整个下午,甚至无所事事的度过更长的一整段时间啊。”所以,我们的陪伴,一定不要带着功利的眼光,它就是你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也不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做了很大的牺牲来陪伴她的,越无目的,越单纯的陪伴,也是最自由最幸福的陪伴。它可以如《美丽星期五》里面父子俩走过一段路;它可以是,你俩看电视时,面对某个镜头肆无忌惮地大笑特笑;它可以是,你俩静静地,默无声息地各自看书;它可以是,你们一起出去买菜购物,就像《妈妈,买绿豆》那样的情形;它可以是,你们一起在户外踩落叶堆雪人……
还有一种陪伴叫“游戏陪伴”,几年前看过《游戏力》这本书,深深地佩服作者的游戏力度与态度,原来,我们家长在处理与孩子的一些棘手问题时,是可以通过简简单单的游戏化干戈为玉帛的,游戏,本身带有自己的优势与魅力,让你在与孩子一起的时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陪伴游戏,是家长的职责,游戏,不是玩物丧志,是我们需要对其建立一种颠覆性的认识,而童年及少年时代,游戏正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周末或者放假的时间,好好规划一下,带着孩子去参观科技馆,逛一逛有趣的动物园,摸一摸形态各异的雕塑,总之,你要陪着她,一起去探索丰富的世界,丰盈他们的大脑,开拓他们的视野,享受与世界拥抱的每一天。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莫让陪伴成为最奢侈的事情。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十二)
刚开始会觉得作者对孩子未免太放纵,太矫枉过正了,譬如读小学前不识字,只大量地读过绘本,比如说脏话,比如恣意反抗家长,让人初看了觉得有点不适应,我也没把握如果依样画葫芦,我的孩子会不会最终变成个无法无天的小混账,或者在现实中被锤的灰头土脸,丧失掉所有的信心,而不是个内心保有天真,真的快乐自信的小孩。
但是我回想起BBC的《人生七年》,觉得事实可能并不会是如此表象。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有三个富家子弟的小孩,安德鲁,约翰和查尔斯。安德鲁在7岁的时候就说自己读《金融时报》,约翰说自己读《泰晤士报》,三个小孩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上什么寄宿学校,要读什么大学,未来要走的路已经铺好了,那绝不是简单的炫耀,这是环境自然熏陶的结果,这些孩子的父亲每天早上在饭桌上读的,和朋友们讨论的,甚至随手考儿子的小问题,经年累月地,形成了儿子身边的土壤环境。这些孩子很天真浪漫,未必真的理解报纸上真的讲了什么内容,但观众应该都觉得,给他们时间就行了,他们没有可能不懂。同时期住在孤儿院的孩子却在问“什么是大学?”那是因为他的环境里压根没有这些东西,而不是因为天真浪漫,以后慢慢来就可以赶上的。
我觉得作者的孩子看起来懵懂,其实被非常细心地培育着,这种充满了自由、深爱、探索、民主的氛围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至少在人文和自然的领域。作者从菜虫11个月开始,不间断地每天阅读,为他读了大量的绘本,进行成语学习的比赛,还有绍兴诸暨各路文化人的人脉圈子。这些丰厚的资源如同厚土,滋养着孩子的成长,看起来孩子成长得比同龄揠苗助长的孩子要慢,但看不见的地方可能根须伸得够长,够扎实。其他的家长要问问自己是否有能力培养起这样的厚土,孩子长得慢究竟是天赋使然,还是因为环境营养不良。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孩子看到,了解到,甚至尝试一些可能性,知晓利弊,懂得判断,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她/他。由此而来,我觉得从父母出发,应该在两个方面要予以引导、教育:
1)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选择是一种决策,决策需要不同的选项,选项不足就无所谓决策,那只是认命,人云亦云;有了不同选项,也要知道如何分析每种选项的利弊,和掂量自己的能力。这一切逻辑思考方式,应该是从很小的时候就要教育的。我觉得作者其实很注重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每每为菜虫一个“具有哲思的发问”而感到欣喜,这种自由的发问,就是独立思考,学会判断的起始。包括后面父子一起编故事,实现“穿越”,更是带领孩子从思辨到创新的飞跃,这种教育方式,也真的不是一般家长能掌握的。
2)理想生活的样板:我认为,没有对比,就没有足够的“想要”的欲望,也不会有自觉的能力的积累。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给孩子以“想要的生活”为动力,去引导努力。让他不会过于理想化。(这也是因为看了《大小谎言》里面叛逆期的Abigayle 所感受到的。)这本书里显然作者和太太是在努力为菜虫营造一个理想生活的样板,有爱,有思想的家庭氛围,虽然他并没有说出来过。
最后,我也觉得我确实自己很多时候过于焦虑,紧张,自责,但是有的时候又过于懒散,空洞,无所事事,反过来又更增加焦虑。我不希望把这份焦虑传递给孩子,也不希望他像我一样时常迷茫,我希望他能从从容容地过好这一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节奏很舒服,很自然,希望能再读读作者更多的教育书。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十三)
一年级择校的时候,我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奋力追捧学区房,总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几经辗转,终于如愿进入了本地的第一小学。然而一年级的果果小朋友并没有如我想象般脱颖而出,反而作为家长我总是被老师点名批评,诸如:果果上课打闹,不遵守课堂纪律,作业没有完成等等,,,,。果果同学课后在家的情况也并未好到哪里去,作业拖拉,马马虎虎,总是和我顶嘴,,,。那时候的日子一下子让我陷入困顿,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竟然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了???
