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公开课》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它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这个公开课利用互联网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学习中国的诗词文化。通过观看视频课程,学习者可以深入了解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并通过互动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诗词写作能力。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便捷而有趣的学习平台。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一)
《中 国诗词公开课》
敲黑板上课了,今天课程名字叫“中 国诗词公开课”
说到诗词想必是有人爱有人恨,爱的人是因为他们能读懂诗词的魅力与价值;恨的人呢是觉得诗词枯燥读不出诗词的真正内涵,所以推荐大家一定要读一读《中 国诗词公开课》这套书,这是一套会让爱诗词的人更爱诗词,让恨诗词的人爱上诗词的书!
央视热播的以赏中 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中 国诗词大会”的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老师正是这套《中 ·国诗词公开课》的作者。
《中 国诗词公开课》全书共有十二节“公开课”,每节课是一个主题,同时将这一主题的诗词做个归纳,便于我们阅读和理解!全书精选了266首必背古诗词并配有196幅人间至美古画,带我们还原每一首古诗词的境遇和情感,让我们真正读懂每一首古诗词,无论是书的封面烫金工艺还是内页的色彩搭配,满满的中 国韵味让我们阅读起来心随诗意,沉浸于此,这本书的美也让我真切的领略了什么叫诗情画意…
诗词我觉得不是看完一遍觉得明白了就放到一边了,而是要经常吟诵,每一次吟诵都仿佛走进诗人作诗的意境,去感受诗词的美妙,感受诗词带给我们的文 化底蕴。
一诗一文化、一诗一心情、一诗一幅画、一诗一故事,《中 国诗词公开课》正式开课,一起去品读中华三 千 年的往事;一起诵读诗经,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一起去感悟这份中 华瑰宝!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二)
曾有人说:“诗歌是心灵的告白,徜徉诗海会让我们遇见不一样的世界,” 有人说:“诗歌是人类zui美的语言,认真感受会让我们体会不一样的心境。” 但对我来说,诗歌的魅力不仅如此: 它是人间雅事之一,是流淌在岁月中的点滴美好; 它是人间记事之一,是诗人们文艺生活的具体写照;它是人间情事之一,是无数感情经由文字锤炼出的永恒佳话。 诵诗、读诗、品诗,皆有不同的感受,明明寥寥数语,却道尽人世百态。 读诗词,不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的语句解析,更是拾起凝练在语句中的情感、挥洒在意境中的时光,以及遇见在诗中朦胧的作者画像。 如此,千百年来的岁月,方可收藏在心中。 《中国诗词公开课》较为通俗的为我们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诗词世界,精选266首诗词,辅以196张古画,带领我们回归文人世界里的笔墨丹青、浓墨重彩,感受诗中真意和时代苍茫。 题材上,十二单元道尽古人的多种人生、千种际遇、百种情感。 少年意气壮志高 塞外孤守保家国 山河破碎故园梦 无奈流浪异乡客 人间苦楚愁绪中 三杯两盏怀古今 奈何感叹红尘里 红鸾星动爱意起 俗世相逢又别离 潇洒寄情山水间 阳光正好春日中 平凡百姓世百态 皆让人动容。 本书的文章架构从原文、诗词背景、诗人概况、文章大意、情景描绘、诗词鉴赏、后世评价、古画构成,带你多角度的走进这些诗词,走进不一样的诗人世界。 《杂诗·其二》中17岁的王维遇见老乡,触景生情思,有了思乡之情;《旅夜书怀》中晚年的杜甫孤零零的飘荡在江面时的凄凉与孤寂,让人感叹;《望海潮》中柳永描绘北宋时期杭州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心向往之。 读诗吧,穿越时光,与他们相会,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三)
中国诗词,以它独有的魅力深受无数读者的喜爱,老少皆宜。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热,也使得诗词受到更多家长的重视。
可以说,中国的诗词是从娃娃开始的。此后,小学以及中学的语文课本中都有诗词,中国人与诗词之间不知不觉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学习诗词,从诗词中感受中华千年的浪漫;我们吟诵诗词,从诗词中体味不同的人生故事。
如果说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诗词学习背诵,我们如何从诗词的海洋中挖掘?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幸好有人帮我们筛选好了,他就是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定广。他曾担任《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他以统编教材为纲,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中,精选266首国民必读古诗词,并对其深度解读,创作《中国诗词公开课》这本书。
本书根本诗词表达内容不同分为十二类,也就是十二课:壮志高、别离时、爱意浓、山水间、春日里、边塞外、异乡客、愁绪中、怀古今、红尘里、卖炭翁、故园梦。这些诗词大多我们耳熟能详,也明白其中一些所表达的意义,但深入读诗词,除非专业人士外,很少能字字句句分析。恰巧本书以这样详细解读的方式,让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诗词中每个字句的含义,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词。
或许,唯有全面透彻的理解诗词本意,我们才可以感受诗词中的极致浪漫。
《将进酒》是李白怀才不遇时所作,他又爱饮酒,理论上他会“借酒消愁”,但李白是乐观的,即使心情愤懑、郁郁不得志时,依然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热情与期待。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悲而不伤、由悲转壮的豪情。
《孔雀东南飞》作为叙事诗,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兰芝和焦仲卿,讲述了一个凄婉绝美的爱情悲剧,男女主人公在家庭、社会的桎梏下殉情,化作双鸟飞。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们为捍卫爱情而牺牲生命。如今的我们,虽然身处现代,没有那么多规矩,但仍然要学会捍卫爱情的自由。
