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灵魂的密码经典读后感有感

灵魂的密码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2 23:30:28
灵魂的密码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22 23:30:28   小编:

《灵魂的密码》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和内心迷茫的小说。主人公在追寻事业成功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通过与一位神秘老人的交谈,他找到了灵魂的密码,重新认识自己、珍惜生活。这部小说引人深思,教人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灵魂的密码读后感第一篇

纸质一般,印刷一般,真不像商务印书馆能出来的书。

封底很高大上的写着“《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原型心理学的奠基人”吼吼!

我心理学方面、哲学方面的书看过不少了,这书看了几页感觉很杂乱,匆匆翻了一遍,果断弃了。

所见的片段,于己还有很大不同的看法,再说实在是太乱了。不过,这本书翻完了,我对自己的人生居然有了个很清晰的认识,算是顿悟了!

也许这本书就是一个契机,一下子拨开了我人生的迷雾。

灵魂的密码读后感第二篇

这些年莫名地喜欢看传记,尤其是学了占星之后。

我发现看书的时候,总是在字里行间寻找,寻找那些令人激动的瞬间,那些走向自己的生命道路的瞬间。

有的人比较早。比如日本的钢琴家坂本龙一,他的母亲给她选择了一个有钢琴课的幼儿园,这在当时还蛮少见的;每个人都要上去弹钢琴,有的时候还需要作曲。青少年时,他不想学钢琴了,可是他的钢琴老师和他还有他母亲杠了起来,最后没办法他接着上。到了大学的时候,更好玩,他因为个子高,选择了进入了篮球队,参加了半年左右,他意识到离开钢琴意味着一种生命的缺失,他选择退出。篮球队的队员找了个角落把他暴打了一顿。用一顿打换来了心安,从此才没有放弃。

有的人比较晚。

灵魂的密码读后感第三篇

希尔曼是荣格学派原型心理学家,文字笔力很强。习惯了体系化、结构化读书思考的人,很容易被作者看似松散的表述搞的晕头转向、不知所云。他跟荣格的行文风格不同,没有拿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做框架,我是读第二遍才明白他在讲什么。作者著书的一个初衷本身也是为了打破僵化的以因果关系、统计数据、概率、药物依赖、甚至包括《DSM》在内的现代心理学思维模式和时代后遗症,也抨击了基督教创世神话的思路统治下导致西方人丧失了回归祖先经验(或者说是原型)的通路。很喜欢希尔曼的笔风,虽然是中文译本,但仍能感受到他的犀利和深邃。

这本书中的“橡果”论指的是一种先天原型意象,是跨越时间长河的人类本质模型。作者坚持使用“橡果”一词,是因为它有“种子”之意,也是一种神话象征(橡树在神话中被认为是灵魂树,为人提供庇护,是父神树)。每个人都是被这种称作daimon(即橡果)的性格原型所选中而降生到人世间。daimon本身无善恶,是原始人的人格意象,是集体无意识的一种,主宰了个体命运的基本形态,就如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所言,我们量取灵魂选择肉身、父母、地点和环境。个体如果遵循daimon的召唤发展出自己的天赋,可以“向下发展”(指与客观世界结合承担责任),完成人活着的使命;如果不能将daimon意识化,无意识可能发出破坏影响,个体在幻想中自我膨胀甚至走向毁灭,如希特勒被“坏种子”所操控,或者个体无视灵魂的召唤而使用投射的方式过完一生。这本书绝不是玄学、灵性学,而是纯粹的心理学理论,批评了很多矫枉过正的理论,如科学心理学、教养谬误、临床心理学、精神病学等。

第九章谈命运。希尔曼分析了命运与宿命论的区别,即如普罗提诺所言—“但是如果灵魂已经选定了它的主人,同时也选定了它的命运,我们还有选择的权利吗?”希尔曼说代蒙只是部分的拥有我们的生命,而我们需要行动和能力,不能放弃使它实现的机会。这段内容我是结合朱子的“理生气,理却管气不得”的论证逻辑来理解,理是体,气是用,但一旦落实到气的层面,理是搭在气上而行的,气在理的具体实现的层面上反而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理有动静体现在气的阴阳消长——动静上。杨老师说儒学建构是为了建立一种合道理的生活方式。“合道理”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希尔曼的“命运”这个主题,命运寓含了合乎天道,也寓含了个体的主动选择,即天理是一以贯之的。

在这章的最后讨论了必然性。柏拉图认为宇宙中有两种最伟大的力量:理念与必然性(阿南科女神),而希尔曼认为柏拉图将必然性解读为非理性的“变数”(诱因)是不对的,认为死亡才是唯一纯粹的必然。我理解他这里说的是命运在必然性层面上的含义是死亡而非“诱因”,正是死亡为daimon的使命画上了终止符,因此个体响应灵魂的召唤这一过程是有始有终的。而我们认为必然性指的是天地间永恒的生生不已的变化,有限的个体消亡的同时已经有新的存有在诞生,因此在中国哲学层面上理解,橡果(若当作“气”来解)应该是无始无终的。

第十一章讲平庸。“绝大多数人都挤在统计图表上那个正态分布的中间部分,左右两端的优秀者和低劣者令我们投以羡慕与恐惧的目光。”人们通常利用统计学的常模概念来讲平庸,但重要的是希尔曼的重新定义——平庸是灵魂的召唤,许多人的召唤本来就是低调的,是为平庸之道服务的,是融于芸芸众生的。“灵魂的召唤是让你走入生活,而不是沉浸在与生活冲突的想象中。”“代蒙与人在同一个神话中相连,与每个人结为一神一俗的双胞生命,共同服务于同一个社会实体。”灵魂没有平庸之说。

最后一章《方法学说明》是著书的思路,也是正确阅读本书的方法,详细解释了书中出现的重要意象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本书最大的bug就是,希尔曼在谈论每一个主题时都举了一些杰出人物的例子,试图从个别的特殊性中推导出普遍性——所有生物都含有杰出的成分。因此他始终是经验论范畴,并没有严密的哲学论证,似乎看起来欠缺说服力。然而,我们终究不能以哲学家的思维方式来要求一位心理学家。

希尔曼推崇柏拉图的精英思路,用意反而是在指出人的平等,每个人都是受daimon的召唤而来,自然是在出生前已具备了自我实现的先天条件。橡果论的主旨在于让你善待自己的人生故事,充分想象你的生命。正如中国大哲学家程颢所说,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