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这篇文章通过介绍典籍中的中国巾帼佳人,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杰出贡献。她们不仅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还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中国女性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一)
前阵子我看央视的《典籍》好几次热泪盈眶,看到这些传统文化节目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特别欣慰。我们的民族需要更多了解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让那些曾经亏钱的历史重新回归到我们这个民族。
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源起与流转,走出了弘扬传播中华文献典籍方面的道路。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典籍里的中国》这套书里面聚焦了5000年历史长河中最具影响力的古籍,从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里面,选取“文化圣贤”“帝王将相”“巾帼佳人”“名士知己”四个维度,为我们展现最独具一格的智慧和神韵。
解读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让典籍不再晦涩难懂,让现代人爱上历史,爱上我们的传统文化。
典籍不是高高在上的,多读经典会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民族文化,让中国人的智慧和精神代代相传。
整套书分为了4个部分: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二)
妻子在听到丈夫有关的消息后,难以置信他竟然会做出抛弃江宁的老百姓,独自逃跑的事情。她对此十分愤怒,同时也为自己有这样的丈夫而感到羞愧。 于是立即写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虽然全篇没有带一个脏字,但却把丈夫不战而逃的狼狈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位敢讽刺自己丈夫的妻子就是千古才女的李清照,而独自逃跑的丈夫则是赵明诚。当丈夫看到这首诗之后,于是就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很羞愧,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俩人感情还是很好的,赵明诚对李清照可谓是百般体贴与宠爱,两人的婚姻生活算是琴瑟和谐,但两人的价值观却不同。 刚开始赵明诚写书只是为了出名,而李清照则是认真的研究做学问,所以写书大部分都是李清照完成。 之后在战乱来临时,赵明诚在得知自己负责的江宁发生了叛乱,由于他没有太多应对的办法。所以在叛军到来之时,他赶忙逃命,连自己的妻子都遗忘了。 而性性格十分好强和爱国的李清照,对如此懦弱的赵明诚实在是恨铁不成钢,于是才有了开头李清照写诗讽刺赵明诚的一幕 所以两个人从相爱到分开都是有迹可循的,李清照有属于自己的才气,因此让她有了几分傲气和强势,所以她才敢直接写诗讽刺自己的赵明诚。 但李清照在失去他后的生活并不幸福。但无论幸福与贫苦,李清照都能一直遵循自己内心,活得潇洒而肆意。 在古代向李清照活出了自我的优秀女性,在不同朝代都存在。在《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这本书里,就讲了许多优秀女性的故事。 比如有虽是女儿身,却替父出征沙场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有虽出生低微,却能完美逆袭成皇后的卫子夫;有历史上唯一的女宰相上官婉儿;有历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则天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古代女性。 虽然她们和我们生活在不同时代中,但是与我们却一样一样独立果敢,一样坚韧不屈。 她们能勇于撕掉身上女性的标签,一路坚持和努力,把自己变成当时时代的勇士,让后人不得不歌颂和赞叹。 有时候在读她们的故事时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会是一种慰藉,更是一种激励。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是北朝民歌《木兰辞》中的一段,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木兰替父从军十二年,立下战功,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长,和他一起出征的战士纷纷感叹“从军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回到家乡的木兰得到了家人的欢迎,而恢复了女装的木兰后来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后人就无从知晓了。 