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是一种难得的美好,它是指事物过去之后所留下的余味和余韵。余香不仅仅是感官的体验,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无论是美食、音乐还是人际关系,我们都应该珍惜和追求余香的存在,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在追求余香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生命中的更多美好。
第一篇
随着放学音乐响起,我整理好书包,无精打采地走进放学队伍。
今天我被牙疼折磨了一天,擎着眼泪走出校门,看见妈妈,眼泪不争气地哗哗流了下来。妈妈轻声安慰:“男孩子勇敢点,我们现在就去看牙。”
忍着疼痛走出地铁站,突然看见不远处的墙角,有个乞丐坐在地上,头发乱蓬蓬的,几撮头发粘连在一起,脸黑漆漆的,以至于眉毛也看不清了,身上的衣服破旧不堪,他的面前放着一个有几处被摔瘪的脏碗,里面静静地躺着几枚硬币。来往的行人不屑一顾地走过,偶尔也有好心人从包里掏出一个硬币扔进他的碗里。每当这时,他都会忙不迭地磕头致谢,嘴里不停地念着:“谢谢好心人!”
“妈妈,他好可怜啊!”我请求妈妈给我几枚硬币,妈妈在包里找出所有硬币递到我手里,我高兴地接过钱,跑到乞丐身边,蹲下身子,轻轻地把它们放进碗里。硬币蹦跳着,“叮叮当当”地跳进碗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乞丐突然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一下子好起来,牙齿竟然好像也没那么疼了。我笑着问妈妈:“这是不是就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妈妈抿嘴笑了。
暮然间,我明白了,心中有爱才会余香袅袅……
第二篇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自己帮助别人,不仅别人开心,自己也会开心!这在我身边发生过。
事情发生在2011年国庆假期。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妈妈的同学一起开车去了内蒙古。有一天,我们来到呼伦湖。风景太美了。我们正在欣赏湖上飞翔的水鸟,突然听到一辆汽车启动的声音。然后,我们看到一大群沙子在湖边的沙滩上飞舞。我赶紧跑过去给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们打电话。我们刚到的时候,又来了一场“沙尘暴”。我走近一看,原来是a 叔叔车卡在沙子里了,刚刚发生的“沙尘暴”就是叔叔车轮滚动造成的。我们考虑了一下,决定帮他把车从海滩开到高速公路上。
叔叔我们分析了车子卡死的原因:因为车子没有四驱,而且沙子比较软,车子很容易卡在沙子里。为此,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压木板,有的压石头……但都没能把车从坑里弄出来。最后,王叔叔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石头、木板、松草放在车轮下,其他人则和车尾一起把车举到车旁。一个人在车里发动汽车,和车尾的人一起把车轮举到松动的草地和石头上,然后司机踩油门把车开离坑。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所以采取行动。汽车的油门启动了,沙子溅了车尾的人一身,但是大家都没有放弃,一起努力。最后,汽车几经努力冲出了掩体。
大家一起起来欢呼,那个叔叔打扰感谢。我看到叔叔的脸和手很脏,衣服上满是灰尘,但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也是发自内心的为他们高兴!
我终于知道了“送人玫瑰,手留芬芳”的含义。原来我帮助爱着别人,别人开心感谢你,你也开心。其实你做好事不仅仅是每年的3月5日。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你应该伸出手去帮助他。
第三篇
山河烂漫,宇宙璀璨,古往今来,文人骚客,泼墨笔香;经典之文,传世不息。我踏上浪花翻天,笑问苍生,世态之书;可问天地,因何为书。
历史的浪花翻涌前进。书,成就了多少名师大儒,又造就了多少奸佞之徒。“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书的独发魅力;“煮熟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是书的朴质心性;“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是书的夜幕芳华。书,可当茶品,可做戏看,品那世间百态,冷暖自知;看那千姿百态,纵横捭阖。从李白的天纵之才,到杜甫的朴质真挚;从李斯的权谋大计,到岳飞的笑纳沙场,它是历史色彩斑斓,滋养千古一帝,教育为人之道,培育雄心壮志,涂抹文章辞藻。自它出世,历经时局变迁,走过悠悠华夏,游过万里长江,拦过九天银河,自如今科技强国,经久不息。它是李白对酒当歌的雨露,是岳飞精忠报国的石墩,更是李斯的宏图霸业。它散发迷人的幽香。所到之处,民生和乐,国运昌盛,父慈子孝,邻里和睦;所到之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纵横棋局,挥手天下。时至今日,你可曾抬头看过四点极光,可曾驻足怜惜落花无情,可曾攀过云霄之风,可曾怀过壮志凌云?
这不禁使我们回首反思,生而为人,一生读书,为何无所作为?
还看当下,人人手握一部手机,无时无刻,未有尽止,那淡淡茶香的经天纬地之书,中华渊源之文字,一被套上了一个现代化的“壳”,不再见水波涟漪,不再闻百鸟齐鸣,不再有余香在手,才反问:“是否现今所处、所读、所见、所闻都太快了吗?”
所以,请让心灵带着最简单的行李和最纯洁的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将手机换成那藏有黄金屋、消得泼茶香、造就天纵之才、上过九天揽月的书籍吧,在其中,你会看到银河闪亮、极光照耀、还有那五岳之峰,以及最原始的自己。
你会看到山花烂漫、手有余香。
第四篇
“赠人改魂,手有余香。”袁爷爷走了,但他的气息永在。
——题记
北京时间下午十三点零七分,传来噩耗:国家院士袁隆平去世。生病前几日还奋战于海南试验田,享年91。表爷爷总是这样“默默无闻”。当年他发现并发明籼型杂交水稻时,起初也是无闻,后而惊人。现如今,他病了的消息还未传来,就先离开了。
“我是人,我就得吃饭。”“只有袁隆平才能说我胖,因为我吃他家粮食了。”当初红了整个社发网络的句子又再次被翻起,想到这,人们能感度到的只有悲痛。那一日,袁先生穿戴着鲜艳的五星红永远地躺在了冰冷的棺材里。
五月,春天的花,该谢得都谢了,却不知这个五月,花儿们牵着袁老的手走了。
“我行起几千里来到这他最后一程。”一位农学院的学生哽咽地说。他的脸是红的,心也是红的。他觉得他会带着老“禾下乘凉”与“遍地稻花”走下去的,他是五月里的余香。
袁老走了,但他的团队还在,他的学生,那些下田的学生都还在。袁老送去了春日最后一抹光彩,但深知,稻花还未开。那送他的,悼他的,爱他的人们啊!用衣袖擦了擦泪水,在送了袁老最后一程后,接过了稻苗,开始下一班的接力,他们都深知,袁老先生为他们建立了一座标杆,而他们要打造一片高原。“稻儿”走了,“花儿”走了,“气息”还在这里。他们与我们都坚信;多吃一口米,多出一份力,这些都是稻花的余香。
万人送行是壮阔的,但送袁隆平是平凡的。孩子们掀起袖子,卷起裤卷,禾下乘凉步步接进。掀开几日前的画册,惊天动地,掀开某年后的画册,可见一位老者指点着开满花的稻儿,那稻儿比人还高,那位老者的背影很是清晰,田埂上老的,壮的,少的笑嘻嘻。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袁隆平。
英雄再无音信,但到处都是他来过的痕迹。——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