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锦集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11 04:10:24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10-11 04:10:24   小编: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第一篇

经典,果然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琉璃。

奥斯丁在人物刻画上一如既往地出色,这本书里的配角们: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凯瑟琳夫人,宾利小姐,莉迪亚小姐,威克姆先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样精彩的人物群像真的罕见,但我觉得,这也是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之一。

女主角伊丽莎白明显是一位在那个年代少有的独立,性格色彩极其鲜明的姑娘。特别欣赏她处变不惊和敢爱敢恨的人格。

达西就更不用说了。从开始表面上的傲慢自负到后来随着角色剖析而显现出的温柔从容,既庄重又不失幽默,既倜傥又不失文雅,绅士到了极点。

既然同是爱情经典,读时难免会想到《飘》。

个人认为,这部书中的恋情仿佛更注重现实,两人即使相爱也会考虑门户,财产等等因素;《飘》就相对淡化了一些,而是把爱写成盔甲,仿佛如此便如已披坚执锐,从此天涯无人抵挡,二者当然是各有千秋。

其次,瑞德和达西也可以做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记得当时读《飘》时,一度怀疑瑞德是否真的喜欢思嘉,因为瑞德真的是一个会把感情深埋于心底的人,不管心里如何浓情,表面上依旧风流不羁。达西则不同,他一旦摸清自己的心思,便不加掩盖的去欣赏,去追求,甚至与别人分享。这两个人个自的人格魅力都十分吸引人,二者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各自的独特细节。

还有就是,孙致礼先生这个版本翻译不错。特别喜欢里面带的小插图,意境氛围都恰到好处。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第二篇

因为之前看过95版的剧,所以看书的时候总有场景人物可以对应,少了一点新鲜感,但即使这样也没有磨损文字描述特有的质感(主要指人物心理描写,风景就比较平平,还是剧里的更美)。

看剧的时候只觉得女主母亲实在有点荒唐,看书发现父亲也有问题,图年轻美貌找了贝内特太太,怕麻烦导致没管好莉迪亚。

伊丽莎白前期跟达西不对付斗嘴的部分感觉没有剧里好玩,反而对姐姐简持看戏态度的时候更有意思(或者是说她观察别人的时候最有意思),在后面逐渐对达西改观萌生爱意的时候也挺好玩,说到结婚的事大家都不相信那里非常好笑。

简和宾利两个人确实非常般配,就是总感觉很容易被骗……

夏洛特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选了表哥的,但还是有点为她感到不值。

突然又想起伊丽莎白前期对朋友的双标,夏洛特选择表哥让她生气到想绝交,威克姆要跟有钱的小姐结婚她却觉得正常:“美貌青年与相貌平常的人一样,也得有饭吃,有衣穿。”不过这也侧面说明她对他没有多少感情,反而很重视自己的朋友,那我也确实不能再指责她被感情蒙蔽了双眼,毕竟她身上最迷人的一直就是清醒的头脑、时刻审视自己的敏锐眼光和真诚坦率。

写到这里发现无论看完剧还是看完书,我的评价点一直着眼于女主身上,对达西就没有太多感觉,一方面可能因为书本身是女主视角我身为女生更容易代入,另一方面可能我对霸总类型无感吧哈哈哈(虽然第二次求婚那里两个人互剖心意还挺甜的)。

既然都写了这么长那就再表白一句书里的插图吧,人物的表情非常传神,很有意思。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第三篇

在第一部分的最后几章,讲了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先生的故事。从一些现实层面考量,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先生,的确是对家庭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先不讨论柯林斯先生的人品问题,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对于这个家庭确实非常合适。由于限定继承权问题,贝内特先生去世后,母女几人都随时可能被赶出庄园,这时候让这个家庭中的一个女儿嫁给柯林斯先生,就可以仍然使得这个庄园属于家庭财产,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家庭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正如贝内特先生所说:

某种程度上来说,伊丽莎白是贝内特先生和这个家庭之间的唯一支点。嫁给柯林斯先生,违背贝内特先生的想法,当然也是违背伊丽莎白本人的想法。从她的选择来看,伊丽莎白是一个具有现代色彩的女性。

最终嫁给柯林斯先生的是夏洛特。夏洛特显然不喜欢他,但是能把他编排得很好,使得自己尽可能少和柯林斯先生相处。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人:玛丽。玛丽和柯林斯先生实在是天生的一对。

