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的身体》是一部讲述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的小说。主人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古怪,导致他在生活中陷入困境。通过对身体的思考和探索,他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小说深刻地探讨了身体和精神之间的联系,引人深思。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一
我最喜欢巴黎世家的衣服,宽宽大大的穿起来超级舒服,正如书中所写衣服让身体与外界环境产生了联系,这种微妙的结合直接连接了大脑,各种不同的感觉随之而来,时尚让你不断的更新原有的存在的属于身体与外界的平衡感,不同人的不同风格也是对身体本来的不平衡的一种平衡,舒服个性安全开心愉悦是时尚潮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传达给身体的和大脑的,所以时尚才会有不同的风格,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们选择不同的风格让自己的身体达到最舒服的状态,永远不要放弃追求时尚,做时髦的新新人,才能让自己的身体感知到本属于他的最大化的像。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二
我绝对算不上什么时尚的人,也曾追求过,穿一些不适合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有时候很美,有时候会受伤,是真的受伤。
看这本书之前,我理解的时尚是大牌模特的装扮,看完之后,知道了肯定不是之前的那个想法。具体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或者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
书中提到“我们本身不完美的存在,才是我们作为人的特权”,为啥不完美是特权?虽然不知道为啥,但是我觉得他说的很好,因为他赋予了我一个特权。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三
这是一本睡前躺着看还要爬起来找便签贴感想的书!
我发现,当越长越大,对世界的理解越来越简单,因为,很少发现新的想法和思维了。古怪的身体这本小小的哲学书,在穿衣服这件每天都发生的小小的事情上,引入了很多之前没有想过的问题,眼前一亮,是棒的。
以下还是摘抄一些书中的观点和想法,给自己做个笔记。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四
古怪的身体,时尚是什么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1)身体为什么是古怪的?第(2)个问题才是作者一直阐述的,即时尚是什么?
首先,身体为什么是古怪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但是每个人并不能从自己的角度切入认清这个属于自己的身体究竟是什么,我们的身体只是一个想像的产物,作者称之为“像”。身体属于我们自己,但自己却认不清,而是需要通过他人的角度来认识自己身体。矛盾呀。所以也是“古怪”的呀!
接着引出第(2)个问题,时尚是什么?
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既然认不清自己的身体,可以换种方式去感受身体呀!所以,时尚就是人类探索和认清自己身体延伸出来的一种文化,是对我们身体加工的一种方式的体现。而时尚的本质是创造一种质感,作用的对象就是我们身体,这种皮肤的感觉,才是时尚所在。时尚的载体(衣服、鞋子、装饰品等)都是为了创造这种感觉。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五
之前和一位在时尚女装行业有着十多年经验的老司机聊天,老司机侃侃而谈,说了他对行业的诸多见解,“在目前快时尚占据主流的今天,服装行业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效率。”
我继续请教询问:能讲讲您对快时尚的理解吗?
老司机的答案并不让人满意,这个问题就继续停留在脑海中:它是淘宝京东唯品会不断上新的打折促销?还是店铺里的换季上新?是今年流行的蓝条纹?一字衫?我们在追求潮牌时尚的时候其实在追求什么?为什么时装周上模特穿的都是我看不懂的衣服?我们购买一件衣服买的仅仅是一件衣服吗?
鹫田清一在《古怪的身体》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没有给出明晰的答案,而是像一个引路人,坦诚地说出他对于时尚、服装与人的关系的思考。他没有告诉读者要如何穿衣搭配看起来有国际范儿,而是在述说着“我们先来看看,世世代代人们追求的时尚,诸多女性对美的无尽渴求,这些到底都是什么?”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六
读鹫田清一《古怪的身体》-时尚是什么
不被社会消遣,主动打破被制定的自己,从穿衣打扮开始。
选择一套服装,就是在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意识,认识和表达自己的这一个过程是值得被尊重的,代表着一颗热烈的和世界互动的心。假设地铁里每个人都剪那样的头发,梳当下流行的刘海,穿那样的衬衫,系那样的领带,就好像是放弃了要表达自己一样。
什么是时尚,时尚即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做被制定的自己,我们才有更多的空间去尝试,去玩耍,去体验,去重新排列组合。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的规章制度,Win Wenders采访山本耀司时,耀司说了一句这
