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读后感精选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7 23:30:20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4-27 23:30:20   小编:

这篇《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通过对春秋时期四个国家的交通路线进行考察,揭示了当时交通路线的重要性和影响。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详细描述了各国之间的交通线路及其影响。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对了解春秋时期的交通状况和国家互动关系有很大帮助。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读后感(一)

從古至今,交通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起著很大的作用。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準在一定程度上也靠這個地方的交通水準。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交通網路系統八達,人們的出行越來越方便。但你能想像到春秋時期的交通路線是什麼樣的嗎? 本書主要是以春秋時期齊、衛、晉、秦四國交通路線的為研究物件,根據《左傳》中有關戰爭等各種記載為核心,並且在廣泛搜集傳世文獻和結合當下最新的考古出土報告和衛星地圖,為我們逐一分析齊、衡、晉、秦四國的交通路線,還原了春秋時期中國北方的主要道路交通網絡。讓我們對春秋時期各國的交通路線概況有所認識和瞭解,同時對於我們把握秦漢以降交通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然,由於齊、衛、晉、秦四國所在的地理位置不一樣,對其研究和分析的方法也略有差別。齊、衛兩國處於平原地帶,山脈較少,所以分析路線時多著眼于黃河、濟水等河流。晉國位於山河之間,地勢較為複雜,所以分析其路線時乙太行八陘、黃河津渡等山川地形為主。而秦國地處西北,境內有渭水、黃河等流經,所以分析其路線時以河流水文為主。 從作者的結論我們可以得知,齊國交通路線以臨淄為核心,輻射為南向、西南向、西向、北向、東向等五方道路,是這四國中輻射路線最多的國家,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齊國綜合國力的強大。 本書的亮點主要在於目前古代交通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秦漢以降,春秋時期的研究相對匱乏,特別是以往研究多集中陸路忽視水路,本書對涉及黃河津渡的交通路線也做了精細梳理。同時書中圖文並茂,不僅僅有文字考辨和敘述,作者還自繪數十張交通路線圖,每一章結論之後都附有一章地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晰直觀地瞭解到當時的交通路線概況,對我們瞭解當時的地理位置起著很大的作用。 當然,交通路線往往都有其傳承性和延續性,很多的秦漢道路也都是在先秦交通基礎上發展而成的。瞭解春秋時期的交通路線,對於我們認識秦漢道路也有很大的幫助。我們也能發現,我們現在的很多重要的交通路線在古代早已有之,也是在其基礎上進行擴建和改造。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读后感(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很混乱,也很精彩,是令我非常着迷的一段历史时期。而有关于这段历史最真实的记载,当数《左传》。

相传《左传》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不仅能够还原真实的春秋历史,还保存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民俗文化、自然科学等珍贵史料,被梁启超赞誉为“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然而,因这部史书距离今天太过于遥远,许多地名已经发生了变化,要对应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博士徐鼎鼎将《左传》中出现的古地名进行梳理,与今天的地名一一对应,有些意见纷纭的说法,她广泛收集资料,对照史籍,反复查验,方才确定结论。

这样的整理,其实是一件比较繁杂的文化工程,因为中国的史书对事件比较重视,其中对地理的描绘常常只有只言片语,或者只是一个地名而已,很难辨别指的是今天的什么位置。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线索,这就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这本《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便是徐鼎鼎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以《左传》战争、会盟、巡狩、遣使等不同事件里出现的空间移动记载为论述核心,通过翻阅其他相关典籍作为辅助参考,深入分析而得出的论著成果。

但是,读这本书实在有些“啃硬骨头之感”,因为它并非轻松的历史故事书,而是专业的历史参考书,并且,所涉及的知识是春秋时期的冷门学科——地理,如果对这几个古国的地理位置不太了解的话,读来自然是非常费劲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此书的学术价值非常高,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徐鼎鼎还自学了地图绘制,为每一个章节都附上了古今对比的交通地图,其实只要用心研读,就会发现,骨头虽然难啃,但一旦啃了下来,未来再研读春秋战国时的历史时,简直就是so easy!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分裂和割据状态,各个诸侯国相互争斗,争夺领土和权势,打仗如同家常便饭一般,此时,谁占据了有利地形,便掌握了军事话语权。

如果我们读历史只关心故事的发展情节或人物的谋略智慧,很有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为何有的看似智勇双全的人没有取得成功,而有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最后却掌握了王权?