玛丽这个人非常特别,好像是在家里被忽略的一个人。在她的两个姐姐出门四处游玩的时候,她在家里学习。在她的两个妹妹去民兵团找对象的时候,她还在家里学习。在两个姐姐出嫁之后,她居然!还在!家里!学!习!!!(换句话说,完全没有受到两个姐姐的影响)

玛丽每天“read great books”,但是大家都觉得她实际上是一个装腔作势的人。但是这样一个人和柯林斯先生一定会非常合适。

要我说,伊丽莎白不如拒绝的同时,礼貌地夸夸自己的三妹妹,说她多么热爱学习,多才多艺。透过她朴素的外表,一定能看到她高贵的内心balabala但是伊丽莎白真是一个没有太多心计的人,不会想到这一层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第四篇

搜索registry.exe

找到 2 场比赛:

骄傲.exe

偏见.exe

正在分析兼容性...

错误:文件包含相反的代码。

PRIDE.exe 表现出傲慢的子例程,导致自我膨胀。

PREJUDICE.exe 根据有偏见的启发法进行预判断。

开始冲突序列...

执行 witty_banter.py

观察语义战...

PRIDE.exe 防火墙受到PREJUDICE.exe 攻击

PREJUDICE.exe 偏差缓冲区被 PRIDE.exe 逻辑溢出

诊断:

基本归因错误。

推荐:

更新启发式.py

修补 hubris_subroutines.exe

运行 self_reflection.exe

加载 empathy_module.py

重新启动认知.exe

编译 integrative_mindset.py

将自豪网络连接到偏见网络

MAP reciprocal_personal_growth.py

预计结果:

错误的二分法已得到解决

实现和谐

浪漫的社会讽刺作品成功调试人类恶意软件!

开始 Pride_and_Prejudice_v2.0...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第五篇

没人配得上你,我记忆错误了。有多自恋的人才能相信这句话。和实际的人接触太少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看的孙致礼译本,以前看过2005年电影版,故事情节什么的都知道。KK当时演伊丽莎白时,才21岁,跟剧中人物一样大。

伊丽莎白性格:1 爱开玩笑,喜欢说俏皮话。2 跟贵族夫人说话,不惧怕权贵。第一次和达西姨妈说话,说,你不会还让我说自己年龄吧。第二次,达西姨妈以为伊丽莎白和达西订婚了,让她放弃达西,伊丽莎白回答得很有条理,挺硬气的。3 洒脱:如果是伊丽莎白遇到她姐姐简这种情况(喜欢她的人突然不辞而别),过不了多久就自己好了。4 体态轻盈。

达西性格:1刚开始,对生人傲慢,长辈纵容了他这种从小形成的思想,被伊丽莎白骂了一顿后,才对人客气和亲近。2 伊丽莎白舅妈说他:稍欠活泼,沉默寡言,以后妻子可以教他。3 用情挺专的,即使被拒绝,第二天写信说明真相,后来再次见面,对她亲戚很客气,还帮找伊丽莎白妹妹,这才是爱情吧。4道德高尚,村民说他好话,而且每年一万磅收入。

简:1把人往好处想。2没有流露出对宾利的喜欢之情。3长得漂亮。

宾利:1亲民,不摆架子,人们都喜欢他。2不自信,没自己主见,听朋友达西的话。

夏洛蒂:27岁,没有美貌,没有财产,选择和牧师结婚了。伊丽莎白去她家做客时,说夏洛蒂可以独自享有一个房间,牧师去整理花园了。估计这就是她选择这段婚姻的理由。书中写她要生小孩了。

贝内特太太:挺有意思的人物,没有她,没有那么多喜剧元素吧。

贝内特先生:最欣赏伊丽莎白,对几个小的女儿缺乏管教吧。

关于钱:贝内特先生留给5个女儿,总共5千磅遗产,1人1千磅。上校是伯爵最小的儿子,伊丽莎白说:你的要价总不会超过5万磅吧。

达西先生喜欢伊丽莎白的眼睛,后来伊丽莎白问达西为什么喜欢她?