动画片花木兰设想了一个结局,木兰和一起出征的将军李祥出生入死,最终喜结连理。也许平凡而闲逸的生活才是木兰期待的。屡立战功对于她来说并没有当户理红妆的生活让她向往。 最近在读《典籍里的中国》,其中巾帼佳人这一册主要介绍了贯穿古今的女性的故事。他们展现出来的是红妆不让须眉的气势。书中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始末。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算上是历史上最为混乱多战的时期了。战乱连年,烽火不断。 北魏每家都要出一名男子上前线,这一年新的征兵文书上就走木兰父亲的名字。这就有了《木兰辞》开头的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本应该坐在窗边织布的木兰没有心思干活,只剩下为了家里有一个要出征发愁。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木兰也没有兄长能代替父亲去从军,家里有个年幼的弟弟。所以木兰比较担心,最终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买来了骏马,拿起了长鞭。换上了男装,准备踏上征程。早上刚辞别了家人,傍晚就在黄河边安营扎寨了。从此以后征程就开始了。十二年的征战对于任何一个出征的人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刀剑无眼,有多少人就此马革裹尸。 战事结束之后军队回朝。十二年的思念,终于有朝一日可以回到故乡了。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只愿快马飞奔回自己的故乡。家人们热情的欢迎木兰回家,而这一路的艰辛,使得这次重逢特别不易。战乱使得木兰不得不选择离家,而木兰屡立战功之后,也没有选择继续就在军队,而且回归自己的生活。 巾帼不让须眉,木兰在后世被唐代的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在《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篇中,还介绍了戎马一生的冼夫人,抗金女英雄梁红玉,“二十四史”唯一的女作者班昭,千古才女李清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们都是闪耀着的星光。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首《木兰辞》,让儿时的自己憧憬着,也能如男人般潇洒地驰骋疆场,为国家奋献自己火热青春。长大后,再读《木兰辞》,看到了大时代下,女子的无助、孝义和勇敢。 谁不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谁不想无忧无虑过生活。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年幼的弟弟,年迈的老爹,自己如何能让亲人老弱病模样上战场。木兰愿为市鞍马,女扮男装,红装换戎装,从此替爷征,再见时木兰也是钢铁般为国杀敌的好男儿。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那娇娇女儿家在偌大的军营里,不被发现女儿身,何其不易;军旅生活何其凄苦,纵是男儿,都很难适应;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那战火纷飞残骸遍布的疆场,她又是如何艰难苦熬度过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要在男儿堆里一路成长为一员大将,她又是如何坚强冷静强撑归家信念和敌人勇敢战斗的。 那烈烈边关的风,那沉沉边关的夜,那孤独娇弱的身影,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女将军的愿望,不求荣耀加身,只求与家人团聚。 当她解甲归田,爹娘出郭相扶将,小弟磨刀霍霍向猪羊时,她则回到旧日闺房,褪去戎装换女装。空气中飘荡着都是恬淡幸福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一书,讲述的都是古今女性崛起的励志故事。替父从军花木兰,带部队高歌猛进秦良玉,写《劝诫歌》教导孝文帝做贤王的冯太后…… 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让现代的我们,仍能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勇敢不畏困苦、孝贤爱家护家,锤炼专技能不断、博览群书不停…… #阅读的温度#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五)
