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大师》讲述了一位天才钢琴家的成长故事。主人公在音乐道路上经历了挫折、坚持和成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影片通过深刻的剧情和细腻的表演,展现了音乐对人们生活和情感的影响,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音乐大师影评(一)
在伯恩斯坦大师执棒的nyphil演出场馆北美首映,伯恩斯坦的子女到场并且给我们介绍了影片,意义非凡。男女主的表演非常喜欢尤其女主演的太棒了,现场杜比音响效果绝赞,音乐听的好爽。故事没有聚焦大师伟大的音乐生涯而是把目光放在家庭生活上。可惜感觉故事有些散稍微有点流水,不过全程还是聚精会神,值得一看。
音乐大师影评(二)
极有天赋。几乎没有呈现他有什么努力。生活的日常也很接近大家的邻里。
可能对交响乐指挥家这一行太过陌生,所以在他教徒弟这一段落,调整了徒弟的一些细节,让徒弟指挥了几遍,然后自己又指挥了一遍。似乎都有细微的差别,可这些差别能造成什么结果的不同呢?搞不懂。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隔行如隔山。
主演们的呈现挺好的。总觉得编剧把故事相对编得平淡了。说不上来那种感觉,就是缺少一些闪亮。
音乐大师影评(三)
我发现水库意识到了音乐韵律性对于电影镜头黏合(或者说掩盖跳跃)的重要作用,但是不是没想到,在音乐题材中观众只会觉得是基本要求呢?
摄影上的形式主义复古也让我感觉蛮「半夜突觉“我太是艺术天才啦”产物」的,黑白+舞台打光部分的早年生活还有后面的70年代式色彩的婚后稳定,感觉每一秒都是水库在大叫“我很懂camp”,但有些地方真的合适吗,在教堂演出马二那一段,还用4:3比例,画面就很局促
音乐大师影评(四)
《音乐大师》《五月十二月》这两部可是今年奥斯卡大热片。天呐,明晃晃的当今好莱坞堕落现行。深柜音乐大师和禁忌师生恋,都有广阔的戏剧空间和解读可能。而成品是如此平庸,无趣,甚至缺乏基本的解读意图。在明星的加持,炫目的试听调度后,作为观众我仍是毫无内心波澜以及灵魂启发。如今的好莱坞空洞如此,2024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了。这两部都是美国导演的作品。他们面对"争议性"话题(如今这些话题都快说烂了)怎么还能那么保守,并仍获得了资本和学院的肯定? 我不能理解但大为震撼。美国电影业离真实生活和艺术探索有多远? 在"娱乐"以外能否坚持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希望他们多学习欧洲同行吧。学习片单包括但不限于:《登堂入室》《所言所行》《坠落的审判》《燃烧女子的肖像》《巴黎夜旅人》。
音乐大师影评(五)
艺术极重天赋,奈何天赋不持久,灵感不常有,于是需要不羁的自由与放纵的爱欲持续供给创作燃料,如果这逻辑合理,就注定与婚姻契约相悖,所以艺术大师越渣越是负责任的表现。无论男女,见一个爱一个,对艺术有产出,对世界有交代,万不可择一人终老。
历史人物传记是历年奥斯卡的命题作文,去年是加菲的《倒数时刻》,今年是布拉德库珀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大师伯恩斯坦的一生,大笔墨写妻子菲利西亚在“懂事”成就丈夫与自己内心摧枯拉朽之间的苦痛挣扎,不如多给些伯恩斯坦的视角,艺术造诣的自我实现与情感背叛的自我批判,这之间的落差应该更具张力。
看电影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被动接收一些明知道好但总也提不上日程的东西,比如古典音乐,比钻石恒久远,却离你并不远。所以无论剧情如何,都有一星是给配乐的,权当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观影了。
音乐大师影评(六)
本片在名义上是美国传奇音乐家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传记片,不过,本片几乎没有展现作为音乐家的伯恩斯坦在音乐领域取得的成就,而是将故事的重点聚焦于作为同性恋或双性恋的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这样的内容安排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整部影片却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且看得人精疲力尽,更糟糕的是,观众们在看完本片之后仍然不太清楚伯恩斯坦是个怎样的音乐大师(Maestro),也并未觉得对伯恩斯坦有了深入的了解,电影中的伯恩斯坦能够给观众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恐怕就是他烟不离手,几乎一直在抽烟,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知道布莱德利·库珀导演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不知道他想要通过这部电影表达什么,难道是想说虽然伦纳德·伯恩斯坦是同性恋,但是他的真爱依然是他的妻子吗?除此之外,本片的画面形式也略显做作,本片的主体部分是方画幅,而开头和结尾却是正常的16:9的画幅,另一方面,本片的前三分之一(伦纳德·伯恩斯坦的青年时代)使用了黑白画面,但是后三分之二却变成了彩色画面,这种做法实在是有点刻意并且毫无意义,库珀导演有什么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吗?