样的话我觉得深有感触:“年轻的时候,我总是想着我不要和大人们穿成一个样,我要打破这种平衡,总是故意穿的比较邋遢…”高田贤三、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三宅一生的成衣无疑是特立独行的,通过破坏传统服饰的规则来制衣,一直以来都在做着奇怪的甚至说不合身的衣服,他们能准确的理解每个时期的“时尚”,利用剪裁工艺处理面料肌理进行破坏和重组,缝上记忆让人穿上时间,也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和时代感,这种看似奇葩的街头服饰是对这种“不自由”的观念的抗议和对当下社会大众审美的批判,然而越是发达国家对特立独行的街头时尚的包容性越高也更加多元化,所以日本、欧美国家的时装一直走在前沿。
这几年全球经济不景气似乎并没有影响国人对各类奢侈品的疯狂消费。奢侈品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或是时尚这种观点已根深蒂固,见客户总是需要体面一点的服装包装自己也好,背着和自己不相称的大妈款Gucci包包也好,要有意识的思考这些观点成为主流的原因并对此抱有怀疑态度,再选择接受或者反抗,并非无意中接受的这个时代强加给我们的价值标准。COMMEdesGARCONS也好,无印良品,gap,zara也好,我想再次挑选服装的时候很难像以前一样单纯的认为好看或者流行而剁手下单,我会想着面料和身体的碰触感,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设计师想表达什么,开始观察自己在穿衣时的各种感觉。(文/肉肉)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七
你是否有过穿着臃肿邋里邋遢并且对自己的这种“土土的”状态无比沮丧的时候?是否有在外出游玩拍了几百张照片之后仍然挑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的时候?是否会在早上起床之后极端不想开始上班? 坦白讲,我是有过的。 每当有这样的时刻,你是如何治愈自己的呢?或者说,你是如何说服自己从丧的状态里振作起来的呢? 有的时候,我会选择给自己一段独处时间。一个人安静地呆着,像野兽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看看豆瓣,看看喜欢的博主的治愈系的文字和视频,读一读文字温暖的书籍,然后心情平静地上班去。 有的时候,我会选择把自己全身上下收拾得干干净净,穿上精心挑选的衣服,认认真真地涂睫毛、画眼线、涂眼影、腮红,然后穿上喜欢的高跟鞋,星光灿烂地出门去。 我曾经一度依赖前一种“治愈方法”,但是事实上后一种更加的快捷有效。这让我很疑惑,服装和外貌的修饰为何能有这么大的效果?时尚的魅力究竟是什么? 直到我读到了鹫田清一在《古怪的身体》里的如下一段描述才恍然大悟。 “我们本身这千疮百孔、不平衡的存在,有了衣服的支撑,给予了我们小小的自由。这种自由让我们去抵抗时代带来的压力,告诉自己“这样不行”,然后在自己的表面做出各种各样的变化,脱离人生的种种“不幸”,这就是我们说的时尚感觉。” 原来,“时尚”是对抗"现在"的一种方式。 至于衣服和化妆对于身体的意义,他还提到: “用口红将嘴唇与其周围分开,用眼线围住眼睛,头发的造型、指甲油、项链和手镯等,都在象征性地将身体分割开来,在身体的表面画线,将它分成不同的部分,让每个部分都拥有不同的意义,而这切割线越锋利,带来的诱惑力就越大。” (鹫田清一《古怪的身体》) 第一次有一个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诠释化妆的意义——原来,化妆的修饰的本质是在于“象征性地将身体分割开来,在身体的表面画线,将它分成不同的部分,让每个部分都有意义”。 一成不变,是接近死亡的一种方式,化妆就是给你的“现在”赋予意义。而时尚,就是帮你打破现状,抵抗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化妆”代表着进取,“时尚”代表着生命力。 所以,各位男女同胞们,不要停下“打扮”的手,一旦你成了“这条街最靓的仔”,你的现在的烦恼就一扫而空了。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八
虽然透过镜子能看到,但那张脸,一定是在那一个时刻摆出来,早已设定好了的张脸。我们永远都无法用自己的双眼看到自己面对别人时的脸。
有一次我问同学们什么东西让他们感到最悉心,结果学生们竟然说“怪大叔”
我们每天孜孜不倦地通过变形与加工处理着我们的身体,有时候都想对自己说一句“辛苦了”。
我们通过身体去确认,怎样穿会受到别人的关注,而怎样穿会招来异样的眼光。可是这并不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这只是自己在寻找自己身份途中的必经之路罢了
制服为我们省去了这些冗杂的选择,让人倍感轻松。
它瞬间让人无法辨认出我们是谁,让我们作为“匿名”的人,隐居于众人之间。
想着反正有一天自己都要变成那个样子,出于这种轻微的绝望感,所以在可能的时候尽量放肆
我们好像就是为了未来而生的。
现在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宅男”就是因为很多男性深知自己无法符合任何选择标准而采取的逃脱行为。男性从来没有像女性那样,根据外貌、身高、体重等被分成三六九等,所以同女性相比,他们对于被分类这件事情的接受能力要低得多。而更多情况是,即使自己长得不好看,有的人觉得自己学历高就能弥补一些,或是有一辆好车之类的。就算是长得难看,没房没车没学历,他们总能找到一个什么别的因素。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地方可以逃,所以他们慢慢地就躲到属于自己的宇宙中去,因为现实的状况让他们必须这么做