传承千年的封建历史,多是男性的舞台,他们为将为相、泼墨挥毫,庙堂里是高官,江湖上是名士,落魄时也可成绿林英雄。 相比之下,女性的存在会弱上很多。限于后宅之地、三门之内,眼界不出方寸之间,被教导要贤惠大度,要知礼温婉,要守节守孝。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个女人的一辈子机会没有自主决策的权利。 但并不是这样就是好的无错的人生,也不是所有女子都会选择这样一条压制自己天性的人生路。 在漫漫历史中,有很多璀璨的女性人生,即使被礼教束缚,即使身处条条框框的社会,她们依然走出了自己的阳关大道。 有书编著的《典籍里的中国》系列书中,“巾帼佳人”汇集了才华、英姿、皇室等在历史留名的女子,她们的存在就是对女性不设限的人生极大的鼓舞。 在花木兰替父从军里,我们看到了那个既能战场杀敌,也能对镜贴花黄的女子,她不似娇花,却似山岩中的韧草。 第一次没有在她的人生中去读孝顺父母、替父从军的传统美德,也没有读报效国家、上阵杀敌的英勇无畏,没有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不放弃。 而是从她的故事里,看到了第一眼的麻利果敢,父亲能做的,我也可以。 就这样,连上战场的分别都没有哭哭啼啼与凄凄切切。 由此便明白了,女性主义的第一课,应该是自我接纳。虽然男女有别,但不该是人为的定义高低,他可以,我亦可以。 接纳了自己,才不会以性别自我设限,高傲的人生不会向现实的魑魅低头。 大多历史留名的女性,都有一个放大的亮点,便是知道自己的优势,并且以此为刃。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没有电视剧芈月那般的主角光环,一个没有显赫身份、不受宠的王室旁支,只能以媵妾的身份陪嫁。 芈八子的前半生是理智地蛰伏,机会来临则果断出手 ,理性果敢不自怨自艾,这已经是一个政客的水准了。 儿子被送走做质子,她只能含泪接受。当嬴荡意外身死,芈八子让人迅速带回自己的儿子,并肃清其他竞争者,掌握了秦国的大权。 后来秦昭襄王掌权,芈八子顺势将权势交出,自己安度晚年。死后,以天子之仪葬入骊山,得以真正的善终。 掌权而不贪权,非为一己之利就握权不放,这是真正的理智。 有人能在权势斗争中保持清醒,也有人享受了权力带来的荣光和落魄,皇朝的公主、后妃留史者众多,她们本身就是历史中的点点星光。 权势之外,还有才华。我们熟知的李清照、左芬、谢道韫,用笔留名,也是佳话。 “中国女史学家第一人”的东汉班昭,以其才华和风采留世于人。面对父死夫亡,她把精力放在父兄未完成的书稿上,最终成稿《汉书》。 历史对女子苛刻,诸多要求加诸于身。 但生命对人似乎又是平等,有一技之长,潜心钻研,并不会因男女之别就消其声迹。 佳人在侧,非面貌之佳,自信、阳光,充满勃勃生机的女子,都是佳人。 卿本佳人,奈何不自知。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六)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能想到几位?花木兰,武则天,穆桂英,秋瑾,刘胡兰……但若是佳人,那恐怕就可以说很多了。《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篇专门针对尘封于历史中的巾帼英雄,红颜佳人做了一个系列。
全书共分为五章,大多均是以历史中真实的女性历史人物事迹进行编撰。分为巾帼英雄,独立逆袭,身处皇家,王室公主,咏絮红颜;共记三三十位。
其中开篇所写为花木兰,大部分内容为当年乐府双璧的《木兰辞》翻译,仅仅对于后面花木兰的真实信息,进行了简略的介绍,历史上究竟是否真有其人,众说纷纭,但其传奇经历,虽历经千年,仍被人们传颂。如果熟读《木兰辞?不看此篇也罢。
第二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位传奇女皇帝——陈硕真。虽然其传奇经历极其短暂,但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个希望,甚至有人说武则天都与她有过交集。
而在南方,很多都拜冼夫人。是南北朝时一位在南方赫赫有名的女将。因其忠义,同时独具慧眼,又远见卓识,使得南北朝那群雄逐鹿,城头大王旗变幻的时代里,她所处之地多年时间里避免了战火连绵。护佑一方百姓平安。
与岳飞同一时代还有一位将军——韩世忠,也是抗金英雄。然而这位英雄背后的贤内助便是梁红玉。巾帼不让须眉说的就是这位。想必让大家耳熟能详便是大战金兀术之时,梁夫人举槌击鼓,士兵见此情景无不振奋,奋勇向前。差点活捉金兀术。
第二章中,独立逆袭部分,开篇便以芈月的事迹。相信看过芈雨传的朋友对那段历史更加熟悉,虽然有戏说的成分,但是在帝王家,血雨腥风随时而来,危机重重,惊险更甚。
而卫子夫的事迹,却让人扼腕叹息。如果没有巫蛊之祸,也许如芈月一样安详的度过晚年,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在南北朝还有一位冯太后,也是让北魏在那风云际会的时期绝处逢生。
第三章中身处皇家,有的身不由已,有的权欲熏心……如一代女皇武则天,她料到自己一定是一个让后世不断争论的人物,甚至留下无字碑,功过是非,让后人评价。而武则天身边的权臣上官婉儿,曾经权倾朝野,谈武则天必离不开上官婉儿,她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宰相。唐朝的故事多,自然离不开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自古以来未有几人敢直面指责君,但却让身边的红颜顶替,虽然杨玉环的真实下落不明,但就算李隆基郎情妾意,终究杨玉环还是香消玉殒。而孝庄太后的故事更加不用多说,甚至在书中所写笔墨可以再多一些。