音乐大师影评(七)
我现在边看边记。
电影画面故意把尺寸设成古典的比例,而不是宽银幕。场景的切换通过舞台直接转过来,虽然不真实,但比其他安排不是更丝滑承接?黑白彩色混编,效果很好。
大师的台词一概加了某种明显的口音,就不知是否人工智能的贡献。要是纯人力所为,那个敬业可了不起。
故意大师找杰米谈话,谎称她听到的留言都是因为别人嫉妒而编的。唉,大师啊大师,你不能这样啊,你等于在赌局上加倍了赌注,你能做的其实是及时止损,取得子女亲人的原谅。而不是错得不可挽救。
现在的(西方)名人在世时就雇用自己的传记专家?确是给过剩的文学工作者一个收入不错的工作机会。为什么这个套路让我联想到古埃及法老生前就要建金字塔,这么早就想着自己要死,还要得永生?
就电影本身而言,大师生平无论是音乐成就还是世俗生活,均缺少华彩乐章,算不得了不起的作品。
到此,我电影看完了。
音乐大师影评(八)
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大艺术家的人生,注定是身边的人或者成为炮灰,或者成为蜡烛,很少能够成为阳光。 这次的作品,各种要素齐备,讲述指挥家音乐家艺术家的一生,但是自己更加关注的是,他这一生到底爱的是谁,是自己的妻子,还是自己的友人… 其实如果是多年前自己对于这个话题反应会更加激烈,但是如今自己倒是对于这种话题的中心人物,会多一些理解和耐心,人啊,终究是会变得… 有的时候,不做出选择,我们就拥有了最为有利的道德地位,一切的背德感,一切的罪孽,仿佛都是对方的,如果能够哄骗了自己的良心,更加可以高枕无忧… 有的时候,如果一生奉献给了更加高层次的存在,那么情感也许从来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这个时候,爱的是男人还是女人,也就更加不重要了… 有的时候,也是最为沉重的模式,那就是,想要家庭美满外人艳羡,又要彼此理解相互支持,这个时候,会不会有些贪得无厌了呢… 总得来说,库珀大帅哥的命题作文,冲着各种学院奖项量身定制的"八股式"作品,虽然画面色彩演技都属于上乘,但是每一种主题都是软绵绵的没有触及核心,不单单是求全责备丢失重点就可以解释的,更多的是没有彻底剖开人物内心去给观众了解的勇气,anyway看到孔雀和库珀两位帅锅的互动戏份,也算是很养眼就是了,个人评分8.6分,推荐指数四星。
音乐大师影评(九)
影片的叙事方式传统而线性,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转折,逐步展现了伯恩斯坦的艺术成就和个人生活。这种叙事方式虽然略显平淡,但结构完整,能够让观众清晰地了解伯恩斯坦的生平事迹。同时,影片在情感层面的挖掘也颇为深入,特别是伯恩斯坦与费利西亚之间的爱情、信任、矛盾和分歧,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角色塑造方面,布莱德利·库珀精彩地诠释了伯恩斯坦这一角色,他精准地捕捉并再现了这位音乐天才内心潜藏的偶尔冷酷与深深的苦闷情绪。而费利西亚这一角色则由凯瑞·穆里根饰演,她赋予了这个角色坚韧而不凡的生命力,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在家庭与爱情前线默默坚守的女性形象。 影片的音乐场景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库珀为了还原伯恩斯坦指挥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这一传奇演出,坚持实景实时拍摄,并亲自指挥乐队。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库珀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伯恩斯坦作为指挥家的非凡才华。此外,影片中的其他音乐场景也同样精彩,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享受了一场音乐盛宴。 