元稹的《菊花》是向陶渊明致敬,也是他的内心独白。而本诗有趣之处在于,诗人爱菊花,可是整首诗却没有直接描写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地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最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但是从诗句中,我们仍然感受到诗人对于菊花的喜爱。李定广教授这样分析:“诗人元稹把‘咏菊’这个普通的选题,写得清新脱俗,写得独具一格,也写出了世间哲理。”
《中国诗词公开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每一首诗词,这对于中小学生理解诗词有很大帮助。从字词到整篇文章,再联系现代相关内容,让学生可以理解诗词,欣赏诗词,也能从诗词中走出来,寻找它们的现实意义。
都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自然是有道理的。毕竟孩子们接受古诗词大多数直接从吟诵开始,很多家长也不给孩子讲解其中之意,但这并不代表孩子们不能理解。这一点可以从王恒屹身上看到,他小小年纪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并可以解释其中词句的意思,也能讲述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
《中国诗词公开课》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满足家长与学生的需求,这一点也是我对这套书最为欣赏的点。
希望每一个学子都可以从诗词中感受到它的美与浪漫,而不是只将学习诗词当作任务。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四)
中国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度。
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古人们用诗记录生活于耕作,记录天象与地理,记录爱情与婚姻,也记录宴饮与祭祀。
诗歌成为了古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过千百年的岁月变迁,一代代的古人们留下了无数广为吟诵的诗句。
诗人们在诗句中写尽这世间悲欢与离合,有家国情怀,有离愁别绪,有壮志未酬,有肆意人生。
现在有一个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古诗词里的中国》,确实如此,看见诗词也就看见了中国。
这套《中国诗词公开课》通过266首古诗、196幅古画,带我们追寻古人们的内心世界。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浪漫的民族,我们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对应的诗句,春节时人们吟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上巳节时古人吟诵“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中秋节诗人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阳节时古人吟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人们还写诗给友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只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写诗给爱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他们写山写水,写花写草,他们在诗中忧国忧民,在诗中思乡心切。
你上次读诗是什么时候呢?
我们从小学起就开始学诗,小学、中学、大学……诗歌的身影无处不在,我们以前学一首诗总要学习诗歌的诗人、朝代、写作背景、写作手法以及中心思想。
然而学习诗词是否也可以简单点呢,读一遍、两遍、三遍,我们是否就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心境,与诗人共情呢?
好诗词那么那么多,我们如何才能更好的读懂诗词,不如看看这本书吧。
本书并非是循规蹈矩的“注释译文体”,而是以一种讲故事式的解读方式为我们将诗中的内容娓娓道来,什么是诗歌的魅力,这套书给我们写明白了。
“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以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
小孩子读诗不仅可以培养语感与美感也可以积累文学素养,成年人读诗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与滋养也是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守望。
历史的脚步从来不会为谁停留,我们终有一天也会化作历史中的一颗尘埃,但诗歌却可以永生。
它们以文字作为媒介,流传千古,璀璨无限。
额外要说的是书中配画也是极美,并且与诗词搭配效果极佳,一会儿看一看文字一会儿再看一看配图,这大概就是赏心悦目了吧~
诗词永远值得。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五)
诗词,满赋中华五千载的浪漫;诗词,国人引以为傲之瑰宝;诗词,咿呀学语时最佳的哺育。诗词没有煌煌大段的冗长滥调陈词叙述,便可容纳你我足下这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便可涵盖你我经略这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此生入华夏,如未曾读过诗词,不足以品中华文化之精粹;如未曾读过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动;如未曾读过诗词,不足以见流彩华章之壮美。
央视原创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更是达到了与观众共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传承文化基因的良好效果,深感中华诗词大放异彩。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可谓是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这就是诗词的魅力,中华文化的瑰宝,以《诗经》为始,《风》《雅》《颂》纳西周至春秋余韵;自汉得起步,乐府采天下华章,传人间苦乐,颂人间爱恨;魏晋以承接,有“建安风骨”之美,有“诗风繁缛”之华;至唐宋而天籁,诗词名家如繁星坠人间,所成作品浩瀚如海,有歌千里江山之美,有颂家国天下之情,有赞人间真情之韵,有叹终不得志之哀,有悲黎民百姓之苦。节目也好,诗词本身的魅力也罢,穿越千年,闪亮如新。