第四章,王室公主中七位公主虽生于皇家,但是有的命运坎坷,有的权利滔天,有的感情纠葛……纵然太平时生于皇家,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第五章,咏絮红颜,介绍了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也有二十四史唯一的女作者班昭,与二者齐名的蔡文姬却未见。当然,后期苏蕙的璇玑图已经盖过本书了。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七)
中国女足获得亚洲杯冠军,18岁谷爱凌冬奥会夺冠,男同事很感慨地说了一句:“我发现,如今的女人是越来越厉害了”。办公室女同事瞥了他一眼:“你以为,现在还是妇女被裹脚、被奴役和压迫的时代呀!”
男同事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其实,从花木兰替父从军、梁红玉擂鼓战金军、穆桂英披挂上阵、杨妙珍梨花扫落叶,到陈圆圆为报吴三桂深情,义不容辞在颠沛流离中担当守护吴家后人的职责,女性崛起从未停止。
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是柔弱的,是小力气的,是只能在男性狩猎捕食时,充当看护老人和幼孩,收集桑果的弱势群体;而女性又是刚强的,是在任何苦难面前,都不惧前行的,她们会同男人一样,外出捕鱼采桑,守护火种和家园,为繁衍后代而不顾性命。
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老子曰: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意思是水有种种美德,滋润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人人都不愿意的低洼处,一成不变地保持着固有的平静。因此水性更接近于“道”的本质属性。
表面看来,这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其实,女人们一直在不露声色地滋润着、呵护着他们。
最近看有书出品的《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这本书,真正是改变了我对于古代女性的认知。古今争传多少女状头,但谁说红颜不封侯。女性在面对家园被毁,家人受难时,所爆发出的能量,如何不能与男儿睥睨,又如何不能受赏获封,实现人生价值。
古代女性觉醒已有表率,现代女性觉醒已是必然,未来只希望,社会分工中的所有人,都能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通过努力和奋斗,实现个人社会价值,无憾来世一遭,不负自己!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八)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自古中国处理多少威武女性。
红装不让须眉,是贯穿古今的女性颂歌
她们不仅在历史长河中闪烁,有时更是影响了历史进程。
确实,中国女性是历史中不可抹灭的存在,她们独立果敢,富有思想,却不限于一面,咏絮之才,巾帼之躯,更有开创盛世的魄力。她们生于不同的朝代,虽束缚于封建礼教,但生而平等从来都印刻在血液中。撕掉标签,是对世界的勇敢证明:谁说女子不如男。
作为《典籍里的中国》整个系列的一部,同样本书并不是科普典故,也不是简单地叙述。
而是也提供了一些不同于常规教科书中的一些细节知识点,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比如,芈月是深受楚威王宠爱的庶出小女儿。虽然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初恋情人黄歇、霸道丈夫秦惠文王以及狂野情人义渠王的帮助下,她最后得以成为大秦太后,权倾天下,为秦国成就霸业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和电视剧里的芈月不一样,历史上的秦宣太后没有玛丽苏女主光环。她身份低微,没有初恋情人的全力支持,也不受丈夫秦惠文王宠爱,甚至她和义渠王的恋情也并没有电视剧中演绎的那么美好、纯净。
其实本书的文字,比较浅显,同样适合青少年儿童看。
不过,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照常喜欢品读这类书籍。
在世界范围里,中国文化,离不开诸子百家,离不开思想流派,是音律书画,是诗词歌赋,藏身于字里行间,植根在中华儿女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历代典籍对圣贤、思想、艺术的记载极为重视,这些记载成为我们当今中国文化的基础,并将传承后世。
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然后来讲述不一样的那个侧面,然后剖析细节背后的偶然和必然的逻辑。
典籍虽然古老,但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是遍体生光的,读典籍的人永远是朝向未来的。文化典籍记载着中华文明的过去,观照着当代中国的今天,也指引着子孙后世千年,滋养和浸润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文明延续和传承力量在典籍中得以展现。
本书同样适合女孩子,不妨一读哦!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九)
1.