答:照顾姐姐时很温柔,简淋雨生病了。

伊丽莎白开玩笑的说:看到彭伯利庄园时,喜欢上达西的。

达西请求伊丽莎白父亲,同意他们结婚,父亲对伊丽莎白说:你不嫁给你佩服的人,你不会感到幸福的。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简奥斯丁构思得挺合理的,一环扣一环。有几章,一直在自说自话?,平白描述,差点看不下去。不是幽默的文笔,有些句子确实能显示作者的睿智。比如说:?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第六篇

奥斯丁笔下的女性个个都是个性鲜明,或愚笨自以为是如莉迪亚,或美丽沉静温柔如简,或精明薄凉如夏洛特……

我发现奥斯丁钟爱选用聪明、机智、勇敢无谓的女性作为女主角。例如《爱玛》中机智伶俐的爱玛,《傲慢与偏见》中同样聪明大方的伊丽莎白。这些女性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奥斯丁的影子,她们灵慧到一般男子无法驾驭,自然也不会因为年龄或者其他世俗原因去嫁给一个肤浅愚昧无知的男性,宁可孤身一人,独立而勇敢。就如终身未婚的奥斯丁本人。

女性生得如此聪慧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幸运遇见达西先生。不妨大胆猜测一下,倘若伊丽莎白没有遇见达西先生,她拒绝柯林斯先生已被母亲所责备,家中姐妹一个个出嫁,倔强如此的伊丽莎白恐怕会变成一位老姑娘,而根据英国当时的限定继承权(entail),她还会变成一个没有财产贫穷的老姑娘。在家中接受母亲的埋怨,靠姐妹的接济而活,才华和美丽恐怕会在岁月和生活的蹉跎中渐渐消失吧。当她望着镜中色衰的自己会否有摽梅之叹?会否后悔年轻时不顾一切的倔强?会否开始理解和佩服夏洛特小姐的选择?

十八世纪英国贵族绅士家的子女活得也太快活了吧。每天谈谈琴,唱唱歌,看看书,跳跳舞,调调琴……成年的先生小姐似乎只剩下一件事——婚恋。舞会是男女观察彼此的绝佳场所,相貌平平还是惊鸿一瞥就令人难忘?衣着打扮是华丽繁琐还是得体大方?言谈举止如何?落落大方还是畏畏缩缩?琴技怎样?指法是否标准?家境如何?门第是否相配?等等,倘若这位小姐符合那位先生标准,接着就是引人来介绍,邀她跳一只舞,很满意那就再来一只舞。过几天再约那位小姐一块散步,两人单独聊天,如进展顺利,双方家长都满意,这位先生就可向心怡的小姐求婚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水到渠成。然而,现实总比意料之中的有更多变故,其他暗恋者的嫉妒,模糊不清、不敢表达的感情都会成为一段姻缘的阻碍。例如宾利先生和简小姐。

奥斯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绝对是一流的,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男女老幼各有其特点。班纳特太太的愚蠢与世俗,柯林斯先生的虚伪与固执,达西先生的骄傲自持与深思熟虑,简的沉静与软弱,伊丽莎白的聪慧与偏见……没有一个人物是平面的,所有人都是立体的,我们无法用好与坏去评价他们的行为,有优点也有弱点,人性本该如此。书中印象深刻的片段有

#柯林斯先生对伊丽莎白的求婚片段,一个自以为这是绝佳的姻缘,对方必然会感激涕零的答应;另一个则感到百口莫辩以至于气愤不已。奥斯丁把这段对话描写得活灵活现,两人鸡同鸭讲实在有趣又可笑。

#伊丽莎白在看了达西先生的辩解信后,两人首次见面,从刚开始的惊讶尴尬,到小心翼翼地打量对方的表情,互相揣度对方的想法,内心风潮云涌,表面上还要故作镇定,维持社交上的体面。不得不佩服奥斯丁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杰出的作品之一,影响了很多代人的婚恋观,书中描写的人情世俗和待人接物都很精彩,许多对话都值得细读,例如开头对有钱的单身汉被邻居太太们视为自己女儿的应有的财产。先是令人忍俊不禁,后细细思考也是如此。奥斯丁的描写带着女性的细腻柔和又不失幽默,笔法巧妙,适合读者多次阅读,每一次都可以有不同的收获。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第七篇

看了好几个晚上,蛮喜欢的,推荐给朋友们了!又甜又好笑的欢乐爱情小说,全程嘴角升天,有点讽刺意味更是妙极了。

也看了点电影,有种精致的美感,但还是小说有意思,更自然动人。毕竟是三百多页的故事,剧情和对话都很丰富,很多人物的有趣之处电影很难呈现出来。

而且书看着不累,情节都很自然。所有我想知道的,作者都写得很细致,我没看到的,也可以凭感觉猜出来一些。

爱情部分我个人好喜欢,一些悲欢离合,一些甜蜜眷侣,在剧情中融入对人性的刻画和对真诚行动的赞美与歌颂。每个人物都很立体,看人不能只看表面,有人谎话连篇言行不一,也有人刀子嘴豆腐心……