我是诗词爱好者,许多社交平台的“签名”都是借诗词以言心中志,同时更是该节目的忠实观众,最近还阅读了该节目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CCTV《经典咏流传》文学顾问李定广老师所编著的《中国诗词公开课》是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行深耕细作、潜心挖掘,一书,十二节公开课内容为主线,串起不计其数的优秀诗词中,精选266首国人必读古诗,结合前段时间所看得几部关于中国诗词大家生平的纪录片,更是倍感其华章璀璨若星。
浩瀚诗词星河三千,《中国诗词公开课》只取最耀眼的明星,有诗作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的东汉曹操,有诗作雄奇飘逸浪漫非凡的诗仙李白,有诗作沉郁幽思文丽日月的诗圣杜甫,有诗作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的东坡苏轼,有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有诗作文章巨公百代文宗的昌黎韩愈,有诗作高古沉重文丽思深的婉约秦观……曾经我们只诵读过诗词,品味其诗中所言情言至抒怀,但未曾如此以类分题。
诗歌是填满国人心田的慷慨、情愫,是每一个国人贯穿一生的文化印记,是铭刻在中国人骨血中的极致浪漫。《中国诗词公开课》从诗经起笔,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诗词吟诵三千载之大成。更可在其中看遍家国人生,里面有江山社稷、有亲朋挚友、有农耕劳作、有相思寄情、有离别怀古、有壮志豪情……这是中华三千余年的古老往事,也是此刻我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着的生活。
《中国诗词公开课》于成人而言,是中华文化的补给读本,是文化积淀的不二选择,是滋润身心的难得精髓;于儿童而言,是文化启蒙的最佳选择,是丰富精神的良好读物,是滋育内涵的课外教材。自我阅读本书追寻那些伟大诗人的身影,感受中华三千年的浪漫与忧伤,汲取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赠友一本,带动好友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共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六)
最近由于大语文的概念得到了社会和众多家长的认同,各种古诗词的书就层出不穷,但是我仍愿意把这套书一看再看。 首先,这套书的编者李定广老师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学术总负责人和命题专家组组长。说到诗词大会,现在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多少家长和孩子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这个节目,一起争抢着答题,又有多少大人和孩子一起因为嘉宾和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而爱上了诗词!所以说,这本书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这套书共选了266首的国民必背古诗,既然是公开课,就把这266首诗词分为了12课,分别是第一课:壮志高~青春须早为,这课收录了如:短歌行、将进酒、览众山等名作;第二课别离时~又送君归去,收录了赠范晔、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第三课爱意浓~此物最相思,收录了诗经.周南.关雎、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后面就不一一赘述了,每一课中诗词的收录顺序也是按照先早后晚的时间。来到正文,每一首诗词作者都先告诉读者写作背景,比如曹操在写《龟虽寿》时,已经五十三岁了,但是他仍然对人生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邀励自己建功立业,并持之以恒,背景的介绍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意,所以编者用“暮年壮心”来概括这首诗。接下来再详细并且用了非常浅显的语言来解读诗意,从题目,到每一句诗,最后还有总结及诗的意义,比如还是这首《龟虽寿》,编者是这么说的:“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开辟了诗歌创作的新格局。诗人不屑于刻意雕章琢句,也没有拘泥于以往的风格,真正从自己内心出发,用铿锵激昂的诗句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是不是非常好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书中的内容自己做笔记,做思维导图来学诗词。 编者还在书中加入了196幅非常出名非常重要的古中国画,美轮美奂,而且与诗意接近。 这诗情画意,简直就像一份精美的下午茶,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茶,配上了美味的糕点。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诗词,大概是每个人都能在诗词中找到自已,并引起共鸣。我们可以坐在秋日的暖阳下,品一口热茶,尝一口蛋糕,慢慢打开这本书,回味那三千年的岁月,在诗中找寻自我,安静地与古人进行一番对话……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七)
最近由于大语文的概念得到了社会和众多家长的认同,各种古诗词的书就层出不穷,但是我仍愿意把这套书一看再看。 首先,这套书的编者李定广老师是《中国诗词大会》的学术总负责人和命题专家组组长。说到诗词大会,现在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多少家长和孩子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这个节目,一起争抢着答题,又有多少大人和孩子一起因为嘉宾和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而爱上了诗词!所以说,这本书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这套书共选了266首的国民必背古诗,既然是公开课,就把这266首诗词分为了12课,分别是第一课:壮志高~青春须早为,这课收录了如:短歌行、将进酒、览众山等名作;第二课别离时~又送君归去,收录了赠范晔、渡荆门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第三课爱意浓~此物最相思,收录了诗经.周南.