我们在他人的世界里不停地给自己找一个位置绝望地把自己安插在这个位置之上。因为没有了“他人”这面镜子,我们就看不见 “自己”。
“过度合理主义 ”
为了确保不让自己跌人身份危机我们会怎么做呢?我们会通过一直重复做某一件事情来确认那就是自己。
“正常的变形”,也就是自由。
在想象力有些衰弱的时候,衣服则能够
勉强地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以至于我们不会不安,不会失控,不会崩溃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九
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穿衣如此,处世亦如此。——读鹫田清一《古怪的身体——时尚是什么》
时尚是什么?也许首先被想到的就是,时尚是穿衣打扮,但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时尚更是一个找寻自己的过程,是关于身体的哲学。
《古怪的身体——时尚是什么》是一个哲学家对时尚的解释。鹫田清一利用身体哲学的角度去解读时尚,把时尚放在了一个世界观价值观的讨论范畴之内。读这本书的时候难免会觉得作者的思维跳跃得很快,毕竟是哲学家嘛,所以有时还要停下来花点时间想想前一章和后一章的联系,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书里那些有趣新鲜的观点的闪光。总的来说是一次对时尚的严肃又有趣的探讨。
在这里不想复述作者的解读,而想把自己思考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
1、时尚是一个找寻自己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值得尊重。时尚这个在身体表面的游戏,看似是穿衣打扮,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时尚才是有生命力的。以前看日本杂志,看到一些日本男性的“邋遢”形象都会有点不快——不长不短又看似油腻的头发,爱穿层次很多很拖沓或者破烂的衣服。但看了书之后,突然意识到,谁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优雅,整齐有秩序?这种不修边幅也许就是表达了一种对“合身”的概念的反抗,我们就像摇晃盒子猜里面是什么礼物一样去尝试不同的衣服“摇晃”自己的形象,直到找到自己为止。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自己身体的理解以及通过衣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但凡有过对自己身体思考的过程,都值得尊重,因为它们都代表了一颗颗热烈地与世界互动的心。有人喜欢优雅稳重,就会有人喜欢随意和反抗,任何一种观念都没有是非对错,反而应该鼓励这种多元性以及让自己有这种审美的包容性,去探讨每种衣着风格背后是什么样的一种世界观。
2、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做被制定的自己。鹫田清一说:“我们本身不完美的存在,才是我们作为人的特权”。自己的不完美,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去尝试,去玩耍,去体验,去重新排列组合。“我们一定不能成为被制定的自己,而是时刻都要做好准备,走向一个离出生时的自己特别遥远,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地方“。曾经有朋友跟我说过,她会为了自己的不明智的选择而焦虑,我当时安慰她说,做点错事才证明我们还年轻啊。现在想想,如果我们一直表现完美,都做着“是”的事情,那是多么没有新鲜感的存在,稍稍给出一点“非”,反而让人有种惊喜感。完美往往像个谎言,有瑕疵的才是真实。现在的我也不像以前那样害怕和介意犯错,活得越久也越宽容自己,这也是一种让自己活得容易些的方式。
3、时尚就是为了让个体保持感受力。拒绝无意识的跟随,保持生命的张力,是时尚的原则。山本耀司做不是衣服的衣服,脱下来比穿上的感觉好,就是要颠覆穿衣舒适的观念,这种破坏能让人思考更多关于时间和记忆;川保久玲的衣服,特立独行,完全与优雅无关,为的是表达设计者对这个时代审美根基的批评性,指向了任何一个人在无意中接受的这个时代的价值标准。保持感受力,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反主流,而是强调“意识”这个问题,要保持我们生而为人的思考的主动性和活跃的批判意识,在有意识的前提下思考这个观念的成为主流的原因,再选择接受还是反抗。不管是对时尚还是其他,保持感受力是我们存在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力量。
看了这本书之后,以后去买衣服,怕是很难想以前一样只是觉得衣服好看或者最近流行而去选择,而会考虑我选择这件衣服想表达什么,多点思考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这样想想,这钱花得也有点哲学的意义了呢。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十
年级组的文献汇报改为下周了,终于可以稍稍轻松一下过来写个读后感。
对了,研一刚入学的时候听说大家要做什么读书报告,我当时还一乐,心想,哇,虽然读研感觉很枯燥,但是这种方式每周还可以跟大家交流读的书的读后感好棒呀,结果,尼玛。。。文献汇报就文献汇报,还叫什么读书报告。。。我特别讨厌那些名不副实的名字,比如我当年入坑的专业:动物科学,明明就可以叫家畜动物生产你叫什么动物科学!搞得我一脸期待好像读了这个专业就能对世界上的珍禽猛兽如数家珍。现在读研专业的名字到是言简意赅:动物繁殖,多清楚,就是只要你是动物,我就想办法让你生生生,不能生就拿出来给你体外生!