历史是一个多面体,影响历史发展的,也是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交通状况以及地形特点,绝对是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喜欢深读春秋战国史的,一定会爱上这块营养丰富的“大骨头”!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读后感(三)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

这是我们熟悉的秦始皇的功绩。但,很少人追问“车同轨”的背景。

所谓车同轨,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地车辆的车轮距离等尺寸大小不一,因此各地修的车道也有宽有窄。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为使各地往来方便,就制定了“车同轨法令”,规定了车轮的尺寸,以便秦军可以迅速抵达目的地。这属于秦朝的一项战略措施。

“车同轨法令”执行的前提是列国道路交通线路的规划,包括交通方式、道路维护、出入境与关塞及行军路线等等内容。基于上述规划,集各国交通建设之大成,才有了秦朝后来居功至巨的道路治理功绩。

.

以齐国为例。齐国的交通线路规划以都城临淄为核心,开辟了南、西南、西、北、东等五方道路:

公子纠被S于生宝,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系列事情,就发生在临淄南向的路线上;

齐襄公初立时,还是公子小白的齐桓公出奔莒,走的则是西南向这条路——自临淄到谭,再转东向出奔莒;

近代,临淄、益都、莒县等地陆续出土不少战国时的齐币,更佐证了:临淄东南到莒的交通线是一条十分繁华且重要的交通要道......

部分内页图

战争、会盟、出奔、迁徙,这些大规模的群体空间转移都在不知不觉中开辟新的交通路线。但,无论因何元素而开辟的路线,它们总是围绕着都城而展开:有如齐国般,以临淄为点,散开,点线面铺开大型网络;也有如秦国般随着国土的扩大、伴着国力重心的转移,不断地迁移都市、开辟新路线:

前714,秦宁公迁都平阳;前677,秦德公迁都雍城...新都的建立,势必需要先建立道路,以供新旧二都畅行的道路。与此同时,随着都城的外扩,若干道路也慢慢地建起来......

.

与此同时,交通路线也不局限于陆地,水路交通也一样重要。比如秦晋间的漕运往来,渭水、黄河、汾水、浍水等航线就见证了秦晋间的数百年恩恩怨怨......

封面与部分内页

看历史书,地理名词是个坎,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历史。有时候,它是它,它又不是它。所以,看到这本书时,我非常地兴奋;但翻开数页后,却不得不放慢脚步:

这是一本以《左传》为核心,作者基于《左传》的记载展开讲述,其间相关引用也是围绕《左传》内容而来。所以,从未系统看过《左传》的我,总在时间、地点与事件描述的点上卡住了,不得不放下书本,开始查阅。比如看到:襄十八(555 B.C),立刻查某度:这一年是哪年?再比如看到:公会齐侯于艾。赶快翻开《史记》:此公到底是何公?这些疑问,让我不得不放慢阅读节奏。如果你正在看《左传》或是准备看《左传》,将它视为引路人或工具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希望了解春秋,这本书也是个不错的切入口。比如,书中在讲述齐国交通路线时,提到的不少城市,都是我们熟悉的城市,有些路线,现在也依然人来人往、繁华依旧......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读后感(四)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

作者:徐鼎鼎

字数:200千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看地图学历史的方式越来越火,《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这本书就是从交通看春秋历史,以《左传》为核心,通过战争、会盟、遣使、迁徙等角度分析并还原春秋时期中国北方的主要交通路线网络。

作者·内容

作者徐鼎鼎是位90后的博士,这本书就是在她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出版的。把博士论文改写成书出版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李硕老师的《南北战争三百年》也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并且收到了一定的好评。这种书一般学术性比较强,至于图书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就要看选题和内容了。

这本书的内容是关于春秋时期的交通,就注定是小众读物了。而且这本书的字体是繁体字,对很多读者来说也不够友好,估计也劝退了很多人。

山东·莘县

我对这本书有兴趣是因为最近喜欢春秋时期这段历史,我看这本书很认真,是因为在齐国交通路线上看到了我的老家:山东·莘县。

关于我老家的历史,之前也懵懵懂懂的了解过一些,对于春秋时期的“莘”是属于齐还是属于卫不是很确定。在笼统的概念里,山东是齐和鲁,卫是河南,我们莘县就正好在山东河南的交界处,在春秋时期也基本上是齐和卫的交界处,所以,“莘”属于齐还是卫就要看当时谁的势力更强,大概就是今天齐打过来了,就属于齐国;过一段时间卫打过来了,就属于卫国。具体属于谁,就要具体时间具体分析了。