关雎、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后面就不一一赘述了,每一课中诗词的收录顺序也是按照先早后晚的时间。来到正文,每一首诗词作者都先告诉读者写作背景,比如曹操在写《龟虽寿》时,已经五十三岁了,但是他仍然对人生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邀励自己建功立业,并持之以恒,背景的介绍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诗意,所以编者用“暮年壮心”来概括这首诗。接下来再详细并且用了非常浅显的语言来解读诗意,从题目,到每一句诗,最后还有总结及诗的意义,比如还是这首《龟虽寿》,编者是这么说的:“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开辟了诗歌创作的新格局。诗人不屑于刻意雕章琢句,也没有拘泥于以往的风格,真正从自己内心出发,用铿锵激昂的诗句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是不是非常好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书中的内容自己做笔记,做思维导图来学诗词。 编者还在书中加入了196幅非常出名非常重要的古中国画,美轮美奂,而且与诗意接近。 这诗情画意,简直就像一份精美的下午茶,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茶,配上了美味的糕点。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诗词,大概是每个人都能在诗词中找到自已,并引起共鸣。我们可以坐在秋日的暖阳下,品一口热茶,尝一口蛋糕,慢慢打开这本书,回味那三千年的岁月,在诗中找寻自我,安静地与古人进行一番对话……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八)
我觉得,秋冬与古诗是天生一对。季节中的安静、孤寂与悲凉好似已成为大部分诗歌的底色。
有幸遇到了《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定广老师编著的《中国诗词公开课》这套书。这套书共两本,总结了十二节关于古诗词的公开课,里边精选了266首国人必读(中小学必读和选读)古诗,196幅人间至美古画,除了对字句语义的疏通解读之外,更揭示了每首诗词背后沉默而充沛的情感世界。解析非常有韵味,没有逐句解析,高屋建瓴的剖析创作背景和作者想法,旁征博引,举一反三,是非常值得珍藏的一套书。
这套书,重点关注以下四点:
一、这套书内容丰富,精选了266首必读古诗,196幅人间至美古画。
二、赏析精彩,对古诗词作品及作家创作年代及背景做了更多的介绍、解读和疏理,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三、文中的一些旁征博引锦上添花,更能宽泛我们的知识面,充实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
四、古诗词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书中对创作背景及整个社会时事所配的浅显易懂的故事般的解读和美美的图画,更能激发并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从小学起,我们就在老师的教诲中,开始一首接一首的背起了古诗词,虽然当时对意思不甚懂。越长大背的就越多,也不知是当年老师讲的不甚深入,还是自己理解能力不够,对所学所讲理解不够深入且不求甚解。虽然当年所读所背诗词如今也有些忘记了,但它们却像我们眼前走过的风景,每一格画面都定格在了我们的心里。跟我们吃过的饭一样,虽然我们不能记住每餐所食,可他们一样都变成了我们的血与肉比我们完全的融合在了一起。
《经典咏流传》第三季,主持人朱广权曾感慨: “学了这么多诗词,你会感觉到自己, 曾和庄子在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万里; 和司马迁一起,看过江山无常; 和曹操横过槊; 和李白共醉酒; 和陶渊明采菊; 和白居易折柳。 这样的文字才真正不朽, 以后它会让你受益良久……” 这大概就是学古诗词、出这套书的最大意义。诗词为我们带来的蓬勃生命,将会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九)
先秦的《乐记》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言也;舞,动其容也。”后来,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将其再次概述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志”,多指人的思想意志,其中以政教伦理所要求的统一性为主;“情”,更注重于个体独特性感受的抒发。诗歌是一书、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产物。十二节中国诗词公开课,266首国民必备古诗,这些诗歌或饱含着浓烈的思乡思家之情,或是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之愁绪,或是感慨于山花草木、虫鱼鸟兽等大自然之美,或是抒发心忧家国、同情贫苦大众的心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情景交融,读过之后感同身受。
读完这本《中国诗词公开课》,有点恍然,高中毕业之后,诗词似乎已然被我驱逐除了人生,曾经最喜欢写的诗词鉴赏题,或是爱它的韵律爱它的意境,从而在早读中一遍遍背诵,在素材积累本上一首又一首被摘抄出来的诗歌,这些画面似乎已经成为了久远的回忆。如今的我,似乎被凡俗压弯了脊梁,满心不过是来自于生活的压力和苦难,当我捧起这本书,轻声诵读诗词时,再次拾起了片刻的幸福。
或许,对于成年人来说,《中国诗词公开课》带来的是读诗时片刻的欢愉与过后忽悠一天再忆起时的宛然一笑。
当然,这也是一本非常适合学生的一本诗歌集。
其一,这本书选取的266首诗词,涵盖了《诗经》、汉乐府、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题材,包含李白、白居易、屈原、杜甫、李商隐等诸多诗词大家的名作,涉及思乡之情、离别之情、浪漫爱意、壮志未酬之意、忧国忧民之心、热爱自然之情、人生体悟、个人成长等种种情感的表达,运用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夸张、想象、用典等多种艺术表达手法,最重要的是经由大家整理,从初识字的小儿到高中生,甚至大学生都适用;
其二,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最害怕的语文题就是诗词鉴赏吧?!别担心,看完这本书,包你学会!《中国诗词公开课》这本书的结构分为两部分:诗词+解读。而解读这部分妥妥就是诗词鉴赏最规范的形式啊!诗词的大意+所用的描写手法(艺术表达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形+我们感受/学习到了什么,这不就是诗词鉴赏的万能公式吗?