言归正传,上上周去方所溜达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本《古怪的身体》,因为它跟山本耀司的自传放在一起心想:不是写时尚设计的吗,怎么叫古怪的身体,就拿起来站在一边读了几页,发现非常有意思,找了个楼梯坐下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说起为什么对山本耀司这么感兴趣,是因为之前追的脱口秀《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读过一段山本耀司对当下日本女孩的穿衣打扮做的一番评论,我当时很惊讶这是谁敢这么说万千宅男心中完美女神的形象,百度百科一下山本耀司和其对服饰独到的设计理念,觉得这个人还真是时尚界的独树一帜,然而他的衣服我并买不起【摊手】。
《古怪的身体》第一章讲的看似跟衣服没什么关系,因为作者是个学哲学的,所以他写了人对自己一无所知。每个人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因为人永远也看不清看不全自己。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脸,和我们脸上不加修饰通过表情传达出的信息的人居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别人,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而且,我们要看什么必须借助镜子,即使这样,有些地方我们仍然看不到或者要非常费劲。
作者有个观点说,其实人的身体并没有什么好隐私的,都是可见的,只不过随着人类发展,我们滋生了一些观念,这些观念还相当龌龊,所以导致并没有什么好隐私的身体就被迫要把某些地方遮起来,而脸呀,脖子,手这些就露了出来(当然不包括某些信仰民族)。所以,慢慢地提到了时尚,时尚就是有些地方要遮,有些地方不遮,这遮与不遮之间,就是时尚。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这东西还是挺难的,毕竟你看袜子长一点和短一点点的效果都不同,要么说时尚这东西怎么跟时代有关。比如前些年韩流流行裤腿长过脚底,还是喇叭裤;现在流行短裤还是收口的,露出脚踝,露到什么高度也是长一点和短一点的效果都不同。
读本书之前,对于从小我妈给啥穿啥,到长大后还不会买衣服搭配穿衣服的我,对时尚这个词在我脑中就是奢侈品牌和各种潮牌以及流行的杂糅。而本书后一章作者讲到了时尚的本质,为什么会滋生出时尚,就是人对社会以及自己的态度。
看我们六十年代穿的什么衣服,制服,服服帖帖立立整整的,还是蓝灰,深灰色,目的是要求统一拒绝异类,我们上学的校服也是同理。到后来我们走入了社会,开始急迫展现自我,也开始反抗社会强加给我们的理念。所以年轻人开始在衣服上表达自我,和对大众平庸的反抗:如把袖子拉长,裤子肥大,等等,还有很多大多数人看不懂的甚至看似丑陋的衣服:破洞设计,做旧设计等等。
看完我也明白了,真是这么个理,我们生在文化大碰撞,言论自由,你喜欢什么就看什么做什么的时代,衣服就代表了我们自己,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其实已经超过了保暖这一层面,而是穿衣代表了自己的态度。不是人人都趋之若鹜的奢侈品,也不是随便跟风的潮牌,而是你自己要跟自己做朋友,用心了解自己,感受自己的每一寸皮肤和内外,再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展现在衣着上,这就是时尚。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十一
作者是通过身体与衣物之间的关系来突出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初衷,通过衣服来找自己。
最近因为别人,想要自我进行改变,而选择的衣服都是自己看来温柔性的。
应该跟自己倾向平衡的内在秩序有关。
就是突然想问自己,为什么每次改变都是以别人为契机,还要时不时到别人面前弄个存在感。
而在这本书中貌似有,'当我们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对于某一个"他人"是有意义的时候,才能实际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在工作现场他们也需要无形中接受来自于他人的逆向规定,以此增强自己存在的意识"。
"在我们无法意识到作为他人的他人的自己时,自己的意识就会渐渐开始动摇,或是变得特别薄弱。在这种时候我们会从意识的层面转移到物质的层面,也就是说把注意力转移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和他人的界限上去。而皮肤自然属于这个界限之一"。
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去刷存在感了,无妨只是自己自然的社会需求,控制一下就好。
再回到这本书的大题,开始重新增添新的认知,我其实不了解自己的身体,而我现在对身体的认知,只是一种“像”。
我们所看见和感受到的身体都只是有限的一部分,这些零散的"一部分”和我们自己各种各样的想象如拼图一样凑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完整的身体这个概念。比如我们所穿的衣服就属于身体的一个“全身像”。而正是因为身体只是想象和说明的产物,所以自然也就特别脆弱和敏感。
而身体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却是通过外在的东西进行了相应的加工。
比如,皮肤的感觉,社会意义把这个像,不断地通过各种能看得见的形式被表现出来。
而不平衡的我们不断通过在衣物上的改变让自己平和。
就像我现在对这本书几乎都记不得了,只能是翻看到打折的那一页,