然而,影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对伯恩斯坦内心世界的挖掘上,影片显得有些浅尝辄止。尽管影片展现了伯恩斯坦在爱情、事业和同性情感之间的挣扎和矛盾,但对这些情感的深入挖掘和呈现却不够充分。其次,影片在表现伯恩斯坦的音乐创作和指挥生涯时,也显得有些片面和浮光掠影。观众虽然能够感受到伯恩斯坦的音乐才华和指挥风格,但对他作为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双重身份以及他在音乐创作上的贡献却了解得不够深入。 总的来说,《音乐大师》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震撼的音乐场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音乐天才的传奇人生。虽然影片在挖掘伯恩斯坦内心世界和展现其音乐创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整体上仍然是一部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传记片。对于喜欢音乐和传记题材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音乐大师影评(十)
电影描述了音乐大师伦纳德.伯恩斯坦的多情的一生,请允许我使用多情来描述这位大师,故事中充斥了大师与众多男男女女的眉目传情,暗生情愫以及众多混乱的情人关系,但这个无法掩饰他音乐上的才华,但电影仿佛又想要表达伦纳德.伯恩斯坦的多情和才华并存的形象,同时维护他爱护妻子的形象导致电影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但可能这也是导演在开篇所提到的:“艺术不应该回答问题,而是激发问题。”电影没有对伦纳德.伯恩斯坦多情和才华做出任何评论,仅仅是描述了他的一生,而评价的事情自然会有欣赏艺术的人来评价。
相比较于艺术家的辉煌成就,这类电影往往会更加聚焦于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障碍,这是这类电影的常用手法,通过对艺术家个人情感的窥探进而更加了解艺术家本人,伦纳德.伯恩斯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对于同性的爱慕和对于妻子的不忠都通过影片展示出来了,剧情通过妻子的视角,描绘了两人相识,相知,相爱,走向婚姻,然后出现矛盾和和解的过程,但相比较于其他的类型电影,两人的和解的处理也略显生硬,仅仅通过一场音乐会就和解的场景实在有些令人难以信服。作为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传记电影,伦纳德.伯恩斯坦反而被其妻子的光环所掩盖。
电影采用了很多长镜头,将一些人生经历通过这些长镜头快速的展现出来。同时电影很多镜头聚焦于人物面部,从而使得观众更加注意演员的表演状态,而凯瑞.穆里根的表演自然也不负众望,在表演科恩的情感上表现的十分优秀,并且充满张力,能够将观众情绪带入到这个故事剧情中,并能够对她的遭遇以及她对纳德.伯恩斯坦的情感有所感触。其中对于伦纳德.伯恩斯坦情绪爆发的戏尤为精彩,展示了被长期背叛,欺骗后的爆发,在即将走向死亡时两人的情感同样动人。
总体来说电影中同样有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同类型中不算是的上品之作。但管中窥豹的了解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还是值得一看的人物传记电影。
音乐大师影评(十一)
总结起来,水库并非一无是处,但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还远远没达到奥斯卡的水准。他不值得的任何奖项!!!不要说童姥了,随便选一个稍微会演戏的女演员都能吊打水库(真的不知道怎么有人夸得下去的... 这部电影这的浪费了童姥的演技!!!)