比如岑参的《逢入京使》:世人话别爱妻,踏上远征,内心难免会泛起思亲之情。在无人之境、夜半之时,诗人想念着京城的爱妻,泪水纵横、涕泪滂沱。诗人西出阳关,在大漠之中遇到了作为进京使者的故人,他们久别重逢,潸然泪下。诗人一个“逢”字,写出了相遇的偶然和离别的匆忙。只能在马背上说几句话,都来不及找个客栈把酒言欢。原本碰到去京城的使者,可以请他捎一封家书回去。。可是马背上的行囊里没纸笔,只能请他带个口信给家里的妻子,替自己报个平安。世人的一片深情,寄于短短的“口信”,看似平淡,实则韵味无穷。
不由感叹,如果当年我的同学们看到这本书,还会抱怨诗词鉴赏太难吗?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十)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精神的全面展现和心灵的真实写照。我们中华文明几经波澜和沧桑,但始终都是源远流长、呈现持续向前的态势,这与我们中华文化海纳百川、薪火相传的文化传统也是密不可分的,而这其中,文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中华文学始终保持着包容、吸收、入世的先贤哲人思想,跨过滚滚的历史长河,始终一脉相承的流传至今,它离不开诸子百家,离不开思想流派,是音律书画,是诗词歌赋,藏身于字里行间,植根在中华儿女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无论是多么辉煌灿烂的人类历史文化,曾长期照耀人类文明持续向前的文明成果,一旦失去传承就必然衰败,直至走向最终的消亡,我们所熟知的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三大文明的衰落正说明了这点。我们古人创造出的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下的社会土壤中所处的窘境和传承中面临的问题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新时代的今天得到发展和弘扬,如何更能贴近时代的为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进行讲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近些年热播的综艺文化类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犹如雨后春笋,标新立异,各有特色,为传统文化的诠释和解读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为这其中,我最喜爱的是《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它以诗词为主题,在将近三千年的历史变迁中,记录了中华民族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也是铭刻在中国人骨血中的极致浪漫。这部《中国诗词公开课》正是以此栏目为蓝本,是一部内容丰富详实、文笔风趣的文化艺术类普及读本。
在所有的文学题材样式中,诗歌我认为是最为清澈透明、最具才情敏思、最为自然流露的,它简约明朗,宛如一个人的童年,清澈见底,犹如一盏明灯,在照亮着我们终生的路。本书的正是由《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李定广教授编著,全书以统编教材为纲,将所有的诗词作品以内容主旨和题材风格上分为12个大类,分别为壮志高、别离时、爱意浓、山水间、春日里、边塞外、异乡客、愁绪中、怀古今、红尘里、卖炭翁、故园梦。全书从诗经起笔,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精选266首国民必读古诗词,搭配196幅绝美古画,除了对字句语义的疏通解读之外,更揭示了每首诗词背后沉默而充沛的情感世界。作者选取的这些作品几乎是我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家的经典名作,涵盖中国古代重要的诗人、词人和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将诗词产生的根由和发展的脉络梳理清楚,也算是一部中国诗歌起起伏伏、延绵漫长的发展史。
在本书中作者并不是一味地为我们讲解注释诗词,作为长期对于古典诗词有着深入研究的李定广,从身心地认为诗词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包含作者的才情和创作成就,更应该包括了诗词作者们的人生际遇、变故沉浮、情感磨难、乃至与当时的社会时代环境中个体与共体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书中作者选取精选的这266首经典名作,作者以创作者各自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相结合进行讲述,以作品引入他们人生的经历和体验,也用他们的人生遭遇升华了他们诗词的艺术情感和魅力,可以说他们那些传世经典名作每一首的背后都有一个或非凡或辛酸或无奈的人生故事,词人们各自每一个刻骨铭心的人生际遇都会将心血浸透于创作之中,诗词与经历,艺术与人生,相互映衬,共同衬托出中国诗词长河中风华绝代、波澜壮阔的艺术大千时代。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十一)
北京一到了落叶纷飞的秋天,就变成了古香古色的北平,红色的城墙,绿色的琉璃瓦,金色的落叶。这个季节特别适合读诗词,穿越千年的星河,体会文人墨客的风雅,仅仅是看见“诗词”两个字就已经是极致的浪漫。
选择阅读《中国诗词公开课》是因为他选材广泛,既有汉乐府,楚辞,唐诗,宋词,还有《诗经》的选段,每种心情境遇也几乎都包含在内,在同类题材中胜出。