“可是即使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也不该成为被驯服的被给予相应身份的人,我们决不能钻进一个被制定好的皮囊里就安心地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尽全力去撕烂这个虚伪的皮囊。我们本身不完美的存在,才是我们作为人的特权。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完美,它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去尝试,去玩耍,去体验,去重新排列组合,。。。。。。。。走向一个"离出生时的自己特别遥远,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地方”。
“所以在存在的表面(身体)之上,我们一定要保有张力。在自身的表面上保有最大的张力,这就是时尚的原则。当你感到需要成为优等生、模范生的压力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你不知道为什么,却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就是准备好要把自己底朝天地全部废弃重头再来的时候,就是把合身和相应身份这样的观念全部抛开的时候。那些连来源都不得而知的想法,我们应该勇敢地无视,挺起胸膛,享受自己的不完美,利用自己的灵活性。”
看到这些话,自己莫名觉得得到鼓励,想到之前为了变美部分是为了迎合,现在觉得自己可以表示尊重别人,但是做自己才是真正追求自由人该做的。
就像书中提到的,“其实如果冷静下来,纤细也就是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年轻、貌美、健康、崭新等这些,对于真正追求自由的人来说其实并不重要,它们只是被贩卖的商品价值而已”。
还有,自然点,化妆是我们在身体表面的绘画,它们是灵魂同外部环境~宇宙之间交流的媒介。
平和点,学着好好观察这在乎的自己,品味自己。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十二
文/李小丢
之前看维姆·文德斯为山本耀司拍摄的纪录片《都市时装速记》的时候,有一段独白至今印象深刻:“你不管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工作,说着什么样的话,吃什么,穿什么,看见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就是你。‘身份’——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地方的‘身份’。光是这个词就足以让我颤抖。它让人觉得冷静、舒适、安心,可是‘身份’到底是什么?是你存在的地方?是你存在的价值?还是你存在的本身?而你又如何意识到‘身份’?我们总为自己创造一个形象,然后努力地去接近这个形象。我们自己本身和自己形象的一致性,这就是‘身份’吗?”
看到《古怪的身体》一书中讨论身体、身份和时尚的关系的时候,我就联想到文德斯的这席话,我们无意中选择的衣服,其背后到底有什么意义?通常人们都会认为,穿着打扮一是为了保护身体,二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但是这两个原因仔细推敲起来是站不住脚的,束身胸衣和高跟鞋这样的服装明显不是为了保护身体,而看上去“美”则是个伪概念,很多最新的时尚潮流往往都挑战了人们固有的审美观念,很多设计师的作品看起来也不是为了美而创作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们受到欢迎。
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将身体与时尚的关系作为哲学问题来考察,无论是立意还是角度都很新颖。阅读本书的人,也许以后会将挑选购买服饰的过程,当做是一种哲学的实践。以往购买衣服的时候,可能只会简单地想“这件衣服我喜欢,所以我要买”,而现在我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喜欢这件衣服?仅仅是因为它合身或者好看吗?我之所以迫切地想拥有它,是不是因为它的形态符合我内心对自我的认知,而我迫切希望借由这件衣服向外界传达我的这种认知呢?”
哲学家永远都在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想到“服装”之于自己的意义,就必须想到“自己”之于世界的关系。选择一件衣服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大体上来说,服装是个人形象中社会规范(行为模式、性别、性格、道德等)的体现,我们对人的第一印象,除了长相之外,就是根据他的服装来判断他的身份、地位和职业的,衣服是我们的第二层皮肤。尤其是穿着制服的人,就等于将他的社会身份写在了脸上。
这也是人们讨厌制服的原因,除了绝少数因为将自己藏在无个性的制服而感到安全的内向型人格的人,其他大多数人都非常讨厌制服,无论制服是多么的合身、考究,甚至是高档而漂亮的,这也阻止不了人们在学习和工作结束之后立刻换上自己的衣服。(在那一刻的内心几乎是雀跃的。)可能很少有人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只是单纯地不想按照他人的规定来穿衣服,或是和别人穿的一样。
在鹫田清一看来,这就是强烈的个人意识投射于身体和服装的关系上的明显例证。“时尚这个在身体表面上进行的游戏,这个社会性的皮肤,就是我们找寻自己的一个过程。”制服是消除“自我”的工具,当身体被包裹在整齐划一的服装之中的时候,我们就无法通过外在的皮肤表达自己是谁,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所以,学生在校服上的涂鸦,是一种小小的反抗,当然,他们不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这只是在寻找自己身份途中的必经之路罢了。