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交通路线考论中,“莘”属于齐国西南方向路线上的一个“交通站”,基本就属于齐国的边境了,再向外走就进入卫国了。

路线·导航

本书讨论的路线和我们现在导航的路线是不一样的。书里考论的路线更多的是指两个城市之间是否有来往,包括但不限于战争、贸易、迁徙、会盟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以战争的路线为主。我们现在的路线更具体,比如从北京到张家口,上高速可以走京藏高速,不走高速也可以选国道110线的路线,高速道宽路平更好走,国道穿乡走镇风景更好。

当然,春旗时期年代久远、资料相对匮乏,关于交通、路线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你也对春秋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这本书或许可以帮助你在脑子里构建更完整的春秋列国地理位置分布图。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读后感(五)

为什么要读交通史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 何为交通史?讲述古代交通路线。为什么要读交通史?交通涉及领域很广,包含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比如行军需要交通路线,传递信息需要驿路,经商需要走道。在宋朝以“路”来划分国家区域,可见交通的重要性。 而《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顾名思义,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有特点的是,作者是以各国国都为交通路线的起始点,而路线的终点要么是行军目的地要么是会盟地点。作者不仅仅借鉴《左传》,还查阅了许多书籍、文献资料,如《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水经注》、《后汉书》等等,年代由先秦到明清皆有,查找并找出相关信息需要强大的耐心和毅力,这不得不佩服作者。而且作者为了方便阅读,甚至自学制图,为内容配备了对应的交通路线图,可见作者之用心。 所以初识交通史,可以先读此书。等读过此书,就可以尝试阅读王子今教授著写的交通史。 《春秋时期齐、卫、晋、秦交通路线考论》作者徐鼎鼎,女,浙江杭州人,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其硕士毕业于湾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而本书是作者的硕士毕业论文。湾湾使用的是繁体中文,而且出版社想保持原汁原味,所以我们拿到手的就是繁体。 书中列举的是春秋时期齐、卫、晋、秦四国境内交通路线。 齐国和秦国后来皆为战国时期七大雄成员,齐秦两国甚至有过一段称帝的时期,都因为两者有其突出的特点,齐国以其地险而著称,秦国以其兵强而闻名,齐秦在春秋五霸中也占有位置,齐有齐桓公,秦有秦孝公,其中秦国更是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晋国、卫国乃周朝同胞,占据肥沃之地。卫国顾名思义,保卫周朝(名不副实,虽然大多数卫国君主都当过周朝的卫士),但实力孱弱,曾几度被夷狄灭国,前后共迁都四次,赖周围兄弟国家帮助才得以建国,因此本书中有专门为此解释,而且神奇的是卫国是秦国统一中原路上的最后一颗绊脚石,也许是它的弱小或是它国都的建址让它没有过早灭亡。晋国所在乃四战之地,北有夷狄,西有秦国,东有齐国,南有楚国,多年的征战,让晋国兵力胜强,晋国也有一位五霸——晋文公。翻开春秋时期地图,可以发现齐、卫、晋、秦四国在一条由东向西的线上,这四个国家或多或少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作者是还原了春秋时期中原在黄河边上建国的主要国家的交通路线。 齐卫地处膏腴之地,行商遍地,路便被人们走出来了。齐国北向路线初始目的是为了帮助燕国打败夷狄,后来就成为两国互相进攻的路线(毕竟路是双向奔赴的)。 晋国有山有河,山有太行山脉,河有黄河,且其处于四战之地,其交通路线必定较多,分向东西南北四方。 秦国在当时相对来说地处西北,国内跟其他国家相比甚是荒凉,因此其交通路线相较于其他国家可能也少。但是作者没有加上秦国南下巴蜀的路线以及西北上夷狄的路线,虽说占领巴蜀是战国时期的事情,但是不代表春秋时期巴蜀与秦国之间没有互通有无,而且秦国被封在西周旧都之地是为东周屏蔽西来夷狄之敌,所以秦国南向路线和西北向路线是很有必要的。希望作者能再加上。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