很多小说和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一位武功高超,练药或者练器之术成大家且又性格孤傲的老者,喜欢四处游走,寻访有灵性、天资聪颖的传承人。
按常理,被发现的这些根骨不错的孩童,能成为这些大家的传承人,应该是幸运的,感恩涕零的。
事实上,当晚年时期的李清照,历经世事沧桑,愿将平身所学所悟教授给朋友家的小女儿时,那女孩儿回复了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便让听了此话的李清照,一股莫大的悲凉和寂寞袭身,差点摔倒。
终是你以为好的,并不见得是我所喜欢的。
2.
古今多少不爱红妆爱戎装的女儿家,世人皆觉其匪气、粗鄙丑陋,有辱斯文,而面临民之大需、国之大义,她们又何曾以女儿家的娇态,安于一隅,享受呵护?
年过古稀的女将军秦良玉,带领部队高歌猛进,打得贼寇仓皇败逃;北魏冯太后亲作《劝诫歌》,教导孝文帝做贤王;蝉鬓峨眉皆国色,红颜终让女中王,曹丕皇后郭女王女中诸葛,为丈夫出谋划策,建功立业;无盐之女钟离春考察民情、淬炼思想,辅佐齐宣王扭转日渐衰微的齐国局面;秦宣太后芈八子媵妾身份,一路逆袭,过关斩将,肃清大秦内外,大力启用贤才名将,成就大秦千古基业也,为大秦一统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桩桩、一件件,女儿身男儿志的拳拳之心,皆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3.
“你有多久没读一本书了?”有书当年的广告语,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的有书平台,在有书共读公众号上淬炼《名著》专栏,打造出品了《典籍里的中国》套书,这套书分为四册,分别是《文人圣贤》《帝王将相》《巾帼佳人》《名士知己》。刚才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红妆不让须眉,贯穿古今的巾帼佳人们。
沉浸式解读,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在经典中汲取向前的力量,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更加能量满满地努力向前。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十)
“女人能顶半边天”,已经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而现在女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甚至很多方面超过了绝大多数的男人。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重男轻女是常态。就是这样的状态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依然有着大量传奇的女性被记录、被传颂。 “有书”担负起在网络世界宣传着、指引着、带领着、陪伴着我们进入书的世界之重任,让我们“有书相伴,终身成长 ”。而他们推出的这套《典籍里的中国》,就是让我们在更有限的时间里,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去了解过去的时间里,在典籍中所记录的、所发生的那些人和事。而这一本《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就是关注于在中国古代那些影响着历史的女人们。当然她们的事迹一定是被记录在典籍中的,还有更多没有被记录的女性,只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提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我们能够想到谁呢?一代女皇武则天、著名的词人李清照、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和亲的文成公主,等等,她们的故事都存在于这本书中,但这里还记录着更多其它我们并不是特别熟悉的优秀女性。 巾帼英雄部分,是那些在沙场上表现英勇的女性们。战争从来不是男人的独享,虽然残酷,但在战场上同样有着女性存在。花木兰的故事被千古流传,更多默默无闻的巾帼英雄们,也留存在各种历史典籍的字里行间。陈硕真,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但她也是一位女皇。虽然她只是唐朝历史上起义中的一个插曲,没有留下太多的水花,她们的故事也仅仅被记录在《新唐书》之中。但她在武则天之前自称皇帝,开历史之先河。其他有着很高武力值的女性们,如冼夫人、梁红玉、杨妙真、唐赛儿,她们的故事也值得被讲述。
女性在政治上的表现有着更多可圈可点之处,武则天在唐朝中期所起的作用是被历史所认可的,开创了盛唐的局面。还有着很多女性在各种关键时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芈月传》让我们认识了芈八子,秦统一六国有着她的一份功劳。上官婉儿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女宰相,太平公主作为最有权势的公主 ,孝庄皇后对于清朝稳定性的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都是女性政治才华的真实表现。 文学上或者其他方面表现优异的女性也有很多。班婕妤,四大才女之一 ,一直被赋予“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称号;而班昭参与着关于《汉书》的编纂工作,成为24史上唯一的女作者,其他的才女谢道韫、苏蕙、李清照,等等,她们的名声和她们的作品一样流传千古。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在这里介绍的仅仅是中国历史上优秀女性的一部分,她们的故事值得被我们所记住,而那些没有被列入这本书的优秀女性们,也一样值得我们尊重。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十一)
母系氏族社会里,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但之后母系氏族社会被取代,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