尼采说过,每个人距离自己最遥远。其实每个人距离自己的身体也是最遥远的,我们只能看到自己身体有限的一部分,如果没有镜子,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的脸长什么样,做着什么样的表情。如果不穿衣服,身体和身体之间的差距是微小的,自我更无法从赤裸的身体中涌出,没有衣料的摩擦,我们甚至无法感知到身体的存在。而穿衣打扮,是我们加深个体轮廓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就像得到礼物摇晃着盒子猜里面的东西一样,尝试穿不同的衣服“摇晃”自己的形象,直到找到自己为止。年轻的时候终日变换造型,也许只是迷恋于创造不同的自我的可能性而已吧。
(刊在去年某期《周末画报》上了,具体哪期忘了,转载请注明。)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十三
鹫田清一从身体聊到衣服,借由对身体的阐述延伸到身体与时装的关系(哲学家真的很厉害,总在三言两语间就向你的思维发出挑战),而作者也在很多地方给了我不少启发。
首先,他对于身体与自我的阐释非常深刻,某种程度上,他将人的“自我意识”与“身体”区分开来,“尼采说过,每个人距离自己最遥远”这句话作为开篇的点睛之句提醒我们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了解自己。我们的身体,其实很多地方我们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我们是通过自己的想象拼贴而成,我们无法掌控自己身体的全部面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敏感而脆弱的原因。基于这种不确定性,我们才需要通过某种“行为动作”感受自己身体,所以,人们会着迷于泡澡、也会痴迷恋人的爱抚,这位这些行为可以激活平时看不到的肌肤的感觉,而我们穿衣服也是同样的道理。
鹫田清一对于“隐藏与暴露”的阐述也十分有趣。我们穿衣服会将身体露出一部分,自然也会将不愿示众或者无法示众的部分隐藏起来,而我们的视线往往被这样的界限所吸引,比如开衩的裙子或是深V礼服的界限,而这种隐藏与暴露也是设计师表达“性感”的重要手法。而我们,也往往会为隐藏的部分而着迷。
作者还特意提到了“面具”,面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隐藏自己的身份,因此我们可以躲在面具后面为所欲为,而衣服就是我们身体的面具,我们穿着衣服向世人展现我们想展现的部分、隐藏我们想隐藏的部分,也通过衣服传达自己的情绪。同样的隐藏还可以体现在“制服”上,制服其实是一种具有两面性的服装,虽然它在某种程度上他让我们统一化因此也引来反抗,但对于不想“暴露自己”的人来说,将自己套上制服就能很好的隐藏在人群之中,将我们“匿名化”,从这点来看,制服同样是我们隐藏自己的“面具”。
然而,提到“反抗”,鹫田清一也表述了“时尚就是从我们打破穿衣规则、摇晃自身的形象开始的。”时尚具有一种破坏力量,它脱离、解除甚至是破坏一切既定的体系,对各种标准与规范一概否定,因此,时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允许我们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也允许个体作为“不完美”而存在。我们可以跳脱既定的规则,选择自己喜欢的任何衣服,而衣服则可以反映我们的意识,选择了某件衣服也是在某种程度上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鹫田清一在书中提到了“时尚是社会的皮肤”这一概念,也强调了一位设计师应该将对时代以及主流观念的批判意识带入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创造一种潮流,也需要将这种推翻。而设计师作为“反时尚”的始作俑者,鹫田清一也特意介绍了川久保玲以及山本耀司这两位前卫设计师。
川久保玲的设计一直都跳出性别界限而存在,跳出“性感”“可爱”这些女性属性,用“无性”的服装隐藏女性的身份,同样的,川久保玲设计的男装也同样皱皱巴巴,脱离了“男子气概”……川久保玲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批评家,她的设计并不是停留在时代的表达,而是通过她的反思直指时代的根基,对于我们习以为常并且全盘接受的“约定俗成”进行批判。
时装的制度规定着根据季节更迭而不停变幻的流行,而山本耀司却希望设计出跨越时间的衣服。山本耀司曾说:“我要设计时间本身”,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反抗着这种匆忙而肤浅的时尚吧。
“时尚”附着着我们的身体观念,同时也附着着我们对于“性”的观念。我们并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看到模特纤细的身体,于是我们便以其为模板,矫正我们并不完美的身体,我们对于身体的期待与反映,很多程度上也取决于衣服,我们希望通过衣服来遮住甚至矫正我们有缺陷的身体,不停地对我们的身体进行加工处理。而当男性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怀疑甚至渴望打破自己的存在时,他们便会选择通过夸张的服装或是女性化的服装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加工,通过“异装”来改变自己的形象,所以多数“异装癖”都为男性。
时尚容纳我们的不完美,但在某种程上,也是时尚让我们抗拒自身的不完美;时尚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武器,但在某种程度上,时尚也是伤害我们的武器。正如鹫田清一先生在后记中所说的“时尚让人快乐,但有些时候,时尚也让潸然泪下”。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十四
《古怪的身体》是一本有趣的书,它所要谈论的话题是时尚,但是哲学家鷲田清一找到了一个特别的角度。
这使得《古怪的身体》不是一本时尚手册,也不是品牌指南,它甚至没有谈到我们熟知的像LV、香奈儿、爱马仕这样的著名商标,鷲田清一所关心的是更本质的问题:时尚对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时尚有什么意义?
