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读后感:本文通过描绘林徽因的一生与诗意,展现了她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让读者感受到她的诗意与情怀。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林徽因的敬仰与钦佩,她的作品和人格将永远在历史中闪耀。整篇文章充满了美丽的意象,读后令人陶醉。
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读后感篇一
全书13.5万字,阅毕感觉介绍的还是很简略,没有多少新的东西,有许多段落是作者发挥想像的自由描写,真实的史实大部分我都从其它资料上读过。
不外乎就是童年时光,青年在英国,和梁思成婚前婚后,抗战在昆明和李庄,四九年后的清华经历等几个时间段。
然后是感情线,与徐志摩和金岳霖的各种狗血剧情。其实林徽因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就是和这几个民国精英男人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至于学术方面,大家熟悉的也只是国徽和纪念碑的设计了。
当然还有民间广为流传的林徽因语录,很民国很文艺,这些个故事也就是最近十多年来,国人发掘民国历史,才逐步流传开来。
都说她是个绝世佳人,我却不以为然,至少从保留下来的照片来看,谈不上多美,最多姿色中等,不难看而已。
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读后感篇二
之前觉得文笔过于浮夸,诗意的语言又不太自然。但现在觉得,对于林徽因,好像多美的措词都不为过。 以前知道的林徽因,是诗人,是绝世佳人,却不知她作为建筑学家的卓越。其实更多是震撼,未料想写下《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浪漫文人,是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是对中国建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还主持国徽设计,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有那“答案很长,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的浪漫,又有守护北平城墙的坚毅,好似从不向岁月低头,又把岁月写成诗。 书的靠后部分讲她们对平逃城墙的守护,那时他们与世界背离,却又坚持自己所想。”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她与梁思诚早已创造一个世界,只是那时不逢时。 常有世与违却不足打断掷地有声的诗歌。 说一点惭愧的,那时那些人好小就诵读经典,现在身边却少有人如此(也许也是如此,林徽因常因绯闻被人知晓)。总不该如此的,若我未翻开书本,如何知人可以如此刚柔并济也才华横溢。 好似一章乐曲,好似一曲诗歌,好似一个传说。过处,是一缕清幽。 “林徽因就是那么奇妙的人,无关山河的,年岁,她的心总能守住春天,守住那片绿意。谁都知道,挖紫嫣红的春光固然赏心悦目,却也待从了四季的流转,开幕时开幕,散场时散场。但心灵却可以栽一株长青的植物。林徽因这样聪慧,漫步江尖烟火里,灵魂却是一只青鸟,栖息在春花盛开的枝头。所以,即使她的生命里也有残缺,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花好月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读后感篇三
1,原来,【林徽因】是杭州人!爷爷还是【太守】! 2,【林徽因】和【梁思成】订婚。【梁思成】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多么浪漫的回答!多么浪漫的人! 3,做为本书中的配角,【徐志摩】的3段感情原来是这样的:头婚,娶了家庭操办的【张幼仪】,彼此没有共同语言。接着,遇到了契合灵魂的【林徽因】,不惜与怀有身孕的原配离婚。结果,却是一场空。最后,和为了他而离婚的【陆小曼】再婚。 4,1937年,为躲避战乱,【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从长沙去昆明。途径【湘西】时,和【沈从文】以及他的《边城》【联动】了!做为读者,读到这一段还是有些惊喜的。 5,同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从湘西到昆明的路程,真是一出【逃难版】 的【人在囧途】。 6,1939年,日军轰炸昆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友人在空袭后评论【这个炸弹很一般嘛。】初觉好笑,笑着笑着就笑不出来了,唯有仰视他们的胸襟和心态。 7,在同时期,为了贴补家用,【闻一多】打出了【刻章】广告。赞叹这些英雄前辈努力生活的勇气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多才多艺。另外,那些耳熟能详的人名都生活在同一时期,有些更是相互熟识,难怪有后人称之为【黄金时代】。 8,1944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中国建筑史》的创作,填补了国内的空缺。读到这里,一种振奋和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热泪也瞬间盈眶。 9,原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还是我们新中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 10,本书虽是人物传记,但作者用散文诗的写法,与书中的主人公【林徽因】可以说是【气质贴合】。对于对【民国】那段历史了解不多的读者,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读后感篇四