但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几千年的滚滚红尘,却依然遮挡不住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巾帼佳人,她们在历史上是大放异彩,与男性斗艳争辉。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谁说女子不如男!
要想全面、细致地了解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伟大女性,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有书所编著的《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这本书。
这本书总共有五章,分别是巾帼英雄,独立逆袭,身处皇家,王室公主,咏絮红颜。
她们或身处尊贵,却志存高远;或身份卑微,却自强不息。她们从方方面面地,用自己的经历、人生,丰富着人类的发展,照耀着历史的进程。我们常用“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来形容男子的温润清雅,容颜担当。像何晏、潘安,卫玠,兰陵王等这些美男,他们的绝世容颜一直是人们的美谈。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以颜值著称的,并不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些“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绝色美女。她们“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像武则天、上官婉儿、张丽华、芈月等等,她们不仅仅是容颜绝世,她们同样也是才华横溢,她们同样有着雄韬伟略,一样可以治国传世。 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朝代更迭的社会,男人们征战沙场,投笔从戎,马革裹尸。他们有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保家卫国决心。相比之下,也就有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慨叹。似乎女人们一直都是被保护的对象,她们永远不知国仇家恨。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陈硕真,知恩图报,为挽救广大人民脱离水火,带兵起义,自封女帝。 梁红玉作为抗金的女将军,与丈夫并肩作战,彰显民族大义。 更有花木兰代父出征,建功立业,忠孝两全,传为美谈。 人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只有处在逆境中的人们,才会不断地奋斗进取,通过成功改变命运。
然而,很多人即使身为贵胄,依然不懈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唐朝的平阳公主支持丈夫投身金戈铁马,自己也不停奔走,成立队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成为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巾帼英雄。身处后宫的班婕妤,不以争宠为目的,用心良苦,辅助汉成帝。
谁说女子不如男?
恰如高山有巅峰,也有谷底。人生有顺境,也有挫折。看典籍里的巾帼佳人,学她们的坚韧,学她们的隐忍,学她们的智慧,学她们的英勇。只有以她们为榜样,我们才能日臻完美。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十二)
在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名士如璀璨的星辰,照亮着我们的文化天空。
《典籍里的中国》这套书将《帝王将相》、《名士知己》、《巾帼佳人》、《文人圣贤》分为四个主题,精心挑选了古代典籍片段,经过深入浅出的解读,让我们领略到了历史长河中那一颗颗璀璨星辰的独特魅力。
身为女子的我尤为偏爱《巾帼佳人》这一册,书中精心挑选了几十位古代杰出女性,她们或出身皇室名门,或来自寻常百姓家,但无一例外都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有的才情出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有的智勇双全,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还有的虽命运多舛,但始终坚韧不拔,展现了女性的坚韧的力量。
阅读时,我似乎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我仿佛看到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秦良玉、梁红玉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感受到班婕妤、李清照的满腹才华;体会到花木兰替父从军、文成公主远嫁和亲的英勇与决心。这些女子用她们的智慧和勇气,卓越的才华和坚韧的品格,成为了历史的璀璨星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
《典籍里的中国》这套丛书对于孩子们来说,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重视文化根源。对于成年人来说,在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中,也能让我们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十三)
母系氏族社会里,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但之后母系氏族社会被取代,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从此,男权的时代开始了。 但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几千年的滚滚红尘,却依然遮挡不住女性在社会中的作用。这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巾帼佳人,她们在历史上是大放异彩,与男性斗艳争辉。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谁说女子不如男!