《中国诗词公开课》一共是上下两部,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老师编著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权威性毋庸置疑。全书收录了266首的古诗,几乎是人人皆知,却人人未知其意,为了有更好的阅读体验,不仅有详细的注释和背景介绍,还有196幅精美的插画,总共是十二节公开课:
第yi课壮志高,青春须早为
课er别离时,又送君归去
第三课爱意浓,此物最相思
第四课山水间,林空鹿饮溪
第五课春日里,沙暖睡鸳鸯
第六课边塞外,羌笛何须怨杨柳
第七课异乡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第八课愁绪中,人比黄花瘦
第九课怀古今,旧时王谢堂前燕
第十课红尘里,何妨吟啸且徐行
第十一课卖碳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第十二课故园梦,无限山河泪
小时候认为念古诗文绉绉的样子很有文化,能背其文却不能知其所以然,但之乎者也,曲项向天歌什么的也得摇头晃脑的背几句,很多时候可能还用错了地方,惹得贻笑大方,长大后喜欢看武侠小说,那时候又认为得古诗充满了侠气,每一位书生都像是仗剑走天涯的侠客,用笔墨纸砚记录着快意恩仇,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魄,也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淡泊名利,更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春风得意。一首首诗词就好像是小小的江hu写满了书生的故事。
每一首诗词不仅仅记载着这位人物的传奇,还有当时值得考究的历史价值。他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以是对昏君的嘲讽批判,可以是感情的寄托祝愿,既能描绘大好风光又可以刻画人性善恶。一首诗词可以代表很多,用词之讲究是值得我们好好钻研的。
诗词在历史的狂沙中慢慢磨砺出的珍珠,真贵又珍贵。
喜欢诗词,是因为喜欢他的内涵,对历史的着迷,这本书《中国诗词公开课》拉近了我们和古人的距离,似乎斗转星移之间,我们就站在古人的面前,通过诗词我们用古人的眼,看见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用古人的心体会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也替古人饮一杯杜康解忧。
草长莺飞,白驹过隙,每一首古诗都是历史沉淀下来的财宝,在璀璨的星河中闪闪发亮。
沉淀自己提升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十二)
你知道中国的古诗词传下来有多难吗?“词帝”李煜存词69首,李清照存世不超过90首,杜甫年轻时候的诗没几首。李白全唐诗只收录了900多首,流散的诗作是无法估量的,我们现在见到的每一首诗歌都是岁月留下来的珍珠。
翻阅《中国诗词公开课》,好像是在和古人对话,听他们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配上196幅致美丹青,如入诗画中,实在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并珍藏的好书。 对于初学者来说,每每看到中国诗词的书籍,不外乎对诗词字词的翻译,再加上对作者生平的解读、对诗词创作背景的介绍。虽不是千篇一律,但介绍的方式难免让人有审美疲劳,除非是特别热爱诗词的人,在现在这样浮躁的社会里,普通人恐怕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琢磨诗词中的遣词造句、去体味作者的心境、感受那沉淀的诗词之美。 但是,当翻阅完《中国诗词公开课》后,你会发现,这些诗词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作者将他们分好类、排好队,然后一首一首娓娓道来。全书布局极为讲究,具体如下: 首先,按诗词最常出现的12个主题进行分类,分别命名为壮志高、别离时、爱意浓、山水间、春日里、边塞外、异乡客、愁绪中、怀古今、红尘里、卖炭翁、故园梦。看到这些主题,即便是初学的孩子也大体能知道每一类主题里的诗词内容。
其次,每一类主题中,作者选取的诗词也极具特色,并且为每一首诗词用四到五个字加一概括。如“壮志高”第一首是曹操的《短歌行》,作者归纳为“对酒当歌”,第二首《观沧海》归纳为“歌咏志”,第三首《龟虽寿》归纳为“暮年壮心”,可谓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最后,全书对诗词的解读可以说是用最浅显的语言来讲最专业的事情。与其说是解读,不如说作者更像是一位长者在为我们徐徐讲述诗词和诗人的故事。如讲《观沧海》一诗,作者先用大海的壮阔引导读者与曹操共情,感受他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直击人心的情怀;感受山岛耸立在大海中的神奇壮观,体悟大自然的造物力量。继而由共情引入诗人创作诗歌的时节、背景、情感,并带着读者从实景出发,一起感受诗人无限的想象。通过作者的解读,诗中的抱负、心境、情绪一览无遗。同时,读者通过作者的解读,又了解了《观沧海》的名字是后人所加,并且是曹操在乌桓征战胜利后创作的五首乐府诗之一这些小秘密,了解诗词内容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再如通过作者对《离骚》的解读,我们知道了《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知道了其中体现的屈原的政治理想;知道了创作此诗时,屈原已在汉水度过两三个春秋,这期间,他努力、悲愤、反思,但最终仍用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全书整体行文简洁自然,既有故事又有评论,逻辑严谨,读来让人欲罢不能。每一篇解读单独拿出来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小篇精美的诗词评论,不仅满足了初学者对诗词的兴趣,也符合当今孩子们“大语文”的要求。作为读者,每读完一篇诗词解读,就可以马上说出几个和这篇诗词、作者有关的小故事、小典故,对诗词创作背景、创作心理也在不自觉间了熟于心,同时也增加了对诗词侃侃而谈的底气……,这一系列成就感正是阅读这本书时潜移默化带来的。