导演方面,片子唯一的亮点就是开头的几处转场和一些拍得不错的镜头。除了流水账问题外,整部片子的割裂感也很严重:伯恩斯坦的艺术家身份被当成了背景板以及书库自恋的表演场地;片子重点刻画的“爱情故事”中间最关键的一环——伯恩斯坦的身份纠结,缺失了!!!而这一点是推动他跟费利西亚感情进展的主要动力,从开始的“满眼都是你”到最后的“两两相望,唯余失望”的转变是一定要有这一层的解释的。然而水库就只是草草的描绘了出轨这个现象,并没有挖掘其背后的动机(伯恩斯坦究竟爱谁?他的最爱是谁?他的艺术家身份和他的情感观有什么关系?),你既然都把重点放在了感情线上,你又草草了事,你想干什么???
到演员,水库不是没有演技,但问题是,他只会大开大合的外放型演技(影片当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前半段的笑,但问题是,他就连笑都能表现得很油腻,让人倒胃口...),一到需要表达细腻情感的时候,他就马上“现出原形”,暴露出他不会表达情感的短板(可以看一下他跟孔雀告别的那一段,完全没有演出离别的伤感和不舍,反倒是妄图用尬笑来蒙混过关,戏份少的可怜的孔雀就这么惊鸿一瞥,演技也好过水库)。反观童姥,她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说,除了大家有目共睹的结尾抱着女儿哭,说着心目中的小小的愿望的高光时刻;她在前面和妹妹对话,不经意漏出的那种落寞和不甘,以及开头那种“满眼都是你”的怦然心动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童姥的眼睛是会说话的!!!(水库你好好学习一下人家是怎么说话的吧,他是快到结尾的时候才多了那么几个“正常”的镜头!!!)
最后再吐槽一下这部片子的台词:矫揉造作。因为水库灾难式的演技,他在荧幕上呈现的并不是一个艺术家,而是一个油腻自恋狂,因此那些台词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变得非常古怪,就像是小孩子偷穿了大人的衣服...
音乐大师影评(十二)
首先我觉得这部片子挺好的,很艺术,而且感觉也讲得挺明白的。我个人认为的重点不是纠结在lenny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上,也不是Lenny和Felicia的婚姻上,而是Lenny个人对于稀有的追求。我认为他们的婚姻是开放式的,这是两个人早就同意的事情(结婚前),所以中间出现的Tommy对于Lenny来说不是出轨,这也不是他们婚姻的矛盾点。真正的矛盾点应该是Felicia所说的“恨和愤怒”。在Lenny的中年时期,他办party说自己创造的作品不够,这是对自己的不满意,他也时常觉得很抑郁,特别伤心,这种伤心让他没办法创作,(Felicia说的“summer doesn’t sing in him”)。这都是他对自己的不满意所造成的,他的野心和雄心壮志可以让他同时成为很棒的指挥家和作曲家,但是同时也让他更加不满意,对于自己追逐的目标感觉不够,有更多想完成的事情。这种情绪也让他逐渐忽视了家里面爱他的人,他的孩子,妻子。所以Felicia会说他的责任不够并且Lenny自己给自己的压力让他们都觉得很累。但是这种对于世界的不满意,一种愤世嫉俗,hate,都是激励他创造的动力。还有一部分的hate也是来自于感觉不够自由,不完全是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应该还有一部分是他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他的才华,都欣赏他,但是很多人都是嫉妒他的,甚至想害他。他感觉不够自由。后来Felicia的离开让他意识到的事情是他没有办法真的很自由的活着,即使是没有了异性恋的对象,他对自己的不满意是不能完全消除的,社会给他的压力就更不可能了,他的恨意根本就没有被消除,而且他之前的发泄也是错误的,很伤害人的行为。并且家庭这个已经成为他人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了,他没办法完全抛弃,他是真的很爱他的孩子们,愿意做出这个牺牲与退让,把事业的一部分奉献给家庭。所以后来电影中给了很长的镜头展现他指挥的一场交响曲(我对音乐什么都不懂,没有办法分析出任何东西),Lenny的神情是投入,专注,狂热的,他好像又找回了他的summer,这种热情与发自内心的骄傲和满意是他对自己的和解,他和自己的野心终于达成了平衡,这也是Felicia又和他在一起,的原因,他没有hate了。电影结尾处,他和他的学生暧昧,并且说自己找回了summer,虽然和以前比不是那么热烈,但是足够支撑他继续纯粹的活着,热爱音乐和他的作品所展现的就是这个主题,不是被野心支配的自由,而是在自由的创作中展现了野心。