机缘之下,我收到了蔡朝阳老师的书《我家有个小学生》,单单看书的名字就迫不及待想打开文章一探究竟。整本书通过为菜虫同学择校、适应小学的过程、再到小升初的各种考验,向我们呈现了小学各个阶段的日常和有趣的经历,尤其毫无保留的分享了身为家长的虫爸、虫妈的各种心理波折,感同身受。比如当菜虫第一次学会说脏话,比如菜虫的愿望是“我要炸学校,身背炸药包”等等,很难想象面对第一次菜虫的白卷蔡老师还能表现如此淡定冷静;在被同学意外打伤后的各种委屈和隐忍等等,这些都是小学家长所缺乏的基本素质。
孩子的成长未尝不是家长的又一次成长,幼儿园时期我们给予他们所有的美好,纵容他们的小情绪,可是一旦步入小学,家长们首先陷入了焦虑圈,怕孩子被欺负,怕孩子跟不上课堂,当把所有的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我们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家长,孩子也变作无数个好孩子、坏孩子的复制品,失去个性和棱角!那些好孩子反倒都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虫爸在书中说:我们捍卫孩子的童年,无非就是捍卫好奇心与神逻辑,这话说的没错。可是真正能做到的能有几人?当我们看到别的孩子打满红钩钩的试卷,当我们看到别的孩子在舞台上载歌载舞获得阵阵掌声的时候,虚荣心、好胜心一下子打乱了家长们既定的阵脚,于是一股脑的跟风、被迫学习各种特长和技艺,你看不到那颗幼小的心灵在哭泣!
最后,借助虫爸的一句真言:我要明确告诉你,你不必活在虚妄的责任感里,你不需要出人头地,不需要平步青云,不需要宝马轻裘,你有权一事无成,至于以后的人生选项,全在于你自己,你只需要守护你的消极自由,世间万事,由他去吧!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十四)
昨天晚上刚刚拿到蔡老师的这本书,因为晚上哄完二宝睡觉,已经到了深夜11点 ,满身疲惫的我,也随着二宝进入了梦乡,但这本书似乎有着强大的魔力,让我在早晨六点钟起床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虽然只看了前面几篇,不能像古人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样,但也真真正正让我有了一种知音的感觉,书中的每一篇,都特别精彩,吸引人,而且读完之后会让你产生强烈的共鸣之感。
这本书,适合所有的小学家长。从即将进入小学,到进入小学时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小升初,作者都与我们一一分享。现在我们很多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前六年时光里,抱着一种快乐与自由的态度,一旦自己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前从未出现的各种焦虑都会蜂拥而至。作者在开篇也谈及到了这个问题,作者说,:“教育有问题,但别一股脑儿全推给体制,那同样是一种思想上的懒惰,甚至不负责任,家长的责任,就是去就事论事,一一化解,而非简单化的一骂了之。”的确,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体制的弊端,面对这样的现状,一部分家长,摊开双手,耸耸肩,选择了无奈的接受,另一部分家长,则是满腔的怒火,大肆痛斥现在的体质,却也无动于衷,无形中,把自己的的不满与焦虑强压给孩子,让孩子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而蔡老师面对此,并不是过多的指责,而是以一种宽容与理解的态度去面对,更主要的是,告诉我们做家长的,既然无法改变这种体制的情况,我们与孩子应该如何快乐的去面对。
比如,面对孩子幼升小,或者小升初等问题,很多家长过于担心,过于焦虑,总想着替孩子能够承担一些,关于这点,作者说:“我也有一个坚定的想法,菜虫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人生,他在这个人生中遭遇的,都是他自己的遭遇,菜虫会有自己的感受,应对以及创造,这些是身为父母者无法替代的。”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要远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坚强,我们做家长的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担心孩子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担心孩子在学校交不到朋友,担心孩子成绩下滑……经历过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这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的成长是需要他自己来完成的,即便会有各种不适应,也需要他自己来进行自身调节,每个人也都要自己走完他的必经之路,而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默默的支持与理解。
