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道》读后感:这篇文章以生活为主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认识到生活的本质是变化和无常。他呼吁人们要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挫折,并通过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从而达到内心的和谐与满足。这篇文章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重新审视并重新定义了生活的意义。
《生活之道》读后感(一)
《生活之道》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
作者说: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行之而不自觉。其实,有而不觉,那才是最好的,如果自以为是,那才最糟。
《生活之道》是一本非医学类演讲集,由著名的医学家威廉·奥斯勒撰写。这本书将作者深厚的古典人文涵养与医学领域相结合,涉及了医疗理论、医疗与人道关怀、医患关系、行医与为人之道等方面,展现出睿智的生活与行医哲学。
这是一本闪光着思想光辉的书,作者将毕生的思想精华和生活感悟,用拳拳之心表达出来,它不仅是医界从业人员的圣经,也是每一个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的人的必读之书!生活是一有套哲学的,这些博大精深的哲学并不容易归纳以及识破,如果遇到有人能帮你深度讲解,那绝对是福音所至。
在《生活之道》中,作者通过他的演讲,向医务人员传达了一种生命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适用于医学领域,更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他深入阐述了生活的本质,探讨了人世间永恒不变的价值观。这些观点不仅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是思想和行动的典范,也对于每个想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的人来说,是一本必读之书。
本书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文献之一,这并非没有原因。奥斯勒的思想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他的智慧与见解让人震撼和启迪。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医学视角。他提倡医务人员不仅要关注疾病的治疗,更要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幸福。他强调医疗行业需要更多的人道关怀和同理心,以及对患者隐私和尊严的尊重。
《生活之道》中的观点和思考深入浅出,语言简练优美,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作者通过举例、引用经典文献和个人经验,将复杂的医学问题变得易于理解,并将其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结合。他的文字充满着智慧和温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而言之,《生活之道》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它不仅适用于医务人员,还对于每个希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追求更高层次幸福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奥斯勒的思想和见解在书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读者将通过这本书获得一种深度的生活智慧。它是一本不可错过的精神财富,值得被珍藏和传阅。
《生活之道》读后感(二)
“我所要提倡的生活之道其实也就是习惯,是一种长期不断重复,逐渐养成的习惯。” “人类拥有三种福祉:灵魂的、财产的与肉体的。这些福祉随着人类的增长而增长,以千百种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在这个世界上宣扬、推广,所代表的正是人类不停探索思想的目的。”
“唯有踏着已经死去的自我,我们才能够将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因为将消耗我们大部分生命的自私习性与情感舍弃,我们内在的生命才能够达到宁静。”
读着这样充满哲思和智慧的文字,也让我们眼前有豁然开朗之感。这些文字就是来自于加拿大著名医师、医学家、教育家威廉·奥斯勒。这样一位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临床医学的泰斗,更是被称为“现代医学之父”的卓越者,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呢?
他的医学专著当然是留给医学界重要的财富之一,为现代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医生的人文和教养提供指引。 但其实这样一位医学先驱,对于我们这些不在医学界的读者来说,也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洞悉了生命意义的思考,必然也更有分量,作为一个医学者,他不但了解我们的身体,更了解我们的灵魂,能够在这两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一本《生活之道》就是收录着奥斯勒在各种场合大量演讲的合集。其中的很多演讲都是面向于医学界,面向于医学学生,当然也更关注于医学的前沿发展,所以这本书必然是医学界从业人员的必读书,从一个前辈的思想之中了解更多医生工作内涵。