音乐大师影评(十三)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里面娜塔莎对于阿辽沙曾说过类似于“你无法要求他心灵已有的之外的东西”的话。片中Felicia也有类似的感悟,只是想得不如娜塔莎简单和通透,她以为她能从他那获得的东西已经足够,但岂知此一时彼一时,人会变,想法会变,她可以接受但孩子们有他们的需求。所以她在病重之后的想法是有说服力的:生而为人要有能共情他人的能力。
开头的引言说“A work of art does not answer questions, it produces them; and its essential meaning is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contradictory answer."--Leonard Bernstein. 说得倒是挺对的,但我深深怀疑的是,音乐家本来就是偏向感性的创造者,片中呈现出的伯恩斯坦又是一派热闹喧腾,他在另一端如何把弦拉紧从而体现出这种张力。
整个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拍也行。如果仅仅是展现这人的一生,似乎也没挖掘出什么,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不说俗套吧,但也是有过的没什么特别,要拍也不急在一时。相比一流的传记片比如奥本海默还差得太远,基本没看到什么存在意义。这两年尤其对某些电影人产生些奇怪得念头:他们是那么执着地、投入地要挖掘某个人物得深度,或者身先士卒地倡导某种理念或者勇气正义,但对身边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却无动于衷中,比如俄乌战争。这就让人对作者得热情与真诚产生别扭得感情,他们所撕心呐喊的那些,眼下并不急迫啊。
演员相对于音乐家通常就要更有规范一些,Felicia也算是个有想法的女性。让人好奇的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她步入中老年之后,看到自己的下一代们各种耍帅卖萌抖机灵,究竟是心中充满了慈爱的喜悦还是不耐烦不动容,尤其是在身体难以负荷的情况下。如果是前者,是因为亲子关系让她区别对待吗?
有一点值得说一下,但以后再展开吧,就是很多领域大师消失了。
布拉德利库珀是不是在美国观众那里挺有魅力的,好像有这么个印象。但看他将本来很短得镜头就能交代清楚,但为了让情绪冲上登峰硬是奋力演出了整段指挥,然而有并没有把情绪带动起来,就觉得也挺没必要得。
音乐大师影评(十四)
大师往往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当大师往台上一站就慢慢消退。《音乐大师》就是要向我们展示伯恩斯坦在音乐家的光环背后作为一个真实人的复杂人性。
据说伯恩斯坦去世的时候胸口安放着马勒第五的乐谱,乐谱正好翻在著名的慢乐章那里。伯恩斯坦是马勒的伟大诠释者,电影的高潮之一就是伯恩斯坦在伊利大教堂指挥伦敦交响演奏马勒第二《复活》。马勒的音乐可以说是以一种包容世界全部的复杂著称。当然,电影并没有太多笔墨给马勒和伯恩斯坦的关系,而是深入解剖了伯恩斯坦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他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一个指挥家和一个作曲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指挥家需要接受大众目光的洗礼,所以指挥家必须生活在明星的光环之下;然而作曲家需要过着安静的生活才能潜心作曲。当两者在同一个人身上显现的时候,那个人一定会疯狂。这两个角色的无法调和必然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去解释。