林徽因,一个与无数美好相连的名字。 林徽因之所以是林徽因,是因为她将一个女人的人生演绎的酣畅淋漓。她的一生精彩远不止那些迷蒙的爱情传说。 命运为她安排了太多了因缘际会。 她得以年少时远渡重洋,于伦敦氤氲的雨雾中婉转一段康桥情缘,少女的情思得以遇见诗人的浪漫与执着。 她也得尴尬的家庭处境,背负妾的女儿之身份,幼小的心灵过早识得爱恨交织。 她得以游学英美,周游欧洲,与爱人览尽世间异国繁华,一朝建筑梦,几载付青春。与爱的人在红枫成林的象牙塔中并肩学习共同热爱的建筑知识,何其有幸! 她也得面临战火纷飞,于日军的轰炸下辗转求生。一个昔日北平太太客厅里万众瞩目的精致女人,要绑缚在几粒米、几匹布的琐碎间,一家老小,了无生计,究竟磨碎了几多梦境。 她得以参与中国建筑史等大量建筑史料的实地考察、测绘、编纂,甚至亲自刊印,为中国的建筑研究做出不可磨灭的开创性贡献。于事业,她酣畅淋漓地挥洒心血,无怨无悔。设计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于才思,她畅意地发挥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再无遗憾。 她也得半生病痛缠身,半生漂泊战乱,带病举家迁徙,几番游走于生死之间。最终在一个露珠为干的四月清晨结束一生。 林徽因,从生到死都写着美与优雅的女人。
民国,那个连名字都散发着浪漫典雅的时期,才能诞生这样一个林徽因。 于爱情,她理智大过感性。这样一个安定富足又在诗书熏陶中的少女本应陶醉于徐志摩的诗人的浪漫,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的优美氛围中追寻诗意的爱情。然而她是林徽因,她用最理智的坚决选择着自己的人生,使双方从各自的尴尬中解脱,又以更诗意的坦荡与徐志摩做一生朋友知己。逻辑学第一人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默默守护,然而她是林徽因,她能坦言自己爱上了两个人,再理智而坚定地走向自己要相伴一生的梁思成。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于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一生在事业上相辅相成,在生活中相濡以沫,病痛、战乱、车祸、迁徙、异国,再未分离。 于是,她留在世上的最后两个字,是丈夫的名字。
“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是一件深重而长远的事,可能会是一生一世。这要靠行动而非语言。喜欢,或者爱,于用情至深之人,是千钧的重量。” 林徽因之所以是林徽因,她爱的淋淋尽致,她为建筑事业呕心沥血,她文人风骨不折腰,她多愁多病身,她真诚地开怀、她真情地流泪、她容颜清丽、她翩然才思、她清楚自己的责任、她坚定自己的选择、她她知来路,晓归途。 她是人间四月天。
公众号:但为沉吟
林徽因诗传: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读后感篇五
读完《林徽因传》,我的心里有很多感触。一个女子既富有才情学识,又有美满的婚姻和成功的事业,这其中离不开父亲的培养,当然也离不开本身坚韧的性格。
一、愿做一棵树,不做一株草
林徽因从小就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父亲也愿意把家庭的重任交给她,当时的林父常年在外,和父亲书信往来,照顾两位太太和年纪尚幼的弟弟妹妹们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林徽因。林徽因的独立和懂事也为父亲分担了不少事情,也为林徽因日后的理智和独立埋下了种子。
林徽因的傲气,不仅仅体现在勇敢地为父亲分担责任,深谙大家庭里的人情世故,将家里处理得井井有条这些方面,还在作品上有自己的想法。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当时改名是因为发表诗作时,与经常写诗的一位男性作者重名,报刊经常把他们的名字混淆,当时徽因怕别人把他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于是就改了姓名。
她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独立而不依附永远也是徽因的一个品质。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二、理智面对生活,不逃避,不畏惧
林徽因是清醒的。无论是面对家庭还是面对感情,她都会做出损失最小的选择。
面对家庭,她能良好的处理自己的母亲和二太太之间的关系,解决家里的纷争。
面对爱情,徐志摩的浪漫才情,梁思成的宽容细心,金岳霖的默默等待,她都很好的解决情感问题。即使徐志摩与妻子张幼仪离婚,回国找她,她也理智地拒绝了徐志摩的感情,将他当成朋友。即使后来在与金岳霖的相处过程中,她也觉得金岳霖是一个不错的人,但是她也是很坦诚地和梁思成说明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并将梁思成给的答复告诉了金岳霖,最后金岳霖选择退出。
林徽因是个理智的人,她总能在面对感情问题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会损伤彼此的友情。
面对学业,林徽因也有自己的想法,她不会在意外在的因素,只会在意自己是否感兴趣,就像选择建筑一样。当时她和梁思成一同去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然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不收女学生,但是林徽因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选择读美术系,辅修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像林徽因这样有自己想法的坚韧的女子,怎会因为性别问题就轻易的放弃自己的梦想呢?即使她是建筑系的旁听生,但是和正式的学生一样认真的上课,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生活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在生活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或许关乎家庭,前途和幸福,但是无论困难怎样,我们都应该清醒的去面对问题,理智的解决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和放弃。
我欣赏林徽因。欣赏她的内心强大,愿做一棵树,不做一株草,不依附他人,只凭借自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欣赏她的理智清醒,一步一步,走的坦诚又笃定,如人间四月天一般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