男女主从欢喜冤家到情投意合,刚开始互相看不上眼,但因为对方很特别,互相又有点在意,逐渐了解以后,在剧情的推动下自然而然开始转变态度和性格,相爱的过程我觉得很合理。

伊丽莎白的那种聪颖灵动、敢爱敢恨还挺特别的,看她讲话真的很有意思,怼人的时候实在太爽啦!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她都一直坚持自我,真诚又勇敢,共情力极强,最后也消除了偏见,明白只听一面之词是不可取的,有点成长感。

达西一直是个有想法但是喜怒不形于色(口嫌体正直)的人,后期霸总上身费尽心思献殷勤,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求回报地做事,想成为令她刮目相看的人,好温暖。改变一个人很难,所以我愿意相信他对她是真爱。

女主:我也不想心动啊,可是他真的很礼貌诶。

纠结是否表白那一段真的好细腻,一方面害怕是自作多情,一方面又明白了内心的转变,爱难以抑制,渴望对方看到自己的改变,又羞于表达爱意。幸好有有钱姨妈还有傻夫人的助攻,真的无处不透露着好笑。

最终两个人拨开云雾,真诚相待,“我的想法一直没变,你是否还是和从前一样?”一次谈话见终生,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

两个人一聊聊几英里,还有在对方身边可以放心做一个小孩,在我的爽点上疯狂蹦迪。

宾利这个兄弟,确实有点傻,老是被朋友所左右,真的看得我发笑,就是个非常友善但是没什么主见的人。简经历了“情变”危机和家庭突发状况以后,变得有点不自信的地方很细节,先是第一天见面有点发白的嘴唇,但是第二天又是笑吟吟。又心疼又磕到了,他们俩真的有点像,都爱以美好滤镜看世界,还好有男女主这样的好友,感恩。

男女主就自我意识更强一点,两个小刺猬的爱情,即使词不达意也能get得到对方的魅力,美好得不真实。

局限性也有,但是更多的还是有点生活的哲理性的。婚姻幸福,爱情和物质缺一不可,被爱情冲昏头脑只快活一阵子,被物质裹挟不快乐一辈子。

生活不是爱情至上,但爱情故事却给生活带来许多欢乐。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第八篇

一、创作背景

18世纪是一个阅读的世纪,至少从世纪中期起,各个阶层的读者和各种读物都很丰富。男人和女人,乡绅和商贾,专业人士和城市文员都在阅读各式读物。在这个时代,宫廷文化逐渐衰落,市民文化不断兴起,而简·奥斯汀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成员。

同时启蒙运动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当时的作品中蕴含着“理性”的元素,包括奥斯汀的代表作《理智与情感》、休谟的《自然宗教对话录》等等,它们不断赞扬理性、崇尚自由;而非常有趣的是,18世纪的这些大师大多擅长反讽,利用反语、挖苦等手段,来批判人性的邪恶、愚蠢等等,比如有亚历山大·蒲柏(《群愚史诗》)、乔纳森·斯威夫特(《书之战》、《格列佛游记》)、约瑟夫·艾狄生(《旁观者》)。

而到了19世纪初期,英国文学到达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工业革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很多人开始进行反思,浪漫主义作家们怀念简朴、田园的农村生活(比如《傲慢与偏见》当中的贝内特先生),倾向于情绪、直觉和心灵的表达。

我们一般认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00年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1832年司各特的去世结束,主要由布莱克、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拜伦(这五位是诗人)、奥斯汀和司各特主导。

其中奥斯汀生长于法国革命时期,但是有趣的是在她的小说中却很少见到政治性非常强的内容,更多描写的是非政治的、具有庄园般宁静的故事。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她主要描写的是中上层阶级生活,爱情和婚姻是她一贯的主题。而在这些作品当中,《爱玛》以及《傲慢与偏见》是最为经典的作品。

二、《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包括简、伊丽莎白、达西、宾利等,不论是简的温柔大方、伊丽莎白的狡黠活泼、宾利的优柔寡断、达西的傲慢自矜等等,他们都没有流于脸谱化,而更多呈现出两面性。

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达西,“傲慢”与“偏见”这两个词可以说便是为他准备的,初期他拆散宾利与简、向伊丽莎白求婚,可以说一切都是以他自己的想法来行事,不可谓不傲慢;而他对贝内特一家的不屑,带着上层阶级的偏见,与他的姨妈凯瑟琳如出一辙。