用作者的话来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于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以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这一次,它们从千年前款款走来,站到我们面前。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十三)
你知道中国的古诗词传下来有多难吗?“词帝”李煜存词69首,李清照存世不超过90首,杜甫年轻时候的诗没几首。李白全唐诗只收录了900多首,流散的诗作是无法估量的,我们现在见到的每一首诗歌都是岁月留下来的珍珠。
翻阅《中国诗词公开课》,好像是在和古人对话,听他们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它实在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并珍藏的好书。
对于初学者来说,每每看到中国诗词的书籍,不外乎对诗词字词的翻译,再加上对作者生平的解读、对诗词创作背景的介绍。虽不是千篇一律,但介绍的方式难免让人有审美疲劳,除非是特别热爱诗词的人,在现在这样浮躁的社会里,普通人恐怕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琢磨诗词中的遣词造句、去体味作者的心境、感受那沉淀的诗词之美。
但是,当翻阅完《中国诗词公开课》后,你会发现,这些诗词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作者将他们分好类、排好队,然后一首一首娓娓道来。全书布局极为讲究,具体如下:
首先,按诗词最常出现的12个主题进行分类,分别命名为壮志高、别离时、爱意浓、山水间、春日里、边塞外、异乡客、愁绪中、怀古今、红尘里、卖炭翁、故园梦。看到这些主题,即便是初学的孩子也大体能知道每一类主题里的诗词内容。
其次,每一类主题中,作者选取的诗词也极具特色,并且为每一首诗词用四到五个字加以概括。如“壮志高”第一首是曹操的《短歌行》,作者归纳为“对酒当歌”,第二首《观沧海》归纳为“歌咏志”,第三首《龟虽寿》归纳为“暮年壮心”,可谓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最后,全书对诗词的解读可以说是用最浅显的语言来讲最专业的事情。与其说是解读,不如说作者更像是一位长者在为我们徐徐讲述诗词和诗人的故事。如讲《观沧海》一诗,作者先用大海的壮阔引导读者与曹操共情,感受他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远眺大海,直击人心的情怀;感受山岛耸立在大海中的神奇壮观,体悟大自然的造物力量。继而由共情引入诗人创作诗歌的时节、背景、情感,并带着读者从实景出发,一起感受诗人无限的想象。通过作者的解读,诗中的抱负、心境、情绪一览无遗。同时,读者通过作者的解读,又了解了《观沧海》的名字是后人所加,并且是曹操在乌桓征战胜利后创作的五首乐府诗之一这些小秘密,了解诗词内容的同时,扩充了知识。
再如通过作者对《离骚》的解读,我们知道了《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知道了其中体现的屈原的政治理想;知道了创作此诗时,屈原已在汉水度过两三个春秋,这期间,他努力、悲愤、反思,但最终仍用生命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全书整体行文简洁自然,既有故事又有评论,逻辑严谨,读来让人欲罢不能。每一篇解读单独拿出来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小篇精美的诗词评论,不仅满足了初学者对诗词的兴趣,也符合当今孩子们“大语文”的要求。作为读者,每读完一篇诗词解读,就可以马上说出几个和这篇诗词、作者有关的小故事、小典故,对诗词创作背景、创作心理也在不自觉间了熟于心,同时也增加了对诗词侃侃而谈的底气……,这一系列成就感正是阅读这本书时潜移默化带来的。
用作者的话来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于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以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常读常背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感和美感。此外,中国古诗词还具有‘内涵美’,体现在情感充沛,具有人格力量。”这一次,它们从千年前款款走来,站到我们面前。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十四)
宋代号称汪神童的汪洙,在他的五言绝句诗《神童诗》里曾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家喻户晓、传诵至今的名言警句。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众多寒门子弟步入仕途的主要出路,“劝学体”古诗成为雄心壮志的诗人们自我勉励和再接再厉的诗歌主旨之一,不过也随之产生了诸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屡试不第的落魄社会现象。