比如,关于作业问题,作者说:“我并不绝然反对所有形式的作业,反对的是过多的机械抄写的作业,家长的态度很重要,一是共情,适当肯定,多加鼓励;一是宽容,作业做得无懈可击,与该孩子将来必成大器其实无甚必然联系。”现在,我们很多小学的老师要求很严格,其中之一就是体现在作业量上,而大量与反复的抄写也是作业中的家常便饭。我家多多几年来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每次我一问她语文作业是什么,她就很反感地说:“还能有什么,不就是把日积月累,读读写写抄两遍嘛!”每天大量的抄写,占用了女儿很多的时间,而且一学期下来,这些抄写大概能有十来遍,确实很让人心烦。有些时候,我看女儿是一种特别抵触的情绪,我就给她适量减少作业量,老师让抄写三遍,我给她听写一遍,把写错的字或词,再认真记两遍。因为我知道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这些字词,抄写只是一种手段,只要我们达到了目的,手段是家长可以灵活掌握的。
比如,面对孩子说脏话的现象,我相信很多家长也是大发雷霆而又很无奈,我的女儿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一段时间她经常说:“有毛作用呀?”“我去!”……诸如此类的很不规范的话语,我曾经也苦恼过,也教育过女儿,关于这一点,作者说:“我们没有必要,更不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脏话不是好东西,但我们无法屏蔽之,也没必要屏蔽之,这是这个孩子必然面对的世界的一部分,父母不能给孩子制造一个只有真善美的水晶世界,更不能用虚幻的纯美来填充他的生命,你爱她就让她生活在真实中。”的确是这样,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我们是无法改变它的,只能以平和的心态坦然接受,并且这个世界就是对立统一存在的,既然有美好的东西,势必有丑陋的存在,与其逃避,还不如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让她面对周遭的一切,能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我家有个小学生读后感(十五)
我不知道蔡朝阳是谁,只是偶尔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他一篇文章,后来知道是他写的育儿感悟文集《我家有个小学生》中其中一篇。正好嘟嘟今年秋天也到了小学入学时,于是买来看看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书的扉页很有意思,一个小朋友端坐书桌前,左手托腮帮子,右手握笔,桌上是一本摊开的作业本,表情忧虑。开学一个月,这个动作也成了嘟嘟不时的姿势,十分生动。 作者从目送孩子第一次走入小学校园开始,从语言、心理、行为、学习、运动、假期生活、情感等等方面“以父之名”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尽管部分看法我不尽赞同,有的是立场问题,有的是教育观不同,也有孩子个体差异,总之,正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同样的,“家家有个难管的娃”。赞同作者在序中所言,“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所能做的,就是见招拆招”。作者每一个小篇,都是所谓的“一招”,只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赞同的自不必说,有些招数我也赞同也很管用,有的招数值得一试。所有的“招”背后,都是相应的育儿理念在做支撑,这是需要我们细细思考的“源头”。 首先是我赞同也付诸实践并证明管用的。一是亲子阅读。