但是在奥斯汀笔下,达西发生了变化,他主动变得温柔,与他原本看不上的加德纳一家攀谈,所以奥斯汀被誉为“言情小说教母”也是得之无愧——妥妥追妻火葬场名场面。我们纵观奥斯汀的诸多小说,达西绝对是塑造最为成功的角色之一,而另一位便是伊丽莎白了。

在整本书中,最受人喜欢的女性角色便是简与伊丽莎白,而他们的婚姻观虽然有所区别,但是核心是相同的——“人怎么都可以,没有爱情不能结婚。”这也是当时伊丽莎白对夏洛特不满的原因,为了世俗的利益而摒弃美好的情感。

虽然以第三人称来贯穿全文,但是奥斯汀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伊丽莎白身上,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更多以伊丽莎白的角度出发,她内心的变化、对于威克姆和达西感情的转变,这些都是自然而然、似乎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奥斯汀与当时的小说家有个共同的写作技巧,便是喜欢采用英式文学中的幽默与反讽的手段。这里的幽默并非指冷笑话,而是用一些夸张、隐喻手段,结合言语中矛盾的设置来引发思考并使得文本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比如我们在文中看到了伊丽莎白不断批判他人又不断进行自我批判,这样的设置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富,不至于对一个角色产生过于强烈的厌烦情绪。

而其中对于柯林斯的塑造最为有趣,本身柯林斯是一个好吃懒做、耍小聪明的人物,他主要靠的便是对大人物的阿谀奉承(这里主要指凯瑟琳)来实现自己身份的转换。从他自以为是,想要娶伊丽莎白为妻从而更合理获得贝内特先生的遗产,最后娶了伊丽莎白的闺蜜夏洛特,实现一个“出其不意”。

而在《傲慢与偏见》中,反讽无处不在。如果我们将“傲慢”与“偏见”分开,那么我们会发现“傲慢”指的是达西,而“偏见”指的是伊丽莎白,两人通过不断冲突、彼此了解而逐渐不再傲慢与偏见。所以,这个题目本身便是一种讽刺。

全文开头指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正是在讽刺当时的世人对于这种真理的盲目追求,全文便是在不断冲击它,不论是简嫁给了宾利、亦或是伊丽莎白嫁给了达西,都是作者刻意的反讽。

除了主要的几位人物外,《傲慢与偏见》塑造了很多有趣的配角,他们可能只有少量的戏份但却展现了诸多有趣的人性,比如:

威廉爵士,即夏洛特的父亲,因为觐见过国王而吹嘘,但实际上他们的房子不如贝内特一家,他对于权势阶层也是卑躬屈膝,从他对于凯瑟琳、达西、宾利等人的态度中便可以发现。他第一次到凯瑟琳夫人家中时“深深鞠个躬,一声不响地坐了下来。”在德布尔小姐来到牧师住宅时,“肃然立在门口,虔诚地注视着面前的贵人,德布尔小姐每朝他这边望一眼,他总要鞠一个躬。”这样的人物真实但又可笑。

玛丽,贝内特家的三小姐,可以说是这些人当中最不显眼的一位,因为出身顺序位于中间,使得她不如简、伊丽莎白、莉迪亚受宠,可以说是没有多少出场的机会。所以,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次露脸的机会,她都会把握住来展示自己,虽然效果微乎其微。而一次次的失落打击,只能让她不断沉迷于人性与声学的研究,不再与姐妹们比较美貌,但是这样的变更真的是她想要的吗?

“她不再因为比不过姐妹们的美貌而自惭形秽了,于是她父亲不禁怀疑,她是否甘愿出现这种变更。”

宾利小姐,这是当时典型的贵族女性,看不上比她更为贫穷的贝内特一家,以高身分自居,傲慢却又无脑,在现代言情文中妥妥的“恶毒女配”。不断利用阴谋诡计,想要得到达西,却并非为了爱情,终是不敌达西是一个痴情种子。

三、总论

都说“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但《傲慢与偏见》便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奥斯汀驳斥了当时门当应该户对的真理,更加强调爱情的重要性。

伊丽莎白不冒犯、不泼辣,无“新女性”特质,天生具备最佳时代(不是“新”)女性通过教育和生活体验才能拥有的完美自由,她既可以担当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也可以摇身变成插翅高飞的金凤凰。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