我们每天穿衣打扮,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虚荣,让别人瞧得起自己?还是为了存在感,让别人看得见自己?
也许有人会说,是为了自己高兴。可是,倘若一个人在家里,不准备出门的时候,也会费力穿得整整齐齐,精心梳妆打扮吗?
如果把问题问得再彻底一点,为什么要穿衣服呢?裸着不行吗?
遥想我们人类的祖先,并不是一开始就穿衣服的。关于穿衣服的原因,大体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保护身体,一说是为了装饰。
鷲田清一关于衣服对人的意义,有一个非常有趣而新颖的说法,他首先说明的是身体这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身体,但是其实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并不怎么了解,当我们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会动用感官,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们无法看见身体的全貌,我们能够感受到的身体只是有限的一部分。
只有当我们把这些零散的“一部分”通过想象拼凑在一起时,才形成了完整的身体这个概念。身体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像”,它是构造出来的,虽说它确实存在,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它并不那么清晰。
我们每个人都采用各种手段来加深自己身体的“像”,加深自己的轮廓,减轻自己脆弱的存在带来的不安。
为什么泡澡、冲凉、运动,拥抱或者爱抚,都让我们感觉舒服?因为这些行为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不容易感觉到的身体轮廓,加深了身体这微弱的“像”。
衣服也有这样的作用,穿衣服时,随着身体活动,我们的皮肤会和面料产生接触,这种触感,让平常看不见的身体轮廓变得清晰起来,让我们对自己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这是穿衣服对个人的意义,但是穿什么样的衣服又有不同的意义。
社会赋予我们的各种意义(性格、性别、职业、生活方式)让个人的“像”得到多重的包装和强化,通过各种看得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衣服就是其中一种。
在古代,衣服并不能随便穿,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穿衣准则,什么颜色能用,什么颜色不能用,各有规范,在当时,统治阶级的服装被当做是现实权力和威严的记号。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人们才开始要求服装上的民主化、平等化。
随着资产阶级工业的扩大,又出现了制服,这是另一种关于人们怎么穿衣服的规定,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形象。与此同时,绅士怎么穿,淑女怎么穿,也有主流的看法。
这样的规范绑在身上肯定不舒服,于是就有了反抗。这里鷲田清一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各位应该都有上学穿校服的经验,在十几岁的年纪,青春期的孩子有了打扮自己的冲动,开始偷偷的违抗制服的规定,或者将裙子改短,或者穿大码(不合身)的校服,或者留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型,对这些少年来说,时尚从此开始。
按鷲田清一的话来说,“时尚就是从打破穿衣规则,摇晃自己的形象而开始。”
鷲田清一特别看重时尚的破坏力量,它带给了每个人重新塑造自己的机会,在自由的社会,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也可以穿你想穿的衣服,往大了说,选择了一件衣服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选择一套服装,就是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意识。
可是难题是,时尚也是一种语言体系,你想要通过这套语言体系表达自己,就必须学习这门语言。而赋予这些语言符号意义的,往往是既得利益者——那些奢侈品牌和媒体,一不小心,你就又重新迷失在语言的海洋里,忘记了时尚的初衷——发现自己,塑造自己——而沦为媒体和消费文化的炮灰。
这是鷲田清一较少提到的,他特别赞扬时尚的破坏者,比如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因为他们所做的正是在反抗既有的时尚语言霸权,可是悖论是,一旦“为了支持这种抵抗而将其时尚化,流行化,抵抗的意义就逐渐萎缩”,因为他们自己也成为了时尚的一部分,受到众人追捧,而失去了批评的力度。
我们每个人都通过穿衣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并在穿不同的衣服这一步骤里发现自己、确认自己、表达自己,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时尚包含了两个方面,一面是对时尚语言的运用,一面则是对自己的认识,如果仅仅精通语言而不知自己,那就很可能成为时尚的牺牲品。
认识自己,比认识名牌重要。
古怪的身体读后感篇十五
双十一已经过去十多天了,买的东西陆陆续续都到了。其中有两件衣服,一件是简约大V领的针织连衣裙,一件是黑色高领毛衣。都是最基础的款式,按理说应该不难看才是,但是这两件穿在身上,却有一种强烈的买家秀既视感,让我犹豫着要不要退货。
根据以往经验,我知道这不是衣服的错,是我的错。
一直以来,我既不会买衣服,也不会穿衣服。有时候想,还是学生时代好,裹在宽大的校服里,就没有人能看到我“吃土少女”的本质了。如果再配送上一双白球鞋,还有可能被人赞一句“青春无敌”。
但是刚刚过了27岁生日的我,一双小白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常需要。而如果有人告诉我:你看上去真像个学生,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以为他在夸我脸上满满的胶原蛋白。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相貌普通的我,衣品也如此糟糕,真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