要想全面、细致地了解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伟大女性,那就不得不提一下有书所编著的《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这本书。
这本书总共有五章,分别是巾帼英雄,独立逆袭,身处皇家,王室公主,咏絮红颜。她们或身处尊贵,却志存高远;或身份卑微,却自强不息。她们从方方面面地,用自己的经历、人生,丰富着人类的发展,照耀着历史的进程。
我们常用“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来形容男子的温润清雅,容颜担当。像何晏、潘安,卫玠,兰陵王等这些美男,他们的绝世容颜一直是人们的美谈。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以颜值著称的,并不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些“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绝色美女。她们“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像武则天、上官婉儿、张丽华、芈月等等,她们不仅仅是容颜绝世,她们同样也是才华横溢,她们同样有着雄韬伟略,一样可以治国传世。 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朝代更迭的社会,男人们征战沙场,投笔从戎,马革裹尸。他们有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保家卫国决心。相比之下,也就有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慨叹。似乎女人们一直都是被保护的对象,她们永远不知国仇家恨。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陈硕真,知恩图报,为挽救广大人民脱离水火,带兵起义,自封女帝。 梁红玉作为抗金的女将军,与丈夫并肩作战,彰显民族大义。 更有花木兰代父出征,建功立业,忠孝两全,传为美谈。 人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只有处在逆境中的人们,才会不断地奋斗进取,通过成功改变命运。 然而,很多人即使身为贵胄,依然不懈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
唐朝的平阳公主支持丈夫投身金戈铁马,自己也不停奔走,成立队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成为一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巾帼英雄。
身处后宫的班婕妤,不以争宠为目的,用心良苦,辅助汉成帝。 所以人不论出身贵贱,只是由于个人的人生决择不同,便决定了自己的价值。
著名的词人李清照,有才气、有志气的谢道韫,二十四史唯一的女作者班昭......,个个冠绝古今,谁说女子不如男?
恰如高山有巅峰,也有谷底。人生有顺境,也有挫折。看典籍里的巾帼佳人,学她们的坚韧,学她们的隐忍,学她们的智慧,学她们的英勇。只有以她们为榜样,我们才能日臻完美。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十四)
《典籍里的中国》是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文化读物。丛书包含《帝王将相》《文人圣贤》《名士知己》《巾帼佳人》四个分册,以“二十四史”等古籍记载为依据,通过对七百多位历史文化名人的shen度解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翔实的中国传统文化画卷。
我个人蕞喜欢其中的关于历史认为解析的部分。其实在我们看过很多历史书籍或者人物传记后,发现很多书其实是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进行堆砌,而这本书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是深入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书中提到的秦始皇到苏东坡、从董仲舒到张居正,这些人物变得鲜活起来,我们一起领略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和生活。
让我觉得很贴心的是对于生僻字的注音处理以及精美的插图设计的用心。
生僻字的注音避免了阅读过程中的障碍,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流畅地阅读和理解文本内容。
而精美的插图则进一步提升了阅读的审美体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文化之美。
自从看了纪录片后,我一直对这套书念念不忘,如今终于可以拥有,真是开心。对于我这种不爱读晦涩历史书籍的人来说,这本书像我的“晚安故事”一样,在和我娓娓道来历史的故事、人物和发展。