如果伯恩斯坦的超我是在马勒的音乐中,那么他的本我就一定存在于他和男性恋人的关系当中,而自我则是他和妻子的关系。伯恩斯坦第一次见他未来的妻子Felicia Montealegre是在一个友人的酒会中。伯恩斯坦不但被Felicia的美貌吸引,更重要的似乎是接受命运的来临,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被Montealegre这个姓氏所吸引。紧接着他们来到一家戏院开始演绎男女的角色,随即他最终向Felicia许诺他将带给她幸福。伯恩斯坦的自我是一段被塑造出来的异性恋,然而这段异性恋时不时地会被伯恩斯坦喜欢男性的本我击碎。但是当伯恩斯坦70岁回忆起往事时,他袒露自己最伤心的事情依然是Felicia的患癌离世,电影就此终止。伯恩斯坦最后还是让自我战胜了本我,马勒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知道伯恩斯坦指挥了著名的纪念柏林墙倒塌的音乐会,上演的曲目是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当时他故意把席勒歌词里的“欢乐”(Freude)换成了“自由”(Freiheit)。或许,这不仅仅代表着伯恩斯坦的政治立场,同时也是他生命的座右铭。在伯恩斯坦的生命中,自由引导着他的一切,从音乐到生活。然而自由的代价是什么?选择自由的高昂代价却必须要让他妻子一个人来承担。或许我们必须承认,正是女性塑造了伯恩斯坦的自我,是他的妻子让他最终可以调和指挥家和作曲家之间的矛盾。
音乐大师影评(十五)
第二次执导的 Bradley Cooper 在《音乐大师》之中展现了他作为导演的能力进步,全片无论作为“音乐电影”必需品的音响效果、配乐编排,以及作为“传记”要素的人像化妆都足够在线,配合稳当的摄影,具有艺术化想法的镜头设计,《音乐大师》在各部门均衡调度之中有上乘的技术执行。
也在于此,《音乐大师》各方面的“到位”反而凸显本作为演员的 Bradley Cooper 于本片表演的部分失衡,以及其担任编剧在剧本上聚焦不明、呈现不贴切于伯恩斯坦的弊病。题为“音乐大师”,描述伯恩斯坦,传记影片本身也应当呈现伯恩斯坦其人生的特殊性与区分度,在“Maestro”这一层则更有必要点出音乐对于其的意义,其人生如何在音乐之上展开;然而,《音乐人生》在标准化的制作与选题不贴合的剧本相遇后也像一部速成的“冲奥标配”,重要的作品创作节点与关键性的人事出现在库珀饰演的伯恩斯坦人生之中显得逢场作戏、碰巧发生,因果逻辑不明确,也没有呈现出更多的意义,全片简直像套了层“音乐家”皮的传记行货。
而在表演层面,Carey Mulligan 带来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演绎,感情抉择与自我怀疑,幻灭与脆弱都足够饱满——遗憾的是这一角色在创作过程中被设置得实在被动,拥有的自我意识拥有可以更多展露的空间。也由此,无论 Mulligan 所诠释的同妻及其所代表的女性,以及伯恩斯坦本身的同性恋身份及其酷儿属性,在《音乐大师》的展开都显得十分平面,亦有些苍白,对片中的女性及性少数群体开展更仔细、更进一步的探讨时只会让观众察觉乱七八糟和莫名其妙。
回归作为本片主演以及核心的 Bradley Cooper,他在呈现具有内敛、自省,面向“私生活”一面的伯恩斯坦时虽尚生动,但面对在音乐中的,在指挥台上的伯恩斯坦则展现出了过于明显的表演痕迹,或者:模仿痕迹。从片尾字幕时附加的伯恩斯坦真实指挥画面即可见得其本身动作、表情有投入于音乐之中的情绪,但在 Cooper 的表演中更有于表情和肢体上力图复刻的用力过猛,得形而失神。伯恩斯坦在诠释音乐,而 Cooper 只拙劣地成为了伯恩斯坦的动作投影,过于明显的“表演”充斥了太多属于他的自我意识,这实际很出戏。
作为从《宿醉》系列一路追随 Bradley Cooper 的影迷,《音乐大师》给我一种莫名的错乱感。第一部还是“A star is born”,第二部就飞升成为“Maestro”了吗?实际上看来好莱坞标准量产的本片除了投报奥斯卡奖之外没有更多的意义,对 Bradley Cooper 与 Carey Mulligan 更像是“练级”,反而没把伯恩斯坦和观众太放在眼里。