也不是没想过改变。在我关注的的公众号里,有三分之一是关于时尚的,逛天涯的时候时尚版块也是常去的,瑞丽、昕薇、米娜等杂志偶尔也会买一本看看。最喜欢的是各路时尚博主、明星超模的街拍,同样是走在大街上,她们总是那么惹眼。随意的穿搭总是在无形中引领潮流,让人很是羡慕。看起来我也不是个不懂时尚的女同学,高跟鞋、阔腿裤、卡其色风衣......这些长居时尚榜首的单品我都有,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我知道穿衣要穿基础款,颜色不要花里胡哨,然后我的衣柜就变成了让人压抑的黑白灰;我知道白衬衫百搭又显气质,我穿起来却像保险公司的推销员。
幸好,我只是个普通人,不用在闪光灯下过日子,否则,单单是我那迷之土气的穿衣品味就要被那些八卦记者诟病许久。但坦白来讲,正因为是个普通人,在颜值已经没有上升空间的情况下,我更希望自己穿衣服能更好看些。从内心深处,我羡慕那些穿衣服好看的人。
说起来,“穿衣服”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动作,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如果时尚是一门语言,它一定比四六级还难。
有一件事,让我决定正视自己“穿衣服不好看”这个问题。单身大龄女青年的苦恼之一,就是被家人逼着去相亲。每一次,我总是本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理念去结识新朋友,虽然大部分都不了了之,但对我来说其实没什么所谓。只是最近这一次,我的阿姨在向别人介绍我时,说了一句:她特别素净乖巧,不像别的女孩,喜欢打扮。我在旁边听着,微笑着,内心却朝她翻了一万个白眼。虽然我知道阿姨的本意是说我和外面的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但是,对不起,其实我也很喜欢打扮,我真的不想活了20多年,还被人形容“艰苦朴素”。
要怎么办呢,毕竟折腾了这么久还是不见成效啊。
幸好,我知道有一个人,他写了一本书,叫《古怪的身体》。
在这本书中,他说,穿什么衣服,不该是你的选择,而应该是你身体的选择。所以,要想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衣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
这个人叫鹫田清一,一个来自日本的哲学家。哲学家谈时尚,角度当然和那些时尚杂志的编辑不一样,他既没有告诉我们最新一季的潮流趋势,也没有将书写成一本品牌指南,而是通过碎碎念式的解读,试图和大众探讨身体、身份和时尚的关系。“人为什么要穿衣服?”“人为什么要穿不同的衣服?”这些问题的提出,不可避免的指向了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之一:我是谁?看,说到底还是自我认知问题,这真是每一个哲学家都逃不过的坎。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虽然我每天都会洗脸、照镜子、在手指上涂指甲油,但其实我和自己的身体并不熟悉。尼采说过,每个人距离自己最遥远。每个人距离自己的身体又何尝不是呢?虽然有镜子,但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面对别人时的样子。鹫田清一在这里构造了一个“像”的概念,他说身体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像”,它是想象的产物。虽说它确实存在,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它并不那么清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感受身体的存在。也许这就是有些人不喜欢照相的原因,看着照片中的自己,总是有一股陌生感,当然,自拍除外。这就引出了穿衣服的意义。因为如果不穿衣服,单凭身体和身体之间的微小差距,我们甚至无法感知到身体的存在。而穿衣服时,通过衣料间的摩擦,以及衣料和皮肤产生的触感,我们个体轮廓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同时还能抵消我们那脆弱的存在感所带来的不安。
知道了穿衣服的意义,就要解决穿什么衣服的问题了。鹫田清一说,穿着打扮是我们对于身体的加工,选择一件衣服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这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仔细想想,却很有道理。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总是习惯从他的穿着打扮上寻找关于他身份地位的信息。衣服是社会的皮肤。穿上制服,我们就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能轻易说出我们的职业。它在消除阶级、职业、出生等差异的同时,也将人统一化。我想,这也是人们喜欢在学习和工作结束之后立刻换上自己衣服的原因吧。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鹫田清一在《古怪的身体》里也说出了差不多的话:我们每个人,就像得到礼物摇晃着盒子猜里面的东西一样,我们尝试穿着不同的衣服“摇晃”自己的形象,直到找到自己为止。说到底,时尚是一种冒险,它是破坏者在身体表面做的游戏。而要想掌握游戏规则,首先你要认识你自己。
时尚让人快乐,但有时候,也让人为之神伤。对我而言,阅读鹫田清一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自己的穿衣打扮好像变成了一个哲学实践,我开始像局外人一样观察自己在穿衣时的各种感觉。同时,我也在慢慢换掉自己身上的衣服,因为它们并不能充分体现我的“存在”。所以,下次如果你看到我灰色袜子上面还有一抹深黄的时候,不必提醒我秋裤露出来了,那只是我的一次“撞色”实验。
嗯......不对,那是我在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