唐代“诗囚”孟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在孟郊的《劝学》与《登科之喜》中,我们都能看到他的人生因应试,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劝学》:
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也曾写过一篇耳熟能详的《劝学》经典诗歌:
与孟郊相似,颜真卿在其诗中也强调了少年要不负光阴,抓紧时间学习、天道酬勤的重要性,诚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其实宋代朱熹的《劝学诗》也同样强调了少年须惜时如金、发奋图强的重要性:
我觉得“劝学体”古诗对治愈不爱学习的拖延症还蛮有意思的,年少时砥砺奋进,才能尽早地绘写出属于自己的壮美画卷。诚如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所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宋代赵恒的《劝学诗》:
赵恒在这首诗歌中,直接写出了读书人读书的目的与追求。因此“劝学体”古诗除了鞭笞读书郎们精进向上,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凭借读书筑梦的乐趣之所在。
其实苦读与好学精神一直都蛮让人钦佩的,例如,陆游在《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中曾写道:“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体现了难能可贵的好学精神。
愿每个人都能在锦瑟年华里,不负韶光,惜少年时,听得进劝学的“金玉良言”,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终获未来可期的繁华。
《中国诗词公开课》读后感(篇十五)
古诗词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我爱古诗词:爱它的韵律,爱它的意境,爱它的意向,更爱它背后承载着的诗人的凌云壮志,儿女情长。
我恨古诗词:恨它的偏僻字,恨它的全文背诵默写,更恨让我根据一句诗写出名字和作者。
当我终于不再背诵古诗词的时候,当古诗词已经退出我的生活的时候,我却开始睡前读上一两首。
虽然几乎每首诗读之前,都要查字典。有时候,甚至作者的解读也需要查,但是,我却甘之如饴,尤其在高声朗读的时候,会觉得特别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古诗词是刻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骨头里的。《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热,从侧面可以反应出人们对诗词的喜爱。这些世世代代传颂的诗句,早已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人们的极致浪漫。
当我出门旅行入住山中,和大自然无限亲近的时候;当我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繁华,放慢脚步的时候;当我尽情欣赏云起云涌,山峦层叠的时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就犹如天上飘来的云,自然地在头脑中出现,将这份放松和怡然的心情放大数倍,格外舒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我和朋友觥筹交错,举杯共饮之后;当我出差要和爱人分离的时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总会不经意间跳出来。让我不禁惆怅。而这份惆怅,因为有了具体的句子,又变得不是那么难以忍受。
在影视作品中,在小说中,在生活中,地点和姓名又怎么能够离开古诗词呢?“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山有嘉卉,候票候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没有古诗词,生活不会有什么大的不同,但是,很多小确幸、小美好、小情怀却无所寄托,无从感受。
少了小确幸的生活,就像饭菜少了那么一点点佐料,不影响进食,却影响口感。在每日忙碌的生活结束的时候,能够喝一口茶,读一首古诗词,成了我日常生活中最期盼的甜蜜时刻。《中国诗词公开课》便是我每日的糖。
唐诗宋词,诗经楚辞,有太多太多的选择和分类。无论是唐诗的豪迈,宋词的婉约,还是诗经楚辞的人间烟火气,哪个我都不想错过。《中国诗词公开课》就完美地解决了“我都要”的问题。
《中国诗词公开课》中的古诗词包含诗经,楚辞、汉乐府、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该书从中精选了266首国民必读古诗词(中小学必读和选读)。因为书中收录了上学期间要求背诵的诗词,因此有的诗词读起来非常亲切。而且书中还搭配了196幅绝美古画,将古诗词想表达的意境拉满,让读者充分体验诗词的美。
书中内页实拍
《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命题专家组组长,该书的编著者李定广,在书中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从诗词的意向、表现手法讲起,接着讲述诗人想表达的情感,最后升华到人生经验和智慧,层次丰富,让人们充分体会古诗词的美。
如果你也想唤醒那刻在骨子里的浪漫和情怀,那么就用《中国诗词公开课》开启你的小确幸和小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