虽然目前来看老二阅读兴趣还不是很明显,但从老大身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老大在小时候,因为自己带的多,所以陪他亲子阅读的时间也多,正如作者所写的,“共度时光里所流淌的即是亲子之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也没有功利性的指向,简简单单,自然而然,令人心生欢喜”,如果说两岁前亲子关系的塑造主要在孩子和妈妈之间,那么,为父的辅助作用在我身上主要是日常抽空的讲故事和短短十来分钟的固定节目——睡前故事。尤其是后者,直到今天,老大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还十分期待这个短暂却又丰富、简单却又温馨的睡前故事时间。有时候我回来晚了,妈主动请缨“补位”,他还嫌弃她“没有爸爸讲的好”,可能是我每一次讲有情节的绘本故事,都当成是一次朗读,声情并茂,角色感清晰,代入感强,努力带给孩子一个音画共融的阅读环境;也可能是每一次将科普知识型绘本的讲解时,在书本知识外,还结合生活日常,扩展很多有趣的甚至有些冷的小知识,小家伙感到很受用,好奇心也被大大激发。激发后,有时候问的问题对我来说经常“超纲”,我则如实相告“不知道”,然后父子俩一起百度一起学习。“爱的传递,大概就是这样吧”,作者如此感慨,我则觉得,我和妈都爱阅读,相信这样的环境,两个孩子至少不太可能厌恶读书吧。是否可以厚着脸皮说,这就是书香门第的初始阶段呢?二是审查制度。作者说的是“要给孩子读一本童书,自然你得先把这本童书读一遍”,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要给孩子看的动画片,要先审查一下,确认过之后在给孩子看,有时,也陪孩子一起看,一起发现有趣的细节,一起哈哈大笑。三是减少无谓的“社交浪费”,增加高质量的“亲自陪伴”。从今年暑假开始,我大量的减少了在外应酬和朋友聚餐的频率和强度,一下班就回家吃饭,有时给孩子讲讲绘本,有时和爱人一起陪陪孩子练琴做作业,有时和孩子一起散散步逛逛街,更多的时候一个人在书房看看书,偶尔孩子们来“骚扰”,看见我在看书,也要看,于是顺水推舟给他们讲故事,潜移默化的让他们知道读书估计是一件有点意思的事情,否则怎么老爸总是一个人安静的在书房翻这些书呢?如果经常在外应酬醉醺醺的回来,同样的,他们会认为喝酒应酬等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种子扎在心里可不是什么好苗啊。 其次是下一步值得反思和值得一试的。一是“温和地保护孩子的不知情权”。作者认为孩子“拥有自己解释世界的系统”,我们如果要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甚至进入到孩子的“二次元空间”,重要的是,把孩子适当的阻挡在成人的复杂世界之外,温和地保护这种弥足珍贵的阶段性不知情权,让他们无忧无虑的畅游童年时光,而不是将我们的焦虑、疲惫、世俗、偏见传递到孩子们身上,作者认为“我们需要在自己身上解决,而不是传递到孩子身上”。因此,我们自己要好好学习管理情绪、心理知识等,营造更加健康的亲子关系。二是“通过玩耍认识自己”。作者认为“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最好的学习方式无非是玩耍和阅读”,孩子可以“通过阅读发现世界”,但同时也要要“通过玩耍认识自己”,现在“发现世界”的方式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早已不是什么难事,但“认识自己”是个永恒的成长主题,比如对负面情绪的认识,我们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培养而不是单纯的说教;比如对一些无法控制的外来因素的心理调适,包括老人的溺爱、同学的负面影响等,我们如何矫正航向并利用游戏为孩子增能。如此种种,对孩子的一生都充满影响,需要我们用心多做尝试。三是“温和的陪伴”为孩子“度过难关”。原先的陪伴更多是的“刚性照顾”,吃喝拉撒、人生安全等,对于孩子而言,当今的小康生活中衣食无忧,何来“度过难关”?可能略显矫情,但从孩子看来,可能一次短暂分离产生的焦虑、一次环境变更带来的陌生人恐慌,甚至一次父母情绪失控导致的心理挫伤,都有可能让他小小的心灵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澜、面临人生难关。我脾气就不好,难免伤及孩子,在陪伴中,除了时刻牢记“有质量”,还要学会淡定,学会耐心,学会真正温和的走进孩子的心。作者说,“有我们温和的陪伴,孩子始终会是安心的”,不会“产生太多强烈的对立情绪”。作者在回忆一个细节时说到,他孩子“八岁的某一天,突然跟妈妈说,爸爸以前很坏的,经常对我大喊大叫”,后来孩子妈妈转述给他,带给这位父亲的是难以表达的“难受与愧疚”,我想我也有这样的“难受与愧疚”,我也不希望嘟嘟在八岁或者某一天有同样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