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奶奶的菜谱》感慨万千,书中记录了奶奶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每一道菜背后都有她的故事,每一种调味都有她的心意。通过菜谱,不仅品尝到了美食,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奶奶的爱。这本书让人感叹家的重要性和传统的珍贵。
《奶奶的菜谱》读后感(篇一)
“好菜里有诗的味道。当你遇到这样的菜肴时,希望你能想起我,一个美味佳肴的代言人。”
《奶奶的菜谱》读后感(篇二)
爱丽丝的一生,充满了荆棘,如一条漫长而曲折的羊肠小道,周围是被战争的恐惧充斥的空气,阴翳、混沌,令人压抑的透不过气来。可是,爱丽丝的一生,又是充满了阳光,如一束耀眼而充满生命力的光束,刺破浓浓的幕布,洒下光明且温暖的希望之力量。 1886年,拥有一双布灵布灵闪烁着活力的蓝色眼睛的爱丽丝在美丽的爱情之城维也纳的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出生了。她的出生注定将要谱写一曲铿锵的女性之歌。 7岁的爱丽丝,热爱唱歌的她,想要成为一名歌唱家的梦想被破灭,然而她并没有从此消沉,相反,她又找到了她的热爱——烹饪。厨房是她的另一个舞台,她要在这舞台上散发出她所有的光芒,她势必要成为这舞台上最璀璨的星光。 理想总是那么美好,而现实总是那么骨感。爱丽丝的婚姻并不是很幸福。她的丈夫几乎染上了所有的恶习,爱丽丝的生活千疮百孔。不过,爱丽丝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正如小时候的她一般,越挫越勇。当丈夫离世后,她带着两个小孩开始了漫漫的生活。因战争,她不得不忍受着和亲人的分离,聚少离多的她依旧在烹饪的舞台上实现着她的人生价值。 可是,她没有想到她的菜谱《在维也纳是这样做饭的!》——厚达500页的菜谱竟然被署上了一个男人的名字,她开始维权。即便前方的道路有多么崎岖,她还是誓不罢休。直到她去世的那一秒,也没有放弃,就连死亡证明也写着“其他非致死性因素”一栏中赫然写着“抑郁症”。我们尚不讨论爱丽丝的维权之路是否值得。我们单从她——女性的角度来欣赏,她的誓死不屈、坚强、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当不当我们学习? 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我们得首先看得起自己呢?
《奶奶的菜谱》读后感(篇三)
当生命遭遇巨大动荡时,你会如何选择?当命运被迫出现重大转折时,你会如何度过?
维也纳犹太人爱丽丝·乌尔巴赫曾经是一位成功的烹饪书作者,失去故国、家庭和事业后,她逃到了英国,以仆人为生,为犹太女孩经营了一个难民之家,通过烹饪课程分散她们对战争的注意力。
不,故事似乎需要重新讲过。
1938年3月11日,星期五,考狄利娅和弟弟妹妹买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演出票。但那时谁也没有想到,那些事情发生后,考狄利娅决定改变自己熟悉安定的生活。当然,命运风起云涌的时候,局中人总是很难看清。只有许久之后回望,才能悟到那一天,并不是寻常的一天。
1938年3月12日上午,第一批德国军队越过边界进入奥地利。3月13日,德军抵达维也纳。而后,这座城市被欢欣和仇恨交织缠绕着,一发不可收拾。也是在那一刻,考狄利娅做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为新结识的犹太朋友做些什么。
这个决定,也使她后来遇见了本书真正的主人公,爱丽丝·乌尔巴赫,本书作者的奶奶。
爱丽丝出生于犹太人家庭,她从小就热爱烹饪。这个天真可爱的犹太小女孩在成年后,遭遇了一个赌徒男人,有一段十分不幸的婚姻。丈夫去世后,爱丽丝靠高超的烹饪技艺独自支撑家庭,开办烹饪学校、出版畅销菜谱。
本来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那一日,就是考狄利娅做决定的那一日,到来了。身为犹太人的爱丽丝几乎是一夕之间失去了可以依傍的所有,去国流亡。而后,她的出身注定她要经历无数艰辛和波折,阴霾与困境。
战后,爱丽丝搬到纽约,开始了新生活。等她回到维也纳,她发现自己的畅销菜谱还在卖,然而封面上却印着一个陌生男人的名字。有什么事在她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了?这个陌生且诡异的男人,真的存在吗?书为什么在以他的名义发行?
本书作者是爱丽丝的孙女,身为历史学家,她在探寻那段被多加遮掩的历史时,收到了堂妹寄来的装满旧信件和磁带的盒子,自此追寻真相,开启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随着调查研究的进行,本书也成为了对特殊时期剽窃行为的指控。这是被盗取的爱丽丝的一生,也是那些年没能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犹太人的血泪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