但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来说,其实这也是一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的必读之书。他的每一条建议其实也适用于我们普通人,也致力于打造我们更健康的身心环境。
比如上面所引用的第一句话,就是在帮助读者们建造起更安稳的生活环境。当我们能够建立起里良好习惯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就能以一种良好的惯性前行,也就能减少我们身心的冲击,让我们更坦然的生活。
也许有人向往激情四射的生活,向往不断去冒险的日子,虽然这能够给我们带来一时的畅快淋漓,能够让我们感受更刺激的生活,但作为一种生活常态一定是不适用的,出于一位医生的角度,当然也是不建议的。
其他的建议呢?这里也有很多都是出于对于我们的人文关怀,致力于构建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比如作者的演讲《整合、平安与和谐》这是他在告别医学界的最后演讲,是对于自己工作生命最终的总结,当然也会对于我们更具指导意义。
这样一本《生活之道》是集合了先贤的智慧结晶,这本书的文字可谓字字珠玑,充满了人文关怀精神。让我们读者依然能够从这本书的阅读之中接受思想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
《生活之道》读后感(三)
每个人在思想上、言语上、行为上,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行之而不自觉。其实,有而不觉,那才是最好的,如果自以为是,那才是糟。
生活哲学是自然养成的,《生活之道》所要讲的,是一个“道”字,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平平凡凡过日子的最浅显的写照;这样的人,要说他有什么生活哲学,也不会比《皆大欢喜》里面那个牧羊人高明到哪里去。在这本书中,威廉·奥斯勒要指点给读者的,不是一套窒碍难行的大道理,也不是一套大计划,而是一条道路,一条即便愚昧也不致迷失的道路;是一种习惯,就跟任何其他的习惯一样,好的或不好的,简单得很——但也可能难如登天。
几年前,流行过一句话,上面写着:“生活只不过是‘老调’重弹,日复一日。”讲白一点,就是“生活只是一种习惯”,也就是一连串不需要经过大脑的行为。是一切行为——身体的或心灵的——的根本,也是亚里士多德教学的精髓;对他而言,习惯的养成正是品德的基础。“总而言之,任何习惯都是同一种行为的结果,我们所该做的,就是给行为立个规矩。”1(出自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2卷第1章)
音乐家演奏一首高难度的曲子,注意他的动作:灵活的十指,敲、弹、抚、触、弄,无不恰到好处,好能跟你谈笑风生,乐器仿佛自动钢琴,跟他毫无瓜葛似的。这就是一种习惯,长时间的不断练习,加上无数次的失败,自然就具备了这种能力。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拿来说明精神和品德。用柏拉图的话来说,由精神和品德所构成的“人格”,就是“长期养成的习惯”。
威廉·奥斯勒在《生活之道》中说道:“我所要提倡的生活之道,其实也就是习惯,是一种长期不断重复、逐渐养成的习惯。这种每天身体例行的功课,我称之为生活‘日密舱’(day-tight compartments)。”
影响人一生的往往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要想拥有良好生活不是着眼既不可追又不可及的过去和未来,而是做好清清楚楚摆在手边的事情,何苦让瞻前顾后的坏习惯变成生活的负担呢?
逝去的每一个昨天,确实无所不在,每天都在我们身体里面运作,但我们的肝脏和肠胃何尝不是如此呢?过去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决不能让它称心快意。鸡毛蒜皮的困扰、有的没有的污蔑、微不足道的挫折、失望、罪过、遗憾,甚至欢喜——全都应该埋葬在夜晚的忘乡之中。
梦魇欺长夜,
怀忧乱寸心。
有很多人,仿佛被下了咒,陷溺在过往的泥淖之中,结果寸步难行,昨日之非瘫痪今日之是;过去的烦忧,有如懊悔之蛆,在生命的核心里化脓生疮,无异于自掘坟墓。
昨日的负担,如果再加上明天的,只会使今日更加举步维艰。因此,要跟隔绝过去一样,彻底将未来也隔绝开来。梦想、空想、胡思乱想、空中阁楼,古人岂不早已说过,全都只是“乱我脑,碎我心”。
笛卡尔的《方法论》的扉页上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人在园子里掘地,面朝土地,上面是流泻的天光,地下的一行说明是:“工作并盼望。”(Fac et Spera)这几个字代表一种良好的态度,也是一句极好的格言。
对未来有期待是可以的,但绝不可因望着远方的地平线而忘掉当下的生活,因为真理、幸福、安定都不在那儿,你所眺望的未来,目前只有虚幻、空无、不实在的许诺、漫天游走的鬼火,全都是在诱惑不知足的人,放着脚边的真理与幸福不顾,去追求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有朝一日,爬到了峰顶,得以一览大地全景,或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才会真切地检讨自己,原来笛卡尔叮咛我们应该经常要做的检查,我们竟然一辈子只做了一回。
无心的或有意的,醒来,你就是一个自由人,一个新生命。
每日一“死”,复活过来就是一个新人,每一天都是一世人的缩影。
一个担心未来的人,纠纠缠缠的结果,无非是虚耗精神,怀忧丧志。因此,赶紧将前前后后巨大的隔离壁关上,如关闭可以给邮轮带来最大保障的水密舱,着手培养一个“日密舱”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要灰心,因为就跟其他的习惯一样,这个习惯也是经年累月才能养成的。
合理有效地利用“日密舱”需要我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对于“生活是什么”这个一再被人提起的问题,你可以大胆回答:我不去想它,我活出它来。
生活之道
评价人数不足
[加]威廉·奥斯勒 / 2023 / 金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