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日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记录片,通过讲述一名中国志愿者在黎巴嫩参与救援工作的真实经历,展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影片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爱的渴望,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珍贵和人性的温暖。
黎巴嫩日记影评(一)
比起表达更倚重记录、比起事件更重人内心活动的一部片子,导演更多作为事件的感受者而不是叙事的雕刻者存在,相比去年的焦虑贝鲁特,对现实的概括其实还可以再更凝练深入。阿拉伯语原名是类似爱的故事,把在爱情中的感受和在黎巴嫩生活的感受类比,从爱情中寻找关于处理动荡政治生态里反复受挫、无力、难以出走之感的经验,看完感觉还是略显牵强和矛盾。但也许人的主观感受本来就不是一直自洽的,如果这部片子就是想表现人在黎巴嫩困局里内心的冲突,外化在影象的表达里也就具现为了所传达信息的冲撞:是妥协还是继续抗争?散漫的叙事里铺陈了大量关于人所思所感的片段片段,也许在传达一种感受时,对其概括本身就是南辕北辙吧。
黎巴嫩日记影评(二)
比起表达更倚重记录、比起事件更重人内心活动的一部片子,导演更多作为事件的感受者而不是叙事的雕刻者存在,相比去年的焦虑贝鲁特,对现实的概括其实还可以再更凝练深入。阿拉伯语原名是类似爱的故事,把在爱情中的感受和在黎巴嫩生活的感受类比,从爱情中寻找关于处理动荡政治生态里反复受挫、无力、难以出走之感的经验,看完感觉还是略显牵强和矛盾。但也许人的主观感受本来就不是一直自洽的,如果这部片子就是想表现人在黎巴嫩困局里内心的冲突,外化在影象的表达里也就具现为了所传达信息的冲撞:是妥协还是继续抗争?散漫的叙事里铺陈了大量关于人所思所感的片段片段,也许在传达一种感受时,对其概括本身就是南辕北辙吧。
黎巴嫩日记影评(三)
只是偶尔打开软件刷刷好玩的事情,无意中买到了电影节最后一天的票,最后得到了一份超惊喜的享受。根据过去看过几届的电影节感受,纪录片单元绝对是最出彩和最能带来心灵冲击的精华部分。《黎巴嫩日记》跟踪了三个主角的采访实录,有因为参加黎巴嫩内战失去一条腿的老兵,有唱歌很好听的年轻社会活动家,有满腔热情最后却去办咖啡厅的女权斗士,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视角和心路历程,但对于国家的热爱、对未来的迷茫却殊途同归。有一些时间他们对于自己发挥的作用会很坚定,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有时候他们会半夜拄着拐杖在无人的街区徘徊,回到爆炸变形的房屋钥匙转不动锁眼而独自歌唱。我还是挺喜欢这些记录的影像的,因为真实,很有触摸感。我看的时候没有深究导演的倾向,我只觉得走进了黎巴嫩的战场,听到了他们声嘶力竭的呼喊。就像电影最后一幕,放飞的气球,不知道要飞向哪片天空和世界…… 上海的电影节,真的值得好好刷票。为上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