值得拥有的一套好书。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读后感(十五)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建旧社会,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她们被要求在家从夫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辈子都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然而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按照社会编排的规则来过完一生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女性,虽然出生卑微,但经历了万千苦难,依然走出了一条阳关大道。
《典籍里的中国之巾帼佳人》这本书是有书平台编著的,书中介绍了历史上的杰出女性辉煌的人生,其中有花木兰、冼夫人、李清照、武则天、秦良玉,冯太后,平阳公主、谢道蕴、孝庄太后、上官婉儿等。
这些名人虽然都比较熟悉,但跟随这本书,又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了她们,这些名留千史的女子们,她们用自己的人生鼓舞后辈,永远不要对自己的人生设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小就听过,征兵的文书下来了,阿爹已经年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弟弟还小,木兰为在发愁。突然她有了主意,谁说女子不能上战场?她打算替父从军,这是花木兰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花木兰还是那个对镜贴花黄的花木兰,但从明天开始,她就要上战场了。
行军路上夜宿黄河边,听不到父母呼唤自己的声音,只听到战马的嘶鸣。木兰在长期的征战生活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名钢铁女战士。凯旋归来,她不要任何赏赐,只求回到父母身边与家人团聚。木兰换回女装,又是柔情似水的女儿身。
成熟的女人,她们可以细腻温柔,也可以豪情万丈,还可以刚柔并济,敢作敢为,只要有一颗滚烫热烈的心,就可以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谢道韫东晋时代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是安西将军谢奕,叔父是宰相谢安。谢道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一次谢安把家里的孩子们叫来讲学,他指着窗外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脱口而出“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朗和谢道韫的诗词比起来,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从此以后,谢道韫多了一个称谓“咏絮才女”。
但咏絮才女后半段的人生却不如意,她的叔父谢安选中了王羲之王家,本来选中的是王徽之,但后来听说王徽之这个人比较随性,就又选了王凝之。
结婚后谢道韫才知道王凝之是“五斗米教”信徒,虽任朝廷官职但整日不思进取。公元399年孙恩攻打会稽,王凝之不想办法抗击敌人保护城池百姓,却每天闭门祷告。谢道韫忍无可忍,她训练家丁组成了抗击小分队,最后寡不敌众,王凝之和子女都被杀,谢道韫护住三岁的外孙,厉声喝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欲加诛,宁先杀我!”。不知是这份豪气还是孙恩早就被谢道韫的才气折服,他居然退兵了。
谢道韫是一位才勇双全的英雄,虽然她的婚姻不够美满,身处兵荒马乱的时代,没有消沉没有抱怨,而是不断提升自己。谢道韫让我们看到即便是封建旧社会,女子也可以自爱自强,活出自己的样子。
秦良玉是中国古代史中唯一的女将军,她是小说《杨家将》中穆桂英的原型人物。秦良玉受到父亲的教导,她从小学文习武,父亲经常夸赞她有军事才干。
秦良玉后来嫁给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千乘,夫妻二人共同抗击叛军杨应龙,最后杨应龙自尽,播州之乱得以平息。后来马千乘被人诬陷,病死在狱中。秦良玉代替丈夫任石砫宣抚使,和儿子马祥麟一起保卫川境。
后来清军攻占北京,南明隆武政权赐封七十二岁的秦良玉太子太保、忠贞侯封号,郑芝龙叛变后秦良玉打算奔赴福建护驾隆武帝,后来隆武帝遇害,未能成行。南明永历二年五月,永历皇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七十四岁的秦良玉在砫大都督府玉音楼去世。
秦良玉戎马一生,她不畏权势,战功赫赫,她胸襟坦荡,活得潇洒大气。
《典籍里的中国:巾帼佳人》中这些伟大的女性他们行事果敢,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没有被封建旧社会的制度捆绑,她们活出了潇洒恣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